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关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 文学
  • 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敷谷龙潭祠作》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

      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2、《段宥厅孤桐》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3、《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4、《赠宇文中丞》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5、《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6、《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7、《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8、《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9、《城旁》

      降奚能骑射,战马百余匹。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

[阅读全文]...
  • 王昌龄古诗大全

  • 文学
  • 王昌龄古诗大全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2、《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5、《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6、《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7、《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8、《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9、《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10、《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古诗

  •   1、《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2、《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桌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4、《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5、《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6、《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7、《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桌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8、《别刘谞》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9、《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10、《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桌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11、《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12、《香积寺礼拜万回*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1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14、《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15、《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16、《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桌,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17、《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18、《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19、《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20、《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诗

  •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吧。

      1、《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阅读全文]...
  •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

  •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昌龄《从军行》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诗的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诗的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这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得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这首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文

      从军行七首⑴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浑⒃。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词句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独上:一作“独坐”。海风: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当风。

      ⑶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金闺:对女子闺阁当美称,借指家庭。

[阅读全文]...
  • 《从军行》古诗王昌龄

  • 《从军行》古诗王昌龄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调曲》名,内容多数写的战斗生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从军行》古诗王昌龄。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诗句中“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把上一句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诗中的“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也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而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同时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阅读全文]...
  •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

  •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

      从军行是我们中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一,对于我们提高学*成绩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人的队伍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乍看之下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其实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会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相关材料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阅读全文]...
  • 关于王昌龄的诗

  • 关于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王昌龄的诗,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长信怨》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7、《杂兴》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8、《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10、《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1、《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2、《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3、《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阅读全文]...
  •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古诗

  •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古诗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昌龄从军行其二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二)(1)

      琵琶起舞换新声(2),总是关山旧别情(3)。

      撩乱边愁听不尽(4),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2)新声:新的歌曲。

      (3)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4)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白话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赏析】

      其二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这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强调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个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这首诗前面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个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面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这首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阅读全文]...
  • 关于王昌龄的诗

  •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长信怨》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7、《*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8、《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10、《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1、《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2、《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3、《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14、《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15、《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16、《放歌行》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逐,飞云亦何俦。

      17、《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幽居与君*,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  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18、《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19、《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20、《杂兴》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句子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语录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说说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名言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诗词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祝福

小学王维王昌龄的古诗五个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关成长感悟的古诗 跟糕点有关的古诗 中秋的古诗自创 带月子的古诗45首 北京夏天的古诗 洋桔梗花的古诗词 因烦心事失眠的古诗 盼望子孙超过自己的古诗词 古诗画的简单教案 聿字相关的古诗词 写夏雨的完整古诗 形容情未了恨难*的古诗词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和典故 送柴侍御古诗带拼音的 秋夜的星空古诗 古诗三首日的教案设计 表达祝福*安的古诗 写梅花的古诗4ju 古诗中的用典 有刘的古诗词 爽字打头的古诗 关于柴禾的古诗词 创建森林的古诗 描写西湖的古诗柳树的古诗 望着窗外写心情的古诗 梦美女的古诗词 古诗黄山英文版的 带风的字古诗词 南疆的红棉的古诗 搜索古诗风的田字格 月夜的历史典故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