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还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还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还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还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鲛珠传》《九层妖塔》《封神传奇》等很多电影怪物原型皆出自此书。
1、夸父追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2、女娲娘娘
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 ,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相传女娲以泥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3、神农炎帝
炎帝是一位仁慈的大神,在他统治世间的时候,大地上已经生活着很多人,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为生,但是,找到的食物已经慢慢地不够吃了。
炎帝教人们耕种,人们欢喜地把他尊称为“农业之神”,也就是“神农”。
4、蚕丝神嫘祖
丝绸这种神奇的织物,轻柔光滑、华丽细腻,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它是怎么来的呢?这儿有一个故事。
据说,几千年前,黄帝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带领着大家放牧和种植,而他的妻子嫘祖则带领着妇女们专心为人们做衣服。
5、水神共工
水神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里一位很有名的神灵,是西北洪水之神。
传说,他脾气暴躁、蛮横,曾经乱发洪水,让人们受了不少苦。又因为和黄帝族的颛顼打仗没打赢,就用头去撞不周山,弄得天摇地动,给人间带来了大灾难。
6、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
在很远很远的古代,人类是没有文字的。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古人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可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黄帝就命仓颉造字。
仓颉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7、燧人氏取火
传说,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用一根尖尖的木头在另一根木头上飞速旋转,越转越
快,越转越快……忽然,一阵青烟冒出来,然后是火焰腾起。
8、黄帝战蚩尤
战神蚩尤犯炎帝。炎帝败,求救黄帝轩辕。
帝轩辕率熊、罴、貔、貅、貙、虎六兽与战。
蚩尤以“风伯雨师”助战,
蚩尤以妖术惑,帝造指南车袭之,
蚩尤退,帝击,斩其首。
9、风伯雨师
风伯的名字叫做飞廉,他作为天帝出巡的先锋,负责打扫路上的一切障碍。每当天帝出巡,总是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风伯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八面来风的消息,运通四时的节日气候。
雨师,是传说中掌管雨的神。赤松子是神农氏时候掌管雨的神仙,他服用冰玉散这种长生不老的药,能随风雨上天下地。
10、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负责治水事宜。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11、后羿射日
后羿是《山海经》中的天神。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
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射掉了九个太阳。
12、嫦娥奔月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其美貌非凡。后羿成为射日英雄后,得到一颗长生不老丹药。这件事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
为了不让仙药落到坏人手上,嫦娥吞下仙药,成为月宫仙子。
火早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火元素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昧真火、南明离火、六丁神火等都具有非凡的威力,神兽本身就具有强悍的防御力,如果能够掌控火焰,那无疑为其战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那么,古代神话中可以控火的神兽都有哪些呢?
祸斗,也叫“食火兽”,传说中的灾难之兽,通体漆黑,以雷火为食。祸斗外形和一般的狗没有什么两样,通体的毛都是黑色,并且泛出特殊的光泽。祸斗之所以被称为食火兽,是因为只要看见大火,祸斗就会向前吞噬。它吃的是火,排出来的也是火。祸斗担任着火神助手的工作,极度擅长驭火,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
毕方,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大火之兆。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周身燃烧着淡蓝色火焰,其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后来,毕方被称为火神的侍宠。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毕方相遇蚩尤,心生爱恋,但阵营不同,只能互相攻伐。后蚩尤战败,黄帝御龙升天,毕方则留在人间,等待蚩尤转世归来。
烛龙,《山海经》中神兽,人面蛇身,乃钟山山神,生于开天之初,与天地同寿,是世上最古老的生灵之一。烛龙身长千里,通体赤红,居住于章尾山,口中衔一先天火精,其光可照亮世间最黑暗之地。烛龙不吃、不喝、不休息,还有掌控着时间的本领,它一睁眼,黑夜就会变成白昼;一闭眼,白昼又复黑夜。现代人在洪荒流小说中还杜撰了烛龙创世的说法。
麒麟,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但是不要因为麒麟是祥瑞之兆,就忽略了它的战斗力。作为走兽之王,大地之主,其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乃是上古最强神兽之一。火麒麟是麒麟中的异类,身披赤红鳞甲,周身火焰缭绕,能散发极高温的火焰,吐火吞金,所到之处,万物尽数焚化。传说,火麒麟是炎帝神农氏的坐骑,它的鳞甲刀枪不入,一手麒麟真火,更是让人*身不得。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南方七宿和火的代表。 朱雀掌管一方天地,天下之火都能够驾驭。朱雀本体是一只火焰神鸟,全身是红色,并覆盖着火焰。朱雀是火中帝王,禽中之王,天生掌控神火南明离火,有毁灭天地之能。它跟凤凰不一样,凤凰是先天而生的神兽,没有神位在身,而它却是天地火之大道孕生的神明,是南方天地至高无上的赤帝。
三足金乌,又叫“太阳鸟”、“三足鸟”,是火之神兽,金羽,生有三足,可以化身大日,普照大千。相传,在远古的天上原先一共有十只三足金乌,也就是十个太阳,掌控着太阳真火,灼热笼罩得人间大地干旱,使得百姓人民难以安生,后被一个叫大羿的神人用神弓神箭一连射下九只,因此留下了独一无二之日。传说中天地间第一位天帝帝俊,统御诸天,手掌光明,乃是最古老的太阳神,而这帝俊的本体便是三足金乌。
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时代,大地有十个太阳,当时个太阳一起升空,晒得土乾地裂,海水枯竭,民不聊生。这时有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射杀各种猛兽。
他同情受日晒之苦的众多百姓,就举起他的宝弓,瞄准太阳,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并严令第十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人民。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后来他又取了个贤淑美丽的妻子叫嫦娥。夫妇俩十分恩爱。有一天后羿在打猎的途中遇到一个老道士,老道士很钦佩后羿的为人,就送他一包不死药。并告诉后羿,只要吃了那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后羿半信半疑,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心存不良,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成仙上天。
有一天他趁后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房间,拿出宝剑来,逼嫦娥交出纳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吞下,立刻身轻如燕,直冲云霄,往月亮直奔而去了。后羿知道后,伤心欲绝,悲痛不已。晚上,他在望月光的时侯,他还能看见月亮上有一个黑影,很像嫦娥。后羿在后院上香给嫦娥,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老百姓的耳边,他们也给嫦娥上香,祈求*安。由於嫦娥奔月的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就把这天定为中秋节。
月亮的神话故事: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在凡间原本是个樵夫,痴心于仙道,不肯专心学*,为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并且要求他须把桂树砍倒,才能赦免他的罪过。桂树的高度约五百丈,吴刚每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吴刚伐桂的传说便流传了下来。
月亮的神话故事: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来到凡间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乞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没有食物,怎么办呢?兔子束手无策,但又看三个老人可怜。
兔子说:“你们吃了我的肉吧!”说完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三位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之中,便成为了玉兔。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我国也有很多传说故事,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从小都是听着这些长大的,比如*开天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等。
1、*开天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2、女娲造人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狡虫死,颛民生。
3、伏羲画卦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
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4、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5、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6、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7、西圣王母
据《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是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怪物。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8、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东海。
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9、北溟鲲鹏
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10、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11、 羲和御日
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古神话传说,太阳乘坐六龙牵拉、由羲和驾驭的车,每日在天上行走。现以“羲和驭日”借指日月旋转,周而复始,亦喻时光易逝。
12、常羲沐月
《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神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太阳的周而复始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环,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行确定历法的季节,中国传统历法中的节气就是典型的节气。另一方面,由于月相的晦朔弦望的变化十分明显,可以据以纪日子,所以中国传统历法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方便百姓使用。说到这里,就可明白月神常羲为什么叫“女和月母”了,因为常羲负责制定阴历月份,因此她必须保证阴历月份能够与阳历的季节相协调,也就是说调和阴阳,所以以“女和”为名。《山海经》说:“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东北方在时间上相当于一年岁末,这个时候就要对一年来日月运行情况进行累计,设置闰月(最初闰月都设置在岁末,叫十三月),使日月行次实现同步,这就叫“使无相间出没”。由此可见,常羲所从事的仍是维护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属于创世之神之列。常羲为少昊之母,她与姐姐羲和开创了新天地。
13、后羿射日
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
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14、嫦娥奔月
嫦娥是为了保护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药,奔月升天的。
所谓嫦娥,是一个神话人物,选自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后羿的妻子姮娥,演变为传说中的嫦娥、后羿的妻子。自古以来都有学者认为称为“羿”的有多个,处于不同时期,从而难以判断嫦娥是何时人物。
有人认为是月亮女神嫦羲的后裔,也称“姮娥”、“常娥”,美貌非凡。姮娥是尧帝时期的神射手大羿的妻子,属江苏人。
15、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16、东圣王公
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之前身。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17、刑天断首
故事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山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而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来赞颂刑天的精神。
18、共工触天
*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领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进攻。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水神共工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刹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浮游活活气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狼狈地向天边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19、臾区划五行
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20、女娲补天
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了一块未用。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它记述了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上古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一部“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在《山海经》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被历代文人取材加工,成为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山海经》中是如何被记载的吧。
一、青丘之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
——《山海经·南山经》
二、瑞鸟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发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南海。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驳,花纹像文字的形状,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自如的进食,自由自在的歌唱、跳舞,当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安宁太*。
——《山海经·南山经》
三、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于东海。
译文:再向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长着很多柘树。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爪,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声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身为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要把东海填*。
——《山海经·北山经》
四、比翼鸟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译文:比翼鸟栖息的地方在南山的东边,这种鸟是一青一红两只鸟的翅膀并在一起。
——《山海经·海外南经》
五、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这时,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还是觉得渴,便想去喝北边的大泽中的水。但是还没赶到大泽,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这根手杖变成了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六、扶桑树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黑齿国*是汤谷,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七、开明兽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
——《山海经·海内西经》
八、常羲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译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
——《山海经·大荒西经》
九、黄帝战蚩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个共工台,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台所处的北方而射。有一个人,穿着青色的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属兵器后去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与蚩尤作战。应龙把水蓄起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从天上请了下来,魃从天上下来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杀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会下雨。叔均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帝,黄帝让她居住在赤水的北边。叔均被任命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别的地方去,人们想要把她赶走,就要说“请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沟渠。
——《山海经·大荒北经》
十、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纵观古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山海经》般全面的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博物乃至风俗民情,既客观真实又充满瑰丽想象,没有一本书让历代学者穷其一生难以窥得真境,没有任何一本书拥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张力,历经千年,仍令读者神往不已。
想要读懂这本“奇书”,就必须返璞归真,回到起点,认真阅读文本本身,系统把握文本内在的结构和体例,倾听文本自身的讯息,唯有如此,《山海经》的秘密才会在不经意间栩栩然地呈现出来。
1.《中国的神兽与恶鬼:<山海经>的世界》
(增补修订版)
以《山海经》为中心
对先秦民俗社会进行重构
以《山海经》为线索
一些浅藏灵怪,神物出没的故事
记载“外面的世界”的山川薮泽
与居住其中的超自然存在
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这两座山从山下到山顶,有一万多丈高。绕着山走一圈,有七百里,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
与两座山正对着的北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当家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很善良,但脾气倔犟,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哪怕别人说不可能,他也会固执地做下去。人们认为他过于认死理,也就是“愚”所以都叫他“愚公”。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把他家门前的风景全部挡住了,而且家人出门办事也没有一条道路可以直通外面,必须先绕着大山走一大圈,非常不方便。于是,有一天,他把家人都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门前那两座山,我厌恶它们已经很久了!它们挡在那里,每次我们出门办事,总要兜个大圈子,实在很不方便。我想把它们搬走。”
家人都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但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挖*呢?况且,山上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去呢?”
愚公想了想,说:“我们把它们移到渤海去。”听他这么说,妻子不再说话。
于是,愚公带领大家即刻动手,挖土的挖土,运泥的运泥,干得热火朝天。
离愚公家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丈夫死得早,寡居的妻子和她刚刚七八岁的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小孩看愚公家的人干得这样津津有味,也蹦蹦跳跳跑来帮忙。
从两座大山到东方的渤海,路途遥远,等他们车拉筐抬,把泥土运到渤海再返回来,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但是,他们一家人并不认为这会妨碍他们移山的计划,仍是日夜不停地挖掘、搬运土石,周而复始,锲而不舍。
太行山和王屋山下有一条河,河水沿着山脚蜿蜒流出,在大山的拐弯处河道变宽,拐个弯汇入另一条河。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有一片三角洲,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三角洲上也住着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喜欢动脑子,凡事都会认真权衡利弊,再做出选择。大家都认为他很聪明,所以叫他“智叟”。
愚公带领家人移山的事情被智叟知道了,智叟觉得愚公真是愚不可及。他拄着拐杖,步行了好长一段路,来到愚公和家人劳作的地方,说:“老头,你先歇口气。我来问你,你这是干什么呀?”
“我想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愚*也不抬地回答。
“唉,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我问你,你觉得是移走两座大山容易,还是搬家容易呢?”
“当然是搬家省力。”愚公回答。
“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你移山不就是因为山挡路了吗?你搬到山外边去,它们不就挡不住你的路了吗?”
“问题是我不想搬家!”
“唉,”见愚公这么倔,智叟叹了口气,“果然是个愚公,真是名不虚传啊!”但他还想最后劝他一次,于是又说:“你们干了这么久,连半个小山尖也没能搬走。想一想,就凭你们几个,整座大山能移走吗?”
听了这话,愚公放下镐头对智叟说:“人们都说你聪明,我看你得见识还不如寡妇个幼小的孩子。没错,我是老了,可我还有儿子、孙子呀。即使我死了,他们还会继续挖;等我的儿子们死了,孙子接着挖;孙子死了,孙子的儿子再接着挖。这样,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会移不走呢?”
这下,智叟无话可说了。他无奈地摇摇头,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返回了三角洲。
不料,他们的对话被手握长蛇的山神听见了?他还真怕愚公把山移到海里去,连忙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听了,觉得很好笑,但是又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找来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让他们趁着夜色,把两座山都背走了,其中一座山被背到了朔东,另一座则被背到了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一家也不必再绕道而行了。
传说水神共工撞断不周山后,半边天都塌了下来,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被震得四分五裂。许多裂口中都爆发出火焰,点燃了人们的房租和农作物。地下的水流也从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各种猛兽、恶禽、怪蟒也纷纷窜出来威海人类。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
女娲望着成千上万的人们不断地被饿死、淹死,心里很难过。为了拯救孩子们,解除儿女们的灾难,女娲决心把天修补起来。
可是,拿什么来修补天上的窟窿呢?女娲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女娲来到黄河边,捡来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每一颗都经过精心的挑选。接着,她把这些石头放在熔炉里融化,去除杂志,然后才用剩下的最纯粹的精华土填补那些丑陋的窟窿和裂缝。
女娲希望能尽快把天补好,于是她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停地补呀补呀。在这个过程中,她不畏劳苦,专心致志,运用她所有的爱和智慧,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那么完美。这时,地上的人们经常能听到她工作时低声的吟唱,能感受到她亲切的体温和温暖的呼吸。人们知道,伟大的天神女娲是在用心补天呀!
女娲就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了九天九夜,最后,天空终于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还出现了五色云霞。据说,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虹,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呢。
天补好了,而且天空比以前还要灿烂绚丽,可是女娲并没有停下来休息。她知道,补后的天空并不安稳。她看了看折断的不周山,又检查了一下另外三根东倒西歪的擎天柱,女娲明白,更换新柱子的时候到了。
于是,女娲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大龟,杀了它,然后砍下它的四条腿,当做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海龟的腿仅有力、稳当,能长久地负重,而且还很柔韧,具有良好的弹性,不会轻易折断,所以用它们做擎天柱要比用石头好多了。
这时,女娲终于满意地笑了。
处理好了天空的事,我们这位仁慈伟大的母亲又开始集中精力治理大地。首先,她把许多的芦苇烧成灰,填*了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接着,她又辗转各地,赶走了危害人类的恶禽猛兽。最后她才招呼人们从高处走下来,走到适合他们生存的田野去过和*的生活。
当时在今天的中原地区还盘踞着一条凶恶的黑龙,他听说了女娲做的这些事后,心里很不满。他自恃能够呼风唤雨,有着神的威力,所以故意和女娲作对,女娲便杀死了黑龙。
就这样,人类终于摆脱了灾难,大地上又出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为人类补天的女娲,也被人们尊称为“女娲娘娘”。
不知道,大家都听到的是什么样的版本?我的姥姥是这样给我们讲的。
从前有个村庄,有个小伙叫牛郎,他每天放牛耕地,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小伙子,她的家里很穷,什么都没有,只有屋子里挂了一张仙女的画像。
有一天他干活回来,发现家里桌子上做好了一桌美味佳肴,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饭菜,这是他吃的很香的一次饭,紧接着,每天都会有人把饭做好,牛郎想:我一个穷小子,也不认识谁?是谁做了这么多好吃的给我吃?
这一天他便假装的去放牛耕地,偷偷的藏在角落里,他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谁每天给她做饭?
他躲藏起来之后,看到了惊奇的一幕,画中的仙子,从画中飞落下来,用手轻轻一点,就变成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牛郎飞快的冲了出来,把挂画撕了个稀碎,仙女看到后不停的落泪,这意味着她回不去了 ,从此便和牛郎过上了耕田织布的日子,两人很恩爱,三年生了一丫一小,邻里乡亲都非常羡慕这个穷小子.仙女的布织得特别好,大家都管她叫织女。
谁知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王母娘娘发现织女不见了,王母一算很生气,织女竟然私配凡人,便派天兵天将下凡将她带回。
织女被天兵天将强行带走,牛郎在后面追,马上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看到后,拿起大笔,随手一挥,一条银河出现在牛郎面前,隔开了两个相爱的人,牛郎扁担上挑着两个孩子,父子三人痛哭流涕.从此我们世人晚上抬头都会看到一条银河。
王母娘娘看到后, 被牛郎的深情感动,便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在这里相见一次,由喜鹊搭桥。
然后姥姥告诉我们,每年七月七,拿一个盆,里面装上水,放个镜子,放在黄瓜架下面,不说谎的小孩儿就会看到牛郎和织女他们一家人相聚的场面!当时我们是深信不疑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去看了两次,什么也没看见,那个时候心里暗暗的想,从今天以后再也不说谎了,哈哈!
这个故事讲完了,每天会为大家分享民间的小故事,大家也说说你听到的是什么样的版本呢?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登上的除地球之外的唯一星球,在地球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说月球本身对于地球潮汐等实际的影响,就是夜空中那一轮皎皎明月,从古至今给了多少文人灵感。那些因月而起的美妙诗词,为人类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神话故事很少的古诗 神话故事摘抄 有关神话故事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神话故事 引用神话故事的古诗 古诗神话故事的诗句 民间神话故事的古诗 古代神话故事的古诗 好友神话故事的古诗 长江神话故事的古诗 含有神话故事的古诗还 以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古诗 有关于古诗的神话故事 蕴含神话故事的古诗 还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 神话故事古诗的简介 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 神话故事的古诗三首 关于神话故事的小古诗 与神话故事有关的诗句 含神话故事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的神话故事 关于神话故事的句子 还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神话故事 由古诗关联的神话故事 嫦娥古诗说的神话故事是 远古神话故事的古诗 首含有神话故事的古诗 关于神话故事的七字古诗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读后感50字 神话故事大全(中国神话故事全集)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故事(女娲造人的故事简短)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有哪些(经典民间故事大全摘抄) 西方神话传说有哪些(经典希腊神话故事分享) *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开天地完整版故事)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全文) 女娲的故事神话故事(女娲的五个民间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简短) 有关火的神话故事有哪些(我国关于火的传说) 关于火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关于火的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100篇(推荐这20个神话故事及启示) 劈山救母的故事内容(十大神话故事大全) 民间神话故事有哪些(30个著名民间故事大全) 神话故事成语大全(来自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12个月亮的神话故事)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有哪些(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 10个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月亮的故事有哪些)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源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哪些(有关月亮的民间故事) 西方神话故事有哪些(西方最经典的9个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原文(像雨一样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33个经典希腊神话故事有哪些(希腊神话短篇小故事大全) 欧洲神话故事大全(欧洲民间故事好段摘抄有哪些) 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分享3个经典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100字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读后感50字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200字300字400字
年满花甲的古诗 吉安的古诗名字 用了想象手法的古诗词 最靓的仔用古诗表达 苏颋的长相思古诗原文 很温馨的古诗词 关于杜普的古诗 古诗中有灿字的 带辨的古诗文 古诗骂老婆的视频 端午节的古诗70个字 描写康城的古诗 四民有常业的古诗 木花窗的古诗 关于薛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艺思饰品 赞美自然的古诗不能太短 带有栽的古诗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总概的古诗 描写古琴曲的古诗 劝说非常贪玩的小孩的一古诗 超长的五言古诗 形容一个人到绝境乐观的古诗 来首花的古诗 含入字的古诗词大全 古诗中的哲理智慧 含蕾字的古诗词 歌颂陈嘉庚的古诗 不要进歪教的古诗 白菜的伤感古诗 玉液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