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都金陵的怀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都金陵的怀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都金陵的怀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都金陵的怀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刘禹锡的这首金陵怀古诗写得很有意境,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读来令人回味。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诗鉴赏
宝历二年(826 )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大概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暮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 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着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便紧扣题意,自然而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这里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借以形象地表达诗人对盛衰之变的认识。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位于江心的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驻扎在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目突出,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垂鉴呢?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玉树*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
这种手法,用于咏史诗、怀古诗中,颇为高明,足资借鉴。
整理:zhl201703
金陵怀古王珪阅读答案
金陵怀古作者为王珪,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所以就有此作品,自此,吾为大家奉上金陵怀古王珪阅读答案,请: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8、颈联中有两个字运用传神,请指出是那两个字,并选择其一作简要赏析。(4分)
9、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8、答:“惊”、“压”(1分),“惊”运用拟人手法(1分),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1分),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1分);或:“压”字化静为动,(1分)“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1分),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1分)。
9、答:首联写登上江边古城时怀乡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中间二联集中写景营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作者对国势日衰的悲愁(1分);尾联归结全诗表现出怀古伤今,故国凄凉之感(2分)。
【作品鉴赏】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
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的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王珪
字禹玉。北宋宰相、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宋哲宗即位后,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获赠太师,谥号“文恭”。
金陵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鉴赏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着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山川地势的险要是不足凭恃的。
出自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
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幕府:山名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赏析: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这两句是说,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之所为,山川险要并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议论高深,识见卓越。“由人事”三字,蕴含极丰,寓意极为深远。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金陵怀古天兵南下此桥江译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陵怀古天兵南下此桥江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金陵怀古·天兵南下此桥江》
宋·王安石
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
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难双。
留连落日频回首,想像余墟独倚窗。
却怪夏阳才一苇,汉家何事费罂缸。
【前言】
《金陵怀古四首》 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主旨为感慨兴亡。第一首诗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其实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其余三首则在第一首的基调上进行推衍演绎。后三首的前半部分都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的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多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概括历代*盛衰的规律。全诗语言高度概括精练,主题鲜明,情感充盈,既包含着诗人的丰富感情和想象,也包含着思想家深沉的睿智和政治家匡时忧国的怀抱。
【注释】
⑹天兵:旧称封建王朝的军队。这里指宋朝军队。
⑺神武: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赏析】
第二首诗承上首而来,从六朝和五代的兴亡往事转想到宋太祖赵匡胤当年翦灭南唐,统一中原的千秋勋业。当时宋兵从采石矶架浮桥东渡,一举攻陷金陵。敌国的山川形势,虽然雄险,但在神武的君王面前,却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一切让诗人日暮倚窗,遐想不已。他又想到了当年汉将韩信从夏阳东渡黄河击败魏王豹的故事。这里的长江比起“一苇可渡”的黄河来,当然要难渡得多,但宋兵却连罂缸也不用就过去了。作者是故意用翻案之笔,来达到抑彼扬此的目的。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作背景】
王安石早年曾随父亲*宦游金陵;*死后,全家就在金陵长期定居;晚年罢相,又在金陵城外的钟山之麓卜筑隐居。在他的集中有不少歌咏金陵的诗篇,《金陵怀古四首》就是他在金陵感怀历史兴亡而作的一组七律。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陵古城》[原] (七绝)
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
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
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
有记无楼六百载,*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登阅江楼怀古》[原] (长短句)
六朝古都,城谓石头。
临滔滔东去江水,登巍巍金碧高楼,心潮逐波流。
忆英武吴侯,霸江东,拒曹、刘,黄须碧眼阿瞒愁!
叹晋、宋偏安,清谈误国,霄小当道忠良囚;
央央华夏,忍看中原丧敌手,羞羞!
朱明洪武率貔貅,灭群雄,驱胡酋;
建都于斯,一统九洲。
赞龙蹯虎踞,看秦淮风月,悠悠!
《金山寺》[原] (五律)
山上金山寺,金山寺里山;江天呈一色,泠水称元泉。
法海袈裟舞,蛇仙碧浪掀;前生情缘定,何必论妖仙?
《游焦山》[原] (七律)
碧玉浮江文化山,中流砥柱峙湍川;江天佛国香林刹,峭壁书廊宝墨轩。
千树裹山山裹寺,万竿遮寺寺遮庵;风*浪静神仙岛,海不扬波小竺天。
《燕子矶》[原] (五绝)
燕矶突兀砻,展翅欲凌空;石垒江边峙,惊涛脚下汹。
《船过江阴》[原] (七律)
江尾海头古暨郡,天然良港富铙乡;南连震泽千顷浪,北控长江万里航。
鹅鼻嘴边舟行急,惠山峰顶雁飞忙;索桥飞架舞银练,寥阔江天染夕阳。
六朝古都,城谓石头。临滔滔东去江水,登巍巍金碧高楼,心潮逐波流。 忆英武吴侯,霸江东,拒曹、刘,黄须碧眼阿瞒愁!叹晋、宋偏安,清谈误国,霄小当道忠良囚;央央华夏,忍看中原丧敌手,羞羞! 朱明洪武率貔貅,灭群雄,驱胡酋;建都于斯,一统九洲。赞龙蹯虎踞,看秦淮风月,悠悠!
描写南京的诗句
1、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京
2、三年中领略到你的快人快语,你那飘逸的舞姿,今后到南京展现风姿的时候不要忘却仍呆守老家,仍在神吹的老马
3、当白雪覆盖大地时,小动物们都不想出来玩了,就连爱唱歌的小鸟也躲在家里。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着洁白的大地、洁白的`天空,地上的脚印转眼就给积雪掩埋了,阳台的窗沿上也落了不少雪花,南京的冬天可比南昌冷多了!
4、南京能够举行举世瞩目的青奥会,是我们*人的骄傲,这证实了我们国家的强大。
5、南京长江大桥建造于1968年,离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大桥全长4589米,桥面有15米宽,有9个桥墩。大桥顶层通车,中间层通火车,大轮船还可以从桥下开过。桥面两头有工农兵塑像,桥两边人行道上有数不尽的路灯,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辉煌的灯光犹如一条彩虹横跨江面上空。川流不息的车辆日夜不停地来往行驶。桥上*叔叔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夜坚守岗位。
6、太阳用南京这只火炉毒辣的煎烤着大地这块可口的大面包,热风用一把小扇子扇着“大面包”,大地顿时掀起一阵阵滚滚的热浪、热浪夹杂着被烤干的“香料”。柳树青秀的长发被烤干了,显得疲惫不堪。而生性顽强不屈的小草,在烈日的煎熬下,屈服着垂下了头,叶子卷成了一条细细的吸管,无精打采。一眼望去,一团团蒸气使得远处蒙蒙胧胧……
7、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8、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人民*占领南京
10、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公路桥长4588米,行车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正桥长1577米,是我国桥梁之最。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墩高80米,底部面积400多*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十分壮观。
11、恭喜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农业大学进入开学第一梯队!
1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占领南京
13、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14、继续向前走,到了展厅内,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看到了两座气势恢宏的大桥模型。一座红旗飘扬,铭刻着时代的痕迹,这是长江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的双层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此时我的心里真为自豪,看着模型,时时扬起笑容。另一座桥,高耸入云,气势雄浑,这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塔桥——苏通大桥。我想:人通过这两座桥的展览与对比,表达我们在经济建设上的巨大跨越与辉煌成就!
15、整个初二初三,星期天的时候,我会常常一个人去跑旧书店,到很远的地方旧书店去买数学书,几何书,很远的地方,南京西路,南京西路再往西的愚园路,一直到中山公园,横穿上海了。从我们家住的双阳路到海宁路这一段乘车的,其他都是走,走得屁股都痛。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下面由yjbys小编与您一起分享一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桂枝香·金陵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拓展阅读】
诗人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个人恩怨
作者:佚名
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王安石去世后,中书舍人苏轼为其撰《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足见关系的不一般。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的政敌,也势必要与*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熙宁二年(1069),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阻拦并力荐吕惠卿。同年,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安石大为不悦。神宗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却说东坡不是“可奖之人”。神宗说东坡文学出众,为人亦*静,司马光、韩维等大臣都称道之。王安石回答说东坡是“邪险之人”,还说1066年东坡遭父丧时,韩琦等赠送赙金不受,却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苏木入蜀,还说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东坡虽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当个通判,不可大用。
然而王安石却绝非奸佞小人,他与苏东坡的矛盾仅仅是政治观念的不同,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当然要打击,排斥清洗反对派,但也仅仅是将其降职或外放,从不罗络罪名陷害对手,也从未企图将对方置于死地。甚至,当“乌台诗案”发生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朋友兼政敌苏东坡,直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要知道王安石与苏东坡长期政见不和,而苏东坡却正是因为蔟击新政而罹祸,王安石却能摒弃私见主持公道。更何况,当时不但苏轼本人已经屈打成招,就连他自己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噤若寒蝉,无人敢为苏东坡说一句话,而王安石这时却是一个被皇帝和百官厌弃的人,此时他受尽攻击遍体鳞伤,又痛失爱子家破人亡,一人孤独在家独守贫寒,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冒险在苏东坡的亲友都不敢为他说话时上书皇帝为他申冤,正因为个人品德高尚,所以他可以不顾个人好恶宁肯冒着危险在别人都不敢为苏轼说话,甚至连其亲朋好友都不敢为其说话时在自己失势的情况下仍然挺身而出为苏轼向皇帝直言鸣冤,真可谓高风亮节!
同样,苏轼对王安石的不满也仅仅限于政治观念上,苏东坡不但在王安石落难之后写诗给他,说“从公已觉十年迟”,而且在代宋哲宗所拟的敕书中,高度评价自己的这位政敌,说正因为天意要托付“非常之大事”,才产生王安石这样的“希世之异人”,并称赞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期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此外,王安石的品行不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十分敬佩,无话可说。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且是历史上惟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唐·张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释】
①金陵:南京。
②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
③津:渡口。
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⑤一宿:一夜。
⑥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⑦可:当。
⑧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⑨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⑩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与镇江市隔江相对。
【翻译】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作品简介】
《题金陵渡》由张祜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 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 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 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 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 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作者简介】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 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 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于金陵的怀古诗 金陵古都的怀古诗 古都金陵的怀古诗 关于金陵城的怀古诗 关于金陵的怀古诗篇 有关金陵古都的怀古诗 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以金陵为吟咏对象的怀古诗 刘禹锡关于金陵的怀古诗 唐代许浑的金陵怀古诗朗诵 刘禹锡金陵怀古诗的影响 金陵还古的古诗 金陵梦的古诗 金陵的古诗句 关于金陵的古诗 金陵古诗的图片 金陵美景的古诗 包含金陵的古诗 金陵的诗句 金陵的诗词 题金陵渡的读古诗 金陵名胜的古诗 带走金陵的古诗 吟游金陵的古诗 金陵诗句 金陵语录 金陵酒的古诗视频 写金陵美景的古诗 金陵的古诗意义 写金陵下雪的古诗
有关金陵怀古的古诗句 怀古诗大全_古诗 金陵怀古王珪阅读答案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相关练*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金陵怀古天兵南下此桥江译赏析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 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题金陵渡翻译及赏析(题金陵渡古诗的翻译) 桂枝香金陵怀古古诗全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手法赏析) 《金陵怀古》赏析 刘禹锡《金陵怀古》 题金陵渡古诗文翻译(唐代张祜的题金陵渡赏析和解释)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原文赏析及诗意)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郑板桥《念奴娇 金陵怀古其六:长干里》 的诗作赏析 许浑《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赏析: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古诗赏析 《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古诗词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桑梓的古诗全集 忍耐的古诗赞 含伶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花的别称 古诗词书签的一般尺寸 崔浩然的古诗 推荐有内涵的古诗词 拍马屁的古诗由来 简单的古诗词取名 小学生要背的古诗词大全 幼儿背古诗的小游戏 描写重庆山水风光的古诗 描写女人贪财的古诗 高中古诗鉴赏最常考的虚词 战胜困难的古诗视频 快手上的古诗词 心中的雪花古诗词 屈原的古诗三首的读后感 古诗春日说说春天带来的变化 身体很累的古诗 描写春字头的古诗 模仿秋天的古诗格式 描写打人的古诗 老鼠的古诗 带拼字的古诗名字 古诗中最爱的韵律诗 字多的古诗小学 木瓜的古诗 讲给女友的古诗 不带我的古诗 小学生关于月亮的古诗五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