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关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竹枝词赏析(刘禹锡的竹枝词全首诗)

  • 竹 枝 词

    刘 禹 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还有晴。

    【赏析】

    竹枝词,据刘禹锡的自序说,他在建*(今四川巫山县)作官的时候,看见当地的人唱着一种歌曲,是用笛子和鼓伴奏的,一边唱一边跳舞。刘禹锡采用了他们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这首诗用的是女子的口吻,很像是山边田头人们常常听到的山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没在初恋中的少女流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切地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地望,文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評诗人用她的话,成功地表达出这种微妙复杂的心情。《竹枝词》可以说是唐代文人学*民歌而创作的较杰出的作品之一。

    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是写景。在春风淡淡的E日子里,杨柳都吐出碧绿的长条,江水又是那么的澄清*缓,这是一幅生机盎然而又让青春勒发的美好画图。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是叙事,写女子听歌。在这动人情思的时候,她忽然听到江边一个青年人正在引吭高歌,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虽然时断时续,却紧紧地在她耳边盘绕因此,这歌声逗引了她的情怀,使她心情起伏不定“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两句写女子听歌后的心理活动。女子或许早在心理上爱上了这个青年人,但对方还没有什么明确表示。今天他江边打歌,似乎又在对我表示爱慕的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想到这个人啊,则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提摸不定了。这两句诗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通。因为它语带相关用“”来暗喻“情”,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和诸地统一在一起,贴切自然,形象地把女子迷惘和着念,希望和等待的心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特色而形成的表达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常见的。它们是谐音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联想的生动活泼的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的景物,明确但又含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子夜歌》云:“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丝”谐人之“思”,即思绪,“匹”谐人之“配”,即配对,配偶。又如“明灯照空局,油燃未有棋”“油燃”谐“悠然”,指夜晚的沉寂悠长;“棋”谐“期”,即归期。

    运用谐音双关化抽象之情为具体可感之物,将情寄于物,增强了形象性;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由物又返回到情,这样则显得含蕴深婉,既耐人寻味,又富于情趣。“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借天气之“晴”来表达男女青年相悦之“情”,使抽象的人之“情”化为可见可感的自然现象之“晴”。或还可认为,“晴”仅仅写出谜面,谜底让读者自己去猜,引人入胜而具情趣。

    这首诗运用民间情歌的表现方式,语言清新自然,节奏响亮和谐,格调明快爽朗。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刘禹锡诗云:“宏放出于天然,写景托情,无不宛尔成章,诚小诗之圣证矣。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竹枝词》

  •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缓,水*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的古诗

  • 刘禹锡的古诗(精选25首)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咏史》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2、《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西春水彀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6、《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7、《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8、《竹枝》

      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情。

      9、《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0、《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2、《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13、《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4、《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5、《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的古诗

  •   1、《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5、《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8、《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16、《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7、《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

  •   《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

      作者:刘禹锡

      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翻译:

      时值春天,白帝城的城头百草茂盛,

      白盐山下的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的民歌(日子过得如鱼得水),

      在陌生路上匆匆赶路的外乡人,

      听到这当地的民歌就产生了思乡情怀。

      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m.ju.51tietu.net)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的古诗55首

  • 刘禹锡的古诗55首

      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5、《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8、《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16、《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7、《竹枝》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

      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二是读hè。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其理由有三:

      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二:⊙*⊙仄仄**,(韵)⊙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三:⊙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四:⊙仄**仄仄*,(韵)⊙*⊙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与上述格律比照,此诗应属七绝的类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须押韵,而且应为*声。

      三、从上下文来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将和字读作hé,解为应或谐,才能与上文相字的意思贯通。如果将此字读作hè,那就会使和字涂上跟从或依照的色彩。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说来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它要求考生判断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是否正确。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

      第二、镜未磨究竟应作和解释?

      对第二句中镜未磨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镜未磨究竟是什么样。《淮南子.脩务训》上这样说:明镜之始矇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则须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由此可见,诗中的镜未磨,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若简单地将镜未磨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为,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青螺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青螺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比较以上两种对青螺的说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

      为什么人们会把青螺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则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们说,对比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

      刘禹锡望洞庭介绍

      刘禹锡 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南荒,在一次秋天去洞庭湖的时候著写的。

      首先,“光秋月两相和”描绘出秋天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湖水和月光交相呼应,更加的衬托出环境的安宁,缥缈。“潭面无风镜未磨”则是形容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和第一句相照应,突出洞庭湖风*浪静。同时,也描绘了秋夜的洞庭湖的美景。仿佛使大家身临其境。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则是将视野放大画面之外,从整体的角度来写,在皓月相照之下,洞庭湖山山水水更加的融合,浑然一体,就像是银盘子里面盛放着点点青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句话,色彩描写的丰富,使人画面感增强,另外,刘禹锡从整体来描写洞庭湖,也不仅突出洞庭湖景色优美,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不凡气度。

      洞庭湖是湖南岳阳的.名胜,由于洞庭湖自身的风景实在是优美,所以,自古以来,都是文人们喜爱的地方,李白就曾说过:“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可以说,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的诗20首

  • 刘禹锡的诗20首

      这位极具才华的诗刘禹锡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关于刘禹锡的诗20首,欢迎大家欣赏。

      1、《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2、《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3、《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4、《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6、《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7、《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8、《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16、《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阅读全文]...
  •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 唐诗,文学
  •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品简介

      《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作品原文

      竹枝词二首⑴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⑵。(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词句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白话译文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句子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语录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说说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名言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诗词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祝福

刘禹锡古诗竹枝是在哪里作的 - 心语

推荐词条

搞笑加班的心情说说 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说说 等待一个人的说说 生日感慨说说写给自己 七夕节朋友圈说说 自己生日的说说 失去一个人的伤感说说 宝宝100天的朋友圈说说 事事不顺心很烦的说说 美好一天的心情说说 关于鹿晗生日的说说 纠结的心情说说 简简单单生活心情说说 女人喝咖啡的心情说说 立秋了说说 天气好心情好的说说 最*很累的心情说说 一个人挺好的说说 清明的说说 适合发朋友圈的说说 失败的人生感悟说说 喝酒说说 关于卖花的说说 人生经历感悟经典说说 说说图片 关于冬至的说说 开心的说说 三年后的自己说说 天气热的说说2017 美食说说 拍照赏花的心情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