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的古诗词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如的古诗词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如的古诗词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如的古诗词意思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员,其诗歌写作一如其书法,也是有怪异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在《竹石》题画诗的第一句中凸显了出来。为讨论方便计,笔者先把全诗转引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般认为第一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是对的,而且因为形象感强,后来作为名句被人引用在各种场合。问题是,为何这一句可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难道仅仅因为是处在第一句的位置,是最早发出的声音,才有了“夺人”的效果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其实,这里的关键还在于这第一句出现得没头没脑,在不交代行为主体时,就突然抛出一个执着坚定的行为动作,从而给人设置了巨大悬念。此外,要把“青山”“咬定”,而与之关联的行为主体居然是竹子,这与青山又是多么不匹配、不相称,所以让人在本来的有关动作的悬念中,添加了一份主体与对象不对称的奇崛感。我们当然可以把“咬定”视为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也因为是拟人而不是比喻,所以只描写一个动作的同时,无需交代行为主体的名称。这样,因为主体的缺*,就暗含了一种召唤结构,将写作者乃至读者召唤进去,进入一种与描写对象共情的体验中。
相对来说,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是让描写的奇崛回落到*实中,通过更写实的笔法,把第一句的悬念加以消解、加以解释。第一句中,不但“咬定”的拟人修辞用写实的“立根”来代替,让想象中的人回到了写实中的物,而且,既穿越漫漫时间又占据巨大空间的“青山”,也被“破岩”代替了。换言之,开头那种飞扬的想象,那种“咬定”透出的强大意志力,是以第二句写实中“立根”的自然现象为依托的。“破岩”一词中的“破”,既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因为根总是生长在岩石开裂的缝隙中,但也可以作动词理解,是立根的巨大力量,从岩石中挤出裂缝,深深插入其中,最终让竹根和岩石,彼此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咬合在一起。
如果说竹子生根的岩石是其依托的、咬合的、乃至融为一体的对象,那么竹子周边也有对立的与之较量的对象。第三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就是在写一种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保持和坚韧。一方面说,竹子自身的坚韧品性,可以应付“千磨万击”;另一方面,因为从岩石、从青山中获得的支撑力量,也使得打击并不能让竹子有所屈服或萎靡不振。这里,作者再次引发了读者的一个悬念,让读者陷入迷惑中,因为它与第一句极为相似,在描写“千磨万击”时,同样没有交代行为的主体。
而在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第三句的悬念得到基本消解,因为在这里,作者交代了,在山上,对竹子“千磨万击”的行为主体,主要就是东西南北风,可能还有风所携带的飞沙走石或者雨雪冰雹等。但这两句,又不仅仅是悬念和释念的简单关系,而且,这里还有对象呈现或者说视角的深刻转变。当竹子经历了风的千磨万击后,有了一个对竹子自身品质的回顾或者自我审视的“还坚劲”,犹如在验看中得到了确证,于是把眼光从竹子自身转向外部世界,转向对方,“任尔”不但极其鄙视对方,而且带有相当的挑战性质,犹如说,既然“我”经历了千磨万击还这么“坚劲”,那么“尔”有什么招数就尽量使出来吧。如果这样的理解大致不误的话,前一句貌似的自我验看,其实更应该是在向对方*。
总起来看,虽然作者以竹子和岩石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恰恰在首句引入青山这一较为高远的名物,结句又带出开阔的东西南北方位,使得这首本可能是比较局促的咏物诗,有了较为开阔的意境。即便东西南北的方位是作为风的存在、作为竹子的对立面出现的,但不仅仅是其依托的青山,也是其对抗的风所在的开阔世界,才把竹子带向了一个广大高远的世界中。
因为是题画诗,也有人从诗与画的关系来分析其结构特征:
这首题画诗,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有整体有局部,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画笔无法绘出的内容,而这两句揭示的恰是画之“神”。这个“神”也正是作者之画、之诗都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这样的分析虽意在揭示诗画间的相同或者差异所产生的互补性,但仔细推敲,又觉得其结论是有待完善的。
当初,大画家顾恺之提出“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著名观点,似乎给绘画表达的“神”,留下了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也启发诗人从文字角度来迂回弥补绘画的可能缺憾。但如果据此认为,绘画只是在表现“神”这方面无能为力,而在表现“形”这方面可以大显身手、没有障碍,其实也是想当然的。
即以前两句言,说前后有一种整体到局部的关系,仅仅是就诗歌本身而言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与所谓的“画面内容”的整体和局部其实是不对应的。因为就作者所要表现的物象而言,竹子和青山的大小比例实在太不相称。尽管传统国画中的空间透视关系并不像现代写实画那样严格,但大意还是需要体现出来的。所以,如果画面要让人依稀感到青山的整体,就必须无限缩小竹子,而如果要画出竹子的主体物象,则青山的壮观和气势就难以进入画面中,最多也就是画出竹子依托的一片岩石或者青山一角的大概。事实上,郑板桥的画作,就是这么处理的。笔者看到两幅题写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图,其中一幅,在画面右侧边缘,垂直抹几笔像悬崖的一角就示意了青山,然后从右下角伸展到画面中央的是竹枝和竹叶,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主要位置,左侧留下较多的空白,在左上角有题画诗。这样,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青山,还是局部意义的与岩石咬合的竹子根部,都没出现在画面中。另一幅,石头从下边往上延伸一部分,也很难看出山的样子。换句话说,单单就物象的形来说,前二句恰恰是通过诗句,补充了在画面很难呈现的内容,因为画面呈现的是物象的“中观”之景象,而诗中第一句力图展现的宏观与第二句深入下去的微观,其实都超越了画面可能呈现的格局。所以,以为诗歌表达了画面已然呈现的物象之“形”,又进一步表达了画面难以形容的物象之“神”,这样的分析判断,是失之简单粗糙的。
更进一步说,即使画面中表现出了竹对山石的一种依托,但诸如“咬定”这样的拟人化手法,其实也已经把画面中“形”的取向转成了“神”。而“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这样的数量词使用和方位叠加,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具体的形。或者说,诗歌表达,是在形的描写中,让人感受了神,而在神的表现中,又让人联想到形。在充分呈现的语言魅力中,也让人清楚看到了对绘画固有艺术特征的超越。
夏天,在我的印象里是清晨晶亮的露珠和夜晚繁多的星星。夕阳的光辉笼罩细纱,阵阵和风带着花香向你扑来,送给你一分惬意。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家刘长卿。其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 。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过故人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其诗句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翻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山亭夏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骈。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诗句全文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翻译】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小池》是作者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的同志说:“正是对渔翁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坚持与寒天斗争的歌颂。”“《江雪》中的渔翁不是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而是要“跟当时的冷酷社会,跟造成寒冷的老天爷去斗争!”“也是柳宗元向当时的压迫者提出的挑战!”但在《江雪》里看不出这种斗争精神。
柳宗元的《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大都类往时京城西与丈人言者,愚不能改。”这个“愚不能改”,指的是“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是针对周君巢“为方士所惑”,认为“饵药可以久寿,将分以见与,固小子之所不欲得也。”周君巢要他“掘草烹石,以和其筋骨”,相信方士的炼丹药,要把药石送给他。柳认为“生人之性得以安,圣人之道得以光,获是而中,虽不至耇老,其道寿矣。”只要保持本性,守圣人之道,即使没有老寿,也是有寿的;否则即使活到“愈千百年,滋所谓夭也”,也是夭折。所以这里的“不能改”,即对老寿的看法,即反对方士服药石以求长生的胡说,不是什么和恶势力斗争。
当时柳宗元的心情是怎样呢?他在《与萧翰林俛书》里说:“伏自思念,过大恩甚,乃以致此。”“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因此希望“移数县之地”,“买土一廛为耕贮,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之人矣。”他没有想“跟造成寒冷的老天爷去斗争”,也不想回京,只想稍稍迁到靠*中原地区,能够写成文章,“增圣唐大雅之什”。他在《寄京兆许孟容书》里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因此,说他要跟老天爷斗争,从他的书信里看不出来。
那末怎样来理解《江雪》呢?《江雪》里写了一个渔翁,可以和《渔翁》参看。“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在这首诗里写的渔翁,是写实呢,还是借渔翁来自喻?看来是自喻。因为“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个回看不是渔翁的回看,是作者的回看。作者回头看看,看到“岩上无心云相逐”,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云无心兮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因为被贬到永州,回不了故乡,不能像鸟倦飞知还,只有想到云无心出岫。
他的出来参加永贞革新运动,并不是为了要追求功名富贵,所以是无心相逐的。这个渔翁从天际下中流,住在西岩。“烟销日出不见人”,不正像“万径人踪灭”吗?“欸乃一声山水渌”,不正像“独钓”吗?这个渔翁也只有一个人。不过《江雪》是在雪天,《渔翁》不在雪天而已。《渔翁》是自喻,那末“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当也是自喻。《唐诗别裁》评为:“清峭已绝。”是确切的。他的《溪居》说:“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这里的“来往不逢人”,正是“人踪灭”,“烟销日出不见人”;“长歌楚天碧”,正是“欸乃一声山水渌”,在雪天就是“独钓寒江雪”。这些都写他在永州所过的孤独寂寞的生活。在《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路远清凉宫,一雨悟无学。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清凉宫”即广寒宫,即月宫。其中“悟无学”,即不学月宫中的桂树,即不想再回到朝廷里去。“芳意不可传”,所以“独钓”,丹心自渥,所以在“寒江雪”中保持他的“独钓”。正像《感遇二首》中说的“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岁寒知松柏之后凋”,这就是丹心。践霜,即“履霜,坚冰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正是“坚冰至”的艰苦时期,无人相念,所以独钓,保持岁寒心,所以“独钓寒江雪”。正表达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已经被人们所忘掉,在极为孤独寂寞中,“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的心情,他是坚强的,是坚贞的,是品格高超的。他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里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江雪》里正写出这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境界,也反映了他在艰苦寂寞中独抱丹心的心情。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的意思及诗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的意思及诗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思: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诗意: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赏析: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这组诗,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关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初生的柳芽嫩黄新绿,远远望去充满勃勃生机。
十二首咏柳的诗词,跟随诗人的脚步感受春柳之美,春天的勃勃生机。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朱淑真
长丝袅娜拂溪垂,乳絮风吹漠漠飞。
全惜东风与为主,年年先占得韶晖。
咏柳
宋-彭汝砺
柳色溪头相照深,诗翁收拾寄清吟。
晚风吹散千丝缕,巧系游人夜夜心。
咏柳
宋-王克功
春到枝枝是绿丝,秋来叶叶是愁眉。
灞桥何限经行者,不记寻花击马时。
咏柳
宋-石延年
天下风流无绿杨,一春生意别离乡。
柔根恐是离肠结,未折长条先断肠。
咏柳
明-丘谦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
咏柳
明-潘氏
烟柳青青叶已齐,半帘红日小莺啼。
玉栖人静悲横笛,惟有东风吹向西。
洛阳春-咏柳
明-叶小鸾
无数灞陵桥畔。离人泪染。
一生空自管销魂,只赢得、腰肢软。
陌上栏头长见。翠丝分线。
和烟几度荡斜晖,误紫燕、归来晚。
咏柳
清-吴伟业
万条拂面惹行尘,选就轻盈御柳新。
枉自穆生空设醴,可怜青眼属谁人。
解佩令-咏柳
清-董元恺
波纹漾漾,春阴楚楚。看青青、青垂树树。
暖暖寒寒,酝酿出、花花絮絮。
又难禁、风风雨雨。
棱棱腰瘦,纤纤眉妩,恨依依、飘飘如许。
点点飞飞,肠断绝、丝丝缕缕。
却无端、朝朝暮暮。
行香子-咏柳
清-张玉珍
渡口桥边。陌上楼前。
如的古诗词意思 有却的古诗词意思 漫的古诗词意思 然的古诗词意思 馈的古诗词意思 蝉的古诗词意思 莫疑的古诗词意思 浚珂的古诗词意思 折竹的古诗词意思 遣字的古诗词意思 有趣的古诗词意思 静夜思的古诗词意思 春日的古诗词意思 崎岖的古诗词意思 古诗词意思的含义 赤壁的古诗词意思 比兴的古诗词意思 寒食的古诗词意思 池上的古诗词意思 江南的古诗词意思 真情的古诗词意思 春晓的古诗词意思 金络脑的古诗词意思 带佑的古诗词意思好的 古诗词意思演变是对的吗 新年作的古诗词意思 古诗词意思有月的多少 赠刘景文的古诗词意思 师恩与孝的古诗词意思 长相思的古诗词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 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意思及原文古诗词 金缕衣古诗意思及赏析古诗词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的意思及诗意 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意思古诗词 我要你歌词意思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 梅花诗王安石诗意(梅花古诗词的意思) 竹石的译文和注释(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及赏析)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的古诗词意思) 江雪古诗词赏析(江雪古诗的意思翻译) 关于蝉的诗句古诗词(蝉的意思古诗分享)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江南古诗词的意思(江南原文赏析及诗意解说) 寒食古诗的意思(清明古诗词的10首) 梅花古诗词带拼音意思(拼音版梅花古诗赏析) 竹石诗带拼音(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及注释) 司马光古诗词赏析(司马光的意思和翻译)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古诗竹石意思翻译) 咏柳古诗的意思(盘点咏柳的诗词) 夏天古诗词要意思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客情的意思古诗词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的意思及诗意 思乡的古诗词
欣诗句 6言诗句 七言诗句大全 一场秋雨一场寒诗句 大龙湫诗句 孝心名言诗句 中国诗词大会识别诗句 古代人赞美紫藤诗句 六个字诗句古风 赞美白兰花诗句 五月初五端午节诗句 乡诗句 五水共治诗句 意境诗句伤感 到新岗位诗句 飞鸟集诗句 美味佳肴相关诗句 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 父与子感情诗句 只想沉默不想说话诗句 哪咤诗句 菀彼青青全诗句 七十岁生日诗句 寒门出孝子诗句 热恋诗句 关于元旦诗句 心情低落无奈诗句 歌颂芦苇诗句 宋代诗句 新年词诗句 夏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