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关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蚕的所有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蚕的所有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蚕妇张俞带拼音

  • 古诗蚕妇张俞带拼音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蚕妇张俞带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cán fù

      蚕 妇

      sònɡ zhānɡ yú

      [宋] 张 俞

      zuó rì rù chénɡ shì

      昨 日 入 城 市,

      ɡuī lái lèi mǎn jīn

      归 来 泪 满 巾。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

      遍 身 罗 绮 者,

      bú shì yǎnɡ cán rén

      不 是 养 蚕 人。

      【作者简介】

      张俞: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少愚。益州郫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注解】

      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意】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蚕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蚕字的诗词

  •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槌

    梅尧臣〔宋代〕

    三月将扫蚕,蚕妾具其器。丘植先{左扌右得去彳}括,辟室亦涂塈。众材疏以成,多薄所得寄。拾老归簇时,应无惭弃置。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簇

    梅尧臣〔宋代〕

    冰蚕三眠休,作茧当具簇。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女

    梅尧臣〔宋代〕

    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但采原上桑,不顾门前杏。辛苦得丝多,输官官莫省。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

    梅尧臣〔宋代〕

    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

    *后亲蚕图成命弆藏蚕馆并志以诗

    弘历〔清代〕

    农桑并重以身先,创举崇祠荐吉蠲。秋叶哀蝉惊一旦,春风浴茧罢三年。

    宛看盆手成新卷,益觉椎心忆旧弦。柘馆萧条液池上,分明过眼阅云烟。

    蚕妇

    张俞〔宋代〕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杜荀鹤〔唐代〕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唐代〕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蚕妇吟

    谢枋得〔宋代〕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咏蚕

    蒋贻恭〔五代〕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阅读全文]...
  • 含有蚕字的古诗词 带蚕字的诗词名句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杜荀鹤《蚕妇》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佚名《作蚕丝》

    辛勤好似蚕成茧,茧老成丝蚕命休。——《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谢枋得《蚕妇吟》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金蚕无吐丝之实,瓦鸡乏司晨之用——《金楼子·卷四·终制篇》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幼学琼林·卷二·衣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送友人入蜀》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蚕茧蛛丝,蚁封蚓结,儿女子之经营。——《格言联璧·持躬类》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刘克庄《戊辰即事》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元稹《织妇词》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李白《陌上桑》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来鹄《蚕妇》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择璘《咏杜鹃花》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佚名《作蚕丝》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唐彦谦《采桑女》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来鹄《蚕妇》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人家蚕事欲眠三。——佚名《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陶渊明《拟古九首》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李贺《南园十三首》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柳宗元《田家三首》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王建《田家行》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蚕谷行》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蒋贻恭《咏蚕》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杜荀鹤《蚕妇》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阅读全文]...
  • 月的古诗有哪些(所有带月的古诗)

  • 一、一月或正月(古人关于一月的别称有: 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等)

    1、先秦·佚名·《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

    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2、唐·白居易·《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帝城花笑长斋客,三十年来负早春。

    3、唐·李贺·《正月》: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4、唐·赵璜·《正月》:正月今朝半,阳台信未回。水芹寒不食,山杏雨应开。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因声谢猿鸟,岁晏会归来。

    二、二月(古人关于二月的别称有:如月、杏月、丽月、令月、仲阳、仲钟、大壮、酣春、仲春、夹钟、卯月等)

    1、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唐·白居易·《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4、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宋·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6、宋·曾布·《二月》:二月春华已半归,江天况值雨垂垂。山梅倏忽花经眼,园杏须臾子满枝。

    7、宋·晁公溯·《二月》:门外春寒数日风,登楼聊恃醉颜红。水浮渺莽春畦外,山在冥茫暮雨中。

    8、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三月(古人关于三月的别称有:桃月、蚕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等)

    1、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唐·李白·《赠钱征君少阳》: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3、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

    5、唐·贾岛·《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6、唐·温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7、唐·韩偓·《三月》: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8、宋·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9、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0、宋·郑獬·《三月》:三月江南梅子青,春游已过画船横。酒怀索寞人初倦,已喜金杯弄水声。

    11、宋·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2、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3、宋·晏几道·《蝶恋花·碾玉钗头双凤小》:碾玉钗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嫩曲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14、宋·晏几道·《生查子·轻轻制舞衣》:轻轻制舞衣,小小裁歌扇。三月柳浓时,又向津亭见。垂泪送行人,湿破红妆面。玉指袖中弹,一曲清商怨。

    15、宋·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16、宋·许月卿·《三月》:三月春如少年时,了知造化最儿嬉。智行无事柳飞絮,道法自然花满枝。锦乡园林天富贵,神仙院落月清奇。老天长似春三月,游嬉人间不皱眉。

    17、清·曹雪芹·《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8、清·吴锡麒·《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四、四月(古人关于四月的别称有: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等)

    1、先秦·佚名·《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2、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阅读全文]...
  • 《所见》古诗改写

  • 《所见》古诗改写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所见》古诗改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他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忽然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在树下站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诗人袁枚不禁也停下脚步,在远处悄悄地观望着。嗷,原来树上有一只鸣叫的蝉,小牧童想要捕捉它!

      瞧,小牧童目不转睛地盯着树上那只知了。他摘下自己头上的斗笠,轻手轻脚地爬向柳树上的知了,用斗笠帽轻轻一盖:“哈哈,这下知了肯定被我捕到了,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牧童高兴的说。可是,他把斗笠帽拿起来一看:哪里有知了呀!这才知道扑了个空。知了虽说受到惊扰,但并没飞走,仍然在这棵树上的另外一个柳枝上烦躁地鸣叫着。小牧童并不放弃。这一次,他比上次更加小心翼翼,慢慢地靠*知了的位置。趁着知了只顾大声地鸣叫,忽略了防范,小牧童手疾眼快,用斗笠完全地遮住知了能够飞跑地方向,那只狡猾的知了终于被牧童捕捉到了手。小牧童甭提多高兴啦!他轻捷地像个小猴子,从树上下来,翻身上了牛背,一边用手拎着篓子里的知了,一边唱着歌,向家走去。

      诗人袁枚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吟出了《所见》这首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夏天的上午,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来到一片林子里放牛。

      小牧童看见树林里美丽的风景,不禁唱起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这动听的歌曲震动起了一片树叶,送到了袁枚的耳朵里。袁枚顺着歌声找到了小牧童。这时,小牧童听见了蝉的叫声,赶紧闭上嘴巴跳下了牛背,悄悄走到了树下,想要抓住蝉。可是蝉仿佛早已知道自己有危险,震动翅膀飞走了。

      袁枚看见了,吟诵了一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树林间十分安静,只有几声清脆的鸟叫。阳光耀眼的光芒被树叶遮挡着,向下印出星星点点的斑驳。从林间远远望去,有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向这里走来。

      那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随着黄牛的一走一走而晃来晃去。牧童长着两个圆溜溜的眼睛,五官十分地端正,他嘴里唱着好听的民歌,那声音十分清脆悦耳,宛如黄鹂鸟的歌声。他边歌唱边悠着手里的小鞭子,头一摇一晃的,别提有多清闲了。他骑着牛往前走,突然他那灵敏的耳朵捕捉到了一声清脆的叫声,他一下子从牛背上跃下去,走到了树前踱来踱去,在树上寻觅着那发出这声音的动物——蝉。他仰起头,心想:那个蝉到底在哪里呢?他在树下左看看右看看,他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蝉,心中十分欢喜,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双手张开,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向蝉扑去,他嘴角露出了一个微笑,他捕到了,他把蝉放到了自己的草帽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那蝉最后在草帽里飞走了,但牧童却不伤心,他依旧笑得是那么开心,远处又传来了几声蝉鸣……

      夏天的一个中午,一个放牛的娃娃穿着小褂,扎着一个朝天辫,手拿一根小树枝,骑着一头大黄牛,到山上去放牛。

      娃娃到了丛林里。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青翠的小草。黄牛低着头吃着美味的野草。放牛娃唱起了动人的歌儿,这歌声就像百灵鸟的声音一样,清脆嘹亮。他的歌声在山林里回荡,吸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忽然,一阵吵人的知了声打断了放牛娃。放牛娃赶紧闭上嘴巴,想把蝉抓下来。

      放牛娃从牛背上跳了下来,悄悄地走到树下面。刚要抓住蝉,蝉飞走了。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个头扎辫子,身穿白上衣、黑裤子的小牧童在树林里放牛。树林中很凉爽,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小鸟卯足了劲儿展示着自己婉啭动听的歌声。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地唱着歌,好像在为小鸟伴奏。小牧童手里拿着用粗麻绳做的赶牛鞭,老黄牛驮着小牧童,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牧童也很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十分地嘹亮。

      忽然他听到了“吱——吱——”的叫声,“咦?这不是蝉鸣吗?嘻嘻,我要捕一只蝉回去斗独角犀玩儿。”小牧童顽皮地想,想到这儿,小牧童赶紧将还在唱歌的小嘴闭上了,生怕惊扰了蝉,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树下,蓄势待发,瞅准了时机抬起手扣了下去,蝉就被“捕”了。

      小牧童拿着蝉如拿着珍宝一般,得意洋洋地去找他孩子斗蝉。果不其然,他的蝉成为了新一届的蝉王。从此以后,“蝉王”也成了他们家的一员,小牧童还给它取名为“好斗”呢。

      夏天悄悄地来了,瞧!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它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地面上热气腾腾,连风都是热的,晒得林中的大树、小花、小草没精打采。远处一个骑在老黄牛背上身穿蓝色布褂子,下穿绿色短裤,*脚丫的牧童。正在兴高采烈地鼓着腮帮吹着竹笛,脚随着动听的笛声一晃一晃的好似在打节拍,听老黄牛正随着笛声发出哞哞的叫声,尾巴一甩一甩地好像和牧童一唱一和的向林中走来。

      一阵阵悠扬地笛声就像清风飘过树林,大树爷爷听了,它的叶宝宝摇了摇似乎在伴奏呢,喜鹊姐姐听了,好似在说:这真是我听过世界上最好的歌声。小草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但听了这动听的笛声,突然精神抖擞似乎跳起了舞……

      这时,蝉也来凑热门按捺不住心中那份激动发出了知了知了的声音,牧童听见了,用那灵敏的眼睛四处搜寻,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蝉,可爱极了!他那灵敏的眼睛顿时睁得老大死死地盯住了它,心想:这么可爱的蝉,我一定要捉住它。于是便轻轻跳下牛背,悄悄地走到树下,又轻手轻脚地爬上大树,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树干,以免自己摔下来,另一只手慢慢伸出去,他还在给自己创造最好的时机。一分一秒过去了,他认为蝉已放松警惕,一抓,不料蝉早已发现牧童扑的一声飞到了另一根树杆上。他一点也不甘心,又向上爬了一节,屏住呼吸,眼疾手快,猛地一抓,蝉被逮了个正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抓住你了!牧童激动地说。

      而此时正在大树下乘凉悠闲吃草的老黄牛,也发出了哞哞的叫声,似乎也在给它的主人喝彩呢。瞧!太阳落山了,黄昏来了,小牧童又吹起了悠扬的笛声,不过他现在又多了个新朋友———蝉。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了,又*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夏天的树林幽静、安闲,但在凉爽的树林中的几声蝉鸣却为这个树林添了一些聒噪与生机。微风拂过,蝉鸣戛然而止;烈日穿射,蝉鸣再次响起。

      “踏、踏、踏”什么声音呀?一个七八岁的小牧童手握一支短笛骑着牛过来,小牧童脸上红润润的,口中一会儿浪漫地吹着短笛,有种“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情趣;一会儿舞动短笛,口中唱出高昂愉快的歌声。小牧童在树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惬意,真令人神清气爽。

      小牧童歌声嘹亮,响彻树林。一唱歌,蝉不叫了,鸟不啼了,风不吹了,树不摇了,一切都安静下来,都聆听着自由演奏家动人的歌声。须臾,蝉飞落在牛背上,用拍动翅膀来为他鼓掌,鸟儿接着为牧童高歌,风柔和的为小牧童吹着,树则摆动着树枝随歌而舞,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小牧童周围。

      正唱到兴头上呢,突然,猛烈的骄阳窜了进来,树枝中冒出了几根倾斜的光柱,四周马上向蒸笼般热了起来。蝉鸣立刻从四面八方传来,富有节奏感的歌唱起来。“知了知了……”“这个声音蛮好听的!”小牧童想,“那我就抓一只蝉,让它为我唱歌吧!”

      牧童下了牛背,找了根细竹竿,四下一望,爬到牛背上。抬起头,只见树上有一张蜘蛛网,便不顾一切三抓两挠,抱起树干爬了上去,呲溜一下又滑了下来。这可把小牧童吓醒了,因为树上正停着一群吸树汁的蝉,要是惊动了蝉,一只蝉逃跑,其他蝉就要接二年三的溜走啦!牧童连忙挺直背,踮起脚尖,屏息凝神,再次爬上牛背,用竹竿再次一绕蜘蛛网。嗨!这第一步OK了。

      然后他找到了一处知了“鸣声大噪”的地方,见树上的知了正在开演唱会呢。他趁其不备,踮起脚跟躬起背,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到树下,拿出竹竿,把头对准蝉,徐徐上升,竹竿马上碰到了——他再次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着蝉,直盯得脸上起皱纹,牙齿打架,手汗直流,用力一扑,一粘,一抓——终于逮了个正着。牧童一手抓着蝉,一手拿着短笛,哼着歌,骑着牛,欢天喜地的回家了……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名五岁的小牧童骑着他的小黄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玩耍。树林郁郁葱葱的,地上的花儿和小草被火热的太阳炙烤着,都耷拉下了脑袋。

      小牧童一边骑着小黄牛,一边唱着动听的歌。忽然,一棵高大的树上响起了一阵悦耳的鸣叫,这让小牧童感到非常奇怪,心想:咦?我唱的歌不是全村最好听的吗?怎么突然来了个比我唱歌还好听的小家伙呢?怎么会这样,我到要看看究竟是谁!

      于是,小牧童先从牛背上猛得一跃而下,然后走向那高大又茂盛的树,抬头看了看。过了一会儿,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从隐蔽的树叶间飞了出来。于是小牧童自言自语道:“我要抓到你,可是我该用什么办法抓你呢?”牧童左思右想了许久,终于想出办法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可以用双手轻轻地捂住它。”说完,小牧童蹑手蹑脚地靠*蝉,快速地伸手抓了上去,结果蝉没抓到,却抓到了一片碧绿碧绿的树叶。

      最终,小牧童只好带着遗憾失落地回家了。

      一个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山脚下的林间小道。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肥壮的大黄牛,背上驮着一个大约9岁的牧童。只见他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个用柳枝编织成的小草帽,*一双小脚丫。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柳条,驱赶着牛身上的苍蝇和蚊子,一边高声唱着那动听的歌声。嘹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回荡。树林中的蝉也一起使劲地鸣叫着,好像在和牧童进行总决赛。

      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用手轻轻拍了拍牛的头,牛便停下了脚步,转回头看着背上的牧童,好像在问:“小主人,怎么不走了?有事吗?”牧童迅速滑下牛背,一溜烟地朝路边的一棵树跑去。哦,原来这棵树的枝头趴着一只乌黑光亮的蝉。牧童轻手轻脚的往树上爬去。这时蝉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也不再高声唱歌了,并迅速收起羽翼,往高处的枝头上爬去。牧童知道蝉的警惕性很高,于是就躲在一堆树叶后面,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敢喘。过了好久,蝉才感觉没有危险,终于放松了警惕,在枝头上张开燥热的翅膀,继续唱起了歌:“知-了!知-了!”牧童看到蝉不再注意四周的动静了,就小心翼翼地靠*,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知了抓去。可惜,蝉逃走了。过了一会儿,蝉又唱起了歌。牧童快速爬上了树,这次可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趁知了没有防备,轻轻一抓,哈!

      终于抓到了!牧童把蝉放在身边的小篓里,骑着牛回家了。

      一天,袁枚在森林里散步。

      他看见一个小牧童骑在一头壮壮的黄牛上,正快乐地唱着歌儿。那歌儿真好听,似乎整个森林都在听呢。突然,那个小牧童听到一个难听的声音。“原来是一只知了,它的声音真难听。我一定要把它捉下来,让它闭嘴。”牧童说。牧童不唱歌了,跳下牛背走到了树下面准备捉知了。知了感觉到了危险,飞走了。袁枚便提笔写下了《所见》一诗。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不管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迈的老人,个个汗流浃背,都坐在树下扇着扇子,几条小狗趴在孩子的脚边,一直吐着舌头,好像在说:“好热呀,好热呀!”

      吃过午饭后,一位穿着红肚兜,扎着两个小辫子的牧童出门放牛了。他觉得无聊,就在牛背上放声歌唱。忽然,传来“吱唔——吱唔——”的叫声,原来是蝉在树上奏乐呢!牧童想抓一只回去,让小伙伴们瞧瞧。

      于是,牧童找来网兜和竹竿,做成了一个捕蝉器。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工具移到蝉的位置,生怕惊扰它。就在这时,蝉“嗖——”的一下飞走了。牧童叹了一口气后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赶忙骑上老黄牛,回家拿罐子。

      过了一会儿,牧童再次骑着老黄牛,兴奋地来捉这只蝉。牧童从牛身上跳下来,蹑手蹑脚地爬上树,用罐子一罩,没一会儿就把蝉抓住了。他顺势滑下树,兴奋地跳到牛背上,心想:哈哈,失败乃成功之母啊!最后,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牧童聪明吗?

      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他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阅读全文]...
  • 《所见》古诗改写

  • 《所见》古诗改写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所见》古诗改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名五岁的小牧童骑着他的小黄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玩耍。树林郁郁葱葱的,地上的花儿和小草被火热的太阳炙烤着,都耷拉下了脑袋。

      小牧童一边骑着小黄牛,一边唱着动听的歌。忽然,一棵高大的树上响起了一阵悦耳的鸣叫,这让小牧童感到非常奇怪,心想:咦?我唱的歌不是全村最好听的吗?怎么突然来了个比我唱歌还好听的小家伙呢?怎么会这样,我到要看看究竟是谁!

      于是,小牧童先从牛背上猛得一跃而下,然后走向那高大又茂盛的树,抬头看了看。过了一会儿,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从隐蔽的树叶间飞了出来。于是小牧童自言自语道:“我要抓到你,可是我该用什么办法抓你呢?”牧童左思右想了许久,终于想出办法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可以用双手轻轻地捂住它。”说完,小牧童蹑手蹑脚地靠*蝉,快速地伸手抓了上去,结果蝉没抓到,却抓到了一片碧绿碧绿的树叶。

      最终,小牧童只好带着遗憾失落地回家了。

      一个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山脚下的林间小道。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肥壮的大黄牛,背上驮着一个大约9岁的牧童。只见他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个用柳枝编织成的小草帽,*一双小脚丫。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柳条,驱赶着牛身上的苍蝇和蚊子,一边高声唱着那动听的歌声。嘹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回荡。树林中的蝉也一起使劲地鸣叫着,好像在和牧童进行总决赛。

      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用手轻轻拍了拍牛的头,牛便停下了脚步,转回头看着背上的牧童,好像在问:“小主人,怎么不走了?有事吗?”牧童迅速滑下牛背,一溜烟地朝路边的一棵树跑去。哦,原来这棵树的枝头趴着一只乌黑光亮的蝉。牧童轻手轻脚的往树上爬去。这时蝉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也不再高声唱歌了,并迅速收起羽翼,往高处的枝头上爬去。牧童知道蝉的警惕性很高,于是就躲在一堆树叶后面,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敢喘。过了好久,蝉才感觉没有危险,终于放松了警惕,在枝头上张开燥热的翅膀,继续唱起了歌:“知-了!知-了!”牧童看到蝉不再注意四周的动静了,就小心翼翼地靠*,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知了抓去。可惜,蝉逃走了。过了一会儿,蝉又唱起了歌。牧童快速爬上了树,这次可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趁知了没有防备,轻轻一抓,哈!

      终于抓到了!牧童把蝉放在身边的小篓里,骑着牛回家了。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了,又*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午后,一个身穿白色衣服、脚踩草鞋、头戴草帽的七八岁的牧童,正坐在牛背上放牛,当时的天气十分地炎热,茂密的树林非常地安静,轻风拂来,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花香。

      牧童手上拿着一个鞭子,他坐在牛身上,嘴里发出悦耳动听的歌声,正一步步地走向树林,牧童的歌声好像要穿越过树林似的,时不时有一两声鸟叫来陪衬。

      牧童正在一边赶牛一边唱歌,突然,他的耳中传来一丝蝉叫,他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我要抓蝉。他马上停止了唱歌,在那仰着头,看着树,在想一个抓蝉的好办法。

      只见牧童摘下帽子,准备用帽子抓蝉。他爬上树,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来到蝉跟前,当时十分安静,静得能听到呼吸声,他快速地把帽子扣了下去,抓住了蝉,一抓一个准,很快就抓了好几个。

      此时的小牧童高兴极了,赶着牛,拿着蝉,回家做饭去了!

      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他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忽然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在树下站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诗人袁枚不禁也停下脚步,在远处悄悄地观望着。嗷,原来树上有一只鸣叫的蝉,小牧童想要捕捉它!

      瞧,小牧童目不转睛地盯着树上那只知了。他摘下自己头上的斗笠,轻手轻脚地爬向柳树上的知了,用斗笠帽轻轻一盖:“哈哈,这下知了肯定被我捕到了,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牧童高兴的说。可是,他把斗笠帽拿起来一看:哪里有知了呀!这才知道扑了个空。知了虽说受到惊扰,但并没飞走,仍然在这棵树上的另外一个柳枝上烦躁地鸣叫着。小牧童并不放弃。这一次,他比上次更加小心翼翼,慢慢地靠*知了的位置。趁着知了只顾大声地鸣叫,忽略了防范,小牧童手疾眼快,用斗笠完全地遮住知了能够飞跑地方向,那只狡猾的知了终于被牧童捕捉到了手。小牧童甭提多高兴啦!他轻捷地像个小猴子,从树上下来,翻身上了牛背,一边用手拎着篓子里的知了,一边唱着歌,向家走去。

      诗人袁枚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吟出了《所见》这首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夏天的树林幽静、安闲,但在凉爽的树林中的几声蝉鸣却为这个树林添了一些聒噪与生机。微风拂过,蝉鸣戛然而止;烈日穿射,蝉鸣再次响起。

      “踏、踏、踏”什么声音呀?一个七八岁的小牧童手握一支短笛骑着牛过来,小牧童脸上红润润的,口中一会儿浪漫地吹着短笛,有种“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情趣;一会儿舞动短笛,口中唱出高昂愉快的歌声。小牧童在树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惬意,真令人神清气爽。

      小牧童歌声嘹亮,响彻树林。一唱歌,蝉不叫了,鸟不啼了,风不吹了,树不摇了,一切都安静下来,都聆听着自由演奏家动人的歌声。须臾,蝉飞落在牛背上,用拍动翅膀来为他鼓掌,鸟儿接着为牧童高歌,风柔和的为小牧童吹着,树则摆动着树枝随歌而舞,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小牧童周围。

      正唱到兴头上呢,突然,猛烈的骄阳窜了进来,树枝中冒出了几根倾斜的光柱,四周马上向蒸笼般热了起来。蝉鸣立刻从四面八方传来,富有节奏感的歌唱起来。“知了知了……”“这个声音蛮好听的!”小牧童想,“那我就抓一只蝉,让它为我唱歌吧!”

      牧童下了牛背,找了根细竹竿,四下一望,爬到牛背上。抬起头,只见树上有一张蜘蛛网,便不顾一切三抓两挠,抱起树干爬了上去,呲溜一下又滑了下来。这可把小牧童吓醒了,因为树上正停着一群吸树汁的蝉,要是惊动了蝉,一只蝉逃跑,其他蝉就要接二年三的溜走啦!牧童连忙挺直背,踮起脚尖,屏息凝神,再次爬上牛背,用竹竿再次一绕蜘蛛网。嗨!这第一步OK了。

      然后他找到了一处知了“鸣声大噪”的地方,见树上的知了正在开演唱会呢。他趁其不备,踮起脚跟躬起背,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到树下,拿出竹竿,把头对准蝉,徐徐上升,竹竿马上碰到了——他再次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着蝉,直盯得脸上起皱纹,牙齿打架,手汗直流,用力一扑,一粘,一抓——终于逮了个正着。牧童一手抓着蝉,一手拿着短笛,哼着歌,骑着牛,欢天喜地的回家了……

      夏天的一个中午,一个放牛的娃娃穿着小褂,扎着一个朝天辫,手拿一根小树枝,骑着一头大黄牛,到山上去放牛。

      娃娃到了丛林里。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青翠的小草。黄牛低着头吃着美味的野草。放牛娃唱起了动人的歌儿,这歌声就像百灵鸟的声音一样,清脆嘹亮。他的歌声在山林里回荡,吸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忽然,一阵吵人的知了声打断了放牛娃。放牛娃赶紧闭上嘴巴,想把蝉抓下来。

      放牛娃从牛背上跳了下来,悄悄地走到树下面。刚要抓住蝉,蝉飞走了。

      一天傍晚,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到森林里玩。他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头上扎着几根小辫子,左手拿着牧鞭,右手扶在牛背上。

      他来到森林里,看到百花盛开,蝴蝶、小鸟、蜜蜂在花丛中追逐,有的站在花朵上唱歌,有的在花丛里捉迷藏,还有的在花朵上采蜜。看到这番美景,牧童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牧童抬头一看,看到树上有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知了全身长满了毛,黑乎乎的,身上长着一双透明的翅膀。牧童觉得知了很可爱,想把它抓下来。他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跳起来抓住了知了。

      他又坐到牛背上,手里拿着牧鞭左右摇摆,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回家啦!

      一天,袁枚在森林里散步。

      他看见一个小牧童骑在一头壮壮的黄牛上,正快乐地唱着歌儿。那歌儿真好听,似乎整个森林都在听呢。突然,那个小牧童听到一个难听的声音。“原来是一只知了,它的声音真难听。我一定要把它捉下来,让它闭嘴。”牧童说。牧童不唱歌了,跳下牛背走到了树下面准备捉知了。知了感觉到了危险,飞走了。袁枚便提笔写下了《所见》一诗。

      夏天的上午,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来到一片林子里放牛。

      小牧童看见树林里美丽的风景,不禁唱起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这动听的歌曲震动起了一片树叶,送到了袁枚的耳朵里。袁枚顺着歌声找到了小牧童。这时,小牧童听见了蝉的叫声,赶紧闭上嘴巴跳下了牛背,悄悄走到了树下,想要抓住蝉。可是蝉仿佛早已知道自己有危险,震动翅膀飞走了。

      袁枚看见了,吟诵了一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个头扎辫子,身穿白上衣、黑裤子的小牧童在树林里放牛。树林中很凉爽,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小鸟卯足了劲儿展示着自己婉啭动听的歌声。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地唱着歌,好像在为小鸟伴奏。小牧童手里拿着用粗麻绳做的赶牛鞭,老黄牛驮着小牧童,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牧童也很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十分地嘹亮。

      忽然他听到了“吱——吱——”的叫声,“咦?这不是蝉鸣吗?嘻嘻,我要捕一只蝉回去斗独角犀玩儿。”小牧童顽皮地想,想到这儿,小牧童赶紧将还在唱歌的小嘴闭上了,生怕惊扰了蝉,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树下,蓄势待发,瞅准了时机抬起手扣了下去,蝉就被“捕”了。

      小牧童拿着蝉如拿着珍宝一般,得意洋洋地去找他孩子斗蝉。果不其然,他的蝉成为了新一届的蝉王。从此以后,“蝉王”也成了他们家的一员,小牧童还给它取名为“好斗”呢。

      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他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忽然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在树下站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诗人袁枚不禁也停下脚步,在远处悄悄地观望着。嗷,原来树上有一只鸣叫的蝉,小牧童想要捕捉它!

      瞧,小牧童目不转睛地盯着树上那只知了。他摘下自己头上的斗笠,轻手轻脚地爬向柳树上的知了,用斗笠帽轻轻一盖:“哈哈,这下知了肯定被我捕到了,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牧童高兴的说。可是,他把斗笠帽拿起来一看:哪里有知了呀!

      这才知道扑了个空。知了虽说受到惊扰,但并没飞走,仍然在这棵树上的另外一个柳枝上烦躁地鸣叫着。小牧童并不放弃。这一次,他比上次更加小心翼翼,慢慢地靠*知了的位置。趁着知了只顾大声地鸣叫,忽略了防范,小牧童手疾眼快,用斗笠完全地遮住知了能够飞跑地方向,那只狡猾的知了终于被牧童捕捉到了手。小牧童甭提多高兴啦!

[阅读全文]...
  • 惊蛰节气的所有古诗

  • 惊蛰,节气
  • 惊蛰节气的所有古诗

      惊蛰节气的'所有古诗(精选28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所有古诗(精选28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舒岳祥(宋)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2、《骤雨》

      陆文圭(宋)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3、游景仁东园(节选)

      苏辙(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4、《奉和御製中和》

      年代:宋作者:杨亿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5、《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6、《闻蛙》

      年代:宋作者: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7、《蚊雷》

      年代:宋作者:赵时韶

      朝来伏地悄无声,入夜轰轰屋底鸣。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8、《游玉泉》

      年代:宋作者:朱翌

      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

      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雇风云入指挥。

[阅读全文]...
  • 所见古诗_所见袁枚

  •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阅读全文]...
  • 《所见》古诗改写(15篇)

  • 《所见》古诗改写(15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所见》古诗改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夏天的一个中午,一个放牛的娃娃穿着小褂,扎着一个朝天辫,手拿一根小树枝,骑着一头大黄牛,到山上去放牛。

      娃娃到了丛林里。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青翠的小草。黄牛低着头吃着美味的野草。放牛娃唱起了动人的歌儿,这歌声就像百灵鸟的声音一样,清脆嘹亮。他的歌声在山林里回荡,吸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忽然,一阵吵人的知了声打断了放牛娃。放牛娃赶紧闭上嘴巴,想把蝉抓下来。

      放牛娃从牛背上跳了下来,悄悄地走到树下面。刚要抓住蝉,蝉飞走了。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名五岁的小牧童骑着他的小黄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玩耍。树林郁郁葱葱的,地上的花儿和小草被火热的太阳炙烤着,都耷拉下了脑袋。

      小牧童一边骑着小黄牛,一边唱着动听的歌。忽然,一棵高大的树上响起了一阵悦耳的鸣叫,这让小牧童感到非常奇怪,心想:咦?我唱的歌不是全村最好听的吗?怎么突然来了个比我唱歌还好听的小家伙呢?怎么会这样,我到要看看究竟是谁!

      于是,小牧童先从牛背上猛得一跃而下,然后走向那高大又茂盛的树,抬头看了看。过了一会儿,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从隐蔽的树叶间飞了出来。于是小牧童自言自语道:“我要抓到你,可是我该用什么办法抓你呢?”牧童左思右想了许久,终于想出办法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可以用双手轻轻地捂住它。”说完,小牧童蹑手蹑脚地靠*蝉,快速地伸手抓了上去,结果蝉没抓到,却抓到了一片碧绿碧绿的树叶。

      最终,小牧童只好带着遗憾失落地回家了。

      周末,袁牧特别悠闲,便去树林中看看风景。

      风景非常美丽!小溪帮鹅卵石冲澡,树枝在空中唱歌,阳光透过树叶,动物们笑得更灿烂了。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来了。小牧童看到如此美的风景,便开口唱起歌来,那声音真好听!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连袁牧都过来凑热闹。小牧童正在唱着歌儿,被一只小知了的歌声给打断了。小牧童想:小知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好听,还打断了我唱歌,看我不抓住它。小牧童便跳下黄牛背,跑到树底下一跳,双手便抓住了“蝉”。小牧童定睛往手心一看:呀,原来不是“蝉”,而是树皮。蝉跑走了,小牧童气得直跺脚。

      袁牧看见了,便写下了《所见》这首诗。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了,又*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不管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迈的老人,个个汗流浃背,都坐在树下扇着扇子,几条小狗趴在孩子的脚边,一直吐着舌头,好像在说:“好热呀,好热呀!”

      吃过午饭后,一位穿着红肚兜,扎着两个小辫子的牧童出门放牛了。他觉得无聊,就在牛背上放声歌唱。忽然,传来“吱唔——吱唔——”的叫声,原来是蝉在树上奏乐呢!牧童想抓一只回去,让小伙伴们瞧瞧。

      于是,牧童找来网兜和竹竿,做成了一个捕蝉器。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工具移到蝉的位置,生怕惊扰它。就在这时,蝉“嗖——”的一下飞走了。牧童叹了一口气后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赶忙骑上老黄牛,回家拿罐子。

      过了一会儿,牧童再次骑着老黄牛,兴奋地来捉这只蝉。牧童从牛身上跳下来,蹑手蹑脚地爬上树,用罐子一罩,没一会儿就把蝉抓住了。他顺势滑下树,兴奋地跳到牛背上,心想:哈哈,失败乃成功之母啊!最后,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牧童聪明吗?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个头扎辫子,身穿白上衣、黑裤子的小牧童在树林里放牛。树林中很凉爽,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小鸟卯足了劲儿展示着自己婉啭动听的歌声。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地唱着歌,好像在为小鸟伴奏。小牧童手里拿着用粗麻绳做的赶牛鞭,老黄牛驮着小牧童,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牧童也很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十分地嘹亮。

      忽然他听到了“吱——吱——”的叫声,“咦?这不是蝉鸣吗?嘻嘻,我要捕一只蝉回去斗独角犀玩儿。”小牧童顽皮地想,想到这儿,小牧童赶紧将还在唱歌的小嘴闭上了,生怕惊扰了蝉,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树下,蓄势待发,瞅准了时机抬起手扣了下去,蝉就被“捕”了。

      小牧童拿着蝉如拿着珍宝一般,得意洋洋地去找他孩子斗蝉。果不其然,他的蝉成为了新一届的蝉王。从此以后,“蝉王”也成了他们家的一员,小牧童还给它取名为“好斗”呢。

      夏天悄悄地来了,瞧!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它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地面上热气腾腾,连风都是热的,晒得林中的大树、小花、小草没精打采。远处一个骑在老黄牛背上身穿蓝色布褂子,下穿绿色短裤,*脚丫的牧童。正在兴高采烈地鼓着腮帮吹着竹笛,脚随着动听的笛声一晃一晃的好似在打节拍,听老黄牛正随着笛声发出哞哞的叫声,尾巴一甩一甩地好像和牧童一唱一和的向林中走来。

      一阵阵悠扬地笛声就像清风飘过树林,大树爷爷听了,它的叶宝宝摇了摇似乎在伴奏呢,喜鹊姐姐听了,好似在说:这真是我听过世界上最好的歌声。小草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但听了这动听的笛声,突然精神抖擞似乎跳起了舞……

      这时,蝉也来凑热门按捺不住心中那份激动发出了知了知了的声音,牧童听见了,用那灵敏的眼睛四处搜寻,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蝉,可爱极了!他那灵敏的眼睛顿时睁得老大死死地盯住了它,心想:这么可爱的蝉,我一定要捉住它。于是便轻轻跳下牛背,悄悄地走到树下,又轻手轻脚地爬上大树,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树干,以免自己摔下来,另一只手慢慢伸出去,他还在给自己创造最好的时机。一分一秒过去了,他认为蝉已放松警惕,一抓,不料蝉早已发现牧童扑的一声飞到了另一根树杆上。他一点也不甘心,又向上爬了一节,屏住呼吸,眼疾手快,猛地一抓,蝉被逮了个正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抓住你了!牧童激动地说。

      而此时正在大树下乘凉悠闲吃草的老黄牛,也发出了哞哞的叫声,似乎也在给它的主人喝彩呢。瞧!太阳落山了,黄昏来了,小牧童又吹起了悠扬的笛声,不过他现在又多了个新朋友———蝉。

      夏天的树林幽静、安闲,但在凉爽的树林中的几声蝉鸣却为这个树林添了一些聒噪与生机。微风拂过,蝉鸣戛然而止;烈日穿射,蝉鸣再次响起。

      “踏、踏、踏”什么声音呀?一个七八岁的小牧童手握一支短笛骑着牛过来,小牧童脸上红润润的,口中一会儿浪漫地吹着短笛,有种“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情趣;一会儿舞动短笛,口中唱出高昂愉快的歌声。小牧童在树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惬意,真令人神清气爽。

      小牧童歌声嘹亮,响彻树林。一唱歌,蝉不叫了,鸟不啼了,风不吹了,树不摇了,一切都安静下来,都聆听着自由演奏家动人的歌声。须臾,蝉飞落在牛背上,用拍动翅膀来为他鼓掌,鸟儿接着为牧童高歌,风柔和的为小牧童吹着,树则摆动着树枝随歌而舞,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小牧童周围。

      正唱到兴头上呢,突然,猛烈的骄阳窜了进来,树枝中冒出了几根倾斜的光柱,四周马上向蒸笼般热了起来。蝉鸣立刻从四面八方传来,富有节奏感的歌唱起来。“知了知了……”“这个声音蛮好听的!”小牧童想,“那我就抓一只蝉,让它为我唱歌吧!”

      牧童下了牛背,找了根细竹竿,四下一望,爬到牛背上。抬起头,只见树上有一张蜘蛛网,便不顾一切三抓两挠,抱起树干爬了上去,呲溜一下又滑了下来。这可把小牧童吓醒了,因为树上正停着一群吸树汁的蝉,要是惊动了蝉,一只蝉逃跑,其他蝉就要接二年三的溜走啦!牧童连忙挺直背,踮起脚尖,屏息凝神,再次爬上牛背,用竹竿再次一绕蜘蛛网。嗨!这第一步OK了。

      然后他找到了一处知了“鸣声大噪”的地方,见树上的知了正在开演唱会呢。他趁其不备,踮起脚跟躬起背,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到树下,拿出竹竿,把头对准蝉,徐徐上升,竹竿马上碰到了——他再次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着蝉,直盯得脸上起皱纹,牙齿打架,手汗直流,用力一扑,一粘,一抓——终于逮了个正着。牧童一手抓着蝉,一手拿着短笛,哼着歌,骑着牛,欢天喜地的.回家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树林间十分安静,只有几声清脆的鸟叫。阳光耀眼的光芒被树叶遮挡着,向下印出星星点点的斑驳。从林间远远望去,有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向这里走来。

      那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随着黄牛的一走一走而晃来晃去。牧童长着两个圆溜溜的眼睛,五官十分地端正,他嘴里唱着好听的民歌,那声音十分清脆悦耳,宛如黄鹂鸟的歌声。他边歌唱边悠着手里的小鞭子,头一摇一晃的,别提有多清闲了。他骑着牛往前走,突然他那灵敏的耳朵捕捉到了一声清脆的叫声,他一下子从牛背上跃下去,走到了树前踱来踱去,在树上寻觅着那发出这声音的动物——蝉。他仰起头,心想:那个蝉到底在哪里呢?他在树下左看看右看看,他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蝉,心中十分欢喜,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双手张开,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向蝉扑去,他嘴角露出了一个微笑,他捕到了,他把蝉放到了自己的草帽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那蝉最后在草帽里飞走了,但牧童却不伤心,他依旧笑得是那么开心,远处又传来了几声蝉鸣……

      夏天的上午,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来到一片林子里放牛。

      小牧童看见树林里美丽的风景,不禁唱起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这动听的歌曲震动起了一片树叶,送到了袁枚的耳朵里。袁枚顺着歌声找到了小牧童。这时,小牧童听见了蝉的叫声,赶紧闭上嘴巴跳下了牛背,悄悄走到了树下,想要抓住蝉。可是蝉仿佛早已知道自己有危险,震动翅膀飞走了。

      袁枚看见了,吟诵了一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个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山脚下的林间小道。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肥壮的大黄牛,背上驮着一个大约9岁的牧童。只见他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个用柳枝编织成的小草帽,*一双小脚丫。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柳条,驱赶着牛身上的苍蝇和蚊子,一边高声唱着那动听的歌声。嘹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回荡。树林中的蝉也一起使劲地鸣叫着,好像在和牧童进行总决赛。

      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用手轻轻拍了拍牛的头,牛便停下了脚步,转回头看着背上的牧童,好像在问:“小主人,怎么不走了?有事吗?”牧童迅速滑下牛背,一溜烟地朝路边的一棵树跑去。哦,原来这棵树的枝头趴着一只乌黑光亮的蝉。牧童轻手轻脚的往树上爬去。这时蝉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也不再高声唱歌了,并迅速收起羽翼,往高处的枝头上爬去。牧童知道蝉的警惕性很高,于是就躲在一堆树叶后面,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敢喘。过了好久,蝉才感觉没有危险,终于放松了警惕,在枝头上张开燥热的翅膀,继续唱起了歌:“知-了!知-了!”牧童看到蝉不再注意四周的动静了,就小心翼翼地靠*,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知了抓去。可惜,蝉逃走了。过了一会儿,蝉又唱起了歌。牧童快速爬上了树,这次可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趁知了没有防备,轻轻一抓,哈!

      终于抓到了!牧童把蝉放在身边的小篓里,骑着牛回家了。

      一天傍晚,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到森林里玩。他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头上扎着几根小辫子,左手拿着牧鞭,右手扶在牛背上。

      他来到森林里,看到百花盛开,蝴蝶、小鸟、蜜蜂在花丛中追逐,有的站在花朵上唱歌,有的在花丛里捉迷藏,还有的在花朵上采蜜。看到这番美景,牧童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牧童抬头一看,看到树上有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知了全身长满了毛,黑乎乎的,身上长着一双透明的翅膀。牧童觉得知了很可爱,想把它抓下来。他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跳起来抓住了知了。

      他又坐到牛背上,手里拿着牧鞭左右摇摆,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回家啦!

      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他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忽然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在树下站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诗人袁枚不禁也停下脚步,在远处悄悄地观望着。嗷,原来树上有一只鸣叫的蝉,小牧童想要捕捉它!

      瞧,小牧童目不转睛地盯着树上那只知了。他摘下自己头上的斗笠,轻手轻脚地爬向柳树上的知了,用斗笠帽轻轻一盖:“哈哈,这下知了肯定被我捕到了,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牧童高兴的说。可是,他把斗笠帽拿起来一看:哪里有知了呀!这才知道扑了个空。知了虽说受到惊扰,但并没飞走,仍然在这棵树上的另外一个柳枝上烦躁地鸣叫着。小牧童并不放弃。这一次,他比上次更加小心翼翼,慢慢地靠*知了的位置。趁着知了只顾大声地鸣叫,忽略了防范,小牧童手疾眼快,用斗笠完全地遮住知了能够飞跑地方向,那只狡猾的知了终于被牧童捕捉到了手。小牧童甭提多高兴啦!他轻捷地像个小猴子,从树上下来,翻身上了牛背,一边用手拎着篓子里的知了,一边唱着歌,向家走去。

[阅读全文]...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吧。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人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的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①诗人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句子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语录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说说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名言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诗词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祝福

关于蚕的所有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ou的所有押韵古诗 古诗词在历史上的地位 古诗长相思中间的空格 放一首古诗青年版的错位 描写美食养生保健的古诗 古诗词中带火的名字 古诗题目中含有感情的 学古诗的孩子长大后 展现兄弟之间互相帮助的古诗 竞选相关的古诗 常考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自己自强的古诗 描写雪的古诗词书法 描写女孩很萌的古诗 秋日晨曦的古诗 十首好听的古风古诗 80后的学生都学过哪些古诗 赞美晚上加班励志的古诗词 成功立业的古诗 优雅的女人古诗 可做公司名的古诗词 和泗水有关的古诗 学古诗的四大要素 标题是菊花的古诗 给我放张志霞的古诗 草的古诗歌朗诵 编程克的古诗 现代有内涵的古诗 坐观其变的古诗 农村修桥的古诗 桃符的正确整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