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关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长歌行》选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那么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简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在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其实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也正是应为这样,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 春晓古诗作者是谁148句

  • 经典
  •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阅读全文]...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 木兰诗的作者是谁

  • 阅读
  • 木兰诗的作者是谁

      导语: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巾帼英雄,《木兰诗》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木兰诗的作者是谁?

      《木兰诗》的作者不详,只是在百姓中间广为传唱。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种民歌。北朝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木兰诗》属于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当中。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原文:

      木兰诗

      作者:佚名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扩展:《木兰诗》的简介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之辞”。

      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

      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都可见出《木兰诗》在中唐已脍炙人口。

[阅读全文]...
  • 雪梅的作者是谁(雪梅古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 我只能回答“那就看语文书上的”。万一考试考这首诗,当然以语文书为准。语文书上,这首诗的作者卢钺。

    语文书上,并没有对诗人卢钺作介绍。

    猜想下,难道卢钺与卢梅坡是同一个人吗?

    我以前学这首诗,作者就是卢梅坡啊。

    我去查了一些古籍,在《千家诗选》里有这首诗,作者是卢梅坡。

    它出现在一组以《梅花》为题的诗中。这首诗的题目是《梅花》,不是《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6页

    虽然《千家詩選》不完全是刘克庄编辑的,但是在刘克庄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北京大学钱志熙先生对此书做过研究,他认为,《千家诗选》可以视为南宋后期以江湖诗派为主流的诗坛对唐宋诗史的一次集体性的重新建构。说明,这个本子的编辑者,至少在时代上比我们更接*卢梅坡或者卢钺,也比我们更了解他们。那么,《千家诗选》所提供的作者是卢梅坡,可信度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有人说: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

    不知道是谁考证的,怎么考证的。卢梅坡与卢钺真是同一个人吗?

    在网上,能找到卢钺的资料。

    关于卢梅坡的资料就不详了。

    同在《千家诗选》中,卢梅坡有诗十首,卢钺有诗两首。很明显两人不是同一个人。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信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0页

    百万人家井水黄,江南大半田无秧

    乖龙岂是为霖物,贪弄明珠簸日光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49页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6页

    自负孤髙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9页

    玉栏四面护花王,一叚风流似洛阳

    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0页

    荼䕷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3页

    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摘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7页

    京尘湫隘蠓蚊多,彼美繁英玉雪窠

    见谓娇柔能特立,肯凭他物学藤萝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98页

    晴栏看尽栁花飞,一段风晴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06页

    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94页

    笠泽髙风寒凛凛,苕溪凝雪白皑皑

    扁舟我独乘归兴,自是不因安道来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24页

    离骚课罢便投壶,长日身心得自娱

    多少论筹闲殿最,始终中节定工夫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71页

    网上流传卢梅坡《雪梅》诗有两首,见下图。

[阅读全文]...
  • 关于采薇的作者是谁(《诗经·采薇》古诗)

  • 诗经
  •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当我读到这两句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这两句诗太美了,一个杨柳依依,写出春天柳树刚刚发芽,柳枝迎风摆动的春意盎然的景象。而雨雪霏霏却一下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凄迷。

    一来一往,时空转换,岁月更替。

    如果不看全诗,会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或者友情诗。然而,它却是一首战争诗篇,或者说军旅诗。

    这首诗讲诉的是一位普通的士兵,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原的朝廷无论如何更替,他们却绕不过与边境上少数民族部落的战争。于是,在《诗经》里,描写战争和军人的诗篇就有很多,很多。

    而《采薇》就是一首非常唯美却酸楚的军旅诗歌。它是《小雅》中的诗篇,但风格却完全是国风的风格。

    诗一开篇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广阔的大地上,山野间,田边地角,一丛丛的薇冒出来了,这是初春时节,丛丛的薇把大地染绿。他们也是在这样一片大地上抗击猃狁。

    薇又称为野豌豆,它的幼苗可以食用,因此,在远古时代,先民们采摘野豌豆苗食用,充饥,甚至用于祭祀。而戍边战士也会采薇,用以果腹。

    这是真实的情景。更像是一个驻守边关抗击玁狁的军人梦中出现的情景。这个长满野豌豆的地方是他的故乡,是他熟悉的地方。

    当年,他的母亲用野豌豆养育了他,也许,在采薇的女子中有他的恋人。可是,这一切只能在梦中出现,他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也许他心仪的女孩早嫁人了。

    他没有家室,没有固定的地方,和战友们为了抗击猃狁,辗转奔波,餐风露宿,不知多少年,他想家,日夜思念着故乡,可是,他却回不去。

    野豌豆苗渐渐长高,长出嫩叶,他和战友们开始采薇,他想,家乡的姑娘们开始采薇了吧!他心仪的女孩肯定也在里边,只是,她也许成了母亲。可是,他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太多的征战,太多的徭役,当时的军人不仅仅打仗,他们还要做其他的事情,根本没有回家的机会,战事的胶着,让他们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哪儿可能回家。

    而他们驻守的边关,连鸿雁都飞不过来,又有谁为他们传递家书,为他们捎回故乡的消息。

    春天渐渐过去了,薇也长老了,枝干硬了,叶子也老了,不能食用。可是,回家的日子却遥遥无期,只因为猃狁侵犯中原,只因为战事频繁,只因为连年征战。

    日子一年年过去,多少春夏秋冬,物换星移,多少次,野豌豆苗从萌芽到长叶到叶子变老,到结出野豌豆,野豌豆又掉在地上,长出新的野豌豆苗。他们也老了,边关的风沙吹老了他们的脸庞,岁月剥夺了他们的青春。薇年年都有新生,而他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还有,和他一同戍边的将士,有多少长眠在边关。

    其实,戍边战士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思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亲人,回家是他们迫切的愿望,他们为漫长的戍边生涯痛苦,但他们却不怨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抵抗玁狁,那么家乡的薇会被血染。他们的亲人会遭殃。所以,他们只得忍受。

    棠棣之花开了,金黄的花朵点缀着春天,将领的马车开过来,多么气派,四匹骏马拉动的战车开来了,多么壮观。我们怎么敢停歇呢?战斗接连不断,捷报频传。在战车的掩护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他们的战马强壮,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抵抗猃狁的来犯。

    终于,战事告一个段落,年老的士卒得以回家,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季,纷纷的雪花漫天飞舞。这纷飞的雪花在常人看来是一种浪漫,但对于戍边的士卒,天气恶劣却更容易遭遇来犯之敌。当然,更增添他思念故乡的忧伤,当他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春天,可是当他踏上回归故乡的路,却不知多少年,岁月的流逝,青春的溜走,生命的匆匆,让人倍感忧伤。他走在道路上,却徘徊不前,*乡情更怯,他不知故乡以何等面目来迎接他这个儿子,不知家里的情况如何,父母怎样。茫茫旷野,他孤独地行走,无人知道他的哀伤,无人安慰他的哀愁。

    这是一个普通的戍边士卒的哀叹,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边关,为了抵抗猃狁,他和战友们连连征战,风餐露宿,没有修整,没有闲暇的功夫回家,直到老了,才能够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回想他的战斗生涯,心情感慨万端,一种浓烈的生命意识融入诗句,一种家国情怀和思乡担忧牵挂和对无休无止的战争的痛恨与无奈油然而生。

    季节更替,物候变化,从薇的发芽长大变老,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时空变幻,岁月流逝。但不变的却是士卒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阅读全文]...
  •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作者

  • 夏天,文学
  •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作者

      夏天最美的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天空如洗,彩练当空,蓝天指派白云俯身来触摸青山,白云绕着碧山转,天地之间手牵手,由浅入深的色彩,虚无飘渺的意境,美美钩织着夏天的生机。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阅读全文]...
  • 悯农的作者是谁代诗人

  • 诗人
  • 悯农的作者是谁代诗人

      悯农是小学所学的一首经典名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悯农的作者是谁代诗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产生过许多彪炳千秋的大家,单就文学家来说,除了标新立异、开一代诗风的曹氏父子外,还有一位蜚声诗坛的人物,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

      出身官宦

      李绅,字公垂,祖籍亳州,长于润州无锡。李绅的曾祖父李敬玄,武则天当政时官至正一品中书令,封为赵国公。祖父李守一,任成都郫县令。父亲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

      李绅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在他六岁时父亲就病故了,一直由母亲卢氏教授他诗文经义。从十五岁开始,李绅就搬到了惠山,在惠山寺里读书。由于天资聪颖,李绅这时在诗坛上已崭露头角。他所作的诗文,被无锡人传诵一时。由于李绅个头很小,无锡人就给了他一个外号:短李。

      初入仕途

      元和元年之前,李绅曾有几次进京应试,都未中。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不过这次他认识了比自己小七岁家住长安的元稹,受到热情款待。唐宪宗元和元年,李绅再次进京赴考。这次和他同考的除了元稹,还有和他同龄的白居易,三人因这次科考而结为好友,并都金榜题名。

      进士及第后,李绅被授予国子助教的官职,但李绅并不喜欢,他也不指望俸禄过活,不久便辞官东归。当他抵达金陵时,驻扎此地的观察使李锜欣赏他的才华,任命他为从事官。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有多年,但各地的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都拥兵自重,地方割据愈演愈烈。当从事官没多久,李绅就发觉李锜这人太过专恣,不愿再做下去。李锜大怒,打算捕杀李绅,李绅得到消息赶在被抓之前逃回了无锡。

      不久,李锜因谋反被朝廷诛杀。由于李绅曾反对李锜,朝廷嘉奖他的胆识和气节,元和四年,召他入京任校书郎。元和十四年,李绅升任右拾遗,第二年又升任翰林学士,当时的李德裕、元稹也都任翰林,由于三人均才华横溢,因此被称为“三俊”,三人也都情意相善。而李绅和李德裕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结识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们俩在政坛中始终是最亲密的盟友。而白居易,由于此前在政坛上太过锋芒毕露,已在元和十年被赶出京城,调到地方任职。

      身陷党争

      升任翰林不久,李绅又转任右补阙,唐穆宗长庆元年三月,改为司勋员外郎、知制诰。长庆二年二月,破格升任中书舍人,入了中书省。此时的李绅,已经和李德裕、元稹等人形成派系,由于以李德裕为首,因此人称“李党”,和以牛僧孺、李逢吉等人为首的“牛党”对峙于政坛。

      牛、李两党的派系划分和对峙不是由于政见的对立,多半是因为官员的个人出身。唐代的政坛到了中晚期,士族的势力逐渐衰微,庶人阶层开始通过科举进入*的.核心。而原来掌握大权的士族又不甘心放弃*,要和庶人出身的官员争夺权力。士族官员的代表就是李党,庶人官员的代表就是牛党。按理说,*不应由门阀垄断,牛党无疑是先进的。但是,他们对付李党的那些政治手段掩盖了本身的正当性。

      李绅升任中书舍人不久,元稹出任宰相。当时和元稹同任宰相的李逢吉,唆使言官攻击元稹,元稹没做几天便被罢,外任为同州刺史。元稹罢相后,李逢吉担心李德裕升任宰相,于是在长庆二年九月,抓住他的一个小失误,调他到浙江去任浙西观察使,任牛僧孺为宰相。同时又任李绅为御史中丞,也就是一个言官,夺了李绅的职权。后李逢吉又借故将李绅改任江西观察使。

      唐穆宗十分器重李绅,他以为外任是李绅自己的意愿,还派中使去李绅府上慰问,赐他玉带褒奖。李绅对中使大吐苦水,哭诉李逢吉的阴险毒辣。唐穆宗得知事情真相后,迫使李逢吉将李绅改任户部侍郎,李绅留在了长安。

      长庆四年,唐穆宗晏驾,唐敬宗即位。李逢吉加紧谋划陷害李绅,遂向唐敬宗说李绅曾有很多冒犯唐敬宗的言行,请贬逐。唐敬宗当时还年幼,不能自决,也就准了牛党拟的旨,将李绅贬为端州司马。但他在端州仅仅干了一年,宝历元年李绅又被改任为江州刺史,至太和四年,李绅又先后历任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始终外任。

      唐文宗太和七年,李德裕回京出任宰相。七月,提拔李绅为检校左常侍、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太和九年,牛党的李宗闵任相,李宗闵又把牛僧孺也提拔为宰相。他们与李训等人又将李德裕排挤出去,李绅与李德裕都被贬为太子宾客。

      开成元年,李党的郑覃任相,李绅为河南尹。六月,李绅又被授予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节度、宋亳汴颍观察等使。开成四年,升任兵部尚书。

      开成五年,文宗晏驾,牛党因他们支持的继承人未能继位而失势。李德裕入京任宰相,开始了李党独掌朝政的时期。牛党被逐出长安。李德裕同时任李绅为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知淮南节度大使事。会昌元年,李绅又升为兵部侍郎、同*章事,不久改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正式担任宰相。在担任宰相4年后的会昌四年,李绅突患中风,辞官回乡。不久,又到扬州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李绅病逝于扬州,享年74岁,葬于无锡。

      尽忠职守

      李绅仕途几经沉浮,但他得志时不骄横,受挫时不失节,始终顽强自持,尽忠职守。在端州任职期间,他除暴安民,兴修水利,减轻民众的劳役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使端州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为表示和端州人民苦乐与共,他准备终老岭南,把家眷从北方接来,船至端州附*七里滩,突然风雨交加,船行受阻,端州百姓闻说李绅夫人官船受阻,都自愿前来拉纤,民众列队十余里,纤绳长长,号子震天,不能拉纤的老弱,个个柱香跪拜迎接,李绅大受感动。任寿州刺史时,寿州盗贼猖獗,他的七任前任均以治理不力而受到处分。李绅到任后毫不胆怯,一面清剿土匪,一面惩治贪官污吏,使州境大治。

      李绅对历史的最大贡献还是诗歌。唐朝诗歌盛行,但也有脱离现实片面追求形式美的诗风。李绅注意社会时弊,关心民间疾苦,以乐府的形式用新题写时事,称之曰新乐府。李绅结识了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大诗人后,和元稹、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诗体。李绅为此作了20首乐府诗,并标明为《乐府新题》,以示与古乐府诗有所区别。元稹看了以后非常高兴,马上和了12首,并作序以示赞同。白居易续了李、元的新诗扩大到50首,取名《新乐府》。这种新乐府诗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当时在诗坛上影响很大,给唐代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文学史上称为“新乐府运动”。游国恩、王起等人所主编的《*文学史》中写到“自创新题是始于杜甫,但有意识地以‘新题乐府’为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的,李绅却是第一人。”可惜的是,李绅所写的二十首新题乐府后来散佚了。不过,他的《悯农》二首却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阅读全文]...
  •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谁

  • 知识,学*,文学
  •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谁

      《寄小读者》作者冰心,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寄小读者的作者是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寄小读者作者:

      冰心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年),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冰心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为她享年99岁,所以人们又称她为“世纪老人”。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作家协会理事、*文联副*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寄小读者》收集的'书信数目是29篇。

      内容简介

      版本一

      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天天盼着自己长大——长成大人。然而有一个很著名的大人却想做回小孩。她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大人就是冰心。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她很喜欢孩子,为孩子们写了许多散文、诗歌和小说。上面那句话,就是她在《寄小读者》中,对孩子们说的。在她的文章中,时常出现花朵、小草、清流、流星这些小巧轻灵的名字,冰心看到这些*凡的自然之物,就像一般人看到的一样,但是她又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版本二

      为了便于读者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冰心女士的文学作品,《寄小读者》在编排过程中除了收录《寄小读者》等写给孩子们的通讯外,还特别增添了冰心女士的多篇精品散文。这些散文,语言灵动委婉、含蓄隽永,文笔细腻,感情浓厚,处处洋溢着冰心女士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关怀,以及她对生活、生命的热忱。

      图书信息:

      冰心著,杜文涓绘

      *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1923年,冰心于燕京大学毕业,准备前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此时《晨报》副刊开设了由她倡议的“儿童世界”专栏,于是她撰写了《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刊登在7月29日的“儿童世界”上。此后至1926年留学回国,冰心共撰写了29篇通讯以及《山中杂记》10则。1926年5月,这些通讯结集成《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冰心用通讯的形式,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气,赞美自然、祖国、母爱,文笔清丽、优雅,童心、稚趣跃然纸上,是*较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寄小读者》中得到充分表现,影响了一代代少年儿童。

      《寄小读者》

      冰心(1900—1999),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北*协和女子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任教于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先后担任*文联副*,*作协*处*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有《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先知》等。

      杜文涓,198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200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装饰绘画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重彩绘画专业,文学硕士;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艺术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与人文精神研究,中西绘画比较和生命精神研究。曾举办《云端的新居:杜文涓个人诗画展》,丙烯作品《笑眯眯的鱼和黄土高坡的怪鸟》获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走进鄂尔多斯国际美术大展优秀奖,壁画作品《海洋之歌》入选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

[阅读全文]...
  • 七步诗的作者是谁介绍

  • 七步诗的作者是谁介绍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步诗的作者是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步诗作者是:曹植

      诗人曹植简介

      诗人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四十余篇。从这些作品来看,其成就的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诗人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诗人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但由于诗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其情调、风貌也有显著的差异。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之情。如《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诗人曹植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世说新语》载一个故事说,曹丕曾命他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他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传说很能表现他当时的处境。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表现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回返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分七章,表现了丰富的复杂的感情。诗中如“鸱号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表现了对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也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这首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这首诗的抒情艺术水*也很高。诗人把复杂的感情,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抒发出来,极有层次。另外,诗人的感情虽然十分悲愤激切,却不是一味的直接倾诉,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或通过哀悼、劝勉等方式宕开去写,这就把感情表现得沈著从容,丰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人以罗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侠义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绪。曹丕即位就积极翦除诗人曹植的羽翼,杀死了他的好友丁仪、丁异等,可见这样的诗是有现实背景的。

      诗人曹植前期的诗歌主要是表现他的壮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只有《送应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连带写到友人所居的洛阳的残破。后期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渐能体会到一些下层人民的痛苦,才写出了个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泰山梁甫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时边海人民贫困生活的画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杂诗》第二首则表现了对从戎的“客子”的同情。

      诗人曹植还写了不少情诗,如《七哀》、《美女篇》等。这些诗与表现壮志的诗风格明显不同,感情哀婉缠绵,与汉末古诗中的抒情诗极相*。《七哀》一首情调尤肖《古诗十九首》。这些诗中有一些可能寄托了诗人君臣不偶和怀才不遇的感情。

      《诗品》说诗人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很能概括诗人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诗人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诗人曹植要算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也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诗人曹植手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诗人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难者,以转蓬飘荡喻流徒生活,以女无所归喻怀才不遇等。他的诗又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波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诗句已暗合律诗的*仄,富于音乐性。此外诗人曹植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它们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诗增色。诗人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诗人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这篇赋接受了《神女赋》的影响。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于是洛灵感焉,徒倚旁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当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采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在诗人曹植的文章中,《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后一篇直抒怀抱,讥弹时人,文笔锋利简洁,也很能表现他自视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是两篇骈俪成分极重的文章。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内容,而在形式上,对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间,并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错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与后来许多*的骈文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前一篇,诗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间。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锺嵘在反对晋以后的*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句子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语录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说说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名言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诗词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祝福

古诗孤夜行的作者是谁 - 心语

推荐词条

最后一字是求的古诗词 天涯诺比邻的前一古诗 古诗里的父亲 高中上学期要学的古诗词 送别期待再见的古诗 体现节操品质的古诗词 描写工作辛苦的古诗6 形容工作辛苦的古诗词6 最好的古诗词王维 写湖上云雾缭绕的古诗 描写樱桃成熟的古诗 落榜后的心情古诗 关于儿童荷花的古诗大全 全部简单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的表达是 古诗词教学的审美能力培养 法院公正的古诗词 有慧字和玲字的古诗 不愿睡醒的古诗 职业操守的古诗 有名的古诗词佳 有郑字的古诗词 有关学古诗的教学案例 坚辛的古诗词 关于与含雪字的古诗词 要长久努力的古诗词是 带有春的季节的古诗 绐老师的赠言有古诗 五个字十排的古诗 绿色和美女的古诗 下雨天很烦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