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妍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林妍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林妍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林妍萱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描写山林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山林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为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6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1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墨萱图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萱图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冕
墨萱图
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其二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译文及注释】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
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1、萱草花:*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2、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赏析】
王冕(1287-1359)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今北京),泰不花荐以词馆职,不就。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朱元克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授以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别具风格,曾用胭脂作没骨梅,亦佳妙。又善写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相传由其创始。其诗多描写隐逸生活,也能反映人民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所著有《竹斋集》。
《墨萱图》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墨萱图》作者简介
王冕(1287年9月1日~1359)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老村、梅翁等。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代表作……他对画做了很大的贡献。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生于1287年七月二十二日(9月1日),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儿时喜欢作诗,《墨梅图题诗》便是其中最的一篇:“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赋园中所有十首·萱草朝始开》宋朝
苏辙
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觜。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纤纤吐须鬣,冉冉随风哆。朝阳未上轩,粲粲幽闲女。美女生山谷,不解歌与舞。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悴。寒地竹不生,虽生…
2.《踏莎行·萱草栏干》宋朝
晁端礼
萱草栏干,榴花庭院。悄无人语重帘卷。屏山掩梦不多时,斜风雨细江南岸。昼漏初传,林莺百啭。日长暗记残香篆。洞房消息有谁知,几回欲问梁间燕。
3.《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宋朝
司马光
叶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黄。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达士隐於吏,孰为行与藏。逍遥玩永日,自无忧可忘。
4.《故夫人陈氏挽章四首·萱草北堂深》宋朝
陆文圭
萱草北堂深,霜风一夕侵。断机思往前,捧檄负初心。仙府云軿远,佳城月魄阴。*生五鼎养,空复美衣衾。
5.《咏阶前萱草诗》隋朝
魏澹
绿草正含芳,び靡映前堂。带心花欲发,依笼叶已长。云度时无影,风来乍有香。横得忘忧号,余忧遂不忘。
6.《瞻彼萱草·其一》明朝
何维柏
瞻彼萱草,植于北堂。怡颜养志,嘉乐允臧。我思古人,百顺是将。循省内■,寝食靡遑。心之忧矣,曷其能忘。
7.《蝶恋花·萱草凝烟花湿露》清朝
左锡璇
萱草凝烟花湿露。庭户无人,惟有流莺语。柳絮飘摇■不住。匆匆又过墙东去。连日轻寒风又雨。游子情怀,目断天涯路。旧恨新愁知几许。乱山叠叠无重数。
8.《咏萱草诗》南北朝
阳休之
开跗幽涧底,散彩曲堂垂。优柔清露湿,微穆惠风吹。朝朝含丽景,夜夜对华池。
9.《萱草图》明朝
唐寅
北堂草树发新枝,堂上莱衣献寿卮。愿祝一花添一岁,年年长庆赏花时。
10.《踏莎行·萱草斋阶》宋朝
辛弃疾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11.《题萱草葵花图》明朝
刘崧
绿叶朱英春正稠,丹心何事复忘忧。西风别有葵花在,犹恋馀晖照暮秋。
12.《萱草》宋朝
张良臣
雪色侵凌绿剪芽,枝抽寒玉带金葩。北堂回首伤心处,却复令人恨此花。
13.《萱草》明朝
郑相
触目伤神倍怆然,此花曾向北堂妍。于今零落无寻处,那得忘忧似昔年。
14.《拟杜子美体赋夏日间居三章·阶前萱草开丹花》宋朝
韩维
阶前萱草开丹花,竹根乱笋生如麻。幽居无言感物华。衡门流乱车马绝,绕舍阁阁喧鸣蛙。
15.《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唐朝
陈子昂
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16.《西斋新植萱草甚多作问答绝句二首·问》宋朝
宋祁
腻花金英扑,织莛玉段抽。萱如解荣悴,争合自忘忧。
17.《绝句二首·萱草开时燕引雏》宋朝
张耒
萱草开时燕引雏,石盆雨满长菖蒲。但令瓮有贤人酒,何用门迎长者车。
《题西林壁》古诗
导语:《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它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西林壁原诗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我漫步在林间,鸟语花香,诸多自然奇景让我彻底陶醉了。大森林风景如画,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宝库,我们应该热爱它、保护它。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出处: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2、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出处: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出处:杨万里《新柳》
4、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出处:韦应物《东郊》
5、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出处:刘方*《代春怨》
6、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出处: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7、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出处:温庭筠《题柳》
8、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出处:秦观《画堂春·春情》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出处: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处:杨万里《小池》
1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处:佚名《青青河畔草》
13、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出处: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4、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出处:白居易《青门柳》
15、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出处:李商隐《夕阳楼》
16、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出处: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7、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出处: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8、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出处:张敬忠《边词》
19、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出处:钱枚《忆王孙·短长亭子短长桥》
20、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出处: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1、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出处: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出处:杨巨源《城东早春》
23、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出处:薛道衡《昔昔盐》
2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出处: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5、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出处: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26、*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出处: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27、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出处: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2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崔颢《黄鹤楼》
2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处: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0、东风静、细柳垂金缕。——出处: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3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处:贾岛《题李凝幽居》
32、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出处: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3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出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4、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出处:纳兰性德《送荪友》
35、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出处:曾棨《维扬怀古》
36、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出处:杜甫《后游》
37、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出处: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38、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出处: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39、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出处:齐己《送人游塞》
40、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出处: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41、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出处: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42、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出处: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3、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出处: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4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出处:白朴《天净沙·春》
45、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出处:王维《洛阳女儿行》
46、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出处:惠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47、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出处: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8、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出处:雷应春《好事*·梅片作团飞》
49、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出处: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大林寺桃花古诗诗意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原文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翻译: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题西林壁古诗赏析及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赏析及诗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全面、多角度,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象。庐山是一座山岭纵横交错、山峰起伏的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性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为诗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个山峰一道山岭,不能从整体上看清楚庐山。这两句诗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一切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被个人的局限性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只有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对事物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古诗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九 松菊流芳
王恭〔明代〕
琴边霜菊袭人芳,鸟外寒松落幔凉。若道丘园心赏薄,渊明何事忆柴桑。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十 桑麻积翠
王恭〔明代〕
半亩桑麻绕舍青,雨馀晴翠入閒庭。春来多少生生意,分付林扉昼莫扃。
同林少宗伯林少司成游灵谷寺
李孙宸〔明代〕
暖香新绿满东林,雅会真谐物外心。定里风幡传妙偈,空门山水送清音。
花光艳日留人醉,莺语将春入柳深。兴洽未须归骑促,晚来松磴共登临。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八 蕉台夜雨
王恭〔明代〕
云影蕉台秋气清,半檐凉雨夜深情。湘帘不卷犹残醉,遍向萧萧叶上声。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四 梅边对易
王恭〔明代〕
三绝韦编理尚玄,若为残帙究先天。卷帏坐对梅花月,悟得羲皇未画前。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五 烹葵邀客
王恭〔明代〕
竹里烹葵挂马鞭,松间敲火起孤烟。谁知半向林中榻,无限风流寄辋川。
和林叔己咏福寿林塘韵谢杨守举状
陈淳〔明代〕
漳台最尊第一峰,分支福寿飞双虹。寿山左蟠气葱葱,福山右峙状窿窿。中有洞壶出尘踪,景物簇聚造化功。不减杜陵门城东,未数漆园旧崆峒。高人卓荦关西公,神仙识趣清瀛蓬。疏瀹寒泉众流潨,刮筑岩石群山嵩。涤洿剔秽辑和冲,飞甍敞栋势如穹。福寿林塘扁其中,银钩铁画灿黑松。以次亭榭随窠空,各各标揭题疎通。濯缨一点尘不丛,澄澄北绕冰壶融。新绿东开青藻芃,磨铜彻底莹渊衷。水竹环之翠垂弓,波光暗射惊鱼虫。西问荷花满地红,千枝万朵烂烧空。行行半山杖履逢,小憩*章景异同。绝巅奇观趋阴朦,四方八达辉明珑。俯瞰闤闠罔利翁,徒登垄断夸嵷嵷。主人绿鬓碧方瞳,寿山嵳峩福海洪。济川才具如飞{舟同},须游凤池职乃充。能苏民瘼如香藭,须从禁苑驰华骢。况屡乘麾天眷隆,阳春脚布随处丰。自当九二任发蒙,均陶生民天降侗。未应山人邀渤仝,登高临清玩曨曈。西邻隐雾有约鼨,欲化龙虎九霄翀。卵翼之恩始而终,端赖余福锡厥躬,庶几攀附于飞雄。
和林叔己咏扬守福寿林塘之韵
陈淳〔明代〕
史君幽趣钟灵台,胸中台画如天开。居閒薄发林塘胜,根原福寿两山来。石骨旁峙虎蹲踞,泉脉下绕龙瀊洄。高低随巧结亭榭,收拾造化成锦堆。绯黄紫绿献态度,纤洪浓淡敷条枚。四时春色常在目,嘘咻无用邹律催。那么禁林凤池上,须君缓步锵鸣瑰。讵容袖手此山下,龟朋鹤侣相追陪。
和林堂长及林教龙门三滩之什
陈宓〔宋代〕
渴绝河流几万年,如何枵腹卧大湫。挟风长使天难暑,嘘气能令岁有秋。倦客拟将陪杖屦,高村赢得擅林丘。*生不为鲈鱼鱠,笑看儿童理钓钩。
倪云林秋林山色图
弘历〔清代〕
元称四大家,逸品推倪迂。师承自北苑,笔与造化俱。
小景夙所见,秋林位置殊。一扫了了*,不失太古初。
峣峰既隐轸,雄霓时卷舒。疑有风吹林,已见波绉湖。
不宁供游历,此中乃可居。画禅大法眼,岂伊邪许徒。
因忆乔林乔,未识渔庄渔。得陇而望蜀,知足其谁乎。
呵冻志长言,聊以适三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幼学琼林·卷四·花木》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淮南子·说林训》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咏梅九首》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幼学琼林·卷一·岁时》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题西林壁古诗词鉴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西林壁》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⑵,远*高低各不同⑶。
不识庐山真面目⑷,只缘身在此山中⑸。
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题西林壁》诗意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题西林壁》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
【5】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6】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7】缘:因为;由于。
【8】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作品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在这里,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体认庐山本体。你看,他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的结果吗?这种种人生境遇与游人看山不得其法何其相似啊!
林妍萱的古诗 带萱妍的古诗句 诗妍的古诗 妍的古诗 淼和萱的古诗萱 有妍字的古诗 有妍冰的古诗 带有妍的古诗 姜妍的古诗 有萱字的古诗 璐和萱的古诗 妍的古诗句 含有妍的古诗 沐跟妍的古诗 萱的字古诗 有凌萱的古诗 萱字的古诗 佳萱的古诗 萱椿的古诗 带杨妍的古诗 含有萱萱的古诗词 含有潇妍的古诗 关于青妍的古诗 萱的古诗句 含萱字的古诗 带有思妍的古诗 带湫萱的古诗 带萱字的古诗 带萱延的古诗 有益和萱的古诗
题西林壁古诗赏析及诗意 题西林壁古诗和诗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古诗大林寺桃花带拼音 《题西林壁》古诗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题西林壁古诗 拼音版 描写山林的古诗 墨萱图古诗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描写山林美景的古诗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题西林壁古诗诗意及赏析 古诗题西林壁拼音版 描写春天竹林的古诗 诗名含有林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林字的诗词 含有林字的古诗词 带林字的诗词名句 柏林寺南望翻译古诗(柏林寺南望古诗朗读) 大林寺桃花古诗 题西林壁古诗_题西林壁苏轼 大林寺桃花古诗意思(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释译文) 关于苏州园林的古诗句 古诗大林寺桃花带拼音 苏轼题西林壁古诗 关于萱草的古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大林寺桃花古诗诗意 古诗大林寺桃花 题西林壁古诗词鉴赏
赞美人有才华的句子 女人对人生的感悟句子 形容一个人心累的句子 我们的老师补充句子 励志句子20字 写给宝宝的英文句子 描写喝红酒的唯美句子 表达对生活迷茫的句子 关于呼吁和*的句子 自己一厢情愿的句子 简洁句子 植物传播种子的句子 关于毕业离别的句子 身体受伤的句子 求佛的句子 描写夏荷的优美句子 形容滥情的句子 描写春天天气的好句子 深夜想念情人的句子 骂人犯贱的句子 不在身边想念的句子 描述暑假的优美句子 一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句子 缺一不可的句子 评价东西好吃的句子 关于暗喻的句子 英语句子成分英文 描写秋天中午的句子 赞美国庆的句子 被伤的体无完肤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很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