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庭坚清明的古诗注音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黄庭坚清明的古诗注音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黄庭坚清明的古诗注音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黄庭坚清明的古诗注音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所属文学时期:隋唐五代文学
同时期作家:元稹、白居易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zhé):动物冬眠。
③“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āo):杂草。丘,指坟墓。
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说到清明时节,人们提到它的历史之早时,必须要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另外还有个叫做王禹偁的诗人,他的《清明》诗也是为时人所称道的。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因为他表达的是一个穷人的凄楚的清明节,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口味,过节就像和尚化缘一样。
还有就是韩翃的寒食节的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前后紧挨着的,唐宋时期放假,这两个节是连在一起放,一共有七天假。而这首诗又表达了一种寒食节禁火的不公*,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古人清明节放这么长的假,都是用来干什么呢?大家知道我国古代讲以孝道治天下,清明节放假主要是让公职人员回乡扫墓祭祖,要算上来回赶路的时间,少了就会来不及。
因此清明节就有两大主题,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所以清明节也叫做踏青节、三月节和祭祖节。这个时候阴气衰退,阳气生发,是人们走向自然吐故纳新的好时候。
其次民间还有禁火、插柳、荡秋千、踢足球、放风筝等一系列文娱体育活动,这个节日是真正把自然节气和人文风俗融汇到了一起。
至于文人墨客写清明节的诗文,那真是多得不计其数。下面我们来欣赏北宋诗人黄庭坚写的《清明》诗,作为文人,他对当时的清明节是持的一个什么态度。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诗歌首联点题,主要采取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节日前后的景物,以乐景写哀情,表达悲怆的情怀。
天气暖和,莺歌燕舞,桃红李白,这当然是佳节的气象。不说桃花李花盛开,而是用一个笑字,这就在拟人的手法中突出了春天的蓬勃活力和可爱。
但是另一边呢,是野田荒垅,是蓬蒿茅草掩盖下的坟丘和累累白骨,是人们扫墓祭祀悲伤哭泣的情形。一边是生气勃勃的春天,一边是荒芜和死亡,而这恰好又是自然规律。面对这样的无奈,人又怎能不愁呢?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春雷阵阵传来了清新的气息,那些休眠蛰睡的蛇虫都被惊醒。春雨飘飘洒洒,寒冬里皴裂的土地又再一次吸足了水分。
土壤松软了,青草都探出头来。这些青草是细小柔软的,可见它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颔联比起首联的“野田荒垅”来,又是一个转折,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大地回春。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颈联跳出景物描写的圈子,诗人从历史的角度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里主要是用典,写了一个“乞祭余”的齐人和一个“甘焚死”的士子。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记载,那个齐人不但向人讨吃祭品,还要回家对自己的妻妾炫耀。而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呢,他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下山接受晋文公的封侯而享受荣华富贵。
这里诗人巧妙地用典,通过对比,对卑鄙无耻行乞讨好的小人,给予了无情的抨击,赞誉了那些富贵不能淫的节气之士,表示了自己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通过以上两种人德行的对比,诗人在这里发出感叹,这世道是多么不公,无论是情操高洁的君子,还是品行恶劣的小人,最后都落得黄土一抔、蓬蒿一丘。
虽然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质问,但其中隐含着对贤愚不分、同归于无的自然规律的无可奈何。那么这样一锅煮了,高低贵贱,千秋功罪,又有谁来分辨,谁来评说呢?
实际上诗人这里发出的质问,也是一种不*之鸣,是一种愤激之词。这样浑浑噩噩、善恶不分、赏罚不明,甚至黑白颠倒的情形,难道不是对个人对社会对天地良心的辜负和伤害吗?
总之,诗人黄庭坚通过清明节盛衰两种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现象进行了抨击,同时也是对自己遭遇、命运的感慨。
《清明》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1、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2、“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3、蛰:动物冬眠。
4、“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4、“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5、蓬蒿:杂草。丘:指坟墓。
赏析: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m.ju.51tietu.net)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其实如上两种解释是相通的。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官场受挫,仕途不顺,很自然地会带令人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齐人骄其妻妾卑下若此,介子推焚死山中高义如是,然而如今千载之下不过各自一抔黄土而已。那么诗人自己坚持信念的理由何在呢?这是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人生价值的怀疑。然而,诗人终究不是轻易就会被击倒的。现而今齐人晋士虽然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千载贤愚,谁不尽知?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勉励。情感复杂,应如是也。
元日古诗注音版
元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元日古诗注音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元日古诗注音版
yuán rì
元 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春,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春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春。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春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端午古诗注音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古诗注音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端午》注音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离骚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清明》乃“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所写。它由清明物候写到人生百态,不无虚无思想与愤激情绪,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拷问,令我,初读但觉严酷,细读心生凉意,再读豁然开朗。兴许,那份对生命意义孜孜以求的勇气,可警示你我思考探寻,召唤你我自醒开悟。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清明于桃、李而言,无疑是佳节,盖因桃花、李花正皎然盛放,占尽大好春光;但桃花、李花愈是笑逐颜开,就愈是反衬出“野田荒垄”的凄凉哀愁。毕竟,清明不仅深具游春踏青的洽怀惬意,亦颇有祭祖扫墓的肃穆氛围。看着那累累埋骨、处处荒冢,人不免感喟生命短暂、人生无常。
只是,生老病死的时间悲剧固然颇能引发人的共鸣,但又似乎不值得人泪眼婆娑,毕竟人人都要往这条路上来。恰如那些桃花、李花,现下正于春风中欢欣地摇曳花瓣,殊不知盛开过后,便只能是凋零了。清明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暮春似在眼前了。而暮春既是花朵的谢幕时,又是柳絮的狂欢节。暮春者,柳絮满世界翩翩起舞,颇具“一身坦荡荡到四方,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的疏狂。这不禁让我慨然,时间的悲剧感还在于生与死的对比,在于此生命的盛开之日恰是彼生命的凋零之时,但看柳絮与花朵便知了。花犹如此,而况人乎?毕竟,“花有重开日”,人却是“无再少年”的,人是有死亡的既定命运的。
然三毛有言:“人人都怕死,可若永远不许死,你怕不怕?”唯因韶华易逝、岁月匆匆,我们方会这般留恋人生,更眷念青春,也因此悲剧方显得美丽动人,我们方更珍视当下。可若时间是永恒的,我们能长生不老又如何呢?世间有百年的美好,又是否有千年万年的美好呢?纵使有,然历经千年万年的磨洗,这所谓的美好只怕亦如一截烂木头,上面趴满了各种各样的风干了的虫子*。甚或,远不需千年万年,只需寿尽百年,这正常的时日亦足以诞生某些悲剧。毕竟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折磨,愈是美好,愈是禁不住对比:曾经怎样?而今怎样?
既然任桃李年年轮回,人亦无法长生不老,生命中的美好亦不能永远于花影婆娑中停驻,那就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吧。不妨吟哦着这首诗的颔联,去体味清明时节生物的勃勃生机:“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滚滚的春雷,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沛然的春雨,使郊野旷原的草木欣欣以向荣、萋萋而摇绿。“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广记》引《孝经纬》:“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时节天气转暖,雨水渐佳,恰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也。而这时节又何尝不是人于微末之处修行以静待来日熠熠生辉的人间好时节呢?“你的职责是*整土地,而非忧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与其喟叹时光匆匆,不如潜心雕琢自己。
写景之后,黄庭坚笔锋一转,转向用典。“人乞祭余骄妾妇”出自《孟子》卷八《离娄下》,说齐国一人专在他人坟前向扫墓之人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宴请他。比之人的既定命运是死亡这种无解的悲剧人生,齐人的活法同样使*味到生命不尽的悲哀。他浑浑噩噩,时光在他身上仿佛停滞了,如沈从文所言的“有时几乎天天重样,辨不出今日与昨天”。他陷溺在卑琐的人性中无法自拔,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任生命淹没在乞讨里,消磨在炫耀中,如浮萍一样漂浮于时光的河中。
而“士甘焚死不公侯”则是有关介子推的典故。“割肉奉君尽丹心”的介之推,在晋文公执政后,有功不居,不图富贵,宁被火烧死也不下山做官,用自己的生命鞭策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寒食节祭奠介之推之说,大致源于东汉桓谭的《新论》。此前的《左传》提及了介之推隐居绵山和晋文公封山之事,但未有烧山与寒食之说,《史记》亦然。而桓谭《新论·离事》则云:“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这一说法为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俗增添了文化内涵。而清明节伊始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恰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黄庭坚用齐人与介子推的典故时,未有批判抑或褒扬,仅是*静叙述。但在不置可否的对比中,介子推与齐人,高下立见。是妥协于世俗,还是执着于自我?这绝非介子推一个人的人生命题。虽然妥协于世俗可使人免受心理压力,但个人向世俗所作的妥协,其有效半径并不能无限大,故许多时候妥协于世俗并不足以保证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因之,介子推选择执着于自我,宁愿失去生命也要守住正直高洁的隐士品格。
当然,“世俗”一词,其实乃中性词也,盖因世俗包裹着一切,好坏参半,一概隔绝或完全融入,皆非绝佳。人,伊始要有抉择,融入清流,远离浊流;尔后合该通透,人无疑要立足于世俗,却不能只面对世俗,人还需要仰望,所以对世俗,合该有所融有所不融。故,介子推伊始选择入世,忠心追随晋文公,“割肉奉君”,但求晋文公“常清明”;后来选择出世,隐居绵山,“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惟愿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无论介子推对世俗是融还是不融,终究都是为了主公与自我的那颗清明的初心。人之初心,当求清明,不以物惑,不为物扰,聆听内心渴求,永葆执着姿态,做自己的英雄,一往无前。
黄庭坚仕途上较为坎坷,思想上又受禅宗影响颇深,故有了尾联这一番看似虚无的疑问:“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贤者也好,愚者也罢,千年之后谁又晓得呢?最终留于世间的都不过是野草与荒丘罢了。尾联这一虚无的疑问,蕴含着对当下之人不辨贤愚的满腔愤激。因王安石变法,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和反对变法的旧党,苏轼即属于旧党,黄庭坚因在政治上追随苏轼,故虽未积极参与新旧党争,也终不免在旧党失势之时受到迫害。这满腔的愤激中更蕴含着悟透生死的清明豁达,这种清明豁达是被贬后想要忘却营营的超脱,亦是不妥协于世俗的对自我的执着。
毕淑敏有言:“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然也,所谓没有意义是站在生命高度上的超脱。而于每个个体而言,生命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生命过程中的体验就蕴含意义。不同的生命过程就有不同的活法。而选择怎样的活法,又与是否具有清明的初心有关。不同的活法又终将体现不同的质量。纵使齐人与介子推最终的结果都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但一个深具卑琐的人性,一个坚守清明的初心,生命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毕淑敏这句话警醒着我们: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需要剔除那些试图侵占我们内心的外界声音,努力寻觅有意义的活法。
黄庭坚的禅宗思想与毕淑敏的这句箴言,让我倏地想起《红楼梦》里清明达观的宝钗。学识渊博、智慧已修的她,早已洞悉了虚空中的佛的本质。在提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一出戏时,她向宝玉强调那支《寄生草》,强调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见她已进入“空”的境界。正因为空,她素日才不用花粉,居室如雪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故,她不求佛保佑,她只盼自己成为佛样的人,去善待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且在善待中渐趋拥有顺其自然的柔韧的力量。这就是她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所确定的生命的意义。
倏地又想起《红楼梦》里同样清明达观的黛玉。才华横溢、聪敏灵慧的她,早已洞悉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在“凹晶馆联诗”一回中,她对湘云说了一句箴言:“事若求全何所乐。”幼年丧弟,童年丧母,少年丧父,每隔几年就有一个深痛巨创,生命里的至亲一个个与她死别。因为深悉生命的结果是消逝,深悉不能趁心之事甚多,故而更觉在贾府的每一点收获都值得珍视与忆念。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始终流淌在她的生命里,是细水长流的,她亦精心谋划着细水长流。否则,她何以会忧虑贾府财政“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事若求全何所乐”,故,她为目的而精心谋划着,但又能从过程而不是目的中获得生命的滋味。这就是她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所确定的生命的意义。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人最终都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罢了,故,不妨将“事若求全何所乐”这一哲理奉为圭臬,顺其自然,以合理化愁绪来消解生命中的某些愁绪。明日未必比今日好,但生命的磨折终将教会我们清明与达观。与每日照常升起的太阳一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将生命进行到底吧。
重温黄庭坚这首《清明》,但觉它令人动容,亦发人深省。生命其实是一条既定跑道,我们不妨调匀气息,匀速跑下去,跑到终点。盖因,生命是无意义的,但过程中的体验即是意义,清明的初心即可让无意义变成有意义。若坚定清明初心,痴痴回首处,意义可见;若永葆执着姿态,浩浩前程处,大道皆光。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
白居易
yǐ yà qīn zhěn lěnɡ
已 讶 衾 枕 冷,
yè shēn zhī xuě chónɡ
夜 深 知 雪 重。
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ɡ,
时 闻 折 竹 声 ,
fù jiàn chuānɡ hu mínɡ。
复 见 窗 户 明。
译文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
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排遣名利的缠绕
人的情感牵制不光是亲情的影响,还有世俗间的名声利禄、寿夭穷通等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修*者的必经之路。*士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自春秋以下,受孔子教养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这是一种如曾子或者屈原类型的,这些人都能以一种大的家国胸襟超脱个人功名利禄的缠绕;还有一种人物,他们在骨子里不是以一种更大的目标或胸怀超脱世俗,而是一开始就淡薄于世俗的各种目标向往,而能找到自己之所乐,这就是孔子最称道的弟子颜回一类。
白居易在《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二首》中写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原宪衣服破烂、颜回食物粗砺,但是他们能够欢然于自己的追求并忘掉饥饿寒冷,因为他们有一颗“大心脏”,有一个通达天地万物一体的胸怀:“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人生天地之间,如鸿毛飞絮,有时可能扶摇直上,有时也可能坠落尘埃。
青云直上、位压朝野不一定是我命运通畅;一身布衣、混同于普通百姓之间也不一定是我穷途末路。外物不需要过度执著,心中却需要达成虚空自在。不要让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滞留下来徘徊不去而导致病态。那人生的积极态度应该如何呢?“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游蓝田山卜居》)“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体非道引适,意无江湖闲。有兴或饮酒,无事多掩关。寂静夜深坐,安稳日高眠。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赠杓直》)
人生居之不容易,能够随遇而安方为大道。白居易的做法就是随时随地摆落心中的尘土,放歌山崖,意念还乡。早年曾经学*庄子,后来又亲*禅宗。进退不做过分的思量算计,举手投足就没有不舒适、不自在了。尤其是进入深夜或日照高房,独自长坐,忘却天地外物和生死眷恋,怡然自得:“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一派洒然气象令人神往。
木兰诗注音版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注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拼音版
mù lán shī
木 兰 诗
jī jī fù jī jī ,
唧 唧 复 唧 唧 ,
mù lán dānɡ hù zhī ,
木 兰 当 户 织 ,
bù wén jī zhù shēnɡ ,
不 闻 机 杼 声 ,
wéi wén nǚ tàn xī 。
唯 闻 女 叹 息 。
wèn nǚ hé suǒ sī ?
问 女 何 所 思 ?
wèn nǚ hé suǒ yì ?
问 女 何 所 忆 ?
nǚ yì wú suǒ sī ,
女 亦 无 所 思 ,
nǚ yì wú suǒ yì 。
女 亦 无 所 忆 。
zuó yè jiàn jūn tiē ,
昨 夜 见 军 帖 ,
kè hàn dà diǎn bīnɡ ,
克 汗 大 点 兵 ,
jūn shū shí èr juàn ,
军 书 十 二 卷 ,
juàn juàn yǒu yé mínɡ 。
卷 卷 有 爷 名 。
ā yé wú dà ér ,
阿 爷 无 大 儿 ,
mù lán wú zhǎnɡ xiōnɡ ,
木 兰 无 长 兄 ,
yuàn wéi shì ān mǎ ,
愿 为 市 鞍 马 ,
cónɡ cǐ tì yé zhēnɡ 。
从 此 替 爷 征 。
dōnɡ shì mǎi jùn mǎ ,
东 市 买 骏 马 ,
xī shì mǎi ān jiān ,
西 市 买 鞍 鞯 ,
nán shì mǎi pèi tóu ,
南 市 买 辔 头 ,
běi shì mǎi chánɡ biān 。
北 市 买 长 鞭 。
dàn cí yé niánɡ qù ,
旦 辞 爷 娘 去 ,
mù sù huánɡ hé biān 。
暮 宿 黄 河 边 。
bù wén yé niánɡ huàn nǚ shēnɡ ,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
相思王维注音版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思王维注音版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思
王维(唐)
hónɡ dòu shēnɡ nán ɡuó
红 豆 生 南 国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春 来 发 几 枝 。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愿 君 多 采 撷 ,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此 物 最 相 思。
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木兰诗注音版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注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拼音版
mù lán shī
木 兰 诗
jī jī fù jī jī ,
唧 唧 复 唧 唧 ,
mù lán dānɡ hù zhī ,
木 兰 当 户 织 ,
bù wén jī zhù shēnɡ ,
不 闻 机 杼 声 ,
wéi wén nǚ tàn xī 。
唯 闻 女 叹 息 。
wèn nǚ hé suǒ sī ?
问 女 何 所 思 ?
wèn nǚ hé suǒ yì ?
问 女 何 所 忆 ?
nǚ yì wú suǒ sī ,
女 亦 无 所 思 ,
nǚ yì wú suǒ yì 。
女 亦 无 所 忆 。
zuó yè jiàn jūn tiē ,
昨 夜 见 军 帖 ,
kè hàn dà diǎn bīnɡ ,
克 汗 大 点 兵 ,
jūn shū shí èr juàn ,
军 书 十 二 卷 ,
juàn juàn yǒu yé mínɡ 。
卷 卷 有 爷 名 。
ā yé wú dà ér ,
阿 爷 无 大 儿 ,
mù lán wú zhǎnɡ xiōnɡ ,
木 兰 无 长 兄 ,
yuàn wéi shì ān mǎ ,
愿 为 市 鞍 马 ,
cónɡ cǐ tì yé zhēnɡ 。
从 此 替 爷 征 。
dōnɡ shì mǎi jùn mǎ ,
东 市 买 骏 马 ,
xī shì mǎi ān jiān ,
西 市 买 鞍 鞯 ,
nán shì mǎi pèi tóu ,
南 市 买 辔 头 ,
běi shì mǎi chánɡ biān 。
北 市 买 长 鞭 。
dàn cí yé niánɡ qù ,
旦 辞 爷 娘 去 ,
mù sù huánɡ hé biān 。
暮 宿 黄 河 边 。
bù wén yé niánɡ huàn nǚ shēnɡ ,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
黄庭坚清明的古诗注音版 杜枚清明注音版的古诗 清明的古诗黄庭坚 清明黄庭坚的古诗 清明宋黄庭坚古诗有拼音的 黄庭坚的清明古诗带拼音 宋黄庭坚清明的古诗带拼音 黄庭坚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古诗黄庭坚的诗意 黄庭坚的古诗清明的诗意 古诗清明黄庭坚的节日 黄庭坚的清明古诗视频 宋代黄庭坚的清明古诗 古诗清明的朗读黄庭坚 宋朝黄庭坚写的清明古诗 清明节的古诗100首黄庭坚 清明节黄庭坚的古诗吟诵 清明黄庭坚古诗的简笔画 古诗望洞庭的注音版 清忆母古诗的注音版 清明的古诗注音 清*调的古诗注音版 菊花注音版的古诗黄巢 刘禹锡的庭竹古诗注音版 经的古诗注音版 苔的古诗注音版 古诗新竹清郑燮的注音版 蝉的注音版古诗 屏古诗的注音版 泣墓的古诗注音版
黄庭坚 清明_清明的唯美句子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春分日古诗注音版 清明黄庭坚赏析 清明黄庭坚赏析答案 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 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 清明黄庭坚原文、翻译 木兰诗注音版 元日古诗注音版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 端午古诗注音版 春夜喜雨古诗注音版 黄庭坚清*乐拼音版 相思王维注音版古诗 黄庭坚 清明_清明的唯美句子 清*乐黄庭坚原文及翻译(清*乐黄庭坚古诗诗意) 清明黄庭坚诗歌鉴赏(清明黄庭坚古诗文阅读答案) 黄庭坚清明诗赏析(黄庭坚最有名的十首诗) 清明黄庭坚诗歌鉴赏(原诗翻译及赏析)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关于西塞山古诗分析) 黄庭坚:清明 题屏古诗注音版79句 黄庭坚《清明》翻译及赏析 慎行古诗注音版69句 黄庭坚《清明》诗作赏析 木兰诗的注音版 木兰诗注音版 端午古诗注音版
奋斗女人励志语录 奇葩语录 十字语录 江小白语录经典语录人生 秋名山老司机语录 夏至未至电视剧立夏语录 学会孤独的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英语爱情语录 一句话负能量经典语录 *头哥语录图片 陈茂源经典语录长大了 汪涵有味经典语录 男人无能经典语录 祭奠语录 帝王语录 淘宝好评语录 吴宗宪荤段子语录 承诺做不到的经典语录 早上好语录带图片 励志语录短文 猫的报恩经典语录 开学季语录 虫师经典语录 exo经典语录 破产姐妹语录 克苏鲁语录 八字经典语录 同志爱情经典语录 晓薛虐心语录 *语*人语录 电影无双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