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关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秋浦歌其十四》古诗原文

  • 《秋浦歌其十四》古诗原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鹊桥仙秦观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阅读全文]...
  • 古诗秋浦歌解释(秋浦歌的译文和注释)

  • 解释
  • 夸张,辞书上的解释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夸张者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在古代,常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是诗人,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最,说蜀道之难,就“难于上青天”,说燕山之冷,就“燕山雪花大如*”,说庐山瀑布,就“飞流直下三千尺”,还“疑是银河落九天”。真可谓见过夸张的,但没有见过如此这般夸张的!

    但是,李白写诗夸张,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这与他张扬的个性和激越的情绪有关,没有那些夸张之词,就不足以表达出他那强烈的印象,就抒发不出他那炽热的情感,所谓真性情者莫不如此。

    《秋浦歌》的主题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抒发怀才不遇的苦衷。起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骇人心目,夸张的不*情理,七尺身躯何来三千丈头发?但念下句就有了答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很是常见(伍子胥一夜白头),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既然愁思无涯,白发当然也可以长到三千丈,这是艺术的夸张,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化为可以用量计算的物,使人感到不仅合情,甚至合理。

    接下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诗人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实际上,后两句是明知故问,用“不知”、“何处”两个疑问词,把重点落到追寻愁闷的根源上。这么深重的愁思究竟从何而来?诗人没有回答,但联系到诗人生*和当时处境,读者可以思而得之。

    《秋浦歌》大约作于天宝末年,诗人忧国忧民,个人理想不能实现,并受到排挤。诗人自负有使“寰区大局,海县清一”的理想,却是无路请缨,家国愁,身世感,充溢心胸,功业无成,身先衰老,怎能不可悲,怎能不发感慨“白发三千丈”!这凄凉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阅读全文]...
  • 秋浦歌其十五古诗(秋浦歌其十五古诗翻译)

  •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秋浦歌其十五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

    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缘:因为。

    个:如此,这般。

    明镜:明亮的镜子。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 秋浦歌古诗原文(秋浦歌的译文和注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首为劳动者而写的赞美之歌。在农业社会阶段,为产业工人写诗词,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很是难得。而且还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写的,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秋浦在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尤为重要的是,秋浦在唐朝是重要的产铜之地。李白在开头,便为我们呈现出工人热烈的冶炼场景。炼铜炉里的炉火熊熊燃烧,时不时的火星四溅。明明是夜里,天地却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这样震撼的场面,实在让人神情澎湃。再看看此时炼铜的工人们,“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赧,本来指的是因为害羞而脸色变红。郎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工人们被熊熊炉火照得脸色通红,李白便通达地解释为“赧郎”。尽管是寒冷的冬夜,工人们依旧辛勤地忙碌着。月光下,他们喊着嘹亮的号子互相鼓舞。他们唱的质朴的山歌,在寒夜里的河面上、山谷里到处飞扬。

    劳动很美,劳动的人最美。

    【本专题荐赏】:

    @古诗词赏析

    【一】本专题文章配套音频资料:古诗词赏析音频合集

    【二】本专题文章如下:

[阅读全文]...
  • 古诗秋浦歌解释(秋浦歌全文解释及赏析)

  • 解释
  •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言】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阅读全文]...
  • 秋浦歌十七首_杜浦村居绝句古诗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秋浦歌十七首》,愿对您有所启发。

[阅读全文]...
  •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赏析)

  • 李白
  • 曾经有个朋友和我开玩笑,称:“咱们吹牛的本事,都是从老祖宗那儿学来的!”这话虽然有甩锅给老祖宗之嫌,但细想起来还真是挺有道理的,毕竟仅仅是古诗词中,就有太多夸张得不行的吹牛。当然,论吹牛的水*,我还是最服李白。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千尺的潭水,令人多少有些不信;《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固然是十分豪气,但古代武功真的这么高吗?此外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过庐山瀑布的人都明白,三千尺确实是夸张了。

    对于古诗词中的夸张,咱们不能认为诗人在乱写,毕竟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特别是对于李白这样洒脱飘逸的诗人,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夸张正是他最大的特点。话虽这样说,但读到李白的这一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很多人还是不太能接受,诗如下: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应该都耳熟能详。全诗最妙之处,在于虽只出现了一个“愁”字,却句句都在写愁,愁得是“荡气回肠”。为了写出自己不一般的愁苦,首句李白就劈空而来,直接来一句“白发三千丈”,语出惊人。

    “三千丈”的头发有多长?一丈等于10尺,3千丈等于一万米。说实话,这个夸张个人觉得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过分了。写自然景物,夸张一点其实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时候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云之高、水之深等其实都是我们目所不能及之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用一万米来形容白发的长度,就有些太敢写了。

    那么为何看似这么没道理的诗,却还能成为经典呢?或许我们能从历代名家的评论中找到一些答案。 《唐诗直解》中用“语绝”和“有神韵”二词来形容李白这种写法,是从遣词和意境上来评这首诗。而《李杜诗通》一书,则用“发短心长”来理解这一句,这其实就说到了点子上。《左传·昭公三年》一文衍生出了古代的“发短心长”之说,头发稀少是因为心计太多,天天想了很多问题。诗仙的白发长,是因为心中的愁苦深。所以这个“三千丈”其实是巧妙地化用古意,这是很高明的虚写。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千丈”是虚写,那为何不用四千丈、五千丈等,非要用这个“三”字。仅从*仄工整度来看,“三”字确实更有音律之美,但这首诗本来就并非绝句和律诗,而且按李白写诗不拘小节的风格来说,他也未必会把*仄工整的考虑放在第一位。

    这个“三”字之不能换成其它数字,最大的原因是在古汉语中,“三”被赋予多种特殊的含义。“三”本身就可表示数量多,苏轼的“醉笑陪公三万场”、孟浩然的“胡地迢迢三万里”,都是用三来表示数量多。同时,古代讲人有“君、父、师”三尊,还有三生万物的思想,以及天、地、人这样的“三才说”,可以说三字在众多数字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也是诗人们用虚数时的首选数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会须一饮三百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都是如此。所以李白诗中的这个三千丈,显然是不可换成四千五千的。

    除了首句的夸张,李白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全诗用的是倒装的手法,先写头发,后写照镜。同时,以“秋霜”形容白发的写法也十分巧妙。正如《梅崖诗话》中所说,如果让杜甫来写愁,肯定是低头苦吟,但李白哪怕是写愁都能写出“白发三千愁”的气势来,这就是李白和杜甫的不同,也是李白的诗*很难模仿的原因。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阅读全文]...
  • 李白《秋浦歌》

  • 李白
  •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个:这样。

      4. 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鉴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阅读全文]...
  • 秋浦歌李白译文(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

  • 李白
  •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秋浦歌十七首》。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秋浦歌其一 唐代: 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的水像秋天一样的那么漫长,景色萧条叫我忧心忡忡。作为游客的我忧愁就像秋浦的水一样深不可测,我快乐的旅行来到大楼山,本来是想散散心里的忧愁。没想到又触动思乡之愁。站在山顶向西遥望长安,只见长江之水正滚滚向东流去。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吧!

    秋浦歌其二 唐代: 李白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夜晚的猿猴在秋浦水上不断地哀鸣,连附*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然不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咽的声音。我多么想早点离开这里,但却因为种种缘故没办法离开;本来打算只在此地短暂的停留,却不想成了长久地滞留。我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得我在孤舟上老泪纵横。

    秋浦歌其三 唐代: 李白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它的羽毛非常美艳,人间天上都很少有。向来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水边,再来炫耀自己华美的羽毛了。

    秋浦歌其四 唐代: 李白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秋浦这个地方,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鸣声,催促得我满头的白发,都成了纷乱的素丝。

    秋浦歌其五 唐代: 李白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它们跳跃飞腾像一团白雪。母猿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嬉戏,又在水边玩戏弄月亮的游戏。

    秋浦歌其六 唐代: 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yǎn)县,风日似长沙。

    忧愁的时候作了秋浦的游客,强打起精神去观看秋浦的景色。秋浦的山川就就如同剡县一样优美,但是这里的风光却像长沙一带那样的具有潇湘之景。

    秋浦歌其七 唐代: 李白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diāo)裘(qiú)。

    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喝得酩酊大醉骑马而归;我又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着牛角而放歌,希望得到君王的赏识。但是我只能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能像苏秦那样泪洒黑罗裘了。

    秋浦歌其八 唐代: 李白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寄生在山石上的松萝兔丝顺着水流飘拂。

    秋浦歌其九 唐代: 李白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秋浦歌其十 唐代: 李白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横飞的白鹭,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长鸣。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鸣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愁肠寸断。

    秋浦歌其十一 唐代: 李白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阅读全文]...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 李白
  •   《秋浦歌十七首》

      作者:李白

      原文: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句子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语录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说说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名言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诗词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祝福

秋浦歌和古诗的区别 - 心语

推荐词条

著名腊八的古诗 用马克笔画的古诗配画 形容投入感情的古诗 中秋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介绍 有关清明的古诗或诗词 给女朋友的暖心古诗情话 关于小学教师节的古诗 古诗代表秋天的 战友重逢的古诗词 苏东坡带惊的古诗 和中秋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 传统元宵节节日的古诗 元宵节古诗的传说 60字的古诗书法作品硬笔 播放古诗的所有歌曲 有关于带月的字的古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四百字 想念死去的妈妈的古诗词 登鹳鹊楼古诗的一副画 70到80字左右的带雪字的古诗 望洞庭古诗中的写作手法 小孩2岁的古诗 上古至晚清的古诗三百首 古诗文学*的视频 播放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贺知章的咏柳的古诗配画 称赞拾金不昧的古诗词 重阳节的古诗是哪个 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春天古诗 关于生日的情话古诗 努力了就不会后悔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