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悠然见南山的古诗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悠然见南山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悠然见南山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悠然见南山的古诗意思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4)悠然:自得的样子。见:看见(读jiàn),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6)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饮酒·其五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悠然见南山的前一句是采菊东篱下。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诗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饮酒》之五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也曾是个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也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可是东晋时期战乱不停,朝代更迭频繁时代,不能为陶渊明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时,他选择了退仕。
隐居田园做最简单的三件事,种地、饮酒、写诗。
种地,当然是为了饱肚子,可是,陶渊明的地却种得很辛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披星戴月的劳作换来的却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饮酒,陶渊明天生爱酒,加上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使他更是借酒消愁。朋友们都知道他天性好酒,所以有酒必邀他前往,而陶渊明也是见酒必醉。
写诗,诗言志。陶渊明身为农夫,却从来没有忘记写诗抒怀言志。也正是他的这种农夫与诗人的双重身份,造就了他的诗*和、真诚、朴实又直率的风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我已经隐退了,但我还居住在人世间。然,我的门庭已无往日的车来人往的嘈杂喧闹声了。当我远离官场摆脱世俗杂念,回归自由了以后,我住在哪里也都是僻静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呀本来是采菊酿酒的,可是我一见到菊花仿佛就闻到了酒香。在这半醉半醒的悠然间,悠然的南山映入我的眼帘。还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山涧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般,归鸟们唱着歌儿把家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想这般的自然真性情告诉你们,可是,在如此佳境中领悟人生真谛的感觉只可意会,现在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语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每每读到这句,我就会想起了“庄周梦蝶”。庄子梦见了蝴蝶,醒来后他怀疑自己是蝴蝶,想了很久,他还是没想清楚,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
陶渊明此时也是处于这种状态,人在半醉半醒之时,是最舒坦、最自得也是最潇洒、最悠然的状态。这个时候诗人并不是刻意寻找,也没有东张西望。而是悠然的南山带着一幅美丽的画卷飘然而至。
若没有天人合一的心境,没有最真我的本质,何来这般飘逸从容的意境,给读者留下这么纯情的遐想。
据说,朱熹在庐山上看到陶渊明醉卧过的石头,围着石头转了很多圈,感慨万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经无法考证,但朱熹留有这样一首诗:
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
意思是,古今贤士很多,我听说过,也见过形形*的贤士,但真正的贤士只有陶渊明一个人。“贤士”是一种气质,她不同流俗。陶渊明又恰恰是那个洁身自好不与当时政局合作,辞官回家守道固穷的人。
“贤者”,当是物我*等,天人合一。率真*和本质的自我。这也是王国维所说的: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无我之境也。
1、结庐:建造房子。
2、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3、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人生真谛。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呢,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
《所见》
作者:袁枚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诗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m.ju.51tietu.net)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山居秋暝》赏析
一、作者:王维,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因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他与另一个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是好友,二人合称“王孟”。又因王维专诚奉佛,其诗充满禅意,故*又称其为“诗佛”。王维的诗画俱佳,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紧扣诗题,营造意境)
空旷的山谷里刚下了一场雨,傍晚天气凉爽,让人感到秋天来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
皎洁的月光从松林的空隙间洒落,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
竹林里笑语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回来了,水上莲叶摇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人生境界)
任凭春日的花草凋零,我却想久留在这山中。
1、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浣女: 洗衣物的女子 3、歇: 尽
4、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5、随意:由着性子,任凭
6、春芳:春天的花草 7、下:顺流而下
二、1、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
空山、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浣女、莲、渔舟等
2、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通过对山居生活中的青松明月、清泉山石,翠竹青莲,浣女渔人等人、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热爱山水田园生活,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人生境界。
3、诗中典型的动静结合的诗句是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表现诗人人生追求、乐于归隐的诗句是: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竹喧归浣女, 王孙自可留。王维诗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很多,比如《鸟鸣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4、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两句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勤劳淳朴的人的喜爱。
5、颔联和颈联都是具体写景,找出这两联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两联有什么不同。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景物,写的是“山居之景”,突出了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浣女、莲、渔舟“等景物,写的是“山居之人”,突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6、从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并非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的活动踪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更能体现出这里的寂静、清幽的意境。
7、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的景象表现了什么意境?首联和诗题有什么关系呢?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微凉,给全诗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意境。
此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8、《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秋雨初晴后山村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民风,并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人生追求。全诗将(空山新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影),(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时的喧闹),(渔船顺流而下荷叶的摇动)等各个场景,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当涂县西南,由两座山组成,东面博望山(也叫东梁山),西面梁山,长江当中流过,两山夹峙如门。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安徽古代为楚国地域,流经的长江为楚江。
两座山合起来叫一个名字,在中国不多见。古人不会乱来,这两座山一定有重要特征,就是形状、高度相似,而且夹峙而立,“门”的命名形象到位。
怎样更形象地描述这两座山像门?
李白浪漫地认为,两座山原本一体,是因为汹涌的长江冲成一分为二,从当中打断,即所谓“中断”。“开”是“中断”的结果。
如此一浪漫,天门山俨然神话。
同时可能断定,此时李白看到的江水一定凶猛,否则不会这样形容,下一句正是解释。
到了天门山,江面狭窄,波涛更加汹涌,不但产生回旋,而且长江由此北折。
这两句,类似介绍,比较*淡。
②*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诗,有时候就是读诗人的心,读他的性情,读他观察事物的角度,读他的敏感度。从中也许我们能读出诗人的水*。
此时此刻,天门山给李白怎样的印象,他敏感到天门山的什么不同?
豪放是李白诗的外部特征,比较容易识别,“*青山相对出”,则体现了他的敏感细腻。
“相对”,正是说明了博望山和梁山的相似,像门的两个边柱那样的相似,“出”字则说明了江山湍急。
“相对山”三个字,准确描写了天门山的与众不同。
这一句,让我想起了赛车游戏,两边景色目不暇接,呼呼而过,或者说呼呼而出。
人不可能总盯一处,肯定别视,具体选择什么入诗,是我们读诗的乐趣所在,同时也是了解诗人极好的途径。
“*青山相对出”是快镜头,是*距离,如果继续,会显得拘泥不堪。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慢镜头,是远距离,如此大幅度地蒙太奇,读起来心胸开阔,实际上是诗人大气开阔。
大日小帆,在太阳底下出发,我看到这样的景色总是激情。江面上虽显渺小,但它敢闯敢搏。有太阳做后盾,怕什么?
孤帆逆行,不会很快,但顺行的李白一定很快,“来”是相对,也就是说,“来”的应该是李白而不是“孤帆”,但此时的李白忘记了自己的快,而以为是“孤帆”快,与孤帆的距离越来越*。
李白如此认为,是否将“孤帆”看成了自己?夺日而出,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
“孤帆一片日边来”,总是让我想到不息的奋斗。
【古诗写作背景】:
出蜀漫游的主要目标是吴越,而吴越的重中之重就是南京。离开庐山,打起背包,李白再次出发。
顺江而下,必经安徽。头枕波涛的李白睡了一夜好觉,天微晓时,准时走出船舱,因为马上就到了天门山。
又一首名作留世。
【注释】
滞:留滞。
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长行。
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
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悠然见南山的古诗意思 终南山王维的古诗意思 古诗终南山的诗意 秋水悠悠的古诗意思 意境悠然快乐的古诗大全 表达悠然的古诗 山山的古诗意思 关于悠然的古诗 悠然自在的古诗 悠然的诗句 带有悠然的古诗 听见的古诗意思 采菊东篱下忽然见南山的古诗 悠然诗句 亡然后的古诗意思 邙山的古诗意思 宁静悠然的古诗 有悠然心境的古诗 题南庄的古诗意思 悦江南的古诗意思 自河南的古诗意思 速见德将的古诗意思 独不见的古诗意思 有悠然的古诗词 带悠然的诗词 孟浩然的古诗意思 山行古诗的诗意思 林麓山的古诗意思 山中的古诗意思 山和海的古诗意思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迢递青门有几关,柳梢楼角见南山。”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全诗翻译赏析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的作者是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教师随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赏析 古诗山行的意思 元日古诗意思 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是什么? 忆江南古诗诗意是什么(忆江南意思表达及古诗欣赏) 山居秋暝古诗赏析(山居秋暝全诗意思) 望天门山的古诗意思(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翻译) 江南春古诗翻译及赏析(江南春古诗意思全解) 山中王勃古诗意思解析(山中王勃这首诗的意思)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舟夜书所见的诗意) 望天门山古诗意思(望天门山诗意解析) 悠然见南山全诗内容(饮酒全诗赏析和解释) 悠然见南山出自哪一首诗(描写田园美景的饮酒诗文赏析) 绝句志南古诗的意思(绝句原文赏析及诗意) 江南可采莲古诗的意思(江南可采莲诗意解析)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古诗山行的意思 古诗所见的诗意_古诗所见的意思 悠然见南山的上一句 悠然见南山的前一句是什么
含有姝字的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李白 古诗秋晓是谁写的 拘役的古诗 远方是我的情人古诗 黄河石上的古诗 有关汉字特点的古诗同音字 关于古代的诗古诗 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带图片 猿有关的古诗 带鼃字的古诗大全 关于斜阳的古诗词 测测名字对应的古诗 关于歌颂教育的古诗 晨和燕的古诗 带12的古诗词100首 带春和林的古诗 诗意的古诗词大全 郑燮描写雪的古诗 月亮的古诗诗配画 高情商的微信昵称古诗词 跟动物鸭有关的古诗词 落日染江红倦鸟归巢中的古诗 驻字结尾的古诗词 阐述生活哲理的古诗 花依旧开的古诗 初一入学分班必备的古诗 带有方知的古诗词 业精于勤的古诗词 不要太黏人的古诗词 写夏天生活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