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关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初二上册语文诗句翻译

  • 初二,语文
  • 初二上册语文诗句翻译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句子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辉映下)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叶,以及舟中的两三粒有影罢了。

      3、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退房乡邻 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时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恨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 初二,语文,初中
  •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各位热爱语文的同学们,在语文考试之前一定要做好语文试卷的练*。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二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晨曦 赃(zāng)物 响彻云宵 锐不可当(dāng)

      B.鞠躬 提 (tī)防 名副其实 永垂不朽(xiǔ)

      C.箱箧 寒噤(jìn) 臭名昭著 负隅(yú)顽抗

      D.杀戮 阻遏(è) 眼花潦乱 转弯抹(mò)角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C.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书市上展示了许多出版社新*发行的中外文学名著。

      B.当今社会,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真谛。

      D.参加这次网页制作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华南师大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教科研工作者。

      4.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 将“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使得不少小店主被逼上了绝路”变换成“把”字句为: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把不少小店主逼上了绝路。

      B. 将“*邮政太空邮局在北京航天城开通”和“杨利伟出任*邮政太空邮局局长”合为一句为:杨利伟出任北京航天城开通的*邮政太空邮局局长。

      C. 将“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变为肯定句为: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会找武松报仇雪恨。

      D. 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的时间”改成表示惊讶语气的句子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时间吗?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通顺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④同样,在*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A.⑤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⑤③① D.④⑤③①②

      6.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本报讯 今天(8月12日)晚上22时36分,大运会主火炬点燃的悬念揭晓,110米栏世界纪录创造者、奥运冠军刘翔和来自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火炬手一道,点燃了大运会主火炬塔。在距离火炬塔还有200米的位置时,五名火炬手用手中的火炬对准象征大体联标志“U字”下面的五星点燃引芯,火焰穿过青春大道,走向顶端的火炬塔,点燃了主火炬。

      深圳大运会火炬塔高26米,外观上就像是一座书山,由一本本书垒起来。在每本“书”上,都刻有一届大运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1977索菲亚”、“1985神户”……一直到最顶端的“2011深圳”,非常具有历史感。据相关人士透露,与以往一些火炬塔在运动会结束后拆除不同,深圳大运会火炬塔将继续保留,成为城市的永久性地标。

      A.“世界五大洲”共同点燃火炬塔

      B.深圳大运会隆重开幕

      C.刘翔点燃火炬塔

      D.深圳大运会火炬塔将成为城市永久性地标

      7.八年级一班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这些事情。(6分)

      (1)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2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2分)

      答:诗词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

      (3)下表是部分国家在“二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3分)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民死亡数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民死亡数

      中 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 本 1,850,000 672,000

      苏 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 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分)

      ①

      ②

      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全文]...
  • 初二上册必背古诗词

  • 初二
  • 初二上册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背诵默写是考试必考题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上册必背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杜甫诗三首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诗四首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阅读全文]...
  • 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 初二,语文,初中
  • 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 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

      (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

      5.“匪”通“非”非常,很

      6.“知”通“智”聪明

      7.“乌”通“无”没有

      8.“裁”通“才”仅仅

      9.“反”通“返”返回

      童趣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助词,的。其,它的。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介词,被。)

      6、《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7、《短文两篇》: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阅读全文]...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 历史,初二,教育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是极为有趣的一门课程,初二的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首先要学会自己归纳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 *战争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走私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影响:

      ①*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历史的转折点,是**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代第一个不*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课 第二次*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第三课 收复新疆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C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②影响: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签订不*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成为他们统治*的工具。

      ★第五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阅读全文]...
  •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

  • 初二,数学,初中
  •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

      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1

      同学们在学*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编辑老师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精选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定义与命题,希望大家学*愉快!

      1.写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2=b2,那么a=b.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鲸鱼是哺乳动物 B.植物都需要水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实数不包括零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证明为正确的真命题叫公理

      B.假命题不是命题

      C.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举一个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结论的命题即可

      D.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只要举一个例子,说明它正确即可.

      4.下列选项中,真命题是( ).

      A.ab,ac,则b=c

      B.相等的角为对顶角

      C.过直线l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行

      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5.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 B.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哦!希望这篇精选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定义与命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2

      1.下列说法:①全 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如果 是 中 边上一点,并且 ,则 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3.一个正方形的`侧面展开图有( ) 个全等的正方形.

      A.2 个B.3个 C.4个D.6个

      4.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且 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水*和竖直状态,那么 的两条直角边也一定分别是水*和竖直状态

      B.如果 , ,那么

      C.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公 共边在每个三角形中都是腰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

      D.有一条相等的边,而且相等的边在每 个三角形中都是底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题3

      1.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B. (x≠1) C. = D.

      3.等式 成立的条件是( )

      A.a≠0且b≠0 B.a≠1且b≠1 C.a≠-1且b≠-1 D.a、b 为任意数

      4.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10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是原来的 D.不变

      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 的分子、分母中最高次项的系数都是正数,则此分式可化为( )

      A. B. C. D.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 初二,语文,初中
  •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阿长与〈山海经〉》是*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那你知道有什么特点吗?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二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字词

      憎恶zēng wù 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请。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练*

      四、课后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渴mù( )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阅读全文]...
  •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落日的幻觉》知识点归纳

  • 语文,初二,落日
  • 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落日的幻觉》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上学期间,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课文《落日的幻觉》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

      1、导入:

      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

      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

      2、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全班齐读

      (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

      (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

      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

      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 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 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 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 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 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 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 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

      排序(5241637) 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

      学*,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举例说明(笑、月亮)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古诗鉴赏

  • 初三,语文
  •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认识诗人]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蘋花的江中小州,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家,学过他的《》。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边患未*,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阅读全文]...
  • 初二语文上册常考诗词默写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上册常考诗词默写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句子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语录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说说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名言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诗词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祝福

人教版初二上册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缅怀逝去亲人的诗句 菊的诗句 关于路的诗句 写母亲的诗句 海棠的诗句 松的诗句 悲伤的诗句 夕阳西下的诗句 有关桃花的诗句 思念的诗句牵挂一个人 四月天的诗句 借物喻人的诗句 赞美龙的诗句 关于清廉的诗句 关于爱的诗句 中秋节的古诗句 关于朋友的诗句 形容坚持不懈的诗句 形容月亮的诗句 雄心壮志的诗句 飞的诗句 坚持不懈的诗句 梦的诗句 自信的诗句 落日的诗句 梅兰竹菊的诗句 含有月字的诗句 风花雪月的诗句 有关学*的诗句 带绿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