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三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三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三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含三居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诗中深深记载着白居易对江南的思念,令人遗憾的是,自居易却再也没能回到他牵挂的江南。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江南,永远成为了白居易心中,一段魂牵梦萦的美好回忆。
宿贾岛原居(一作寻贾岛原东居)
马戴〔唐代〕
寒雁过原急,渚边秋色深。烟霞向海岛,风雨宿园林。
俱住明时愿,同怀故国心。未能先隐迹,聊此一相寻。
新安所居答相访人所居萧使君为制
朱放〔唐代〕
谢公见我多愁疾,为我开门对碧山。
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把桂枝攀。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骆生弃官居此二十馀年)
白居易〔唐代〕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居陋巷为江西易居隐者题
王缜〔明代〕
居陋巷,柴门草径沙石壮。上倚悬崖高百丈,下瞰寒流低涨。
藤萝盘郁青垂障,竹木交枝势欲放。渔人夜歌樵晚唱,四时花鸟难描状。
陋巷居人真跌宕,不事王侯事高尚。才名可是柴桑翁,襟怀直在羲皇上。
诗慢吟,酒新酿,兴起不知天浩荡。但道晞颜亦颜徒,管甚尘间忙得丧。
人生志,即安畅,何必万里长风破巨浪。
次韵吕居仁主簿过韩存中侍郎所居
张扩〔宋代〕
文章典雅似班固,人物风流如谢安。老去谩馀公论在,退休浑觉壮心阑。
松窗有月和书照,云屋无毡禦客寒。冷淡且寻诗作活,要看雷电敕仙官。
次韵谢吕居仁居仁时寓贺州
陈与义〔宋代〕
别君不觉岁时荒,岂意相从魑魅乡。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江南今岁无胡虏,岭表穷冬有雪霜。傥可卜邻吾欲住,草茅为盖竹为梁。
同王适曹焕游清居院步还所居
苏辙〔宋代〕
身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寻僧忽忘归,饱食莫携手。畏人久成性,路绕古城后。茅茨远相望,鸡犬亦时有。人远市井罢,日落狐兔走。回风吹横烟,烧火卷林薮。草深径渐恶,荆棘时挂肘。褰裳涉沮洳,斜绝汙池口。投荒分岑寂,欹侧吾自取。二君独何为,经岁坐相守。游従乏车骑,饮食厌菘韭。周旋未忍弃,辛苦亦何负。归来倚南窗,试挹樽中酒。笑问黄泥行,此味还同否。〈子瞻谪居齐安,自临皋亭游东坡,路过黄泥坂作《黄泥坂词》。二君皆新自齐安来,故云。〉主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静居
文同〔宋代〕
何事当清世,归来咏考槃。*闻新住处,不似在长安。
次韵吕居仁赠一上座兼简居仁昆仲
韩驹〔宋代〕
上人出山时,稻穫云水白。囷仓未云满,已有税租迫。
崎岖走檀施,不畏道里隔。坐令众浮图,听法无馁色。
尔来闭幽户,此道深自索。佛法本无多,未悟常自责。
孤云忽南飞,过我江上宅。信知道人心,不断思想百。
邂逅逢故人,涕泪说艰厄。驱车更何之,怅望王土窄。
应须屏尘累,问此忘机客。忧来莫饮酒,酒薄空住鬲。
何时营一丘,伐竹开新陌。待子田舍成,吾当理轻策。
第二十四云居居山颂
释义青〔宋代〕
突屼嵯峨万仞横,四边无路不通行。自古两轮光不到,夜深王老人西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三国演义·第九回》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增广贤文·下集》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上集》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增广贤文·上集》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乐·村居》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第十四章》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二首》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白居易的古诗(精选29首)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精选29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村居》的古诗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小编与大家分享《村居》的古诗介绍,欢迎参考!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易的艺术风格。
王禹偁是北宋白体诗人、家,《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便是他的名作之一。
宋代: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释
⑴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译文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韩愈、,诗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赏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诗人便在那“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苦条件下空怀壮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中,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拆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
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
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作此诗后,其子曾提出诗的后半部分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高兴地说:“我诗的命意竟能与杜子美暗合吗?”不但没改,还又咏一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诗人在遣辞命意上与杜甫诗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诗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分,为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全诗篇幅虽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
《草》白居易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草白居易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然后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然后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然后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然后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然后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忆江南三首⑴
唐代诗人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⑽?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3]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何日再相逢? [4-5]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春天里鸟语花香,春天里充满生机。难怪许多诗人和作家会赞美春天,把春的美好写进之中。
春风
唐代: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别曲
唐代: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叹花 / 怅诗
唐代: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春山夜月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落日忆山中
唐代: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登池上楼
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钓鱼湾
唐代: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春夕
唐代: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含三居的古诗 三居秋瞑的古诗 含居敬的古诗 含居的古诗题目 播放邻居三的古诗 古诗三居秋明的故事 村居中的三首古诗 含有居字的古诗句 含树的古诗白居易 古诗三百首里的村居 归园田居其三的古诗 白居易的三千首古诗 古诗村居含拼音的 古诗村居的诗的含义 含居住的古诗词 含居字的诗句 村居古诗中村居的含义 古诗含三字的 三首含月的古诗 含三晋的古诗 含三度的古诗 含三四的古诗 三首含鸟的古诗 含三或九的古诗 含三原的古诗 含三更的古诗 山居秋暝古诗的三处异同 白居易的古诗三首朗诵 古诗村居中醉的含义 含雨的古诗初三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古诗村居的意思 古诗《村居》赏析 白居易《除夜》古诗 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写的古诗大全 《草》白居易古诗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古诗草白居易 《村居》的古诗 白居易放鱼古诗 白居易《鸟》古诗 《村居》古诗鉴赏 《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 白居易草的古诗 古诗草白居易 草白居易古诗 诗名含有三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三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居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居字的诗词 含有三字的古诗词 带三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居字的古诗词 带居字的诗词名句 古诗村居朗读(村居古诗朗诵跟读)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忆江南三首赏析及译文) 村居古诗_村居高鼎 白居易的古诗 《村居》古诗鉴赏 春居古诗 含春的古诗 关于白居易三伏天古诗词(2首)
月亮是古诗中的旧矿山 王维古诗的资料 西月斜的古诗 关于鸣蝉高洁的古诗 学生整理的古诗 古诗三首题目一样的 古诗词人生最好的态度 古诗题目带行的 关于秋天的古诗和画简笔画 背古诗的歌词 领导关心下属的温暖古诗 悲伤极致的古诗 描写西湖醋鱼的古诗 关于纤云线的古诗 和阴阳师有关的古诗 适合练字本抄写的古诗 夜晚捕鱼的古诗 嫦娥林杰古诗的拼音 49字的古诗书法作品 有关新年的经典古诗岁岁*安 形容袁去华的古诗词 赛努西的古诗故事梗概 长春南湖的古诗 写枫树的古诗 爱上语文古诗的起源 形容活泼灵动的古诗 小学生要背的古诗100 行楷字体农民吃苦耐劳的古诗 初一学的古诗文言文 泽文短的古诗 关于月亮的古诗小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