关于带蓟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蓟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蓟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蓟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渔阳故郡,蓟州新府。
东临碣石,南望沧溟,
西连太行,北负燕山。
襟翠湖而带三河,
依京津而托承唐。
物华天宝,
龙光射挂月之巅;
人杰地灵,
五子登及第之科。
上元古界有剖面,
一页掀开亿万年。
九分天下属冀州。
西周燕国初定都,
春秋无终始建国。
西周春秋至西汉,
五定国都在此城。
隋唐元明大清朝,
初为渔阳后蓟州。
渔阳蓟州终归县,
喜登津门大家庭。
从此旧貌换新颜,
千年古城获新生。
古刹独乐玉观音,
千年一笑渡众生。
乾隆巡游到盘山,
诗言不再下江南。
蓟北雄关真如铁,
百年屹立铸精魂。
人间仙境八仙山,
无限风光在顶峰。
北国亦有神农架,
秀幽古野梨木台。
九龙九山披绿裳,
天然氧吧醉其间。
翠湖溶洞白塔寺,
蓟州美景道不完。
往事悠悠,跨越千年;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承先贤之美德,
沿英烈之足迹,
沐改革之春风,
携中国之梦想,
上有科学英明之决策,
下有真抓实干之精神,
古老渔阳,勃发生机,
崭新蓟州,横空出世。
盘山翠湖梨木台,
九龙八仙黄崖关;
旅游产业是龙头,
不愧津门后花园。
核桃板栗磨盘柿,
肉禽养殖水库鱼;
弹剑狂歌过蓟州,空抛红豆意悠悠。——梁羽生《七绝·弹剑狂歌过蓟州》
蓟州新酒白石缸,空云影澄鸭头江。——袁宏道《和小修》
去年海上寂无耗,长官亦向蓟州道。——徐渭《若耶篇》
万里秦城风淅淅,一望蓟州云羃羃。——方妙静《送水云归吴》
故人七月海南来,言向蓟州省亲去。——蓝智《寄钱允吉》
欲知地气分南北,减却衣裳入蓟州。——唐之淳《入关》
茗品长兴弟虎丘,酿法蓟州兄三白。——袁宗道《寿亭舅赠我宜兴瓶茶具酒具,一时精美,喜而作歌》
蓟州简介
蓟州[Jizhou],蓟县之历史地名。
距今8000年以前,今蓟县别山镇青池一带就有人类活动。距今6000年前,在今县城东部围坊一带就已形成村落。
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战国时期称无终邑。
秦代,置无终县,属右北*郡管辖,并为郡治。
西汉至三 国魏,均袭之。西晋、东晋十六国,属北*郡。
北魏太*真君年间,属渔阳郡。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仍属渔阳郡并为郡治,大业末年,无终县改名为渔阳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划出渔阳县东部建无终县,属玄州,县治所在玉田城关[2]。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废渔阳郡设置蓟州,属蓟州并为州治。
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内有蓟州渔阳县。
元朝,仍称渔阳县,属大都路蓟州。
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下辖玉田等四县。属顺天府。
清代初沿旧制,乾隆年间成为散州,不再辖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始称蓟县。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鉴赏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着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中的。正如钟惺所评:“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唐诗归》卷十二)。
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雨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8、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9、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2、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1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6、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1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2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2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8、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32、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3、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
34、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梦中作》)
3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3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1、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42、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3、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4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6、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9、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祖咏《望蓟门》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祖咏《望蓟门》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祖咏《望蓟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投笔吏,*班超,始以抄书为生,后投笔从军被封为定远侯。
请长缨,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受长缨,后指自愿从军为请缨。
[析读]诗人登上燕台,被边关壮美的景色和边疆熊熊的烽火震撼,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汉代,被古代的英雄业绩所激发,顿生投笔请缨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
全诗想象雄奇,写景壮阔,抒情豪迈,气势不俗。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文解释】
一去燕台使作客的我心惊,汉将营中箫鼓声喧闹不停。万里原野上由于积雪结冰产生耀眼的寒光,三边的曙色映照着高悬的旗帜。沙场上的烽火连接着胡地的月亮,海边上云山簇拥着蓟城。年轻时虽没有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论功名还要学*终军为国请缨。
译文1:
一到燕台地界,远远望见蓟门,我的心情非常兴奋。军营中响着萧声和鼓声,生机勃勃而士气大振。万里积雪,寒光闪闪,曙光映照着边塞,高高的军旗迎风招展。战场的烽火连接着胡地,海滨崇山簇拥着蓟州古城坚如石盘。我虽然不是少年即请缨杀敌的志士,但看到此情此景,也踌躇满志,想要建立军功奔赴前线。
译文2: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曙光映照,高高旗旌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词语解释】
三边:指边地。
蓟城:河北蓟县。
【赏析】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东北边防重镇范阳是防御契丹族骚扰的主要阵地。祖咏早年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向皇帝请发长缨,来到这里,写下了这壮丽的诗篇《望蓟门》。诗人描写了让人心惊的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壮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想为国立功的追求。全诗格调高昂,豪迈雄浑,振奋人心。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象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沈熙乾)
〔注〕①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赏析
蓟门在今北京附*,唐时是防契丹的前线重镇。这里历史上曾有过"黄金台拜将"的故事,眼前又是浓浓的军事氛围,因而祖咏只一"望"便生出许多既独特又很易得人认同的情思。
全从"望"字着笔。第一二句是"望"的背景,三四句是"望"中所见,五六句却是"望"中所想象,七八句是"望"中的感慨。
"惊"字只应作大受震撼解,不是害怕。圈定这特殊感觉有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祖咏当年纯粹是个热血青年,他正是用了热血青年的"思维之眼"才"望"出些独特的意象来的。
"笳鼓喧喧",是造成"惊"和"望"的源起,也是传达边区氛围少不了的一笔。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次联,积雪泛寒光,风吹旌旗动,是眼前景,但扯到"万里""三边(幽州,并州,凉州,包括从东北到西北几千里边疆)",是必须用"思维之眼"才看得到的,显出诗人对边庭形势的了解使其产生独特的生命体验。那种苍莽的气势建筑在真实的感觉上,很动人。其中"寒""曙"两字颇重要:它们传达了一种既含杀气又有点莫名兴奋的情态。
第三联,"思维之眼"有更深入的'透视。"沙场"固然在眼前,而"烽火"却不见得是当时所见,祖咏只是从"沙场"立刻联想到了"烽火"。"烽火"而"连胡月",则更带着不知多少年月积叠下来的血腥味和凄清。不过,作者并不想过分渲染凄清,所以立刻换了个角度,去"望"蓟城的地势:"海畔云山拥蓟城"。《左传》记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的谋臣主张坚决开战,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蓟城后有大海,周围云山簇拥,同样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当然,这层意思只在作者潜意识里起作用,下笔写来不见有半点理性思维的痕迹。写景能写出潜意识作用下的特殊感觉,这是高手。古人所说"潜气内转",大抵指此而言。
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
盛唐,既有如祖咏一般的热血诗人,也有迹*"老油条"的诗人在写边塞诗。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诗鉴赏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实为“一到燕台”,四字倒装,既是诗律中*仄声排列的要求,同时,起笔就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传达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
客子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震天。此句借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严寒,何况又下雪,加之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更兼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大,又积得如此之厚,且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向远处望。向高处望,则是在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表现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
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何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在一起,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反而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这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
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仿佛天生是来护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然早年不能象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然而见到三边如此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
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描写望中所见,抒发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振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在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整理:zhl20161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高适《蓟中作》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
归来独闭门。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天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 、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三、四句 ,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 ,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 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 :“岂无安边书 ?”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 。“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 ,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 ,“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 ,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 ,对政治是极为热中的。正如钟惺所评:“欲言塞下事 ,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 ’,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唐诗归》卷十二)。
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 ,为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含蕴深广;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境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蓟的古诗 有蓟的古诗 蓟圆的古诗 蓟花的古诗 含有蓟的古诗 蓟字的古诗 有蓟字的古诗 在蓟州的古诗 蓟中做的古诗 带蓟字的古诗 关于蓟州的古诗 关于滨蓟的古诗 蓟菜的古诗词 关于蓟门的古诗 赞美蓝蓟花的古诗 赞蓟县的古诗词 蓟北旅思的古诗6 关于蓟州的古诗词 古代关于小蓟的古诗 一首收复蓟城的古诗 初闻剑外收蓟北的古诗 描写蓟门桥的古诗 关于蓟州北的古诗名句 古诗望蓟门的写法特色 自创天津蓟县的古诗 描写蓟县盘山的古诗 剑门关收复蓟北的古诗 杜甫古诗中的蓟北在哪里 赞美蓟**城气魄的古诗
怀古诗大全_古诗 春的古诗 马的古诗 高适《蓟中作》赏析 霍香蓟的花语是什么 古诗《风》 蜂古诗 雨的古诗 祖咏《望蓟门》 赞蓟县的诗句 关于蓟州的诗句 《望蓟门》赏析 高适《蓟中作》 春的古诗 雪的古诗 夏的古诗 雨的古诗 莲的古诗 风的古诗 马的古诗 水的古诗 祖咏:望蓟门 怀古诗大全_古诗 秋的古诗 望蓟门 春 古诗 古诗夏天的古诗 夏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诗句:祖咏《望蓟门》 效古诗古诗词
意境的句子 描写普陀山的句子 老友久别重逢唯美句子 其实我没那么坚强句子 女人激励减肥的句子 关于努力的说说句子 最后悔的句子说说心情 描写冬天句子 套路撩男生句子 有多远滚多远的句子 害怕失去你的句子图片 一种久违的感觉句子 过好生活句子说说心情 阴转晴的句子 打了女儿心疼的句子 非常感动的爱情句子 描写洪水的句子 柴米油盐的优美句子 此岸彼岸的经典句子 priest句子 哄女朋友句子 昙花一现的句子 关于思想的句子 女儿可爱的句子 暗恋橘生淮南句子 一就仿写句子 注定不*凡经典句子 赞美礼仪的句子 女人不理解男人的句子 与时俱进的句子 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