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关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维秋天的诗句

  • 秋天
  • 王维秋天的诗句

      王维是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王维秋天的诗句,仅供参考!

      王维秋天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王维《山居秋暝》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 王维《秋夜曲》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 王维《秋夜曲》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王维《归嵩山作》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古木官渡*,秋城邺宫故.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附:王维的故事

      王维的故事一

      701年,大唐宛若牡丹初绽一般,诞出了李白,同时,也诞出了另一朵安静而芬芳的桂花——王维。

      王维从一开始就不像李白开得那般恣意洒脱,17岁那年,王维来到了长安城,写下了那首纠结得长安少女情肠婉转的《长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他给可以扶助他进入长安宫墙里的岐王写了一首又一首恭维诗,他押的注押对了,只用几首诗就打动了岐王。

      当时王维想应举,但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走通了公主的后门,公主曾授意考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王维同岐王商量,岐王如是叮嘱:“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新声之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至吾。”王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让他穿上锦绣的'衣服,鲜华奇异,带着一把琵琶,来到了公主的府邸。

      那时的他,妙年洁白,风姿秀美,公主看见了,问岐王:“这是何人呀?”岐王说:“是个懂音乐的。”便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动容。

      公主直接就问王维:“这是什么曲子呀?”王维起身答:“是《郁轮袍》。”

      岐王又趁机对公主说:“此人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

      公主更惊奇,问王维是否有写就之诗,王维从怀中拿出数卷诗献上。公主看过之后,惊骇地说:“这都是我读过的,我还以为是古人之作,原来竟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

      *间,众人谈笑之际,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公主不禁一再瞩目。岐王见时机成熟,便说:“若今年能以此人为解头,诚为国家之荣光。”

      于是公主改荐王维,王维果然做了解头,一举登第。

      就这样,王维中了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他成功得太容易,他以为他的一辈子就能这样随心所欲。

      王维的故事二

      但是,五年后,因为大意,家里的伶人犯忌舞了黄狮子,王维被贬到了济州。

      后来,他干脆辞了官,来到长安闲居,正好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是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一年,正打算冬天返回襄阳,王维做了诗《送孟浩然归襄阳》: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应试求官,不要再像司马相如那样献什么《子虚》赋了。

      虽然劝了好朋友孟浩然,不用考什么试来做官,但王维自己却总是不甘心,于是在他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给张九龄,希求引荐。

      第二年,时任宰相的张九龄爱惜他的才华,重新委以高职。

      但当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张九龄,张九龄叱之,后来又在人事安排上跟玄宗唱了反调,让玄宗很是不悦。而张九龄在这之前更是居安思危地事先洞察出安禄山、李林甫等人的叛国企图,可惜此时的玄宗被这些奸臣所惑,一意孤行地宠爱他们,所以张九龄此时在朝中的日子已经是日益艰难。就在他提拔王维两年后,因为一次惨死的事件——张九龄推荐的周子谅“上书忤旨”在朝堂被活活打死,张九龄自己被罢了相,而王维也受到了牵连。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王维开始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

      此时的王维对张九龄的被贬,也只是感到非常沮丧,给张九龄的信《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他大约想到了归隐,但他更恋栈官场,迟迟不愿离去。

      后来边境捷报传到朝廷,王维奉旨到边塞劳军。出使途中,他写下的那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那个最荒凉的大漠成为了最让人遐想的去处。

      740年,张九龄去世,同年,孟浩然也去世。

      王维心里难受,提笔作《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阅读全文]...
  • 王维写秋天的古诗

  • 秋天,写作
  • 王维写秋天的古诗

      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写秋天的古诗,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吧。

      原文: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王维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大家,他的诗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相比开创了山水诗的谢灵运而言,他的诗上承陶渊明诗的古拙、典雅传统,下启宋朝杨万里等田园诗人的创作,其诗歌创造的宁静淡远、纯美的情感历来为人称道。

      《山居秋暝》很鲜明的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无愧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称赞。

      1、意境之美

      《山居秋暝》全诗由雨、秋、明月、松、清泉、石、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组成,这些实体经王维的生花妙笔点染,都变成了富于感官性的诗的意象,处处给人一种秋高气爽,天清气朗的感觉。

      第一句“空山新雨后”,细雨洗涤大地后,万物都一片新生的气象,空山中更是一派崭新之象,空气中带着雨后的微凉,给人一种“清凉”之感。接着第二句“天气晚来秋”,过了酷暑难耐的夏季,秋天本来就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空山的傍晚更是别具一种“清爽”的氛围;第三句“明月松间照”,月光皎洁、明亮,从树影中间泻下给大地洒下一片清辉,在夜晚树影婆娑,随风轻摇,明月照亮了大地,一派“清亮”之景就浮现眼前。第四句“清泉石上流”,雨后清泉水渐长,泉水汇聚成小溪欢快的向前奔流,遇到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读此一句,仿佛听到泉水叮咚的歌声。

      诗的首联和颔联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大自然纯美的诗境,但我们总感觉到缺少了一点生机,王维在第五句写道“竹喧归浣女”。古人以女子温柔娴静为美,窈窕淑女历来为诗人所欣赏,西施浣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传颂了*千年。王维把浣女置于寂静的群山中,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人的活气,生命的气息开始在这里流转,照亮了整个山谷。浣女“清丽”曼妙的身影也融入了读者的心中;接下来一句“莲动下渔舟”,一叶扁舟在荷塘中划过,本就具足了诗情,加上荷叶轻摇欢舞,为诗增加了灵动的色彩,“轻灵”之感油然而生;颈联两句把主体的人引入作品中空寂的环境,达到了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高度结合,但这还只是作者传情达意的方式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随意”二字显出作者恬淡宁静的心意,“芳歇”意旨百花已凋、草木将落“清寂”之感涌现出来;“王孙自可留”一句,于自由自在中显露一片“清逸”之情。

      意境之美可见一斑。

      2、铺排之巧

      古人作诗,一向强调“情因景生,景以情美”的效果,因此景物的铺排、情感的表达二者的统一就成了判断诗人水*的标准之一。王维的《山居秋暝》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其铺排之巧,令人惊叹。

      作为一个有着禅心,半隐半仕的诗人,他率性自然,醉心于美景、流连于山水的感受都是为了展现他的隐逸情怀,《山居秋暝》中更是以曲折有致的场景铺排表达了这种情感。

      诗中八句,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幅图画:

      秋雨初晴图、明月照水图、浣衣归来图和莲动渔舟图。每一幅图都传达了特定的情感。

      第一副“秋雨初晴图”,可以看作诗人情感的萌芽之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引发人多重的情感体验,由秋之时节,可以引发人悲秋之感,“伤春悲秋”也是古代诗歌中比较普遍的情感。但是雨后初晴又会给人一种清凉、舒畅之感,作者更趋于哪一种呢?这是读者一定要猜测的,而王维要作的就是一步步凸现自己的情感,使之具体化、明朗化。

      第二幅“明月照水图”中,作者先用松的四季常青为画面增加了一种色彩,明月的皎洁又给图画增添了亮度,使画面处于明暗和谐的状态,而流水从石头上流淌所激起的声音的联想又给流于空寂的画面增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使其不再孤单。这时,诗的情感基调逐渐远离了“悲秋”的古人传统,向后一种情感方向靠拢。

      第三幅“浣女归来图”很可能是虚景,由作者想象而生,浣女的倩影与西施浣纱的传说给全诗带来了魅力,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舒畅、清凉的感觉已经不能概括他的欣喜,向往、追求的感觉从心底涌起。

      第四幅“莲花渔舟图”中,莲花的轻柔动态与浣女轻松的脚步,柔美的身姿一致,自然让人陶醉。这种逐层深入的铺排自然地突出了最终的情感表达,即“陶醉”。“王孙自可留”不仅是情感,更是结局。隐逸的情怀获得了最后的.归属和认同。

      3、感受之妙

      王维的诗不仅以“境”见长,感受的微妙更胜一筹,《山居秋暝》中不断流转的情感更使作品美不胜收。

      试想第一句“空山新雨后”,雨后初晴,推开门走出户外,感受空气中那清亮的气息,自有一种惊奇、喜悦之情。雨后的视觉自然而然转化为嗅觉的享受,清新的空气入肺,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第二句“天气晚来秋”,人对时间的主体感受与肌肤体验、身体体验合二为一,由清新的空气想到秋的到来,主观感受和客观环境也合二为一,水乳相交融。不动声色地过渡到了“无我之境”。接下来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傍晚渐入夜晚,明月透过云围,给大地洒下一片清辉,人们眼前一亮,眼前恍惚的美景却敌不过清泉击水的感觉在读者听觉中产生的影响,这就像一部摄影机在游移拍片,镜头中晃动的树影渐渐模糊,一种宁静、闲散的情感渐起并不断上升。紧接着,下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与刚才由视觉到听觉的情感呈现相反方向,它由竹篮之声,联想到浣女洗衣后归家,进而看到了富灵动色彩的画面,――渔舟轻摇、莲花微动,从听觉到视觉双方面再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交融的自豪感和欣慰感。随着情感的渐入高潮,这些所见、所听、所感、所想随着“芳菲已歇”的清秋之境转入了清寂,作者淡泊的情怀又从内心升起,一句“王孙自可留”既承接了宁静淡远之意,又表现了王维率性而为的真性情。

      无论从情、景、意的铺排还是从语言上看《山居秋暝》都是一颗珠圆玉润的明珠。

[阅读全文]...
  • 王维关于秋天的古诗

  • 秋天
  • 王维关于秋天的古诗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王维关于秋天的古诗,欢迎阅读。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此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此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此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作品赏析

      綦母,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据《新唐书·艺文志》载 :“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著作郎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好友归隐,王维赋此诗相送。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从自己和友人的'相通之处写起 ,这样就一下子缩短了心理距离,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诗人并未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乐天知命 ,劝慰友人要有坦荡的胸襟。但细品味,我们又发现,诗人虽然节制感情,但终不免流露一丝如怨如慕,不绝如缕的无可奈何之情。总之,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想象中的友人归隐之乐:“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淡尔蒹葭丛 。”如水的秋色,明净的天空,鲜红的落日,辽远的澄江,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友人在悠悠清夜,皎皎月光之下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没有悲喜,没有错愕,有的只是与大自然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和谐空灵。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空灵的梦境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最后八句写自己对宦仕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我不想在这所谓的“昭世”奔走了,我已白了双鬓,倦了心灵,官场中的种种手段,我终究学不会,也不愿学。我离皇帝总是那么远,无人赏识,无人荐举,还是象你一样归隐田间吧!如此结尾,既抒发自己的不得意之情,又表明了对友人生活道路的充分肯定。

      王维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画家。在他的笔下,诗与画是“道通为一”的。此诗中间八句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画面,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此诗也是以“净、澄、清、明、淡”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 ”,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青色的夜空、蒹葭,皎洁的月光、水光,物物融合,没有明显的轮廓,没有明显的界定,犹如一幅上乘的水墨画。

      此诗不仅有诗情、画境,还有一种空灵的禅意。在描绘隐居之乐时,诗人融入其中,心无挂碍,以空灵之心审视空灵之境,泯灭了主客的对峙、物我的差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

      王维人物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阅读全文]...
  • 王维的古诗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王维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王维的古诗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6、《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7、《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11、《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13、《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14、《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6、《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7、《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18、《终南山》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19、《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0、《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抱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21、《赠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22、《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3、《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24、《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阅读全文]...
  •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鉴赏

  •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王维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鉴赏

      这首诗主要是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就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就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就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全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就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就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时只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翻译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山居秋暝》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阅读全文]...
  • 王维的古诗

  • 王维的古诗

      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一起来看看王维的古诗,欢迎读者参考!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

      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6、《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

      11、《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2、《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3、《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4、《终南山》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阅读全文]...
  • 古诗鹿柴王维

  • 古诗鹿柴王维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分享了鹿柴的鉴赏,欢迎欣赏!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阅读训练】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答案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 但闻)

      (4)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鉴赏

      殷璠谓:“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巻16)殷璠此论实际上道出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和意境浓郁(特别是禅境)的特点。“诗境与禅境本相同,所以诗人和禅师常能默然相契……禅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对王维的诗歌,特别是那些具有浓郁禅意的诗歌,我们似乎更多地注意到它们的表面的诗情画意,而对诗人笔下涌动着的禅境,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忽略。

      现在让我们来体悟此诗中浓郁之禅境。

      此诗首句“空山不见人”乃本诗一大前提也。此前题谓:空山(已蒙禅之深机也)非但不见人,亦不见光影,不见喧哗和尘世之干扰也。正如陶潜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而且在此山中,作者在体味着禅境、禅理以及禅带来的妙喜。

      在此前提下,分出两层:

      一谓:“但闻人语响”。即于“空山”当中所造之境,亦即寂静,为人声所破,即首句之境为本句所破也。然此句大有妙意:让首句之空寂进入人响,使整个流动之境顿出。此妙境正可用“鸟鸣山更幽”来比况。然此句亦显示首句作者心之静也:虫声、鸟声、流水声——大自然中一切声响皆被禅心屏去,一切皆归于空寂。

      二谓:“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空山不见人”,句中亦涵不见光影之意,亦有寒寂荒远之意,不然此地已成世人喧哗之地也。倘若说“人语响”打破声寂,那么此两句则打破色寂和幽暗也。林深幽邃,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谓:“夫夷以*,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竒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里不但是景观之“人之罕至”处,亦禅境之罕至处也。作者笔下这一缕光,明是夕阳,实亦禅境所至之美妙瞬间也,不可随便看过。“青苔”亦在王维常用,(如《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王右丞集笺注》巻2);《田家》:“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王右丞集笺注》巻11);《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王右丞集笺注》巻14));《闺人春思》:“闲花落遍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王右丞集笺注》巻15))乃喻自身清净之物也。光照青苔之上,亦当大有佛家之深意也。二句合观,便知这夕阳入处,不但照见林中幽僻之景,亦照见林中幽僻之人,更似照见作者透悟莹彻之禅心也。

      清徐增谓:“此诗眼目在‘空山’二字。右丞笔下,真是大光明藏,无有一字在也。”(《而庵说唐诗》卷五)此说大秒,正合本诗深意。

      此诗艺术妙处,正如《诗法易简录》所评:“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存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沈归愚谓其‘佳处不可言语’,然诗之神韵意象,虽超于字句之外,实不能不寓字句之间,善学者须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蕴,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有专家评论此诗谓:“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刘学锴《<鹿柴>鉴赏》(《唐诗鉴赏辞典》第177,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正指出此诗之妙境,但于禅境之解说尚有欠焉。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注释:

      1、鹿柴(zh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描写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阅读全文]...
  • 竹里馆古诗王维

  • 竹里馆古诗王维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里馆古诗王维,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景语,也无动人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月夜幽林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美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幽静,以明月光影,反衬深林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着银辉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想象力。全诗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心境与自然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陈词。至于第一句“篁”与第三句“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茂密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用字造语都是**无奇。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一首名作,它妙处在于其所显示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它以自然、*淡为特征风格美又与它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清幽澄净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诗意境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那一清幽澄净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那一清幽澄净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诗思。更从全诗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

      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汉魏时著名“竹林七贤”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对当时封建礼教不满,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满,时常集于竹林咏怀言志。阮籍在竹林长啸,声闻数百步,也由此传为美谈。日本汉诗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细地指出:这首诗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起坐弹鸣琴”句意。并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只不过陶潜弹是无弦琴,而王维弹则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不满。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气节。

      再看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情绪和气氛。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联想,有寂寞沉郁感觉,画面是暗淡,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竹林,洒上一层银白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只有二十个字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题解】

      这首诗是《辋川集》王维二十首诗中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句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篁”,竹林。“幽篁”,出自屈原《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竹乃是品性高雅的象征。苏东坡就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诗人独坐于其间的竹林,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幽深、茂密的竹的世界。

      诗人独坐幽篁,抚弄琴弦,一曲终了,情有不足,不禁掷琴而长啸。这样的情致,颇有些魏晋名士的味道。魏晋时,当世的七大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等人常常在竹林中喝酒、纵歌,史称“竹林七贤”。又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正巧阮籍也有一首关于弹琴的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从诗中我们知道,阮籍的琴声,是因为夜不能寐,要借之来*息内心的烦躁、矛盾。他的啸声,也同样是为了要发泄心中抑郁之气。而王维的“弹琴复长啸”又是为何呢?诗人并不言及,只是继续写他在竹林中弹琴、长啸的.情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干什么,只有一片明月,照映到他的身上。

      弹琴也好,长啸也好,都是诗人独自所为,在这深山茂林之间,连声响也难以传出,自然不会有外人知晓。然而,随着时间不知不觉地推移,明月突然跃出,照亮了诗人独坐的丛篁,就仿佛一位知音,倾听着诗人的心曲。

      夜中弹琴的阮籍,感受到清风为他吹解胸怀;独坐幽篁的王维,也同样感受到了大自然对他的深情慰藉。只不过此时的王维隐居山林,不问世俗,心境*和,比起阮诗的意境,这首《竹里馆》要静谧、悠然得多。

      人不知而有日月知,此刻的诗人,脱略了俗世,却融入了自然,进入一种与自然同体、与大化同在的境界。

      读罢全诗,一幅图画已赫然眼前:幽幽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远离尘世嘈杂,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物我一体,浑如天籁。试问,若非心灵澄净之人,如何写得出这清幽澄静之景?若无恬淡脱俗之心,又何来这忘情绝俗之音?

      【评解】

      全诗总共四句,表面看来,**无奇。诗中写景,只有六字:“幽篁”、“深林”、“明月”。“幽”、“深”、“明”三个形容词,也普通寻常,毫无新意巧思可言,仿佛只是随手写了眼前景物,没费什么功夫去刻画、涂饰。诗中写人,也只有六字:“独坐”、“弹琴”、“长啸”。既未绘其漫弹舒啸之状,也不见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亦没花任何笔墨来描状。

      然而,这首小诗却历来受人推许。它的妙处在于,营造了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诗中的月夜深林之景,如此清幽;弹琴长啸之人,如此超然。可以想见,诗人是在忘却世情、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本就清幽澄净的竹林和明月悠然相会,而后命笔成篇的。诗人写这首诗,全是景之所至,情之所至,物与心会,意与景和。

      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静寂,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却是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自然、*淡的语言风格,与此诗清幽绝俗的意境相辅相成,可谓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

      相传北宋词人秦观在汝南作官时久病不愈,朋友携王维的《辋川图》前来探望。秦观细细观看,“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心悦神愉,病竟不治而愈。一幅《辋川图》能有如此神效,这既有赖于画家的丹青妙笔,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王维《辋川集》诸诗所启示的动人遐想。正如宋人方回评价的,王维《辋川集》“虽各不过五言四句,穷幽入玄”。

      《竹里馆》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阅读全文]...
  • 《送别》古诗王维

  • 送别
  • 《送别》古诗王维

      《送别》这首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下面来欣赏欣赏。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此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此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作者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中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作者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中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的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作者介绍】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尽管如此,但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句子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语录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说说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名言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诗词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祝福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 心语

推荐词条

好东西要一起分享的古诗 怀古诗的鉴赏 滑开头的古诗 中秋的古诗及诗人的感受 含茂的古诗和成语 天寒赠朋友的古诗 有哲理的六字古诗词 严师出高徒相同意思的古诗 与峰峰矿区有关的古诗词 秋末初冬的古诗词 描写冬天西湖的古诗 陆字开头的古诗 关于怀古诗的古诗整首 关于读书的7言古诗 带魁的古诗词 带秋夜的古诗词 关于古诗江雪的故事 江湖的古诗词 关于乡村风光的古诗配插图 花的古诗插图 儿童适合的古诗词 短的伤的古诗 夕阳西下的忧伤古诗词 表示男同的古诗 描写眼眸的古诗 感恩父母的古诗抒情 一张旧船票的古诗 最社会的古诗 半夜不能睡觉的古诗 唐朝关于歌妓的古诗 诗海拾贝的古诗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