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吟咏古诗的含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吟咏古诗的含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吟咏古诗的含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吟咏古诗的含义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花木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吟咏花木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天净沙·秋思》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村居》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赠汪伦》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古诗《江雪》含义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江雪》含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词歌的成就也很高。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词,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千山:虚指所有的山。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万径:虚指所有的路。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5.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
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
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此诗词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词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词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词,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词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词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词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词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词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词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词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吟咏花木的诗句
诗中柳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 《寒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初三语文)-5-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7.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降》诗中树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吟咏花木的诗句
一 丽影缤纷迎暖日 红妆窈窕绽芳丛 劝君惜取三春色 莫负东风万点红 二 过眼斑斓花弄影 彤彤开似锦霞迎 子规啼却心头血 片片红云动客情 三 独立西风宁自黄 孤标能傲九秋霜 非凡志酝非凡品 自在花开自在香 四 国色天香,幻化虚澄,饰缀锦川。
看黄英紫蕊,飞扬神采; 青烟翠雾,点染斑斓。
丽影娉婷,英姿窈窕, 宛似琼瑶宛似仙。
销魂处, 令百芳失色,艳却人寰。
东风不负朱颜。
怎笑我,多情亦枉然。
惜三春万茎,齐来笔底; 一时百种,难上毫端。
漫雅寻花,超凡览胜, 豪气徒生吟啸间。
何须叹, 且香游宇外,艳盖云天。
五 不爱繁华傲雪中 花光但媚素襟红 孤芳可剪隆冬色 敢对寒风一挺胸 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 感时花溅类泪,恨别鸟惊心。
八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十一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十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十三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十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十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十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港口夕阳斜。
十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十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十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十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磨痕参考资料:吟咏花木的诗句
1.墙角数枝梅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2影横斜水清浅,暗动月黄昏。
林山园小梅》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之一 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吟咏荷花的诗句
1、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刘孝威《采莲曲》
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3、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沈约《咏新荷应诏》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5、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温庭筠《莲》
6、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苏轼《莲花》
7、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沈约《咏新荷应诏》
8、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莲叶》
9、*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朱淑真《新荷》
10、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李珣《南乡子》
11、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李康成《采莲曲》
12、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欧阳炯《女冠子》
13、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
1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5、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16、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曹雪芹《紫菱洲歌》
17、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陈霆《踏莎行晚景》
18、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孙光宪《河传风飐》
19、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20、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1、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2、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湖波撼城》
23、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吟咏菊花的诗句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1)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2)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3)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4) 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5)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6)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7) 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8)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
9) 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
10)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
11)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12)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13)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14)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15) 绮*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6)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7)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
18)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
19)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 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1)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2)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3)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24)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 李世民《度秋》
25)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曹雪芹《螃蟹咏》
26)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 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27)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28)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29)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30)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1)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2)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 秋瑾《九日感赋》
33)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 汪遵《彭泽》
34) 兰佩紫,菊簪黄。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6)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37)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38)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39)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0)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
41)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2)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
43)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4)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5)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46)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47)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
48)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吟咏花木的诗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吟咏花木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法性寺六祖戒坛【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夏日【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杭州春望【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兰溪【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韩翃舍人即事【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春感【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桐花【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为诗相送【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病起【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江梅【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晚菊【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清夜怨【唐】李商隐
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有哪些
1.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7.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8.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9.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10.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1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2.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1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5.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19.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1.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2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6.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7.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4.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关于吟诵的含义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何为吟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吟诵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自己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里所谓的“朗读”,为什么要加曲线符号呢?因为那就是吟诵。吟诵的很多性质,在这一段描写中都得到了说明:
第一,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通过教育体系(私塾和官学)代代相传的。
第二,吟诵是教学方法、学*方式,也是自娱的方式,修身养性,大有助益。
第三,吟诵中的吟咏是有曲调的。
第四,吟诵的时候,吟诵者是摇头摆身,陶然自得的。
鲁迅自己有这样一首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创作诗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吟”。诗是“吟”成的,而后才要找纸笔录出来。再往上追溯,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终日歌吟如狂叟”。总而言之,吟诵是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文赋的方式。也就是说,当李白们写诗的时候,他们心中流淌的是吟诵的声音。一直到鲁迅们,也仍然是如此。而如乐府、词、曲这类歌诗,在其音乐失传之后,也是可以吟诵的。可以说,吟诵就是古代汉诗文主要的创作方式、诵读方式、传承方式。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和诵读都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汉文作品的创作规律来进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朗诵和吟诵相比,带有更多的西方文化因素,而且和汉语、汉文的特点不完全契合。吟诵才是汉语文的原生态形式。
吟诵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文化之不同于西方,基础在于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结构不同,表现在于价值观不同、人生观不同。*自古就是一个宗族社会,更重视集体利益,更重视推己及人,重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传统的各种活动,从治国、济世、做官到隐居、读书、写诗、琴、棋、书、画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比如西方人写poetry,是为了抒情,为了发泄,而*人写诗,是为了修身,为了观照。目的不同,因此形态大异。所以*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有礼以立规矩,有乐以和人心。只有在乐中,才能把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化成个人的自觉和快乐。乐者,乐也。*的乐不是西方的music,西方的乐是人心的思索和发泄,*的乐是人心的快乐与和谐。自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开创私学,“弦歌”《诗经》,吟诵就在*的教育系统中,在*的文人阶层中,作为礼乐精神的继承者,实际上承担起了“乐”的作用。而雅乐、词曲、民歌、曲艺等,并不是以教化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吟诵从规则到形式,从外观到内涵,从吟诵内容到吟诵神态,都渗透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吟诵汉诗文,比如满族、*、朝*、壮族、布依族、白族、纳西族等等,这些民族的汉诗文吟诵,有的是直接使用汉语的,有的是使用汉语转读音的,有的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汉诗文也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入了这些民族的文化之中。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吟诵的教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同时,在东亚东南亚汉文化圈里,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吟诵汉诗文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一直在传承。在日本,现今各种吟诗社的会员达50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每20个日本人就有一个是吟诗社会员!实际上,会吟诗的人又超过这个数字,而他们吟诵的主要是汉诗文。吟诵在日本也早就进入了卡拉OK,一直是民众生活的一个部分。他们每年都有多个代表团访华。而欧美国家,很早就知道*诗歌是吟诵的,并把这视为*文化的魅力之一。因而,我们可以说,吟诵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化对世界发生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
词义
1.泛指读书。《晋书·儒林传·徐苗》:“ 苗少家贫,昼执鉏耒,夜则吟诵。”
2.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隋书·薛道衡传》:“ 江 东雅好篇什, 陈主 尤爱雕虫,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唐 李白《游太山》诗之四:“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 高宗 亲书此联於幅纸,黏之殿壁……吟诵此联,凄然出涕。” 清梅曾亮《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 岳庵 虽家居,亦囊箧鳞杂,不能吟诵无事如曩时。”冯牧《<郭小川诗选>代序》:“﹝它们﹞值得我们吟诵……首先是因为它们时时响彻着的那种可贵的主旅律。”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3. 释义: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与朗诵截然不同,古代说话原本就是吟诵。
吟诵概况
简介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人学*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交流访问。
吟诵规则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体诗的*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特别注意,自己不能随便编调,如果走音的话后果自负
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
1、*长仄短。其中*声指1、2声,仄声是3、4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注意:
1.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2.入声字在古代有许多,例如月等,必须读的短而快。
3、依字行腔。*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4、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声。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符合此三条要求的,方为吟诵。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五、吟诵的中级要求为:
1、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
2、腔音唱法。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
3、摇头摆身。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着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因而以摇为主。
做到这三条,其吟诵方有味道。
六、吟诵的高级要求为:
1、情通古人。吟诵就是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诗文的涵义。终有一天,豁然贯通,与作者之心越千百年而相通,此篇之吟诵始成。
2、自成曲调。某些特别有感觉的篇目,才会反复吟诵,终至情通古人,而此时此篇的吟诵调,定与基本调有了比较多的差异,而只适用于此篇。
3、修身养性。吟诵者把吟诵作为自娱、学*、健身的手段,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吟诵对于身心健康、养气养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做到这三条,吟诵方至化境,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吟诵的界定
一、汉语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传承、学*的语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诵、念四大类。念,就是用口语读。诵,是艺术化的念,强调清晰准确和语气情感,但没有音阶。吟,有音阶,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吟和唱的区别是:唱是音乐为主,语言为辅,目的在于欣赏曲调;吟是语言为主,音乐为辅,目的在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内容。
二、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我们根据文献考证和采访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在古代人的概念里,吟,即吟咏;诵,即诵读。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吟咏一般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个别的没有音阶曲调。诵读很多没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有音阶曲调的。为此,我们现在按有无音阶曲调,来区分吟和诵。
关于吟咏花木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吟咏花木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天净沙·秋思》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村居》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赠汪伦》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吟咏古诗的含义 吟咏花的古诗 吟在古诗中的含义 吟咏秋寒的古诗 吟咏秋天的古诗 关于鸟的吟咏的古诗 吟咏古诗的诗句 吟咏黄河的古诗 吟咏儿童的古诗 吟咏木兰的古诗 吟咏夜晚的古诗 吟咏山水的古诗 关于吟咏鸟的古诗 吟咏山上的古诗 吟咏自然的古诗 吟咏长江的古诗 古诗吟咏的调试 咏蜘蛛古诗的含义 吟咏春节的古诗 吟咏花或叶的古诗 吟咏棋牌的古诗 吟咏寒冬的古诗 吟咏花木根的古诗 吟咏春景的古诗 吟咏花的诗句 古诗吟咏花的诗句 咏柳这首古诗的含义 吟咏爱情的古诗句 古诗咏鹅的含义简单的 吟咏梅花的古诗
吟咏花木的诗句总汇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桂花的诗句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荷花的诗句 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有哪些 吟咏菊花的诗句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花木的诗句 古诗《江雪》含义 关于吟诵的含义 吟咏梅花的诗句 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 吟咏端午节的诗句 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有哪些 吟咏十二月优美诗词欣赏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花木的诗句 静夜思古诗含义 吟咏菊花的诗句 关于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桂花的诗句 村晚古诗的赏析(村晚全诗及诗人表达的含义) 赞美春天海棠花的诗句有哪些(古人吟咏海棠花的8首古诗)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吟咏荷花的诗句 关于吟咏白雪的诗句 寒露的含义与古诗介绍
好好读书的名言警句 关于锻炼的名言警句 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关于情与法的名言警句 关于问的名言警句 重视教育的名言警句 谨慎交友的名言警句 与小人相处的名言警句 歌颂老师的名言警句 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 成长的名言警句 节约的名言警句 人无完人的名言警句 关爱他人的名言警句 科学方面的名言警句 开卷有益的名言警句 写一则关于学*方面的名言警句 关于黄河的名言警句 缅怀先烈的名言警句 写一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家国情怀的名言警句 严格管理的名言警句 写一句有关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努力学*的名言警句 偶然和必然的名言警句 关于集体的名言警句 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的名言警句 人要大度的名言警句 关于目标的名言警句 劝人读书的名言警句 他律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