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关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中元节诗句有哪些(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名句)

  • 中元节
  • 中元夜气清,三元得气中,唐朝的中元节为什么盛大而隆重?

    农历的七月,除了七夕,还有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叫作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月圆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那么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

    一,中元节正式成为节日名称,法定节日,是在唐朝。

    二,唐朝道教立国,在道教当中,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地官在这天赦免亡魂的罪过。唐朝的皇帝是真正道教的首领,他会下敕,三日内诸州百姓禁止宰杀渔猎,并同举行盛大的法会,将节日的气氛推向*,所以在这天,唐朝的中元节非常热闹,有各种仪式和放灯活动。

    三,中元节不止是道教的中元节,还是儒释道三教节日的交集。因为在佛教当中,七月十四十五是盂兰盆节,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因为母亲在地狱受苦,所以在七月中,他奉上百果食品,供奉十方僧众,给母亲念经,使母亲得到解脱。南北朝梁武帝亲自设立盂兰盆节,用以报答母亲,从皇宫到民间都盛行。

    那么儒教有七月祭祀先祖的传统。

    在唐朝的中元节,这三种宗教的节日内涵都是互相融合的,既有道教奢华的的迎仙礼仪,又有佛教的普渡灯会和儒家的祭祀,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而隆重的节日。

    皇帝和官员在白天要参加道教的迎仙仪式。

    独家:五一黄金周,孟庙亚圣殿前演绎古代加冠礼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唐朝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这些有品级的*其实就是地官在人间的代表,所以隆重的法事上有他们盛装虔诚的身影。

    四季当中遇到秋天的开始,中元节是一年中中间重要的日子,我们迎接天上的神,报告一年的得失。那祭坛上有柏叶槐花的香露,穿着美丽仙衣的道姑道士在作法事,凌波微步。我们都愿意向往天上的神仙之境,在这盛大的仪式当中。

    卢拱这样的官员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这首诗看起来是这么繁复,但是你若把它当成灵歌圣曲来听,则别有恢宏。总之你得徜徉在道教袅袅的仙乐和仪式里。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李商隐《中元节》

    这唐朝皇帝官员参与的中元仪式极其隆重,比如集结官员到特定的地点,就是一种类似运动会的壮观,皇帝更是带着仪仗队伍,浩浩荡荡,沿途自然是人山人海。人们可能没有见过真的神仙,但这样的仪式比真的神仙下凡还壮观,更何况所去的道观,更是仙衣飘飘。这种盛大不但去是如此,回来更是如此。如何不引起热闹的围观潮?

    当然唐朝的皇帝,要的就是这种营造出来的热闹而仙意奢华而隆重的氛围。

    李商隐是迎仙队伍中的一个,作为秘书省的官员,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李商隐的恋人是道家仪仗中的一员,身披华丽如仙的道教服饰,共享盛会。

    在这热闹华丽当中,两个有情人时而看见,时而不见,心情那是高低起伏,氛围那是如梦如仙,只是如此*又如此远。自古爱情好看的就是传奇背景。

    所以李商隐诗句中有了中元节那华丽丽中辗转的相逢与迷离。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唐朝殷尧藩《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那么官员是否白天搞完仪式就可以回去呢?对于小官李商隐,没有问题,因为他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对于大官,可不一样,你得夜晚留在道观里,参与更重要的法事。因为中元节最重要的时辰是晚上月明的交夜,那是上界神仙出来晃荡的时期。

    最好最吉利最有感应的,就在中元夜气清,珠宫月最明时。

    这里有一个仪式,叫作“步虚”。就是道士们念念有词,在祭坛边按照一定的方式游走跳舞歌唱。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当然在于这种仪式达到的神秘的效果,如梦如幻,乃至让人相信一定会有神仙神灵的存在。

    那么皇帝呢,就看他本人了。像明朝嘉靖皇帝,他是不会错过这个好时段的。至于唐朝的皇帝,道教就是他们的国教和家教,笃信者必然有之,比如唐玄宗。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唐李郢《中元夜》

    那么中元夜民间的夜晚呢?这里攫取一首远离京城,江南的中元夜。

    很多人都涌到寺庙去过中元节,去那里观赏中元节的月亮,还有法事法会。

    这里很难说清是佛教还是道教的寺庙。但是在寺庙中的水池中,有装扮成嫦娥的女子在水中,在灯光里。而水边则是大量观赏游玩的人们和香客。

    那殿堂里有大量的香料燃烧,香烟缭绕,凌晨露水下了,人们也不急于回家,人群中富贵*民都有,有青衣的修道人,或者贫寒之辈,有衣服锦绣的富贵人家。

    这是祈福,也是一种人间的热闹。

    这么热闹的人间,诗人感叹,就是神仙怎么舍得归去?去往那遥远缥缈冷清的巫峡和天上?

    唐朝的中元节,集祭祀,游玩一体,华丽盛大,是重要的节日。但是道教的色彩和氛围多些,这和唐朝倡导道教有关。

    到了宋朝,中元节更民间化,承托了更多对亲人的怀念和祭祀,已经变成重要的民俗节日,民众的参与度更深沉广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 经典描写中元节古诗词句

  • 中元节,经典
  •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中元节诗词

  • 中元节,文学
  • 中元节诗词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元节诗词,欢迎阅读和参考。

      1.《日赠张尊师》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

      知师遥礼玉京山。

      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3.《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

      兀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4.《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5.《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6.《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7.《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阅读全文]...
  • 关于杨万里中元节古诗词(诗三首)

  • 中元节
  •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宋代:杨万里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新凉感兴》

    宋代:杨万里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中元日午》

    宋代: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阅读全文]...
  • 关于杨万里中元节古诗词(诗三首)

  • 中元节
  •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宋代:杨万里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新凉感兴》

    宋代:杨万里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中元日午》

    宋代: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阅读全文]...
  • 中元节是什么节?什么是中元节

  • 中元节,放假,节日
  • 中元节是什么节?什么是中元节

      2017中元节快到了,大家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吗?不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吧,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说一下中元节是什么意思,以及中元节的来历,和中元节的禁忌。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你知道什么是中元节吗?这个几日确实很少听,当你看到中元节这个节日的时候,你脑海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中元节,什么叫中元节?

      先来说一下,中元节是什么节吧?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以下是权威的资料。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俗。

      什么是中元节

      上文已经细细跟大家分析了什么是中元节了,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中元节的来历,当大家明白中元节的由来。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比较贪心,只要贪心口中的食物就会变成火炭。于是他想救自己的母亲,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历史发展

      中元节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民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如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13][17-19]

      在20世纪20-40年代,七月半是个隆重热闹节日。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七月十四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七月半祭祖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七月半祭祖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到了当代,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加上由后期演变成的“中元节”所赋予与鬼魅“迷信”的密切关联,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如今原始内涵的“七月半”祭祀活动,多是民众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17]

      2010年5月18日,**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俗

      中元节“庙普”河北: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江苏: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闽南人七月半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20-21]

      中元节 荷叶灯广东: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广东人称为“七月十四”。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港澳地区中元*俗与广东一致。[22]

      广西: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祭祖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在广西,七月十四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23]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19-20]

      云南: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民间相传,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会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烟食,所以七月也称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13]

      湖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24]

      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5]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3][12-13]

      祭祖

      中元节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3][6][29-30]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31]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32]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7]

      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18]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3][18]

      跳天灯

[阅读全文]...
  • 中元节诗句大全

  • 中元节
  • 中元节诗句大全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元节诗句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籙,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李商隐(813~858)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约827左右)

      兀都开秘籙,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989~1052)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壼。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约770~845)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见月》

      边贡(1476~1523)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阅读全文]...
  • 关于中元节的诗(中元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 中元节
  •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由来已久,诗人们的在这一天,或寄托哀思、或直抒思念。

    十首中元诗词,一起来领略中元节的思念与深情吧。

    1、最淡然的中元节诗: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这个中元节,李郢在江南水寺中度过。

    月亮出来了,他倚栏杆赏看,寺里人山人海,香飘满殿,那天上的魂灵,不知是否归去。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在佛教中,称盂兰盆节。

    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辈慈爱之恩。

    2、最悠然自得的中元诗诗: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

    宋·赵釴夫

    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这个中元节,诗人很开心。

    他说:每一年,到十五月亮圆时,世人都喜欢团圆。好在,这一天,我有酒又有诗。别看我只是在钓鱼,也学那世人今天无眠吧。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中元节,也要开心哟!

    3、最梦幻的中元诗: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节这一天,李商隐却写了一个爱情故事。

    浪漫的七夕刚过,李义山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物是人非。瀛州那么远,青雀如何为我做媒呢?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论是在哪一天,爱情,都是人类的向往。

    4、最感慨时光的中元诗: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新凉感兴》

    宋·杨万里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每到一个节日,就感慨时光流逝,杨万里就是如此。

    刚换下夏衣,换上了厚衣服,新凉的天气,是最好睡觉的时候。一年又过去了一半,两鬓成丝。中元节之后,我是越来越懒了,这册子上的诗,才抄到第二首。

    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杨万里却说:每逢佳节叹时光。光阴总是在你不经意时,悄悄从身边溜走。

    5、最相思的中元诗: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节是一个道教节日,这一天,诗人写了一首诗送给自己的道人朋友——张尊师。

    他知道,朋友在道观中焚香,遥遥礼拜道教仙山——玉京山。

    每年的中元节,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6、最孤独的中元诗: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持旄节步空虚。

[阅读全文]...
  • 关于中元节的诗句

  • 中元节
  • 关于中元节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日午》

      【宋代】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出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代】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代】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唐代】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

      【宋代】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句子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语录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说说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名言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诗词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祝福

有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代表权利的古诗词 感恩祖国的古诗三首 描述和爱人过隐居生活的古诗 辑录古诗中的雁 含有永为字的古诗 和压岁钱有关的古诗词 一腔诗意向唐朝中出现的古诗 女子手握毛笔的古诗 带乡烟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古诗 播放野外的古诗 形容舍小家顾大家的古诗词 夏颖的古诗词 查一下清明的古诗 古诗对十年的说法 老师没来的古诗 古诗里担心的诗词 描写假山奇石的古诗 特别萌的古诗词 景色的古诗大全300首 如梦令的拼音版古诗 适合初中生鉴赏的课外古诗词 约克古诗的书法 唐老鸭的古诗 小哥哥的古诗 船和雨的古诗词 含工的古诗 有关宝宝成长的古诗词 小儿摘花的古诗 关于高山的唯美古诗 鼓励毕业生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