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关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和扬州有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和扬州有关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扬州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阅读全文]...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 扬州慢古诗意思及全文赏析

  • 文学
  • 扬州慢古诗意思及全文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扬州慢古诗意思及全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是姜夔《扬州慢》中的下阕中的句子。此句通过写桥、写水、写月等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压抑心情,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原文翻译

      (序)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 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阅读全文]...
  •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

  •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

      中心: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唐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说明:这是七年级“唐诗精华”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沉浸文本,指导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白居易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 朗读

      1、让学生自由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阐明理由)

      2、从刘禹锡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刘禹锡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凄凉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阅读全文]...
  • 关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唯美(赞美扬州的美句子)

  • 唯美,赞美
  • 从扬州回来几日了,想要写得太多。满大街放着“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歌,回来以后这首歌 一直在耳边回响,在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有些绕梁三日的感觉。

    瘦西湖

    扬州别名叫邗、广陵、维扬、江都,这都是我以前学历史学过的,原先总以为历史学的还可以,能应付一阵子,这次到扬州栽了几次跟头,脸都丢进了,闹的笑话至今在夫君面前颜面扫尽,但是我也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

    瘦西湖

    中午从镇江坐汽车,过了长江大桥,当时夫君问我这个大桥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扬子大桥,当时我还抢白了夫君一阵子,说大桥都建这么多少年了,怎么才知道呢,真是少见多怪,我说的这些话到了傍晚时分,在一个饭店厅堂里,被老板娘的话证实得一塌糊涂,原来这座大桥叫润扬大桥,刚建两年左右,“润”是取镇江的古称,在记忆里我只记得镇江叫京口,因为王安石有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诗句,还有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和老板娘锵锵了一阵,老板娘慢慢地给我讲述,“润州是镇江的故称,扬州是*的老家,所以前几年修了这么一座长江大桥,大桥的名字各取两城市的名字”,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扬州古迹遍地,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它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爱的地方,也是他们风流潇洒的场所。像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的各种风月场所。还有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

    扬州的夜晚也十分美丽,月光柔柔地洒在静谧的瘦西湖上,月色朦胧催人醉。在初春,水面之上夹杂着嫩柳的倒影,桃花、杏花、樱花、玉兰花竞相开放,让人赏心悦目,又令人低吟高歌。唐代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

    瘦西湖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黄慎的《维扬竹枝词》“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郑板桥的诗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扬州让历代诗人如痴如醉,所以诗人们喜欢把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之中,有些是惆怅,有些是欢喜,有些是悲伤。虽然事已境迁,但如今的扬州今非昔比,它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如今看到它却依然会让我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古诗词。

[阅读全文]...
  •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

  • 诗意
  •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诗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是很有见地的。

      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玉人教吹箫”中的“教吹箫”只是虚言,实处在“玉人”两字,即是友人韩绰。(m.ju.51tietu.net)此句一用以点题,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虽重在抒情,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

      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夜,心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全文]...
  • 扬州瘦马的诗句83句

  • 经典
  • 扬州瘦马诗歌

      自明代人的书里你走来

      在多雨的三月多烟花的扬州

      多风湿病的江南

      缓缓地你走来

      那时候我在夜雨的巴山

      窗外雨吟更兼虫唱

      又担着绿蕉的凄凉

      这盏油灯下诗意的燃烧

      如同你的凉凉的身世一样

      我隔岸望你我扬鞭东去

      我喊你名字在艰难的四川

      这匹关节炎的倦马却踩不出铿铿的蹄声

      我也不知道今日蜀道早难倒了李太白

      驿站马仆借我电话亭

      你偏爱仰头看鸿雁从西来从东去

      想你此刻或被养在

      多高墙的深闺

      多杏花的宅院

      多险恶的扬州

      多嘴舌的牙婆一口黄牙的老妇

      把你说给拿素扇的公子

      握尖刀的屠夫瞎眼的说书人

      今天你险些遇害如果

      也是美丽的灾难

      你每天见客你也回来

      你是一张遭遇非难的水墨山水

      即使让整个扬州的`水雾

      打湿你的寂寞

      那院落的梨花深处

      依然有你溶溶的咸泪

      侵占了一大半的扬州城

      如果拍一封加急电报

      让你在罗帐里焚着香细细看那些困酣的小字

      知道这恼人的地理位置

      知道荒凉的山道上

      在一匹倦马的身旁

      想象我多愁的睡姿在蜀道上

      就学着古人寄情于明月

      怕苏子将咒我早生华发

      你抬头看月月中有人面依依

      可惜扬州太多水雾了

      你窗下的春虫不就唱起湿润的曲儿?

      看月不成,看人又不在

      你倒不如不如掩卷睡去

      睡在三月睡在多水雾的扬州

      你其实是一朵小气的红莲

      在整个潮湿的巴山里

      自明代人的书里缓缓地朝我走来

    瘦马图的阅读答案

      瘦马图

[阅读全文]...
  •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 烟花,经典
  •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是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名句。

      【全诗如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因此如此,是正因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正因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完美。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因此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因此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因此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到达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正因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资料。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向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向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刻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此刻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 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

  • 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扬州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句子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语录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说说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名言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诗词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祝福

和扬州有关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唐代罗隐的古诗 和陌有关的古诗 小升初的古诗词 忠烈的古诗 荷花清露的古诗 白字古诗中的读法 有关探案的古诗词 古诗形容麦田的 带墨曦的古诗 描写三伏天炎热的古诗 古诗词中带有百字的 落难很绝望的古诗 与读书有关的古诗有文采的 有关连昌宫的古诗 播放首春天的古诗 形容百合花开的古诗 带有礽字的古诗词 最快乐的背诵古诗 名人的古诗三首 孤独求爱的古诗 与尘世隔绝的古诗 红色印记百年辉煌的古诗 字少的古诗描写夏天的 带苏字的成语和古诗 杨慎的古诗春 求下雪的古诗 古诗咏花的名字 发芽开花的古诗 分别再重逢的古诗 写春日的古诗58个字 观赏树林时吟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