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关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小孤山古诗赏析(登小孤山古诗赏析分享)

  • 分享
  • 创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本篇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过小孤山大孤山注释: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矶,水边突出的岩石。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窦,孔,洞。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特起,拔地而起。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潦缩:水位下降。潦,积水。杜老,指杜甫。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巉:险峻陡峭。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估客,贩货的行商。漫狂,纵情、*。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徙倚:徘徊不忍去。抟:持,抓。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治,旧时称地方*所在地为“治”。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赪:红色。

    陆游的主要作品有:

    游山西村、示儿、临安春雨初霁、钗头凤·红酥手、鹊桥仙·夜闻杜鹃、长相思·桥如虹、示儿、卜算子·咏梅、冬夜读书示子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晚泊、读书、文章、木兰花·立春日作、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除夜雪、长相思·云千重、雪夜感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鹊桥仙·华灯纵博、幽居初夏、谢池春·壮岁从戎、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长相思·面苍然、病起书怀、金错刀行、鹊桥仙·一竿风月、夜泊水村等。

[阅读全文]...
  • 描写秋天的古诗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赏析

  • 秋天,四季,优美
  •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是由宋代林逋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七律以工于写景驰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原文:

      作者: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只待重来看雪天。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赏析:

      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该诗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这种境界,正是林逋这位幽人(隐士)所眷恋的。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他并没有明说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笔荡开,于颔、颈二联画了四幅风景画。

      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先是一幅“方外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所寺院。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约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枰,棋盘。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失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诗人赶紧将这“独鸟”捕捉进画中,又涂上几抹秋云作为背景。

      最后展开的是一幅在“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秋已深,炊烟在秋空之中,也带有深秋的寒色了)萦绕半空,这表明,附*村落的人家已在点火做晚饭了。这幅诗人略略低首绘下的画,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鸟、烟四轴风景图,展现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间的那个幽深清寂的环境。此种环境,与这位幽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闭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他从中领略到了莫大的兴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连,迟迟不愿归去。

      末联便直抒这种倾慕心情,诗人道:我迟迟逗留着,不舍得归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爱这块胜地了,因为,它与我的庐舍相*。*,我得以迟归,又得以常来。现在,快要掌灯吃晚饭了,我也该同去了。不过,等那雪花纷扬时,我要重来此地,观赏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这首七律以工于写景驰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颈联在词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调动,画面就在宁谧中浮动着一股生动的灵气。而颔联,则因其奇妙的想象与贴切的比喻,更受后世诗人们的激赏,仿效之句也最多。如滕岑有“何人为展古画幅,尘暗缣绡浓淡间”(《游西湖》),程孟阳有“古寺工如昏壁画”(《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黄庭坚有“田似围棋据一枰”(《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稻田棋局方”(《次韵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有“秋田沟垅如棋局”(《闲居院上方晚景》),杨万里有“天置楸枰作稻畦”(《晚望》),杨慎有“*田如棋局”(《出郊》),等等,因此王渔洋品评此联“写景最工”(《池北偶谈》),是有道理的。

[阅读全文]...
  • 关于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的诗文赏析

  • 关于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的诗文赏析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只待春来看雪天。

      --------北宋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烟雨漂洗的西湖,明净如玉。柳岸花堤,徜徉着古人清绝的背影;亭台水榭,收藏着昨日不会遗忘的风景。

      江南的雨季,许多人都在寻觅那繁华的旧梦。不知有多少人会记得,在这西湖的孤山中,曾有一位隐者,种下了一树一树的梅花,写下了清明深邃,天地动容的千古诗篇?

      寂寞的年华里,山水也许会遗忘曾经相守的誓言;柔情的光阴里,岁月也许会苍老了以为不会改变的容颜。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西湖也依旧会记得,曾有一位山水隐逸诗人,在这里,种过一株梅,养过一只鹤,放逐过一个深沉如海的天涯旧梦。

      他叫林逋,世称和靖先生,是有着“梅妻鹤子”之称的山水隐逸诗人。他出生于钱塘,隐居于西湖,结庐于孤山,过着许多人梦中期待的隐居生活。他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许多人以为他会步入仕途,用他的才华换取一段如水的过往。但是他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荣利,宁愿与山水作伴,相守一生,也不愿步入朝堂,一生不得清宁。成年以后,他曾漫游江淮间,后来隐居杭州西湖,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在孤山,他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与湖山相伴,终其一生,他宁愿飘零,守着一壶山水,也不愿做人间富贵花。

      和靖先生爱梅。也许在孤山唯有梅花懂得他内心的悲欢,更或许,他就是一株梅,一株遗世独立的梅,绽放在冰天雪地,在高高的枝头,睥睨万物,世间没有谁懂得他内心的欢乐,只有那株梅,是他的知己,愿意与他,一世作陪。他放下了似锦前程,富贵荣华,只要布衣清欢,粗茶淡饭。在他的心中,朝堂上的一块笏板未必比得上西湖桥边的一支梅花,天子的几句赞美也未必比得上孤山之上几声清脆的鸟鸣。“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和靖先生爱梅,所以他笔下的梅也有了不一样的风骨,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忍不住偷看梅花,蝴蝶为之消魂失魄。天地间唯有这梅花,虽峻洁清高,却不孤傲;虽孤芳自赏,却充实而宁静。我想,曾有一个午后,和靖先生带着一杯茶,一张琴,来到梅花树下,那一日,凉风吹落了一地的花瓣,吹乱了他双鬓的发丝,他轻轻的撩动手中的琴弦,不去想那一盏清茶,何时能够喝到无味,不去管,那南飞的大雁何时才会返家,他只知道,梅花如雨,依旧在落---------

      “岛上鹤毛遗野迹,岸旁花影动春枝。”和靖先生有“梅妻鹤子之称,自然也是爱极了鹤。相传,在孤山的时候,每逢客至,门童子纵鹤放飞,和靖先生见鹤必棹舟归来。鹤,象征着长寿,亦象征着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而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的孤独与寂寞,和靖懂得;鹤的幽雅与超凡脱俗便是和靖的化身,所以他养鹤,与鹤一起,相互理解天地一沙鸥的孤独。没有对盛世的留恋,没有对繁华的不舍,只有对山水的找寻以及对梅花的挚爱。千百年后,我们依旧可以寻觅的到梅花,仙鹤相守的背影:寒梅盛开时节,偶有闲余,折一支梅花,雪夜里访问旧友,门徒放鹤告知友人的来访,便即刻启程回访,冰凉的雪夜,不会寒冷他热忱的心,漫天的雪花,不会覆盖他飘逸的脚步,他就在这一朵梅花盛开,一只仙鹤放飞的时间里从容地穿越四季的沧桑。

      纷繁的世相,有几人不会因名利而迷失;锦绣的山河,有几人不会因前途而全力以赴;如梦的韶光,又有多少人舍得为一程山水,几朵梅花而轻易地抛掷。多少人,因为害怕孤单而不敢走自己的路,因为害怕俗世而湮没了心底最纯真的`梦。可是无论明天走得有多远,我们都应当记得有位叫林和靖的诗人,他不爱三千繁华,只爱绿水清风;他不要金莼玉粒,只要粗茶淡饭;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不要富贵荣华,只渴望布衣清欢。在无人作陪的尘世里,他坚守这自己的路途;在喧嚣的俗世生活中,他的日子,没有风雨天晴的起落,却有清贫盛世的安稳,有时候,*淡,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并非需要功成名就,锦衣华服,唯有内心的安宁方为真正的安稳。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闲暇之时,先生便会写诗,他的诗都是妙手偶得,不事雕琢,字里行间流淌着飘逸出尘,不惹尘埃的气息。令人不解的是,他的诗写完之后便会丢弃,从不故意流传于后世。他曾说:“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多少诗人,撰写诗集,希望百世流传,千古流芳,唯有先生,不被名利所累,纵然写下了千古篇章,亦不愿用其换取浮名,先生之志,高山仰之。

      天圣六年,和靖先生离世,走完了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安稳人生。和靖先生被葬于孤山故庐侧,他死后,那只鹤没有离去,而是守在他的墓旁,直至生命的最后,也依旧对先生不离不弃;先生的墓旁,亦生长了两株梅花,花开花落,几度春秋,梅花总是会在约定的季节里枯荣。

      张岱在《西湖梦寻》里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我想,和靖先生也许本就不是人间客,他并没有离去,只是在另一方山水中,继续他深沉如水的人间旧梦。而你我,将踏着一条叫做缘分的河流,涉水而过,与和靖先生,在诗里相逢,梦中相知,在那一弯好水中,轻轻地打捞世人永不会遗忘的梦。

      愿随草木饮清茶,不做人间富贵花.

[阅读全文]...
  • 古诗独坐敬亭山

  • 小学
  •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 夜宿山寺古诗(夜宿山寺这首诗的全解)

  •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阅读全文]...
  • 小孤山诗词

  • 小孤山诗词

      古诗原文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译文翻译

      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

      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注释解释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诗文赏析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即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

      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2、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3、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1、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2、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3、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小孤山

      [宋] 董嗣杲

      小孤隶舒州,谁将峭崖削。

      一尖漾浩渺,藤萝缀璎珞。

      绿篠裹山胁,白浪沸山脚。

      向背千万态,浑不假镌凿。

      危亭嵌空搆,四绝屯烟幕。

      几点沤浮现,灭没鸥自若。

      庙额锡惠济,轩窗辉丹雘。

      夫人象服严,香灯闲疏箔。

      风露展幽扃,震撼陵虚阁。

      朱方金焦奇,莫敌此开拓。

      来时棹扁舟,*成巨壑。

[阅读全文]...
  • 《夜游孤山记》阅读训练及译文

  • 阅读,语文
  • 《夜游孤山记》阅读训练及译文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夜游孤山记》阅读训练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邵长蘅

      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已十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②。已,舍艇,取径沮洳间③,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④、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10],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⑤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生,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风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①湖;指—闪湖。②林处士:指林逋,杭州钱塘人,归隐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白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沮洳(jǜ rù):低湿的地带。④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⑤贾似道:南宋奸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寓辋川四可楼已十月寓:客居

      B.灯火隐见林薄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C.今皆亡有,既己荡为寒烟矣亡:通“无”

      D.而举其姓名举:推荐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对月亮、西湖、峰峦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朝的湖山月夜图。

      B.作者游兴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踪的叙述中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心愿。

      C.作者通过贾似道宅第废址与林逋放鹤亨遗迹的对比,表明对二者的褒贬态度。

      D.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又借景来抒发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4分)

      (2)、遗迹顾至今尚存。(5分)

      参考答案

      【1】(3分)D(“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2】(3分)B(“归隐山林的心愿”有误)

      【3】(9分)

      (1)这大概是因为望江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盖”“适”“尤”译对各得1分)

      (2)林逋只是一个*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垂”“顾”“尚”译对各得1分)

      解析:

      【1】(3分)D(“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2】(3分)B(“归隐山林的心愿”有误)

      参考译文

      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感到轻微的清凉,环绕着西湖的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过一样。夜里,看见明亮的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轻波荡漾,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 净明澈。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得像个大环。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

      沿着西湖走二里左右,双脚有点疲劳,坐在西泠桥石头栏杆上休息。族兄戒庵指点着 告诉我说:“宋朝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现在的葛岭(西湖北边):又听人们说起被称作水竹 院的楼现在西泠桥南面,左边倚靠着孤山,右边与苏堤连接,应当就在这个地方。”唉呀! 湖光山色,现在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而当时,权势非常显赫,妖冶的乐伎弦歌艳舞,亭台楼阁豪华艳丽,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并且每说起他们的姓名,连小孩子都想要唾骂他。林逋只是一个*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为什么呢?我和戒庵相互感慨了颇久。从孤山一路过来,经过六七个和尚寺庙,没有和尚唱经礼赞的声音,只有在风林寺听到几声冷落的钟声。在游览孤山的第二天写下这篇记。

[阅读全文]...
  • 游山西村陆游古诗(游山西村古诗翻译分享)

  • 陆游,分享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自制的腊酒太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渲染出丰收之年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赞赏。)一重重山,一道道水,好像无路可走。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包含着困境中蕴含着希望的哲理。)春社快到了箫声鼓声此伏彼起,村里人穿戴简朴,古风依旧保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古风民俗,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农家大门。

[阅读全文]...
  • 夜宿山寺古诗带拼音版标准(阅读夜宿山寺全文)

  • 阅读
  •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白话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作品赏析: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阅读全文]...
  •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读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诵赏析)

  •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qìng)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评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句子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语录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说说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名言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诗词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祝福

孤山寺山贾亭西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努力名言名句大全 阿拜名句 崔走召名句 破茧成蝶激励名句简短 香蜜沉沉烬如霜名句 李尖尖名句 知音名言名句 李佳琦名句 长物志名句 苏轼爱情诗词名句 管仲名句 竹林七贤名句 亲子名言名句 论语名句书法 钟晓芹名句 夺冠名句 读书励志名句 悟空传名句 沁园春雪名句赏析 感恩母亲名言名句 菜根谭经典励志名句 六国论名句理解性默写 一受封疆名句 使徒行者2名言名句 高中语文经典名句积累 菩萨名句 金庸写情名句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朗读者名句 王俊凯名句励志 芳华名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