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闪亮的古诗词阅读答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闪亮的古诗词阅读答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闪亮的古诗词阅读答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闪亮的古诗词阅读答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词《谭嗣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是清代思想家梁启超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谭嗣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久使朝鲜,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特赏侍郎。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是夜,*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记》,略有改动。)
注:①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提拔,选拔
B、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到……去,造访
C、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首:告发
D、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
谒:阻止,阻拦
16、D/谒:拜见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7、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戊戌*前夕,谭嗣同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在*发生后,谭嗣同的应对举措和遇难过程。
B、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特别是成功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真实再现了谭嗣同的壮烈人生。
C、本文刻画了谭嗣同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谭君的敬佩之情,但作者并不赞同谭君主动待死的愚忠和迂腐之举。
D、谭嗣同与*的对话,可看出来*的虚伪、狡诈;谭君与作者的话别,则反映出了对梁启超的关爱和重托。
18、C/在文中,作者并没有把谭君之死评价为“愚忠”或“迂腐”,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是对英雄的痛惜和敬仰之情。
19、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4分)
(1)译文:(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已经下达,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召(入京)。
【给分点:国是、既、以、征】
(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3分)
(2)译文: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惠的待遇(用给人恩惠知遇的方式)结交*,希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
【给分点:以恩遇、缓急、激切】
(3)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3分)
(3)译文:没有出逃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酬报(*)。
【给分点:行者、无以、酬】
【参考译文】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最早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每七天,大型集结众人,进行讲学。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
1898年4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后,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京。提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可是西太后及贼臣更加嫉恨他们。等到29日,皇上赐给密诏:“朕位几乎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的'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当时诸将之中,只有*长期驻守朝鲜,力主变法。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惠的待遇结交*,希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八月初一,皇上召见*,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初三日晚上,谭嗣同直接造访*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打算救皇上,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可以得到大富大贵。”*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某人当成什么人了?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不同寻常的礼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听一听。”于是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体环节。
初六那天,事变终究发生了。谭嗣同从容对我说:“从前要救皇上,已经无法救助;现在要救康先生,也无可挽救了,我已经没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如此,天下事明知它难做,还是要尽力去做到它,您试着进入日本使馆拜会伊藤博文先生。”第二天,谭君带来了他著的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和家书一箱托付给我,尽力劝我东渡日本,说:“没有出逃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酬答皇上。”于是相互拥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还与侠客谋划救助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劝他东游日本,他就是不听,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才成功的。现在*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如果有的话,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最终没有离开。谭嗣同被关到监狱以后,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下面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的那天,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气没有什么变化,(突然)大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君就义的时候,)年仅33岁。
古诗词阅读练*及答案解析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练*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鸟鸣涧王
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
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2分)
3、(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o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__________。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5、(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6、(3分)赏析《饮酒》,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融合。
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渡驿
张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岳州别子均
张说
离筵非燕喜,别酒正销魂。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注】①深渡:地名。驿:驿店。②洞房:原指幽深的居室,此处指驿站。③均:即张说长子张均。④江路断肠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晋大司马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1、《深渡驿》一诗,颔联中洞房悬月影一句运笔巧妙,请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猿的形象,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答题时注意审题,运笔巧妙即对诗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从诗句内容出发,联系诗歌的主旨情感。诗人夜宿深渡驿,从诗句中的意象及用词可以读出诗人满怀离忧。
答案:
洞房悬月影有两处妙笔:
其一,运用衬托手法,月影衬洞房,有月影,更觉房屋的.幽深空寂;(2分)
其二,悬字用得巧妙,不仅写出了月挂中天的夜景,也写出了诗人流落他乡提心吊胆的感受。(3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但具体作用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情感分析。第一首是羁旅诗,第二首是送别诗,猿这一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答案:
不同。《深渡驿》中,猿响与岩树动静相衬,(1分)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夜宿深渡驿时思亲念远的悲凉心境。(2分)《岳州别子均》中,运用断肠猿的典故,(1分)写出诗人与儿子分别时那种痛彻心扉的伤痛。(2分)
对比赏析
《深渡驿》是唐代张说南贬时所做的一首诗。借秋风萧瑟抒发作者当时的抑郁心情。张说在武后及玄宗时两次南贬,这首诗当作与两次贬谪时。
旅行泊居在青山里的驿馆的夜晚,荒芜的庭院里正值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幽深的居室里洒满了月光的清辉,我倚着高枕倾听着外面江水的流动声。远处寂寥的山树上传来声声猿啼,眼前成群的流萤在古老残旧的驿楼旁翩翩振羽。独在他乡面对着寂寥的秋色,越发使人感到离乡背井的忧愁。
《岳州别子均》这首唐代五律诗的作者是张说,诗的下阙: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借猿啼写悲苦凄清气氛抒发别离或悲伤之情。诗人以津亭、哀猿衬托离愁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
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绥(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连绵的声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状、*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
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6、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7、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8、托物寓意,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9、“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流响”: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
10、这首诗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需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送魏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魏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8、本诗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2分)
9、诗歌后两句,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8、答案:①示例一:首句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示例二: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5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6、(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填,位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2)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主客移位),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猿啼声声入梦。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B
解析:这句表现了诗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暗含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而不是题干中所说的迎风沐雨的畅快。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
答案: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和诗歌中的关键词据作答。题目送魏二可以看出本诗讲的是送别友人的事,从诗中的凉愁长等可看出表达的是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8、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2分)
9、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2分)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
诗人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9、(2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
诗词《梅花》阅读题及答案
多做阅读题目,有利于同学们提高语文学*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词《美丽的梅花》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 花
陈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②三弄:指笛曲名“美丽的梅花三弄”。 ③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美丽的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句中的“横”和“点”历来为人称道,任选一字赏析。(2分)
(3)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点” 写出了白雪下的美丽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3)寄寓了作者对美丽的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以及让美丽的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答对两点即可)
小学语文《美丽的梅花》阅读题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美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美丽的梅花。
美丽的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里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位旁……就这样,邻居们都说我和她是 “双胞胎”了。‖和美丽的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过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美丽的`梅花从小生长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美丽的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美丽的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美丽的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美丽的梅花的哭诉:“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美丽的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填空题。
文章第2自然段第1层和第2层是(答案 )关系;第2层的几个句子之间是(答案 )关系。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文章说明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好?
(1)我多么希望他能留下啊!
(2)我希望她能留下。
3.写出描写美丽的梅花神态的词语。
海棠古诗苏轼阅读答案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诗作,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六年级教科书。这首诗写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所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棠古诗苏轼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样子。
崇光:指高贵华美光泽。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1)诗歌开头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2)古人对于后两句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评价,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A、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境界和气氛。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心理。
(2)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
阅读练*二:
(1)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海棠什么特点?
(2)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
(1)东风袅袅形容春风吹拂之态,崇光是指正在增长春光。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这两句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海棠光彩正艳、香气正浓。
(2)诗中睡去与红妆使用拟人手法十分明显。只恐夜深花睡去,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是全诗关键句。照红妆呼应前句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娇艳妩媚。
参考答案:
(1)视觉(颜色)、嗅觉(香味)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特点。
(2)采用拟人手法。以花睡去将花人格化。由写海棠花高洁柔美,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实际上是慨叹良辰易逝、盛世不再主旨。
赏析: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海棠,着意表现海棠色彩。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光泽。这句诗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光泽。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照耀下,在微风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海棠清香。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夜幕里,散发幽香了。显然,此时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空蒙幽寂夜景描写,暗示是诗人幽寂孤独心理。
最妙是三四两句。句中恐是担心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情态;故照应上文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努力而悄然盛放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海棠遭遇就是诗人自己遭遇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胸襟。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时间是春天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的月亮阅读附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的月亮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的月亮
①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②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松树本身不够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④*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正因为这样,*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人念起来津津有味,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⑥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一句表达了月亮是通人性的: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而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理的慰藉。
B、历代*文人主要是根据神话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和美的形象。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充分地反映出*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缘。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华民族爱月的主旨。
D、*人喜爱月亮,把中秋节叫月亮节。因为“月是故乡明”,所以我们爱月的民族为中秋节而感到自负。
E、诗句“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在意趣或内容上与第⑤节中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
(2)阅读第③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不同特点。
(3)为什么说“*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4)*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淡的美。*艺术的静寒之境,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参考答案
(1)BD
(2)
李白:皓月当空,普照四方;
杜甫:江月涌动,充满活动;
白居易:月光如水,静谧温婉。(大意对即可)
(3)
①对*人来说,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②*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③月亮通人性,月亮会关心人,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
(4)赞同。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是一种独特的心境。譬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理想落空的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其意境就蕴含静寒的境界。
不赞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境界”注重的是作家、艺术家凝铸于作品中的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性体悟与沉思。艺术境界是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不同看法,并不全是静寒的境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情感真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对亲人良好的祝愿。
《走月亮》阅读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月亮》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下面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一读,写下来。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留着月光。”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4、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5、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6、写出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1)潺(chán)潺的溪水,穿过碎石、穿过草丛,散发出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闪闪。
(2)天上的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水中就有无数个的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出现了4次。因为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到那里的景色太美了,都感觉到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
3、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4、在月亮下行走,散步。
5、水塘,溪水,鹅卵石。
6、我和阿妈在明媚的月光下散步,在月光下大自然的景色很美。
古诗《丹阳送韦参军》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丹阳送韦参军》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题。(3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小题1:第二句诗中哪个字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1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秋。
小题2: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或依依惜别之情。(答出一点即给满分)
试题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 “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诗句中“一别心知两地秋”景物渲染的凄清氛围以及“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来体会诗人的情感。“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闪亮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的古诗 古诗宫词的阅读答案 初一古诗词的阅读答案 莲花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古诗词的春天阅读答案 为学的古诗阅读答案 鸟古诗的阅读及答案 古诗晴的阅读答案 带阅读答案的古诗 关于阅读答案的古诗 蚕妇古诗的阅读答案 草的古诗阅读题答案 早梅古诗的阅读答案 古诗的题阅读题答案 溪居的古诗阅读答案 迎燕的古诗阅读答案 约客古诗的阅读答案 悯农古诗的阅读答案 野水的古诗阅读答案 潭水有关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祝福的阅读答案 祝福阅读答案 古诗词类的散文阅读答案 双星的古诗阅读答案 城南古诗的阅读答案 冬至的古诗阅读答案 古诗阅读春日的答案 思乡的古诗阅读答案 说说浅阅读答案
古诗送李侍御赴安西阅读答案 古诗词《谭嗣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李凝幽居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 渔翁柳宗元的诗词阅读答案 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 送魏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的阅读答案 海棠古诗苏轼阅读答案 咏柳曾巩古诗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诗词阅读答案 古诗词阅读练*及答案解析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的月亮阅读附答案 《走月亮》阅读答案 《诸葛亮》阅读及答案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改变一生的闪念的阅读答案 冬至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 红月亮阅读答案 《煮月亮》阅读答案 野菊李商隐古诗词赏析(野菊李商隐阅读理解答案) 强项令古诗文阅读答案 鹧鸪天古诗阅读答案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诗词阅读答案 诗词《梅花》阅读题及答案 感皇恩诗词阅读题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
异乡的雪诗句 形容蝉鸣好听的诗句 不得不分离的诗句 表达怀念母亲的诗句 表扬有才华的诗句 春天关于花海的诗句 喜欢一个人的委婉诗句 抨击小人的诗句 形容蓬勃发展的诗句 带婷字有涵养的诗句 体现人累心累的诗句 对爱情心死的诗句 文人写给孩子的诗句 忙中偷闲的诗句 关于与友人惜别的诗句 救人性命的诗句 不到最后不放弃的诗句 赞美领导能力的诗句 赞美母爱的古诗或诗句 关于怀乡的诗句 李白潇洒自由嗜酒如命的诗句 生日愿望的诗句 开阔苍凉的诗句 人生伴侣的诗句 秋天的爱情诗句 表达惋惜的诗句 有关梅的诗句古诗 关于夜的诗句古诗词 形容精神饱满的诗句 心很累的诗句 横开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