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关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鱼我所欲也》简案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简案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鱼我所欲也》简案,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3、齐读全段。

      4、请学生概括本段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5、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6、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7、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腐收人贿赂,滥用权力,**放火等。

      8、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9、提问:“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10、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本段首先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的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

      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说厌恶的没有比死亡得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有甚于死者”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指出,“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所不同的只是贤者“求之”,所以“能勿丧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备了。

      第二课时

      一。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人。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ú)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阅读全文]...
  • 鱼我所欲也古今异义词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古今异义词

      《鱼我所欲也》让我们明白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只在其中择其一,心不贪,常知足;莫逃避,勇面对;无邪念,正心态;去激动,多理智;顾大局,不片面,以下便是小编整理的文章中的古今异义,供大家学*。

      《鱼我所欲也》古今异义

      1.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2.是

      古:这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5.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出处

      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者是“舍生取义。”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注释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取:求取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5.是:这、这样。

      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7.箪: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用脚踢;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阅读全文]...
  • 小满亦清欢古诗

  • 小满,清欢
  • 小满亦清欢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满亦清欢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满》

      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小满》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小满》

      长卿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晨征》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阅读全文]...
  • 《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应用有辅助作者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供大家学*。

      《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意思相同。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莫:副词,没有。

      死亦我所恶 亦:副词,与前有所不同,这里是“固然”“本来”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同意复用的假设连词,“假使”的意思。

      贤者能勿丧耳 勿:副词,不。

      呼尔而与之 尔:语气助词。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介词,后面带三个并列短语。

      所:起指示作用。与:通“欤”,语气助词。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段落分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写法介绍

      第一段包括两层,从“鱼,我所欲也”到“故患有所不避也”是第一层。这一层的开头两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只是作为一个比喻,借以说明“我”“舍生取义”的果敢,只具有使文章生动形象,鲜明可感,富于气势的修辞效果(孟文的特色之一),完全没有使论点得以证明的论据作用。因为人能“舍鱼而取熊掌”并不能证明人就能“舍生取义”。所以,如果把上述两句换成“果敢地”三字放在“舍生取义”四字的前面作状语,是不影响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的。可见,这一层的重心全在后面的几句话中。后面几句中的“舍生取义”、“不为苟同”、“患有所不避”是同一个意思,即不贪生怕死。这些都是作为事实论据的,分别放在第一个分论点我“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前后,进行回环论证,即从事实得出结论,再用事实证明它(孟文常用的方法)。所以这一层不是用“舍鱼而取熊掌”为论据证明“舍生取义”。而是用“舍生取义”,(即“不避患”、“不苟得”)为论据证明:“我”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

      从“如使人之所欲”到“贤者能勿丧耳”是第二层,首先用“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两个假设反问句所蕴含的普遍事实,从反面证明第二个分论点:人们具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接着又用两个肯定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从正面论证分论点。然后顺承上文的事实论证,正反论证和酣畅的行文气势,概括性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体现了孟文的辩论色彩),可谓水到渠成,顺当明快。

      概括上面两层可知:第一段是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

      承接第一段,文章的'第二、第三段又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第二段(从“一箪食”到“乞人不屑也”)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事实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所欲有甚有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第三段用反问排比句式,通过把“向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德)我而为之”作比较,深刻地提示了“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从而证明了他们也是有“本心”的,只是已经丧失罢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在中心论点得以充分论证后提出的一句号召,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批判性。

      通过分析《鱼》文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鱼》文是用“我”“人”“行道之人”“乞人”“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者”的行为作论据,通过推究原因,然后概括提示出中心论点的。

      从《鱼》文的出处看,《鱼》是《孟子》一书中第六篇《告子》中的第十章。《孟子》全书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所共知的性善论。第六篇《告子》更是系统地,全面地,集中地阐明了人性善的哲学观:其中第二章指出:“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第六章又集中地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紧接着第八章又以牛山上本来有繁茂的树木为喻,说明人皆有“性善”的“本心”,在有些人身上看不到善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的“本心”,只是因为它像牛山上的树木那样被砍伐殆尽了。正是这样,第十章《孟》与以上诸章在思想内容上一脉相承,论证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恰如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所指出的:“此章言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只有这样确认人皆有“本心”为《孟》文的中心论点,才能和《告子》全篇乃至《孟子》全书的思想内容相吻合,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孟子“王道仁政”思想的哲学根源,才有利于把握孟文的艺术风格,才有利于把它作为论说文的范文进行教学。

[阅读全文]...
  •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音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音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我所欲也》注音

      yú ,wǒ suǒ yù yě ;xióng zhǎng ,yì wǒ suǒ yù yě 。èr zhě

      鱼 ,我 所 欲 也 ; 熊  掌 ,亦 我 所 欲 也 。二 者

      bù kě de jiān ,shě yú ér qǔ xióng zhǎng zhě yě 。shēng ,

      不 可 得 兼 ,舍 鱼 而 取  熊  掌 者 也 。 生 ,

      yì wǒ suǒ yù yě ;yì ,yì wǒ suǒ yù yě 。èr zhě bù kě de jiān

      亦 我 所 欲 也 ;义 ,亦 我 所 欲 也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shě shēng ér qǔ yì zhě yě 。shēng yì wǒ suǒ yù ,suǒ yù

      ,舍  生 而 取 义 者 也 。 生 亦 我 所 欲 ,所 欲

      yǒu shèn yú shēng zhě ,gù bù wéi gǒu de yě ;sǐ yì wǒ suǒ

      有  甚 于  生 者 ,故 不 为 苟 得 也 ;死 亦 我 所

      è ,suǒ è yǒu shèn yú sǐ zhě ,gù huàn yǒu suǒ bù bì yě 。

      恶,所 恶有  甚 于 死 者 ,故 患 有 所 不 辟 也 。

      rú shǐ rén zhī suǒ yù mò shèn yú shēng ,zé fán kě yǐ de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则 凡 可 以 得

      shēng zhě hé bù yòng yě ?shǐ rén zhī suǒ è mò shèn yú sǐ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使 人 之 所 恶莫 甚 于 死

      zhě ,zé fán kě yǐ pì huàn zhě hé bù wéi yě ?yóu shì zé shēng

      者 ,则 凡 可 以 辟 患 者 何 不 为 也 ?由 是 则  生

      ér yǒu bù yòng yě ,yóu shì zé kě yǐ pì huàn ér yǒu bù wéi

      而 有 不 用 也 ,由 是 则 可 以 辟 患 而 有 不 为

      yě 。shì gù suǒ yù yǒu shèn yú shēng zhě ,suǒ è yǒu shèn

      也 。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所 恶有  甚

      yú sǐ zhě 。fēi dú xián zhě yǒu shì xīn yě ,rén jiē yǒu

      于 死 者 。非 独 贤 者 有 是 心 也 ,人 皆 有

      zhī ,xián zhě néng wù sàng ěr 。 yī dān sì ,yī dòu gēng

      之 , 贤 者  能 勿 丧 耳 。 一 箪 食 ,一 豆  羹

      ,de zhī zé shēng ,fú de zé sǐ 。hū ěr ér yǔ zhī ,háng dào

      ,得 之 则  生 ,弗 得 则 死 。呼 尔 而 与 之 , 行 道

      zhī rén fú shòu ;cù ěr ér yǔ zhī ,qǐ rén bù xiè yě 。wàn

      之 人 弗 受 ;蹴 尔 而 与 之 ,乞 人 不 屑 也 。万

      zhōng zé bù biàn lǐ yì ér shòu zhī ,wàn zhōng yú wǒ hé jiā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 ,万  钟 于 我 何 加

      yān !wéi gōng shì zhī měi ,qī qiè zhī fèng ,suǒ shí qióng

      焉 !为  宫 室 之 美 ,妻 妾 之  奉 ,所 识  穷

      fá zhě de wǒ yǔ ?xiāng wéi shēn sǐ ér bù shòu ,jīn wéi gōng

      乏 者 得 我 与 ?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shì zhī měi wéi zhī ;xiāng wéi shēn sǐ ér bù shòu ,jīn wéi

      室 之 美 为 之 ;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qī qiè zhī fèng wéi zhī ;xiāng wéi shēn sǐ ér bù shòu ,jīn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wéi suǒ shí qióng fá zhě de wǒ ér wéi zhī : shì yì bù kě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 是 亦 不 可

      yǐ yǐ hū ?cǐ zhī wèi shī qí běn xīn 。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

      [译诗、诗意]

      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如果让人想拥有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只要是可以活命,什么事情于不出来呢?如果让人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拥有生命,时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却不照此做。由此可知,的确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拥有的东西,也的确有比死亡更使人厌恶的东西。这种心原本不只是贤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它罢了。

      一篮子饭,一碗汤,吃了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就要饿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人虽然饿着肚子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可是现在,万钟的傣禄却有人不问合乎礼义与否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奉养以及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奉养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这种做法叫做丧失了本性。

      [作者简介]

[阅读全文]...
  • 含有亦字的古诗词 带亦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袁枚《马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外篇·田子方》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一回》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孙洙《河满子·秋怨》

    我亦飘零久!——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其二》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罗隐《自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警世通言·卷十七》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及其弟子《鱼我所欲也》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佚名《采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佚名《论语十则》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列子·力命》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江上吟》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大江歌罢掉头东》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阅读全文]...
  • 鱼我所欲也的全文翻译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的全文翻译

      导语:《鱼我所欲也》想通告世人,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学*。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鱼我所欲也的背景: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孟子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百姓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百姓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呼吁统治者重视百姓、安定百姓、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小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知也。仁义礼智,非曲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知识: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本文主旨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阅读全文]...
  • 夜书所见古诗

  • 夜书所见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 孟子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赏析

  • 孟子,学*,知识
  • 孟子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孟子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鱼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赏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

      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说: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

      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是大声呼喝着,“蹴尔”是用脚踢着。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礼记·檀弓》有一段故事与此相类似:“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文章第三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应该罢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阅读全文]...
  • 鱼我所欲也中词类活用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中词类活用

      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章原文以及词类活用,供大家参考。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注释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取:求取;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5、是:这、这样。

      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7、箪: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用脚踢;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为(第二个),接受。

      30、已:停止,放弃。

      31、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修饰“与”,表修饰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句子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语录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说说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名言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诗词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祝福

余亦我所欲也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等心上人回来的古诗 276字的古诗文 歌颂教师的古诗原创 难留结尾的古诗 描写静静的古诗词 带牛马的恶搞古诗 带安妮的古诗 纪念美好青春的古诗 乞巧的古诗配音 重阳节登高赏秋的古诗 赞美红星照耀中国的古诗 著名建筑名的古诗文 姐妹情缘的古诗 关于江西省的古诗 阿拉善秋天的古诗 写关于爱的古诗词 含有水火的古诗 友情的感慨古诗词 王维山东的古诗 含怀明的古诗词 查看某个字的古诗词 历经沧桑只为你的古诗词 第一个写春的古诗 悲伤的孤独古诗 关于橙子不好吃的古诗 能唱的古诗敕令 对烈士表达敬意的古诗词 看开头的古诗词 带有货的古诗 写山的整首古诗 形容小草奋发向上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