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牧山的古诗 >

杜牧山的古诗

关于杜牧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杜牧山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杜牧山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 杜牧的古诗

  •   1、《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6、《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8、《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0、《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1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2、《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13、《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4、《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15、《寄扬州韩绰判官》

[阅读全文]...
  • 山行杜牧古诗

  • 山行杜牧古诗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下面是关于山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句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⑷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阅读全文]...
  • 山行唐杜牧古诗集锦

  • 山行唐杜牧古诗集锦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行唐杜牧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山行唐杜牧古诗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赠别杜牧古诗

      赠别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韵译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鉴赏

      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阅读全文]...
  • 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

      【作者】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关于杜牧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据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志铭》推断,生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年为大中六年(852)。但也有学者考证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后。

      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署中担任幕僚,后转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掌*、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多所探究,尤喜议政谈兵。在淮南幕府中写的政论文《罪言》等,对修明朝政、削*藩镇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著名的《张好好诗》,也写在这一时期。

      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

      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

      文学创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唐长庆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感怀诗》反映唐王朝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扈、边患频仍的动乱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余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同情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诗》赞扬朋友的刚直气节,情事委曲尽致,亦称名篇。他的*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都能用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而象《赤壁》、《题商山四皓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则又叙议结合,警拔精悍,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自出手眼,读来一新耳目。当然,他也写了一些放浪不羁、流于颓唐轻薄的作品如《遣怀》、《赠别》,属于消极的部分。

      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艺概》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用"俊爽"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风貌(胡应麟《诗薮》),是比较中肯的。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据他的《上知己文章启》中说,他所写的《燕将录》、《罪言》、《原十六卫》、《与刘司徒书》、《送薛处士序》、《阿房宫赋》等,都是对现实有感而发,具有针砭时事的政治内容,尤其是《罪言》一篇,为宋祁写《新唐书·杜牧传》全部收录,并得到欧阳修的赞许,认为笔力不可及(费衮《梁溪漫志》)。另外,《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还反映了作者进步的辟佛思想。文章语言方面,杜牧坚持使用散体,笔锋犀利,明白晓畅,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象《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突破六朝、唐初以来赋作日益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后来赋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尊前集》中录有题杜牧撰的《八六子》词,全首长达90字。有人据此认为杜牧是文人中第一个采用民间曲子里的长调作词的人。但据后人考证,其风格不类唐人所作,此事尚无定论。

      本集和校注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杜牧《樊川集》20卷,其甥裴延翰所编次,共收诗文450篇。后经人增补外集1卷,北宋田概补编别集1卷,共收辑诗歌170余首,附于书末,但其中混入一些他人作品。《樊川集》的通行刊本有清光绪年间杨寿昌景苏园据日本枫山官库所藏宋刻本印摹的影宋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年间的翻宋刊本以及1978年出版的新校本。注释本中最通行的,当推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此外,杜牧曾为《孙子》13篇作注,收入《十一家注孙子》中。

      杜牧的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才子传》。今人缪钺著有《杜牧传》和《杜牧年谱》,足资参考。

      【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秋时节美丽的山林景色

[阅读全文]...
  • 杜牧的诗有哪些(杜牧的古诗大全)

  •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清 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 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 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金 谷 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太*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阅读全文]...
  • 关于清明古诗杜牧

  • 清明,清明节
  • 关于清明古诗杜牧

      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古诗杜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清明【词语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诗文赏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相关古诗:

      《十月梅花书赠》

      (唐)卢僎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

      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

      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阅读全文]...
  • 七夕杜牧古诗赏析(七夕杜牧这首诗的意思)

  • 七夕
  • 今天跟大家分享杜牧的《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的题目是《七夕》,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在传统中国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节日,就叫七夕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所以最*几年有商家就宣传说这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不是呢?我个人其实不同意,为什么呀?因为如果是情人节,必须是一对儿有情人共同参与的节日吧?

    比方说咱们这个节目一开始正好赶上正月十五元宵节,那还真有点儿情人节的意味,因为那天晚上不宵禁,大家都出来赏灯,青年男女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见面,这就是所谓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七夕不一样啊,七夕它是专门属于女性,特别是女孩子的节日,公开的活动就是女孩子们对着月亮穿针引线,像织女乞巧,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唐朝有个小神童叫林杰,写过一首《乞巧》诗:“七夕今宵望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那才是七夕节的正解,如今也选进了小学课本。这个活动根本就没有男孩子参加,也不允许男孩子参加,所以如果说它是中国的女儿节,倒还差不多。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又始终觉得它和爱情相关呢?因为牛郎织女正是人们心中的一段佳偶啊!

    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牛郎织女其实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形象代言人哪,他们本本分分、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却免不了受外界打压,经历种种磨难,这不就是普通老百姓经常体会到的生活困境吗?更重要的是,尽管他们遭遇不幸、被迫分离,一年只能相见一次,却还是彼此守望、彼此忠诚,这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样坚贞的爱情当然会让古人特别是在婚姻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孩子羡慕,所以七夕节公开的活动是乞巧,但背后女孩子也都在偷偷地乞求爱情。什么样的爱情呢?“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一生的幸福。那这样的祈祷谁都希望它实现,但是呢,生活又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我们今天讲的这首《七夕》不是一个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七夕梦想幻灭的诗,怎么写的呢?先看第一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

    所谓“银烛”就是白色的蜡烛,而“画屏”则是画着图案的屏风,秋夜之中,银烛高烧,摇曳的烛光让屏风上的图画都显得那么幽冷。这句诗写得真好,好在哪啊?本来银烛和画屏都是美的、华丽的,象征着富贵人家精致而奢侈的生活,但是呢,诗人加上了一个名词“秋光”和一个做动词用的形容词“冷”,一下子,整个感觉就变了吧,为什么呀?

    因为秋天本来是凉的呀,银烛象征着黑夜的到来,秋夜还要更凉一些,秋属阴,夜又属阴,银珠的银色还属阴,全是阴性的,冷色调的,这样的冷色调和画屏这个华丽的暖色调撞色,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违和感,什么违和感哪?就是所谓繁华背后的冷落凄凉啊!所以这句话一出来,整首诗的基调也就奠定了。就是在这样既华美又幽冷的氛围之中,主人公登场了,怎样登场的呢?

    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是场景从室内转到室外了,一个美人儿从画屏背后走了出来,正拿着轻罗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想想看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美呀?中国古代有用美人的服饰来代指美人的传统,比方说《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就是“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华美的服饰本身就是美人的外在象征,那这首诗里的美人儿既然拿着轻罗小扇,应该本身也像轻罗小扇一样轻盈、俏丽吧?而“扑流萤”呢,又是那么可爱的动作,那么富有女性气息,其实就是夜间版的宝钗扑蝶嘛。

    可是你再仔细想,这句诗真的只是美吗?不尽然吧,还有深深的寂寞吧?为什么呀?因为轻罗小扇和扑流萤都太有象征意义了。扇子嘛,本来是夏天纳凉用的,此刻已经是七夕了呀,秋风凉了,怎么还会出现扇子呢?因为秋扇见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啊!

    当年汉成帝的班婕妤失宠之后,曾经自比秋扇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也号称是中国最早的宫怨诗啊。从这首诗出来之后,秋扇见捐也就成了美人失宠的代名词。那流萤又是怎么回事呢?流萤意味着荒凉、意味着人迹罕至啊!中国古代人一直以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是草变的,这当然不科学。

    我们如今都知道,萤火虫它不是草变的,之所以容易出现在荒郊野外、杂草丛生的地方,是因为它害怕光嘛。但是就算古人不懂光污染,他们至少注意到了一个事实,就是人越少的地方,萤火虫才越多。那如今这萤火虫居然飞到了美人面前,这意味着什么呀?意味着美人这里一定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呀!

    我们之前讲刘禹锡《乌衣巷》的时候,曾经说过“朱雀桥边野草花”,一句话就透露出朱雀桥的冷落了,因为如果桥上车马簇簇,肯定不会长出闲花野草。同样,一句“轻罗小扇扑流萤”也就透露出美人深深的失意。她的画堂已经好久无人来访了,它就像秋天的轻罗小扇一样,早已被人抛弃。她挥动着轻罗小扇扑打流萤,本身是静极思动,要打发走这寂寞的时光,可是呢,她越是动就越凸显出这个地方的寂静,同样这场景越是美,也就越凸显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啊!那扑着扑着美人累了,坐了下来,于是呢,也就引出了后两句诗: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是什么呀?天阶是皇宫里的台阶呀!那到这儿一切真相大白了,原来女主人公是一位宫娥呀,怪不得她身处的环境那么华丽,而她本人又是那么寂寞!她就坐在宫殿的台阶上,夜越来越深,天越来越凉,她还是不想回到屋子里去,因为屋子里面是“银烛秋光冷画屏”。她原本就是受不了那一份清冷才出来的,可是呢,外面同样的冷。如果说秋夜像水一样凉,那么皇帝的恩情就像冰一样冷啊!

    正是在这样凄清的环境里,在这样凄凉的心境之下,宫娥抬起头来,久久地望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深宫寂寞呀,本来对时间并不敏感,可是这一天不一样,这一天是七夕呀,这是牵牛织女相会的日子,想来这宫娥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应该也乞过巧,也暗暗期待过爱情吧?那如今在宫里头,再过七夕,怎能不让她心生感慨呢?牵牛织女远隔天河,还能一年相会一次,而她和皇帝呢,却是咫尺天涯呀,这样看来倒是牛郎和织女更值得羡慕啊!

    那你说这里头有没有哀怨?当然有吧。有没有期盼?当然也有吧。可是呢,诗人什么都没说,一腔心事就在“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字之中,这就叫做含蓄蕴藉、意在言外。按照《红楼梦》里香菱的说法,就像一颗青橄榄哪,仿佛有千斤之重,越嚼越沉、越嚼越有味道。

    那整体看下来,这首诗像不像我们之前讲的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两首诗都是宫怨诗,时间都是秋夜,场景都是宫殿外面的台阶,动作都是举眼向天,所不同的是什么呀?李白的诗啊玲珑剔透,真如水晶心肝、玻璃人,而杜牧的诗呢,是以丽景写哀,是一个着色美女。其实无论哪一首,都当得起“清丽隽永、妩媚风流”这八个字。那如果一定要比呢?到底哪个更好?我个人的意见啊,还是李白更好,为什么呀?

    因为李白结在了“玲珑望秋月”上,秋月是什么?秋月是非特定意象,它的象征意义更丰富,涵盖的感情也更广泛,你可以理解为宫娥望幸,也可以引申为一个人对理想、对爱情、对一切美好事物和美好情感的追求,真是千人千解,耐人寻味。而杜牧结在了哪呢?他结在了“坐看牵牛织女星”上,牵牛织女是特定意象,它的象征意义更明确,它涵盖的感情就相对窄一些,你只能理解为对爱情的追求,因此它就显得没有那么高,没有那么飘。但是,话又说回来,毕竟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七夕”呀,爱情的坚贞、婚姻的忠诚又何尝不是人类自古及今一个永恒的话题呢?所以仍然是一首绝妙好诗。

    在古代呀,宫廷里头过七夕最热闹,又是张灯结彩,又是指天誓日,但是呢,宫廷里的情感却又最稀薄,即使得宠如杨贵妃,最后也不免“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命运,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相比之下,每天为柴米油盐操心的贫贱夫妻,可能没有“七月七日长生殿”那么多浪漫的事儿,但是呢,却更容易心意相通,乃至至死不渝。

[阅读全文]...
  • 杜牧《山行》

  •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 古诗江南春唐杜牧

  •   《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读完全诗后,同学们又有何感谢呢?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是江南风光的整体感官形象。而杜牧则不同,他不仅从整体上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还具体到描写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到处酒旗招展,具体到描写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点去体会江南风光细微之处的色彩多姿,妩媚动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开篇,诗人首先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柳绿花红,燕舞莺歌的境界,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的繁荣与祥和。“千里”极言地域之辽阔广大,一个“千里”把“莺啼”响彻了整个江南,把“绿映红”掩映了整个江南;“水村”与“山郭”又把迎风招展的“酒旗”挂遍了整个江南。令人迷恋,令人心驰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更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不仅是为了写眼前的景致而写景,而是在赏叹之中蕴含着讽刺,这一来无疑就大大地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既有体现具体时代特征的景观,又有渗透着历史沧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同时还以“千里”一词形象化地概括了整个江南,难怪诗人选择了《江南春绝句》这一命题。

      鉴赏

      《江南春绝句》短短四句,绘景明晰,聊聊几字就简练明确地展示了一幅壮阔无比的春光图。这种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艺术表现技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幅春*。

      诗的末两句写景如画,景中寓情,诗人虽一笔带过南朝和佛寺,却并无剑拔弩张的谴责之语,诗中只是在凭吊南朝覆灭时对烟雨中寺庙的来历稍加点拨,就使人能纵向想见这些佛寺建造的历史,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唐王朝崇信佛教导致衰败现实,讽谕之辞含蓄地脱颖而出。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杜牧山的古诗 - 句子

杜牧山的古诗 - 语录

杜牧山的古诗 - 说说

杜牧山的古诗 - 名言

杜牧山的古诗 - 诗词

杜牧山的古诗 - 祝福

杜牧山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晒情侣照片说说 牵挂爷爷的说说 有关爱情的伤感说说 丧的说说 五一不能去玩的说说 佛系的说说 亲姐妹合影的照片说说 故宫微信说说 人品有问题的说说 刮台风的心情说说 2017阅兵说说 霸气说说超酷 和孩子离别心情说说 换地方睡不着的说说 回归大自然的说说 对不顾家的女人说说 两人闺蜜说说时光不老 情感说说大全长篇说说 被别人诬陷的说说 见到美景心情说说 关于下雨天的搞笑说说 儿了生日说说 姐妹玩的好开心的说说 又是一个想你的夜说说 心情好差幽默说说 喝啤酒的说说 工作压力大想辞职说说 微信说说早安用语 谢谢闺蜜送的礼物说说 微信家暴发表的说说 感恩关心我的人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