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羁旅之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羁旅之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羁旅之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羁旅之思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羁旅诗大全》,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羁旅诗大全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7、《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8、《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9、《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0、《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2、《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1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4、《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15、《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村居诗。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
因眼前风物勾起乡思是游子的常情,基于这种生活体验,借一景一物来发抒乡思乡愁的诗作在古代诗歌中是不乏佳作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是由明月触发故园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是借春花表达归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因笛声催动无尽的乡愁。这些诗作物我相关,情词相吻,有的真情畅达,有的深情绵渺,深受人们喜爱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李觏的《乡思》则是由落日黄昏牵惹出浓郁的乡愁的诗作,但它又不只是借对夕阳晚景的描写来寄托怀乡之情,而是着力抒写落日时所见、所思、所感,并以步步推进,层层比照的手法把乡愁表达得至深至切。
《乡思》句句写故乡之思,但却不是在一个*面上作同一色调的渲染,而是一层深一层地把感情急切凝重地推向高潮。诗人面对着天涯落日,但在一、二两句中并未展开对天涯依稀的暮色的描写,起句即借“人言”天涯之远,已蕴游子之情,接着以“望极”而“不见”,表达作者对家乡之远——远在天涯之外——的怅惘,这样在游子之思上添一层乡关渺远的怅恨。三、四两句借眼前碧山、暮云把乡思更推上一层:远已堪恨,怎又见层层青山阻断了天涯故乡路,恨远之上又添一恨——隔;更何况这层层青山“还被暮云遮”,“隔”复又“遮”,恨何以堪!短短四句,一层进一层,一层深一层,把凝重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深婉曲折而又十分浓烈。
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自非独无仅有。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人们熟知的,而与李觏同时代的欧阳修在《踏莎行》中也运用这种手法:“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觏是否受到他们的启迪难以推测,但是其《乡思》中感情的层层推进,是借黄昏所见的“落日”、“天涯”、“碧山”、“暮云”这些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景物激惹出叠叠情感的波涛,比李义山借助典实与欧阳永叔径直点穿“行人”以作比照来推开一层,应当说更显自然熨贴,艺术上亦有所突破。
《蓟北旅思》
唐·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纻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赏析】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这是《艺概》作者对诗歌创作提出的要求之一。诗格卑下谓之俗,这等作品固然无多可取;而熟滥之诗,由于它了无新意,既不能向读者提供新的认识,又不能向读者提供值得玩味的新的审美对象,无疑更加缺少存在的价值。刘熙载的“避熟”的要求其实并不低。诗人们要达到这一要求绝非易事,尤其在写那些已经被前人反复吟咏的题材的时候。诚如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然而张籍毕竟避开了这个“熟”字。这也正是《蓟北旅思》往往被不同时代的诗歌编选家垂青而没有淹然无闻的原因所在。
《蓟北旅思》新在哪里?通读全诗不难发现它主要新在“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这结末的两句。
“折柳枝以送人远行”,是唐代的*俗。唐代很多诗人都把这一细节写进赠别和思乡的篇章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枝苦,应为别离多。”(王之焕:《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无不是传诵千古的佳作名句,张籍在《蓟北旅思》中也写折枝,但和他人并不雷同,他所采取的角度和借以体现的情思都有异于前人。如果以崔湜的《折杨柳》、元淳的《寄洛中诸妹》与之比较,就越发可以证明这一点。
元淳的诗如次:“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题书凭雁翼,望月想蛾眉。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元淳的这首诗和《蓟北旅思》颇有几点相似。诗人离家甚远,是其相似之一。元淳和家乡有万里之隔,张籍离故土亦很遥远。张籍故乡何处?历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和州人(今安徽和县),一说为苏州人(今江苏境内),一说少长于和州而祖籍于苏州。从这首诗的前两句看,他的家乡当在“吴”地:他“望乡国”而歌“白纻词”,而“白纻歌”正是吴地的一支舞曲。由吴地到蓟北(今天津以北),自然是十分遥远的了。诗人有家不得归去,是其相似之二。元淳“归不得”的原因,诗中已经写明:“谁堪离乱处”,正处在离乱之中;张籍诗中则未写出,也许是到蓟北公干因某种原因滞留下来,但滞留时间不短则是肯定的,这从第一句的“日日”、第三句的“长因”、第八句的“折尽”可以看得出来。借杨柳以抒发思乡之情,是其相似之三。元淳和张籍的诗都以最末一句为结穴,都在这结穴之句中刻划了一个动人的形象。但元淳笔下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一名女道士手抚杨柳向着故乡掩面而泣;张籍笔下的则是一株杨柳,一株立于清清客舍旁侧的杨柳;它虽然青翠葱茏,向南的枝条却已被人折尽。这遭到破损的杨柳本不及“掩泪向南枝”入画,但由于它破损的原因——枝条为思乡情浓的人所折,反而获得了特殊的美感。它更启人遐思:折枝本为送友,送友又惹起乡愁;杨柳向南的枝条既被折尽,那折枝的诗人胸中的思乡之情已经掀起多少潮头?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诗人思乡之苦已溢出胸臆弥漫于客舍,弥漫于蓟北了。
崔湜在《折杨柳》中写道:“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这无疑是一首代言体的征妇诗。诗人同样借助折柳表现思念之情。但这种感情抒发还是比较直接的:由思夫而导致折柳,以折枝表现思夫;张籍思乡之情表现于杨柳时则更加曲折深沉,这已为前言。当然这种曲折深沉是就结句而言。在《蓟北旅思》中并不缺乏直抒胸臆、直接表白的句子。但正因为诗的前二句颇多直白,所以结束时出现的这一杨柳的'形象才含蕴着极丰富的情感,并给全诗增加了含蓄和蕴藉的意味。
《蝶恋花旅月怀人》
清·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是“旅月怀人”,其实仅上阕便已题无剩义,下阕乃更深一层,是作者由此而来的万端感触。
起首三句写月。“疏帘”乃词人旅居之处。“才数尺”并非实写,而是道出月光之明丽皎洁,正因为此,所以隔着“疏帘”才仍能使人感到与月相距如此之*。“乌鹊惊飞”一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几句而来,表面上进一步写月光之明亮,以至于使乌鹊疑为天色将曙而惊飞起来,其实是将“无枝可依”的身世之感暗寓其中,隐隐道出旅况之萧条。月本无心,光明如初,一片洁白,而观者有意,境随情生,所以词人在“白”之前冠以“伤心”二字。“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又凝对这素月的遍地清辉?此时偶闻邻家笛声,于是顿起故人远别之思。四、五两句写“怀人”,所怀者为何人不得而知,但词人在旅途中,月光下,寂寞时,偏偏想起了他,可见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而必是能与之心意相通者。“万里”写与“故人”相“隔”之远,而且这“万里”之间又非坦途,那“故人”更远在“关塞”之外,可见要想与之谋面是极难的事。“南楼”典出《晋书·庾亮传》,后来代指骚人词客乘雅兴所登临之处,如李白诗曰“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此处泛指邻家。“梅花”即笛曲中之梅花落或梅花引,后代用为别曲之代称。“谁弄”二字表面上是疑问,其实在惊诧中还带有责备的意思,因为那遍地月光已自令“疏帘”下的词人“伤心”了,蓦然间“南楼”上不知何人又吹起呜咽的笛声,岂非更令他魂不守舍?而那笛客所吹者偏偏又是“梅花”,这专述离情别意的名曲使词人益发思念万里关塞相隔的故人,相思而不得相见,耳畔偏又有别曲萦绕,这旅途月下笛声中的“怀人”滋味,真不知该是何等的凄楚。
词写了一半,“旅月怀人”的题义似乎已写尽,其下阕头三句,词人又回过头来写这个“旅”字,进一步揭示出自己的客况穷愁与内心隐忧。“蟋蟀”声声,好象*在“灯前”,正是《诗经·七月》中所谓“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所写的季节,表明秋意已极浓了。唯有孤灯相伴,客中寂寞之状已然可见,何况还是一位“病客”,更何况连蟋蟀都来相“欺”!至于蟋蟀们究竟是如何“欺病客”的,二、三两句作了交待,词人说因为它们的声声鸣叫搅得人无法入睡,于是自己的“清影”只好在月下灯前“徘徊”不止。其实,“徘徊”的举动正说明心绪纷乱,其“影”甚“清”又说明诗心之苦现于形体,竟是清癯如许了,这些都是“欲睡何由得”的真正原因。词人不明说,却反怪蟋蟀相“欺”,更见出词风委婉与愁绪之深。最后两句,词人由“蟋蟀”怪到“墙角芭蕉”,厌憎它挡住了月光,以至于“遮掩窗儿黑”。“生”是语助词。本来“墙角芭蕉”是应带有几许诗情画意的,原该是诗人画家们眷顾的对象,况且此刻它又正在月光下、秋风里“瑟瑟”摇曳,更应使人生出几分怜爱,然而词人却偏道出一个“憎”字,若非他身负如此文名,有这样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艺术气质,几乎让人疑心为焚琴煮鹤之辈。这一切看似不好理解,其实清人谭献《箧中词》在评这首词时,仅以“忧谗”二字便揭明了个中原委。至于“谗”从何来,且不必深究,反正词人之忧心与忧状在词中都已表露无遗,而“遮掩窗儿黑”恰恰不过是古人所谓“浮云蔽日”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总体来看,全词形象鲜明,从令人“伤心”的月光到“病客”的“清影”以及隐隐笛声、“瑟瑟”芭蕉,都使读者觉得宛在目前。而且,词的上阕“怀人”之旨既十分彰明,但又不是一泻无余;下阕写“忧谗”之情虽稍隐晦,但也不是无可捉摸,形象与情感融为一体,笔致曲折却不失之晦涩,的确可当得上“婉约”二字。
关于游子羁旅之思的诗句
1、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6、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7、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8、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9、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1、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1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3、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4、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15、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6、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17、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8、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9、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0、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21、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22、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23、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24、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25、烽火*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2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7、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28、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9、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30、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31、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3、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34、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沈约《咏湖中雁》
35、天外吴门清霅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36、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王建《渡辽水》
37、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39、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40、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42、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4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44、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5、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46、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47、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48、身是客、愁为乡。——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4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50、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羁旅立冬时,凄风擗面吹。——李英《立冬客馆病坐》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今岁春盘始住家,也胜羁旅走天涯。——刘克庄《立春二首·今岁春盘始住家》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杜甫《成都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杜甫《遣兴五首》
羁旅忽相遇,别离又兹夕。——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孙嵩《行都钱岁》
朝家焉可欺,羁旅谋自济。——李覯《寄祖祕丞》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孟浩然《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贾岛《冬夜》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庾信《咏怀六首》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宋玉《九辨》
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杜甫《久客》
穷愁艰理胜,羁旅易情亲。——穆修《秋浦会遇》
越南羁旅登临倦,书赋囚人日月笼。——杨维桢《承天阁》
行矣忍羁旅,无鱼勿弹铗。——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
况我飘转无定所,终日戚戚忍羁旅。——杜甫《严氏溪放歌行》
君言下国羁旅臣,生来好武文笔浅。——孙蕡《赠关元帅景熙》
柰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苏轼《食槟榔》
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李德裕《夏晚有怀*泉林居》
值此寒暑变,感予羁旅怀。——李廌《邓城道中怀旧时德麟相拉至江北三县》
或闻羁旅甘常调,簿尉文参各天表。——薛逢《君不见》
亦曾忧羁旅,他乡迫暮秋。——苏轼《老人行》
不谓羁旅馀,向来聘私室。——孙蕡《白头吟》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杜甫《白丝行》
便有杯觞兴,可据羁旅愁。——刘象《早春池亭独游三首》
吾儿哀乃翁,岁暮忍羁旅。——陆游《寄子虡·老自安故乡》
独有天涯作羁旅,几回欲削还延伫。——王留《长安秋草篇(小引)》
欲问长安无使来,终日戚戚忍羁旅。——文天祥《四拍》
喜子过我乐,增我羁旅虑。——赵孟頫《送李仲渊同知眉州》
可惜玉堂挥翰手,独缘羁旅赋登楼。——陈造《再次韵赠高宾王二首·虞卿与世得穷愁》
青衫弟子天下穷,饥走京城困羁旅。——张耒《寄子由先生》
岂悟旧羁旅,变为新闲安。——孟郊《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黄金白璧竞奢华,淮北淮西忍羁旅。——蓝智《寄钱允吉》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羁旅诗大全》,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羁旅诗大全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7、《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8、《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9、《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0、《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2、《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1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4、《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15、《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村居诗。
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浣溪沙是一首名气极大的伤春词,亮点就在于思藏于情中。下面是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欢迎阅读了解。
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静夜思古诗拼音版
《静夜思》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静夜思古诗拼音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静夜思古诗拼音版
jìng yè sī
静 夜 思
lǐ bái
李 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ì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二指井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古诗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旳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旳辞藻;它只是用叙述旳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旳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旳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旳时候,思乡旳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旳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旳。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旳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旳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旳手段而在诗中出现旳。这诗旳“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旳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旳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旳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旳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旳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旳,透过窗户旳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旳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旳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旳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旳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旳太空是如此旳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作品,表达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一首名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欢迎借鉴!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翻译
直译
明亮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静静夜里,产生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是在寂静月夜思念家乡感受。
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一个独处他乡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疑”字,生动地表达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月光皎洁,又表达季节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孤寂凄凉之情。
诗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前句“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低头思故乡”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那家乡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内容实在太丰富。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辞藻;它只是用叙述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感觉吧:白天倒还罢,到夜深人静时候,思乡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在诗中出现。这诗“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透过窗户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冷森森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一层白皑皑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太空是如此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
秋月是分外光明,然而它又是清冷。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一切,想到家里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内容是单纯,但同时却又是丰富。它是容易理解,却又是体味不尽。诗人所没有说比他已经说出来要多得多。它构思是细致而深曲,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妙境。
春闺思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闺思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 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答案】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
点评: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2、试题分析:“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
译文
袅袅城边的垂柳,
青青路旁的柔桑。
提篮忘了把桑采,
凝思昨夜梦渔阳。
赏析: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2]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许会使读者觉得似曾相识。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诗经。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让其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有所思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所思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所思
卢仝〔唐代〕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译文翻译
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解释
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ǒ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上上,*去入去*”,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羁旅之思的古诗 秋天的羁旅愁思古诗词 羁旅愁思的古诗 抒发羁旅之思的古诗 羁旅思乡情的古诗 有关羁旅相思的古诗 三首羁旅思乡的古诗 孟浩然羁旅之思的古诗 羁旅思乡古诗的意象 羁旅之愁的古诗 有关抒发羁旅之思的古诗 羁旅悲秋思乡的古诗 古诗中的羁旅思乡之情 关于羁旅思乡的古诗的论文 有关羁旅的古诗 羁旅行段的古诗 羁旅在外秋夜愁思的古诗 羁旅游的古诗 写羁旅的古诗词 表现羁旅的古诗 羁旅愁思漂泊无依的古诗 表达羁旅愁思的初中古诗 羁旅天涯的古诗 关于羁旅的古诗大全 羁旅思乡主题的古诗词 羁旅之情的诗句 羁旅行役古诗的情感 关于羁旅之愁的古诗句 古诗十九首中的羁旅诗 写羁旅行役的著名古诗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羁旅诗大全 静夜思古诗及意思 羁旅诗的考点说略及技巧 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春闺思古诗赏析 羁旅思乡诗常用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 羁旅诗特点及常见意象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 静夜思古诗的意思 静夜思古诗含义 关于羁旅的诗句 秋思古诗张籍诗翻译(秋思古诗的意思翻译) 相思古诗的意思(相思古诗的意思翻译) 相思古诗的意思翻释(相思古诗全诗的意思赏析) 羁旅之情的诗句(表现诗人羁旅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羁旅诗有哪些 秋思古诗 含雨体现羁旅思乡的诗句 羁旅诗大全 羁旅诗大全 有所思古诗 羁旅离愁带酒诗句72句 关于羁旅思乡诗有哪些?常见意象及情感鉴赏六首 关于游子羁旅之思的诗句 关于羁旅诗词有哪些 诗词名句最新整理 夫妻相思古诗 静夜思古诗
池上古诗编有趣的故事 以真心相见的古诗 60字左右的爱国古诗 带纵横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天空的诗古诗词 教育学生要孝顺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 儿时伙伴的古诗 有关雨很大的古诗 形容刚中带柔的古诗词 唐朝郎朗上口的古诗词 中小学生关于梅花的古诗 与逆境抗战的古诗词 十首关于狗字的古诗词 留下的古诗 表达失之毫厘的古诗 含有温酒的古诗 古诗赞美菊花的诗歌 知乎写雨的古诗 中国古诗的诗歌形式 珍藏在心底的爱古诗词 家人欢聚的古诗 形容快的古诗 相识相恋的古诗 杜甫人生各个阶段的古诗 描写关怀的古诗词 形容读书少的古诗 改编后有关情侣的古诗 劝自己不要生气的古诗 江字在古诗的作用 关于春天的古诗有那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