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关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6篇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们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强调*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我知道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俗话说:“当局者迷”。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形容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唐李白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9)唐王维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缜)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关于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有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风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知识点

  • 学*
  • 小学语文知识点

      小学语文学*的内容虽多,但是都是基础,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有认真学*,成绩都不会太差。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语文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又…… ……就…… …… 接着 ……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5、选择关系: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以上粉色的修辞方法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接下来我做了如下小结,仅供参考!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知识点

  • 教育,数学
  • 小学数学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xx(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xx-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 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xx-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往往设其中一个为x,分别在两种方案中用x来表示另一个量,然后以另一个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

      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错位数相加法

      比如,个位加十位得数是个位的;

      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拼

      72+27=99;这样算:7+2得9;2+7得9;两9合拼

      63+36=99;这样算:6+3得9;3+6得9;两9合拼

      52+25=77;这样算:5+2得7;2+5得7;两7合拼

      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 语文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兴趣,好的学**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语音

      重点复*内容:

      1、区别读音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主要是*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

      常见题型:判断读音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读音等。

      2、要识记整体认读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拼读的)。

      3、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常见题型: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按顺序,把大小写字母补充完整,相对比较简单。

      二、汉字

      考点:同音字、多音字、音*字、形*字等

      重点复*内容:

      1、要读准字的读音

      常见题型:多音字组词,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一个音节写出三个或以上的汉字。

      2、认清汉字,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

      常见题型:写出汉字的笔画、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加换偏旁组字再组词、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要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的查字典。

      常见的题型: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三、词语、成语、谚语

      考点:1、词语的理解(包括引申义和比喻的理解)

      2、词义的辨析(*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词语的归类(从感情色彩等去划分)

      4、成语的使用

      5、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重点复*内容:

      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理解词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在联系整个词语来理解。如一丝不苟的“苟”就是马虎,所以就是一点都不马虎。

      2、运用*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

      3、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常见题型:a给带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b一词多义;c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d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5、要正确的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常见题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将前后搭配的词语联系起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6、要正解的使用成语:常见题型:把成语补充完整,根据意思写成语:将成语按要求分类,按要求写成语等,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人物等。

      7、词语的积累,除在课本之内的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四、标点符号

      学会常见的几种符号的用法

      重点复*:

      1、引号

      2、顿号

      3、书名号

      4、破折号

      5、省略号

      五、句段

      1、知道常见句子的类型(陈述、疑问、反问、设问等)

      2、句子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3、造句的形式(给词造句、用关联词造句)

      4、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5、句子的转换(包括把把字句变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写句互改,直接陈述与简介陈述互改,不同语气的互改,陈述变反问等。

      6、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其它:1、句子积累2、古诗3、文学常识

      六、阅读

      常见的题型

[阅读全文]...
  • 2022年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

  • 2022年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

      在*时的学*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并列短语

      又叫并列词组,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或数量词等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并列短语的构成词的次序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并列短语的构成词的词性一般要求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整个短语的核心,一般把前一部分叫做修饰语,把后一部分叫做中心语。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语,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定语,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状语。

      例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等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语+中心词(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语+中心词(动、形),如:[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得"是状语的标志。就是说"的"后跟的是名词,“地”后跟的是动词,“得”后跟的是形容词。现在很多人把这三个字统一用“的”,意思表述不会受影响,但从语法上讲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在“偏”和“正”中加“的”或“地”,如果通顺便是偏正短语。(大多数)

      如黑色跑车,中间加“的”,便是黑色的跑车,说明黑色跑车就是偏正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

      又称“述宾短语”,语法学术语,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短语的前一个成分由动词充当,起支配作用;后一个成分受动词支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事物,常用名词、代词等充当,叫宾语。动宾短语在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也多种多样(详见“宾语”词条)。

      动宾短语可以由动词和名词构成,如“写字”“玩球”;可以由动词和代词构成,如“找谁”“是什么”;也可以由动词和动词构成,如“喜欢游泳”“学*开车”;还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组成,如“保持安静”“爱热闹”。有的动宾短语的宾语由某些短语充当,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如“喜欢一见面就开两句玩笑的人”“来了一个双手提满了东西的小伙子”。动词后面带有双宾语的语言单位也属于动宾短语(详见“双宾语”条)。

      有些形容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带上了宾语,如“活跃市场”“丰富词汇”等,这可以看作是形容词的活用,即形容词临时活用为动词。

      根据动宾短语的语法特点,它可以归入动词性短语,并具有动词性短语的功用。

      动词+支配对象,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的。

      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打他”“白墙”“红脸”也属于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

      它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主题—陈述”关系)。

      在短语中,被陈述的部分叫主语,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充当;陈述的部分叫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如“会议结束”,“他教数学”,“我国的土地十分辽阔”,“阳光明媚”。

      主谓短语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有的主谓短语还可以充当状语。如“菊花开放是在秋天”(充当主语),“年轻人精力充沛”(充当谓语),“大家看到白菜大丰收”(充当宾语),“这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充当定语),“屋里乱得什么也听不见”(充当补语),“老尼姑两眼通红地说”(充当状语)。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

  • 教育,数学
  •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

    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小学数学加法心算技巧

      1、分裂再凑整数加法;

      比如;8+5=13,先把“5”分裂成“2”和“3”;那么就是8+2+3=10;

      2、比如;77+8=85,先把“8”分裂成“3”和“5”;那么就是77+3+5=85;

      3、变整数再减去

      比如,26+18=44,把“18”变成“20-2”,那么就是26+20-2=44;

      4、比如;387+983=1370,把“983”变成“1000-17”,那么就是387+1000-17=1370;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拓展知识: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如下所示: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方千米=100公顷

      1*方米=100*方分米

      1*方分米=100*方厘米

      1*方厘米=100*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阅读全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缩句知识点归纳

  • 语文,教育
  • 小学五年级语文缩句知识点归纳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或知识的学*要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缩句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缩句

      缩句与扩句恰好相反,就是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保留其主干。缩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经过缩句,抓住句子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子是写小麻雀的。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如:“我们班光荣地被评为‘文明班级’的称号。”一句,经缩句成为“我们班被评为称号。”这就容易发现句子存在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

      缩句一般可采用这样的步骤:

      1、去掉枝叶。先把起修饰作用的“……的”、“……地”、“……得”的内容删掉;

      2、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讲什么,然后画出主语“谁”或“什么”,再画出“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把其余的去掉;

      3、把画出的部分连起来读读,看句子是否还有表修饰或限制的词,如果有,再删去;

      4、看句子是否完整;

      5、看原句的意思是否改变。

      缩写句子。(谁在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1.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

      2.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

      3.老师和同学兴高采烈地参加“六一”节的晚会。

      4.红豆酒的味道特别好。

      5.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6.美丽的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林木。

      7.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8.暴风雨像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9.礼堂的墙上挂着几幅*历代伟人的画像。

      10.一个个拴着纸包的气球在田野里升起。

      11.热情的主人端进来两盆热腾腾的羊肉和喷香的奶茶。

      12.英勇的战士们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13.山腰的公路两旁横七竖八地堆着许多木头。

      14.泸定桥的桥头立刻响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15.班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16.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17.前天,电台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

      18.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的小车。

      19.响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0.她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差不多的绿上衣。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点积累

  • 积累,语文,阅读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点积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课外阅读和课外知识积累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新课程目标里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考试中也会加强对课外知识的考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点积累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按意思填空。(4分)

      (1)( )言( )语:简短的话

      (2)( )言( )语:虚伪而动听的话

      (3)( )言( )语:为讨人喜欢或哄人而说动听的话

      (4)( )言( )语:很多的话

      (5)( )言( )语:豪迈雄壮的话

      (6)( )言( )语: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7)( )言( )语:背后散布的难听的.话

      (8)( )言( )语:粗鲁、肮脏的话

      2、请写3个以上你积累的歇后语。

      3、读书_________________,下笔________________。

      4、书山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是人类进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到有的同学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可用古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

      7、每到中秋佳节,我们会常常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到远方的朋友常常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大古典名著是《 》、《 》、《 》、《 》。

      10、贝尔奖一共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项。

      11、传三国时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它们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只言片语

      (2)花言巧语

      (3)甜言蜜语

      (4)千言万语

      (5)豪言壮语

      (6)轻言轻语

      (7)流言蜚语

      (8)污言秽语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界上唯一可以预料的是就是总有预料不到的事会发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阶梯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9、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10、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及经济学。

      11、读要读好书、要好好读书、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句子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语录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说说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名言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诗词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祝福

有关小学古诗的知识点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心的词语唯美 咖啡的唯美语言 慢热的唯美语录 告别唯美语录 十月的唯美成语 唯美古风赠言 出生寄语唯美 唯美星空语录 伞的唯美语录 唯美爱情佛语 唯美励志心语 谎言的唯美图片 秋冬唯美语录 明信片唯美留言 早安心语唯美 手帐唯美寄语 释然唯美语录 关于17岁唯美语录 希言唯美中药 希言唯美 唯美语录书 初三励志语录唯美与段 热气球唯美语录 8字成语唯美 法语网名唯美 希言唯美厂家 文艺唯美的成语 赠语唯美简短 唯美英语头像 宝宝成长寄语简短唯美 瑜伽唯美话语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