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关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 文学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鉴赏: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阅读全文]...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 文学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

      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年19作《白云楼赋》。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归葬济南云庄,乡里建张公祠。天顺二年(1331),追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封滨国公,谥“文忠”.着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等。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曲的题目。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为进入长安的门户。

      峰峦如聚:形容华山四周群山密集,地势险要。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水势浩荡,波涛汹涌。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头地理形势险要。

      山河:华山和黄河。

      表里:内外。表为外。一说指潼关以东为关外,潼关以西为关内,互为表里。

      西都:指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长安在潼关以西,今天的西安市旧址。

      踌蹰(chóu chú):犹豫,彷徨。

      秦汉:指曾在西都(长安)营建宫阙的秦、汉王朝。

      经行处: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

      经:曾经。

      行:行宫,行事。

      宫阙:泛指皇家宫殿。

      兴:兴盛。兴与亡为互文。

      亡:衰亡,灭亡。

      [译诗、诗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

      “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

      “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阅读全文]...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www.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 的愤慨。(1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1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此曲描写 ,感慨 ,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2分)

      9、西都指 ,经行处指 (2分)

      10、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分)

      参考答案:

      8、潼关险要地势,历代王朝兴亡;(2分)

      9、长安 秦汉故都遗址(2分)

      10、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2分)

      23.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23. (3分) 张养浩 聚 怒

      24. (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

      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阅读全文]...
  • 有关亲情友情的古诗词

  • 友情,亲情,文学
  • 有关亲情友情的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亲情友情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3.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4.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6.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7.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苏轼《送贾讷y眉》

      8.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10.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12.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14.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15.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6.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7.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18.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20.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2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2.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W。——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3.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2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2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7.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28.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29.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佚名《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

      30.故人在其下,尘土相Y蹴。——苏轼《送顿起》

      3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5.但东望、故人翘首。——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36.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37.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3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39.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0.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41.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42.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3.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4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4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7.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48.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49.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关于亲情的古诗词句子

  • 亲情
  • 请欣赏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亲情的古诗词句子,希望大家喜欢呀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5、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阅读全文]...
  • 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

  • 情怀,爱国,文学
  • 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

      对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你还记的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2、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3、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一箫一剑*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6、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9、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10、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1、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1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1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16、*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7、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18、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1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21、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2、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3、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4、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25、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6、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27、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28、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的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0、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3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2、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3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37、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38、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39、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0、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41、**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4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43、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44、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7、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8、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49、医的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阅读全文]...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鉴赏)

  • 寓情于景情更浓

    拜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西走廊

    从古到今,怀古思幽的诗词曲及散文很多,其共同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址,触景生情,因而触发感慨。这些怀古诗词曲名为怀古,实在伤今,重在抒情。

    比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诸如此类的好作品。

    这首小令既有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的历代统治者进行的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又有表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与黑暗。不信,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他的这篇小令。

    这首小令一共四十四个字,其具体内容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潼关怀古》的小令虽然全令不到五十个字,但是它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紧融为一体,小令里面有对对环境粗犷的描绘,有对时代变迁、朝代兴旺替代的惋惜,有对历代统治者的揭露抨击,又有为老百姓疾苦的倾诉和呐喊。

    全令着墨不多,但字字非常传神而生动。如一个”怒”字,一个“聚”字,我们仿佛看到敌对双方千军万马在呐喊,在撕杀,仿佛看到秦始皇、西楚霸王、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雄姿英发、叱咤风云的神情,仿佛看到他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姿,仿佛听到金锣鼙鼓的撞击和战车轧轧的车轮声音。

    但是他们虽然统一了江山,打倒了最棘手的对手,纵横了天下,建立了霸业,但是这都是过往云烟,到头来只不过是让“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但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盛世也好,末世也好,给老百姓的却是:”兴,老百姓苦 ;亡,老百姓苦。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拍案叫好,佩服他的勇气和大胆,也许你认为他是个穷困潦倒不得志的读书人,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小令来。那你错了。

    张养浩曾经官居一品,担任过朝廷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后辞官。朝廷两次招他为吏部尚书,他坚敢为人先”坚决不就。因而给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又有归隐的意愿和与民同乐的向往,这就是他的性格特点。

    公元1339年,关中大旱,饿殍千里,民不聊生。早已辞官的他在实在不能推辞的情况下奉朝廷之命,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前往关中一带赈灾。

    暨是朝廷的重臣又是文学家的他路过潼关,渡过黄河,目睹了巍峨险峻的华山,波涛滚滚的黄河,看到赤地千里的关中大*原,看到遍地的逃荒人和没人掩埋的死尸,他也许想起建安七子王璨的等人的诗歌”出门无所建,白骨蔽*原,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炊烟”,他也许想起达官贵人的骄淫与奢侈,他的心灵被震撼了,悲愤与伤感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他提起笔,带着悲愤和苍凉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一曲为老百姓鼓与呼的小令,一支道破朝廷兴亡盛衰实质的悲歌。

    张养浩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员,作为人这样一个特殊身份,他既要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又要解民于到倒悬,实在是难能可贵了。他的心境是复杂的,他的感受是复杂的。

    据《元史》的资料记载:他接受陕西行台中承后,”即散其家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这正如他在散曲“喜春来”所写的: “路逢饿殍须亲向,道遇流民必细询,满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亲登华山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比颜御史费精神”。

    这是张养浩赈灾时期的自我写照,我们从这两首小令的字里行间,体会到里面洋溢的是“爱民”、“助民”,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天都在为他的百姓奔走效劳。此真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典范也。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可以和唐诗、宋词媲美。但是“我与人民鼓与呼”的篇章却很少,直接抨击封建社会现实的更少。因此这首小令可以说是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最完美的结合体。

    我想这也是这首小令永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无数人传颂的原因吧?张养浩在他未满60岁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四个月后去世,这可谓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但据《元史》记载: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父母。”我想这也是对他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吧?哎,不说了,要不然张先生说我啰嗦了。我最后用先生的另外一首散曲表达先生的心志吧: “乡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凶顽破肚心,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未戮乱朝臣。”

[阅读全文]...
  • 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词(形容家人亲情的诗句)

  • 亲情,家人
  •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寂寥的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最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借鉴。

    最清冷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阅读全文]...
  • 《书怀》古诗词

  • 《书怀》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怀》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旅夜书怀

      唐代: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宋]戴栩

      随牒沧海隅,两见初月吐。

      缅怀故山友,飘散等风雨。

      低头繙簿书,仄足随步武。

      荒哉旧时学,千古压一缕。

      泾渭谁浊清,荼荠互甘苦。

      痴儿了官事,朝饭或过午。

      聊为五斗淹,未受三命俯。

      有得那免失,无阙孰为补。

      门前流水车,六辔去如组。

      忽逢阮生途,微径何由取。

      夸者类死权,所死固已粗。

      人生天地间,谁客复谁主。

      蛙鸣傥适意,贤於两部鼓。

      蜗角起相攘,战剧赤白羽。

      息机自搰搰,独趣甘踽踽。

      喧寂不相谋,笑人从邓禹。

      行藏正有时,倚楼追杜甫。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句子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语录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说说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名言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诗词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祝福

有关亲情关怀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爱在金秋的诗句 带有人间的诗句 七律长征的诗句 形容严谨细致的诗句 形容美女多的诗句 长安城的诗句 狂放的诗句 梅花精神的诗句 称赞女人的诗句 带恬的诗句 跟牛有关的诗句 李白抒发豪情的诗句 关于反省的诗句 耐心与细心的诗句 同甘不能共苦的诗句 描述玫瑰花的诗句 赞美湖水夕阳的诗句 民风民俗的诗句 勤俭节约的诗句古诗 礼轻情意重的诗句 关于同情的诗句 关于银杏树的诗句 情绪低落的诗句 形容日月同辉的诗句 含有山河的诗句 成吉思汗的诗句 形容不断进取的诗句 有关夫妻之间的诗句 形容翻脸不认人的诗句 形容天气太热的诗句 改革开放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