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关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

  • 写作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

      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阅读全文]...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

  • 学生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拼音:

      其一

      máo yán zhǎng sǎo jìng wú tái ,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

      其二

      sāng tiáo suǒ mò liàn huā fán ,fēng liǎn yú xiāng àn dù yuán 。

      huáng niǎo shù shēng cán wǔ mèng ,shàng yí shēn shǔ bàn shān yuán 。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翻译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字词解释:

      ⑴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⑸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_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绿:指水色。

      8、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着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别解: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

      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因为这样的解说已经通行了好几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联系生活,就会发觉,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事理。

      说“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经很勉强。如果视“扫”为打扫,那么,被借代的应该也是可以打扫的;借代的也应该是被打扫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扫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扫的。请问一下,经常登梯子扫房檐,谁扫过请举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兴,打扫也无妨,但是,秋风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扫不得的,扫一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来一些,扫它几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扫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许“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扫的也不应该是“苔”。苔是长在潮湿的地方的,是紧附于其他物体上的,用扫帚是扫不去的。刘禹锡的陋室“苔痕上阶绿”,并不能说明陋室卫生没搞好。卫生检查团从来不以苔的有无打分。以扫苔来说明院子干净,也是不妥的。其实,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静,也算是一种情趣。

      有这么多的不合事理,我们有理由重新看一下“茅檐长扫静无苔”。

      “扫”的常用义是“清除”,是“用扫帚除去尘垢”,解释“茅檐”为代指庭院,“长”为“常”,全是为了适应一个“打扫”,在其他场合并不容易找到例子。我们应该看到,“扫”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描、画。张祜诗《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个“扫”就是描画。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这“扫”也是描画。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扫”也是描画。

      解释“茅檐”的人多是没有住过茅屋的,才弄出这些借代、通假,看得出,是为了迎合“打扫”的无奈与被迫。

      如果,我们跳出“扫”的常用义,选用“描画”解释“茅檐长扫静无苔”,就可以解释成:无苔的房檐,像大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苫房用的草,多是梢朝下,以利水流;反之就“戗水”了,水就可能顺草进入里面。多年不换的房草,朽烂含水,也就长出苔了。有苔的房子也就快不行了。新苫的房,檐上自然是“无苔”的了。新苫的房草,梢比较长,也比较软,若是让文人看了,就恰是毛笔。

      这样的解释,一是少了许多麻烦,“长”还是原来的“长”“茅檐”仍是原来“茅檐”。二是更有诗味了,无苔的房檐,像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这多有诗意,这多有文气,这才是读书人的眼力。其实,“茅檐长扫静无苔”说的是,房子是新苫过的;“花木成畦手字栽”说的是,主人勤于劳作。房子是新苫的,花木是亲手栽的,就是说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

      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阅读全文]...
  •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翻译(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诗意)

  • 诗意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大改革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独具韵味,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比如,我们在小学时便在课本上学过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短短四句,便用简单易懂且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独特的神韵和傲寒不屈的精神,让人一读之下,印象深刻。

    下面这两首《书湖阴先生壁》,也是王安石很有名的作品,但是历来多重视第一首,称之为千古名作,从而忽视了第二首,其实亦有其绝妙之处,下面我们就将两首放在一起,一起来欣赏王安石的这组名诗。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朋友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共两首。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朋友,两人经常往来,并以诗词唱和,或许是某天王安石到湖阴先生家中做客时,看到山园及周边的景色,有感而发,于是在朋友家的墙壁上写下了这组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前四句是第一首,这是非常著名的佳作,王安石以巧妙的语言,融合实地的景色,为我们写下了这首韵味无穷的佳作。

    首二句写湖阴先生的庭院景象,“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朋友的庭院洁净且秀美。小园因为经常打扫,干净地甚至看不到一丝青苔,园中花木成行成列,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而成的。虽然这个景象是人工造就的,但却秀美无比,饶有韵味,诗人赞美朋友的小园,正如赞美小园的主人一般,因为若不是主人的辛勤劳作和高级的审美情趣,不会有这样可人的景象。所以前两句虽然是写景,其实也有写人的味道,只是两者熔于一炉,细细品味之下才能感受到而已。

    接着两句更是千古流传的绝佳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人工之美品味完毕之后,天然之美更是相映成趣,诗人看到庭院外有一条潺潺的河水环绕着农田,田地中禾苗青青,而远处两座青山仿佛是带着绿色的朋友,将春色尽数送来。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当真是羡煞神仙。

    王安石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著名,在于两点,一是诗人采用了形象的拟人手法,写得格外亲切和美丽;二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友人仙风道骨的高洁品格。

    “一水”、“两山”,本是没有感情的自然之景,但是诗人用一个“护”字,一个“送”字来描写,就立马充满了亲切感,更妙的是这样的拟人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让人读完便能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景象。田地离不开河水,庄稼因水而盛,恰好此处河水环绕着田地,正如一位母亲呵护着孩子,将农田滋润的绿油油的。而两山的青色“排闼”而来,更是妙笔,这突出了春色的苍翠欲滴,更将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仿佛一位兴高采烈的老友,带着礼物送上门来,如何不令人欣喜呢?

    除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之外,还有一层便是突出了友人湖阴先生高洁、富有生活韵味的美好形象,这也与前面两句遥相呼应,茅檐长扫、花木成畦,自然与人和谐一体,足见湖阴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得道高士。诗人来到朋友家中,自然便被这种秀美的景色和人文所感染,于是从心中流露出了这样绝美的句子。

    如果说这第一首已经让人沉醉了,那么第二首诗,更加深了这种感觉。在第二首中,诗人不仅描写了所见之景,而且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觉,都写入了其中。

    因为是初春,所以桑叶尚未伸展出枝芽,“蚕眠桑叶稀”虽然有些冷落和萧索,但是“楝花”繁盛,却又增加了春的缤纷,况且“风敛余香暗度垣”,一阵风吹过,随风而送入诗人鼻中的是阵阵花香,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好环境,最适合午睡。

    而当诗人午睡醒来之际,一阵鸟啼声传入耳中,仿佛在梦中,又仿佛已经清醒,“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诗人半梦半醒中,竟然以为在自己的旧居里呢!其惬意舒适,可想而知。梦里不知身是客,但此处为客,却没有李煜的悲戚,只有身心放松的舒适和惬意,从而也突出了友人所处环境的佳妙。

    王安石的这两首诗,于*淡的景色和事物中见炉火纯青之诗意,可见诗人观察生活之细致入微,同时也显示出了王安石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可惜很多地方只选前一首,不选后一首,大有遗珠之憾。

[阅读全文]...
  •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描写苏州的唯美古诗)

  • 苏州,唯美
  •   月洞门,团圆和美,灵动如月。月门又称月洞门或月亮门,月门起源于中国,寓意团圆美满,因圆形如月而得名。

    圆,这种简洁的几何图形,灵活多变,又贯通艺术构思,是中式园林建筑的象征符号。一旦与园林建筑结合起来,刻意筑成的月洞门,便会产生神奇的跃动感,使景致变得婉转、幽变、圆润。

    月洞门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标志之一,同楼、亭、榭、台、阁、假山及水构成多姿多彩的必要构件之一。月洞门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模仿圆月而筑,是月亮崇拜的物化。

    在院墙上开设的圆弧形洞门,既为出入路径,又自成一道风景,透过门洞亦可窥得另一侧景观,并起到框景之用。

    月洞门直接取像于月亮的圆形门窗,给人以饱满、充实、柔和、活泼动感和*衡感。实际上月亮圆的时间不长,长圆不变的是太阳。

    月洞门,若隐若现,露而不尽,优雅含蓄,韵味无穷。透过月洞门,山林、楼台、水池、花木,动静之间,变幻无穷。

    去过园林的都会感觉到,一般在洞门两旁,粉墙黛瓦的背景上,一边是竹子树丛,纤细挺拔,幽静淡雅;一边种植了桂花、山茶、海棠等,一年四季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花香,让人常年欣赏到各种自然形式的植物美,树木的姿态妙趣横生,密集的桂花树冠挡住视线,形成“树障”,增加了空间的曲折幽深,使游者无法一览无余,富有变化感。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形容苏州的诗词

  • 苏州,阅读,文学
  • 形容苏州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苏州的诗词,欢迎阅览。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说苏先生点评:忧伤。多愁善感的贺铸,谱的都是多愁善感的`词。江南的梅雨更是增添了七分忧愁。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说苏先生点评:脱俗。这是一首话语极简的禅诗。白居易是唐代苏州三位诗太守之一,为苏州贡献了大量耳熟能详的诗句,但这一首最超凡出尘。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说苏先生点评:傲娇。感谢周星星,让这首本来不算特别有名的诗变得如此脍炙人口。以至于走在苏州任何一处地方,都能听到少男少女在念叨“桃花坞”。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说苏先生点评:思乡。四十个字,就把一座苏州水城勾勒出来,历代古诗中也只有杜荀鹤做得到。

      《吴趋行》

      【晋】陆机

      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

      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

      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

      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重栾承游极,回轩启曲阿。

      蔼蔼庆云被,泠泠鲜风过。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

      泰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

      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

      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

      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

      属城咸有士,吴邑最为多。

[阅读全文]...
  • 关于苏州园林的诗句有哪些(苏州园林古诗赏析)

  • 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置身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园林庭院,顿感清幽闲适,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走走停停,游人难免心生困惑:在自然风光匮乏的闹市,苏州园林是如何实现可赏、可游、可居的?

    三万顷太湖裁一角,七十二山峰剪一片,集山川城郭于一园内,这便是苏州园林。

    “咫尺乾坤”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称雄一方,下令大夫伍子胥造阖闾大城,苏州建城史由此展开。此后吴国王室兴建夏驾湖、姑苏台等大量苑囿别馆,开启姑苏城内造*的传统。随着战火纷争,如今留存下来的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士绅官贾的私家庭院。

    初春时节,位于苏州城东南隅的网师园内暗香浮动。这座占地约8亩的园林,是江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被誉为“小园极则”。洞门前、花窗下、假山旁,腊梅与园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换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雅致的园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开造园林。此事由苏州人朱勔负责办理,他借机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这就是历史上的“花石纲”事件。据传如今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正是当时征集后未运走的“花石纲”遗物。

    园林的精巧更与匠人技艺密不可分。永乐年间,主持建设北京故宫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香山匠师手艺精绝,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而苏州古典园林多出于“香山帮”之手。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园者将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让园林层次错落有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介绍。

    正如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成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叠,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同拙政园一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也选取白色为建筑主色调,辅以适当黑与灰,好似中国画的白描。整体以水池为中心,北部以拙政园院墙为界,所有展厅流线皆围水而设,像是为追求古典园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传承了园林艺术的历史文脉。

    “天人合一”

    清朝咸丰末年,一场兵燹突降苏州。战火连绵10余公里,从城西运河畔一直烧到阊门城下,往日繁华的商贾集市尽数化作一片焦土。而在烟尘笼罩的城墙外,一座精美的园林竟岿然独存,令人惊叹。这座园林由明代苏州人刘恕所得,被称为“刘园”,但*因其逃脱兵祸奇迹留存,逐渐冠之以“留园”。

    步入留园,可以感受到刘氏的格调。据历史记载,刘恕“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如今在园内能觅得刘恕费心搜罗的奇石十二峰,山石形态原始粗犷,透露出他不喜雕琢的自然情趣。

    在学者王稼句眼里,“园林如画、如书,是需要好好读的”。年逾古稀的苏州居民李阿成对此很有心得,他在老城区数个园林周边生活了40余年。“城内人口多,自然风光少,苏州园林就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造。”李阿成说。

    李阿成的观察,反映了苏州园林背后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依托这种理念,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供人欣赏,还在园内营造出可寄情于物,调动全身感官与自然交流的环境氛围。

    比如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随处可见的圆形洞门,是模仿天上圆月而筑,寄托了古今国人对圆满生活的诗意情结。再譬如作家郁达夫在《苏州烟雨季》中所述,烟雨朦胧的园林,不仅有雨滴空阶的浪漫,也让人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风雅自得”。

    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取名也意在自然情深。拙政园有“兰雪堂”,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留园洞门“又一村”,取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则取意宋人邵雍的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若是清风徐来,临风赏月,犹如游于世外桃源。

    沿池碧桃垂柳、石凳成排,隔水可见驳岸嶙峋、古亭飞檐,这便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沧浪亭。沧浪亭始为宋代文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苏舜钦是范仲淹、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属于主张革新一派,因被朝中官员弹劾罢去官职隐居苏州,花四万贯钱买地造了沧浪亭。

    欧阳修遂作《沧浪亭》长诗,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而后沧浪亭中就此句以及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成“清风明月本无价,*水远山皆有情”一则对联,向*展现淡泊明志、闲适自得的心境。

    “诗与远方”

    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买下躲过劫波的“刘园”,并正式改名为“留园”,在《申报》刊登了园林易名的消息。几年后,盛家又登报称:“留园修葺一新,本月初二开栅放人游览,三日内不取分文,初五起每人游园收钱七十文,以抵日后园中的修理之费。”这一创收的营销策略,令游园者自此络绎不绝。

    春赏牡丹、夏日观荷、秋闻桂香、冬品寒梅,一座座私家园林的对外开放,彻底*了世人的诗意志趣,品味园林更成为当代苏州人美好生活的写照。“除了四时之景不同,在苏州园林观景能体验一步一景。”薛志坚说,比如站在网师园内,只要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入夜时分,踏着青砖石板来到沧浪亭,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演员们移步换景,演绎诗意的苏式生活,观众们紧紧跟随,聆听吴侬软语。“曲高”却不“和寡”,沧浪亭内一有演出,几乎场场人气爆棚。

    从精神层面“诗意”空间的充盈,可看出造园智慧的外化。比如苏州提倡从“苏州园林”迈向“园林苏州”,通过在古城中见缝插绿,让市民出行500米以内即步入绿色空间。“城市建设应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邵雷说。

    西方园林在造园中,多强调人的意志和秩序,可见大面积人工草坪、修剪过的绿篱、喷泉以及对称式布局等。而中国园林更强调自然肌理和形态,如对太湖石讲究“漏瘦皱透”,对跌水讲究蜿蜒自然,对古树讲究盘根错节,倚势而植。

    1899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踏入中国搜集、引种花卉植物。经过多年寻访游历,他沉醉于各地独具特色的花卉和园林,写下著作《中国——园林之母》,让中式园林享誉世界。

    2020年10月,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内的流芳园扩建后对外开放。这座海外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苏州园林占地72亩,拥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楹联抱柱,被称为拙政园的“姊妹园”。“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苏州园林早已摒弃孤芳自赏,类似流芳园的复刻版屡屡“漂洋过海”,让这份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世共享。

    网师园内有一处“殿春簃”,是匠心独运的景致。三扇后窗外分别栽种芭蕉、竹子和腊梅,象征夏秋冬三季,而门匾上的“殿春”指代春末开花的芍药花,合在一起,便是四季,可谓自然与人文的绝妙结合。

    而早在40多年前,以“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便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落成,成为首个出口海外的中国园林。到如今,50余座苏州园林及模型在世界各处落地生根。

    “我们不能只把古典园林看作是陈列的物件,更要在利用中保护,在开放中传承。”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调研员周祺林说。

[阅读全文]...
  • 关于赞美苏州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 赞美,苏州,经典
  •   1、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

      2、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3、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4、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

      5、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6、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维则《狮子林即景》

      7、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8、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9、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10、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1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14、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15、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16、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17、《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8、《怀吴中冯秀才》

      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19、《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0、《把酒对月歌》

      明·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21、《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2、《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句子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语录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说说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名言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诗词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祝福

苏州阴先生壁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不二经典语录 网恋语录 郭德纲励志语录 蒙特梭利经典语录 要工资的经典语录 对高考学子的励志语录 你好之华语录 形容飞蛾扑火的语录 青春小说里的经典语录 江辰深情语录 张艺兴励志语录 文明语录 书籍语录 美甲语录 萌萌物语录 遇见错的人的经典语录 善良的语录 男人的担当和责任语录 创世纪经典语录 爱情公寓搞笑语录 哥特式恶魔黑暗语录 赫本语录大全 马丁路德金经典语录 防病毒语录 洪世贤语录长图 班主任经典语录 信命不认命经典语录 放牛班的春天经典语录 神曲经典语录 林珏语录 航海王语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