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坡的古诗 >

带坡的古诗

关于带坡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坡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带坡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马嵬坡古诗赏析

  • 马嵬坡古诗赏析

      《马嵬坡》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此诗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前两句写唐玄宗回马长安,杨贵妃却已死。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旧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马嵬坡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嵬坡》唐代: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

      ⑴马嵬(wéi )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⑵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⑶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⑷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郑畋作为唐僖宗朝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之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事颇有感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他在凤翔陇右节度使任上写下此诗。[4][5]

[阅读全文]...
  • 含有坡字的古诗词 带坡字的诗词名句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今日少年明日老。——陈草庵《山坡羊·晨鸡初叫》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陈草庵《山坡羊·晨鸡初叫》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夜阑风静縠纹*。——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苏轼《东坡》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红尘千丈,风波一样,利名人一似风魔障。——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郑畋《马嵬坡》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苏轼《东坡》

    路迢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陈草庵《山坡羊·晨鸡初叫》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那个不去红尘闹?——陈草庵《山坡羊·晨鸡初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薛昂夫《山坡羊·大江东去》

    霓裳便是中原乱。——马致远《四块玉·马嵬坡》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身无所干,心无所患,一生不到风波岸。——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魏学洢《核舟记》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至今遗恨迷烟树。——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一茅斋,野花开。——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阅读全文]...
  •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苏东坡号东坡居士,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苏东坡对饮茶一道,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都写下了不少咏茶诗词。

      《仇池笔记》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水调歌头》

      己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阅读全文]...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 文学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鉴赏: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阅读全文]...
  •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鉴赏)

  • 寓情于景情更浓

    拜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西走廊

    从古到今,怀古思幽的诗词曲及散文很多,其共同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址,触景生情,因而触发感慨。这些怀古诗词曲名为怀古,实在伤今,重在抒情。

    比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诸如此类的好作品。

    这首小令既有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的历代统治者进行的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又有表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与黑暗。不信,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他的这篇小令。

    这首小令一共四十四个字,其具体内容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潼关怀古》的小令虽然全令不到五十个字,但是它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紧融为一体,小令里面有对对环境粗犷的描绘,有对时代变迁、朝代兴旺替代的惋惜,有对历代统治者的揭露抨击,又有为老百姓疾苦的倾诉和呐喊。

    全令着墨不多,但字字非常传神而生动。如一个”怒”字,一个“聚”字,我们仿佛看到敌对双方千军万马在呐喊,在撕杀,仿佛看到秦始皇、西楚霸王、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雄姿英发、叱咤风云的神情,仿佛看到他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姿,仿佛听到金锣鼙鼓的撞击和战车轧轧的车轮声音。

    但是他们虽然统一了江山,打倒了最棘手的对手,纵横了天下,建立了霸业,但是这都是过往云烟,到头来只不过是让“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但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盛世也好,末世也好,给老百姓的却是:”兴,老百姓苦 ;亡,老百姓苦。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拍案叫好,佩服他的勇气和大胆,也许你认为他是个穷困潦倒不得志的读书人,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小令来。那你错了。

    张养浩曾经官居一品,担任过朝廷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后辞官。朝廷两次招他为吏部尚书,他坚敢为人先”坚决不就。因而给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又有归隐的意愿和与民同乐的向往,这就是他的性格特点。

    公元1339年,关中大旱,饿殍千里,民不聊生。早已辞官的他在实在不能推辞的情况下奉朝廷之命,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前往关中一带赈灾。

    暨是朝廷的重臣又是文学家的他路过潼关,渡过黄河,目睹了巍峨险峻的华山,波涛滚滚的黄河,看到赤地千里的关中大*原,看到遍地的逃荒人和没人掩埋的死尸,他也许想起建安七子王璨的等人的诗歌”出门无所建,白骨蔽*原,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炊烟”,他也许想起达官贵人的骄淫与奢侈,他的心灵被震撼了,悲愤与伤感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他提起笔,带着悲愤和苍凉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一曲为老百姓鼓与呼的小令,一支道破朝廷兴亡盛衰实质的悲歌。

    张养浩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员,作为人这样一个特殊身份,他既要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又要解民于到倒悬,实在是难能可贵了。他的心境是复杂的,他的感受是复杂的。

    据《元史》的资料记载:他接受陕西行台中承后,”即散其家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这正如他在散曲“喜春来”所写的: “路逢饿殍须亲向,道遇流民必细询,满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亲登华山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比颜御史费精神”。

    这是张养浩赈灾时期的自我写照,我们从这两首小令的字里行间,体会到里面洋溢的是“爱民”、“助民”,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天都在为他的百姓奔走效劳。此真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典范也。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可以和唐诗、宋词媲美。但是“我与人民鼓与呼”的篇章却很少,直接抨击封建社会现实的更少。因此这首小令可以说是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最完美的结合体。

    我想这也是这首小令永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无数人传颂的原因吧?张养浩在他未满60岁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四个月后去世,这可谓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但据《元史》记载: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父母。”我想这也是对他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吧?哎,不说了,要不然张先生说我啰嗦了。我最后用先生的另外一首散曲表达先生的心志吧: “乡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凶顽破肚心,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未戮乱朝臣。”

[阅读全文]...
  • 诗词《东坡八首(并叙)》 古诗

  • 诗词《东坡八首(并叙)》 古诗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

      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李公择也。)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阅读全文]...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 文学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

      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年19作《白云楼赋》。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归葬济南云庄,乡里建张公祠。天顺二年(1331),追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封滨国公,谥“文忠”.着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等。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曲的题目。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为进入长安的门户。

      峰峦如聚:形容华山四周群山密集,地势险要。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水势浩荡,波涛汹涌。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头地理形势险要。

      山河:华山和黄河。

      表里:内外。表为外。一说指潼关以东为关外,潼关以西为关内,互为表里。

      西都:指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长安在潼关以西,今天的西安市旧址。

      踌蹰(chóu chú):犹豫,彷徨。

      秦汉:指曾在西都(长安)营建宫阙的秦、汉王朝。

      经行处: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

      经:曾经。

      行:行宫,行事。

      宫阙:泛指皇家宫殿。

      兴:兴盛。兴与亡为互文。

      亡:衰亡,灭亡。

      [译诗、诗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

      “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

      “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带坡的古诗 - 句子

带坡的古诗 - 语录

带坡的古诗 - 说说

带坡的古诗 - 名言

带坡的古诗 - 诗词

带坡的古诗 - 祝福

带坡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李清照的古诗ppt下载 描写青蜓的古诗 描写孩童活泼的古诗词 幼儿鹅古诗的音乐 五首冬天的古诗词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书法 有关春天与酒的古诗 简单的春节的古诗词 古今异义词的小学古诗 描述和*的古诗 古诗中形容男人性格的 描写幽静环境的古诗词 描写山水楼阁的古诗词 五字古诗网名带皆字的 形容想有个家的古诗 形容很重要的古诗 形容人坚强勇敢的古诗 二次腾飞相关的古诗词 描写一个人望湖的古诗词 古诗文对妻子的雅称 形容人精神意志的古诗词 劝他回头的古诗有 只听见声音不见人的古诗 古诗里有华字的名字 适合外国人学*的古诗 赞扬努力的古诗词 带小水二字的优美古诗词 兄弟情不分离的古诗 形容夏天秋天冬天的古诗 含有瑶台的古诗 山水灯光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