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嗣同的潼关古诗表达方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谭嗣同的潼关古诗表达方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谭嗣同的潼关古诗表达方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谭嗣同的潼关古诗表达方式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谭嗣同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长安寂寂金(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
2、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
3、华[一○]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4、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
5、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6、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7、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塞色」,蒋校作「墨色」。)
8、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
9、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鏁(锁)骊山金翠灭。
10、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一一]月。
11、明朝晓至三峯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12、破落田园但有蒿,催残竹树皆无主。(「催」,项校作「摧」。)
13、路旁试问金天神[一二],金天无语愁于人。
14、庙前古柏有残枿[一三],殿上金炉生暗尘。
15、一从狂宼陷中国,天地晦[一四]冥风雨黑;
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谭嗣同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长安寂寂金(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
2、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
3、华[一○]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4、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
5、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6、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7、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塞色」,蒋校作「墨色」。)
8、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
9、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鏁(锁)骊山金翠灭。
10、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一一]月。
11、明朝晓至三峯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12、破落田园但有蒿,催残竹树皆无主。(「催」,项校作「摧」。)
13、路旁试问金天神[一二],金天无语愁于人。
14、庙前古柏有残枿[一三],殿上金炉生暗尘。
15、一从狂宼陷中国,天地晦[一四]冥风雨黑;
1、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答康有为语》
2、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3、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4、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5、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谭嗣同
6、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谭嗣同《仁学》
7、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8、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9、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10、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11、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禅意渺何着,啾啾阶下蛩。
12、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
1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4、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15、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着孤身。干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16、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17、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18、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19、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20、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21、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22、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23、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24、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25、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6、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27、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28、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谭嗣同
29、"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谭嗣同《仁学·二十九》"
30、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31、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32、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33、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3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35、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
36、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37、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38、不骄才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39、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40、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41、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42、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43、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44、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45、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4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7、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48、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49、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味道,阑入楞严十种仙。
1、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答康有为语》
2、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3、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4、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5、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谭嗣同
6、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谭嗣同《仁学》
7、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8、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9、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10、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11、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禅意渺何着,啾啾阶下蛩。
12、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
1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4、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15、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着孤身。干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16、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17、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18、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19、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20、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21、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22、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23、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24、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25、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6、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27、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28、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谭嗣同
29、"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谭嗣同《仁学·二十九》"
30、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31、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32、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33、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3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35、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
36、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37、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38、不骄才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39、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40、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41、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42、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43、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44、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45、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4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7、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48、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49、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味道,阑入楞严十种仙。
50、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1、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清)谭嗣同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清)谭嗣同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清)谭嗣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清)谭嗣同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清)谭嗣同
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
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
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
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清)谭嗣同
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
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清)谭嗣同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
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
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清)谭嗣同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千古风流句#
酷爱古典文化,与您共同欣赏元曲《山坡羊》,先从标题开始,做个简单的名词注解。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脉相承,本属同宗,在古代文学体系里,有三足鼎立之美称。元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化体系,始于宋而盛于元,从表现形式和语言上,元曲更接*宋词,但宋词要典雅含蓄得多,而元曲更显生动奔放。非常喜欢元曲,觉得元曲更接地气儿,有人间烟火气息。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元曲毫不逊色唐诗宋词。元曲的表演形式也非常丰富,唐诗宋词很难望其项背,从发展历程上看,元曲继承了唐诗宋词的风格和优点,且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普惠民间,逐渐形成了广大的以元曲为代表的文化曲艺形式。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主体,是以韵律,曲牌和诗词诵唱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山坡羊,元曲曲牌名,也叫“苏武持节”和“山坡里羊”,这个“里”字是口语化虚词,无意义,故可以省略。
喜欢的元散曲有很多,比如元代宋方壶的散曲 中吕《山坡羊·道情》
这里的中吕,是元曲宫调之一。道情是汉族传统曲艺,起源于唐代道教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吸纳了词牌和曲牌并衍生为民间曲艺。道情是元杂剧的主要表现形式,自元代起,各地道情曲艺风生水起,遍布渭水流域,黄河*,大江南北。有陕北道情、关中道情、太康道情、山西道情、江西道情、湖北鱼鼓、四川竹琴等等,各地有各地的道情,在表演和腔调上有不小的差异,但都同属于元杂剧的表现形式。
中吕《山坡羊·道情》释义: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佳作。表达了作者不为功名利禄所惑,安贫乐道的豁然浩气。全曲只有四十八个字,读来却意境深远,回味悠长。作者使用了排比对比等诸多手法,比如青山、白云;茅斋、野花。又用青山常在花常开,对比暗喻王朝的兴衰和更替,竟不如山川草木之常青。青山白云茅斋野花开,活生生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田园画卷,顿时呈现在眼前,且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闲适惬意,谁还会去思慕紫罗袍和黄金带下的名利之累。接下来作者用了十五个字,引经据典诸多部。①陋巷箪瓢四字,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这两句分别出自《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不骄。”和《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十五个字,又和《孟子·藤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千古绝唱,有着异曲同工之美绝。整曲读来,悠然自得且浩气长存,傲骨嶙峋之美,跃然纸上!此曲虽字数不多,却清丽奇秀,意趣悠远,风骨凛冽,实乃是不多见的元曲佳品,也是书法创作者的优选题材之一。
还有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写得大气磅礴却又不失哀怨惆怅。作者以深邃的思虑和眼光,洞察民生之沉重,怀古确系伤今!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作者和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作者张养浩,为官清廉且爱民如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临危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期间亲历民众灾难之深重,遂愤愤不*,感慨万千,决然散尽家财,尽心竭力拯救黎民百姓于苦难,终因积劳成疾,殉职于赈灾任上。这首曲子就是作者在赈灾期间有感而发,也是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和为黎民百姓之疾苦扼腕长叹的真实写照。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释义,我用我的理解和语言,大概释义如下: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泉城济南人。又称齐东野人,别称张文忠公,元代名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一生经历元代六朝帝君,爵显位高,后辞官隐居,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遂临危受命,出任赈灾,是年,积劳成疾,病逝于赈灾任上。张养浩为官廉洁忠正,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伴随一生,晚年淡泊名利,归隐山林,豁达释然。作者在《潼关怀古》中,追昔抚今,借古伤今,实指元代现实的社会和生活,且深感责任之艰巨,苍生疾苦之深重,却又无能为力。这种复杂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和作者生*的经历息息相关。他一生特殊的仕途,决定了他的作品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释然而又哀愁的复杂思想。张养浩所著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作者在《骊山怀古》中这样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在《洛阳怀古》中这样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在《北邙山怀古》中那就更写绝了:“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由此可见,作者张养浩淡泊名利却心系天下,哀苍生疾苦之忧的高尚情怀!(北邙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资料。)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由于作者殉职于关中大旱的赈灾任上,虽无据可考,此曲大概也是作者的封笔之作。全曲寥寥数语,韵味沉重,一针见血地指出黎民苍生的疾苦,就是封建统治和百姓的对立。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兴亡都是百姓最苦的真实本质。作者层层深入,从写景入手,继而怀古,进而思虑感悟,把雄壮的景色、复杂的情感和精辟的观点,三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实乃元曲中的精品。全曲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历史沧桑感,以及作者对现实沉痛的感慨。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黎民百姓疾苦的切肤之痛!
爱唐诗,喜宋词,更恋元曲。皆因元曲那一份依附着民间的烟火气,还有那接着地气的一丝丝温暖!
以上所述两首元曲及作者,深以为爱,而吾等才疏学浅,只可会意赏析,不能妄自叙评。若存曲解之嫌,万望斧正,不甚感激!
——2020年5月28日
于汉长安城遗址
寓情于景情更浓
拜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西走廊
从古到今,怀古思幽的诗词曲及散文很多,其共同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址,触景生情,因而触发感慨。这些怀古诗词曲名为怀古,实在伤今,重在抒情。
比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诸如此类的好作品。
这首小令既有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的历代统治者进行的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又有表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与黑暗。不信,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他的这篇小令。
这首小令一共四十四个字,其具体内容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潼关怀古》的小令虽然全令不到五十个字,但是它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紧融为一体,小令里面有对对环境粗犷的描绘,有对时代变迁、朝代兴旺替代的惋惜,有对历代统治者的揭露抨击,又有为老百姓疾苦的倾诉和呐喊。
全令着墨不多,但字字非常传神而生动。如一个”怒”字,一个“聚”字,我们仿佛看到敌对双方千军万马在呐喊,在撕杀,仿佛看到秦始皇、西楚霸王、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雄姿英发、叱咤风云的神情,仿佛看到他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姿,仿佛听到金锣鼙鼓的撞击和战车轧轧的车轮声音。
但是他们虽然统一了江山,打倒了最棘手的对手,纵横了天下,建立了霸业,但是这都是过往云烟,到头来只不过是让“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但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盛世也好,末世也好,给老百姓的却是:”兴,老百姓苦 ;亡,老百姓苦。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拍案叫好,佩服他的勇气和大胆,也许你认为他是个穷困潦倒不得志的读书人,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小令来。那你错了。
张养浩曾经官居一品,担任过朝廷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后辞官。朝廷两次招他为吏部尚书,他坚敢为人先”坚决不就。因而给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又有归隐的意愿和与民同乐的向往,这就是他的性格特点。
公元1339年,关中大旱,饿殍千里,民不聊生。早已辞官的他在实在不能推辞的情况下奉朝廷之命,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前往关中一带赈灾。
暨是朝廷的重臣又是文学家的他路过潼关,渡过黄河,目睹了巍峨险峻的华山,波涛滚滚的黄河,看到赤地千里的关中大*原,看到遍地的逃荒人和没人掩埋的死尸,他也许想起建安七子王璨的等人的诗歌”出门无所建,白骨蔽*原,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炊烟”,他也许想起达官贵人的骄淫与奢侈,他的心灵被震撼了,悲愤与伤感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他提起笔,带着悲愤和苍凉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一曲为老百姓鼓与呼的小令,一支道破朝廷兴亡盛衰实质的悲歌。
张养浩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员,作为人这样一个特殊身份,他既要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又要解民于到倒悬,实在是难能可贵了。他的心境是复杂的,他的感受是复杂的。
据《元史》的资料记载:他接受陕西行台中承后,”即散其家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这正如他在散曲“喜春来”所写的: “路逢饿殍须亲向,道遇流民必细询,满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亲登华山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比颜御史费精神”。
这是张养浩赈灾时期的自我写照,我们从这两首小令的字里行间,体会到里面洋溢的是“爱民”、“助民”,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天都在为他的百姓奔走效劳。此真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典范也。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可以和唐诗、宋词媲美。但是“我与人民鼓与呼”的篇章却很少,直接抨击封建社会现实的更少。因此这首小令可以说是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最完美的结合体。
我想这也是这首小令永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无数人传颂的原因吧?张养浩在他未满60岁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四个月后去世,这可谓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但据《元史》记载: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父母。”我想这也是对他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吧?哎,不说了,要不然张先生说我啰嗦了。我最后用先生的另外一首散曲表达先生的心志吧: “乡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凶顽破肚心,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未戮乱朝臣。”
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之咽喉,掌帝京之门户,东汉末年曹操马超潼关之战、安史之乱哥舒翰痛失潼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破潼关一举攻入长安建立大齐*…如今,故城已去,我们只能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窥得古代潼关曾经的雄姿。潼关吏便是其中之一。
《潼关吏》属“三吏三别”之一,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最早起源于汉魏时期,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痛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潼关吏》便是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径潼关时,看到此处战乱未*,将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关城,有感而发所创作。
开头四句“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是对筑城的将士和潼关关防的总体介绍:漫漫潼关道上,无数士兵正在修筑工事。放眼四望,沿着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接下来通过诗人与潼关吏之间的对话反映出两者不同的神态和心理:“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面对诗人的提问,守城的关吏自信满满,他邀请诗人下马,说道:“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不仅是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更表现出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对于关吏的回答诗人并不满意,而是转身告诫他:“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诗人感叹安史之乱–桃林一战潼关溃败,百万将士惨死黄河,并叮嘱守关的小吏,一定要以史为鉴,充分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都城长安的安全。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潼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整首诗中不仅有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突出潼关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体现出诗人期盼和*的美好愿景,以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古诗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
2、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
3、金沟残溜和缨緌。上皇宽容易承事,十家三国争光辉。
4、绕床呼卢恣樗博,张灯达昼相谩欺。相君侈拟纵骄横,
5、日从秦虢多游嬉。朱衫马前未满足,更驱武卒罗旌旗。
6、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鸣鞭后骑何躞蹀,
7、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8、骊驹吐沫一奋迅,路人拥篲争珠玑。八姨新起合欢堂,
9、翔鹍贺燕无由窥。万金酬工不肯去,矜能恃巧犹嗟咨。
10、四方节制倾附媚,穷奢极侈沽恩私。堂中特设夜明枕,
11、银烛不张光鉴帷。瑶光楼南皆紫禁,梨园仙宴临花枝。
12、迎娘歌喉玉窈窕,蛮儿舞带金葳蕤。三郎紫笛弄烟月,
13、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14、饮鹿泉边春露晞,粉梅檀杏飘朱墀。金沙洞口长生殿,
15、玉蕊峰头王母祠。禁庭术士多幻化,上前较胜纷相持。
谭嗣同的潼关古诗表达方式 谭嗣同写的古诗潼关 谭嗣同潼关古诗的主旨 谭嗣同名句 谭嗣同诗句 谭嗣同的诗句 谭嗣同的名句 谭嗣同名言 赞美谭嗣同的古诗 谭嗣同写的爱国古诗 谭嗣同经典语录 谭嗣同爱国名言 谭嗣同临死之前写的古诗 谭嗣同名言流血 潼关古诗的簇 《潼关》古诗的题 说潼关的古诗 爱的方式不同说说 《潼关》古诗的解词 潼关的诗句 潼关吏中的古诗 潼关诗句 潼关中的古诗 潼关的拼音古诗 潼关古诗的景色 潼关古诗的插图 潼关古诗的鉴赏 关于出潼关的古诗 不同方式的送别古诗句 潼关的古诗拼音
谭嗣同名言语录最著名的一段话23条 谭嗣同的名言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语录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古诗词《谭嗣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潼关河亭》古诗原文及赏析 谭嗣同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谭嗣同名言名句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语录 谭嗣同名言 潼关谭嗣同名句赏析 谭嗣同的名言 谭嗣同的诗有哪些(谭嗣同最著名的十首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及鉴赏) 潼关吏原文翻译赏析(杜甫潼关古诗翻译) 潼关古诗赏析(潼关原文和译文) 潼关古诗赏析(初一上册语文古诗之潼关) 潼关古诗名句赏析 谭嗣同:狱中题壁 谭嗣同《狱中题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潼关古诗名句赏析 潼关谭嗣同名句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谭嗣同名言,谭嗣同的诗 关于写给谭嗣同的诗
有关思维火花的古诗 关于白露的古诗七言 初中语文中有因的古文古诗 先秦到西汉的古诗 形容少年老成的古诗 悯农二悯农一的古诗 带文带军带晓的古诗 与夏夜有关的古诗词 雨中伤情的古诗 关于魂魄的古诗 达到的古诗 望断天涯的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的故事1000字 含有清漓的古诗 与读书要深入有关的古诗文 与秋季有关的七言古诗 古诗中的香文化 表达称赞技艺高超的古诗词 形容思君的古诗六字 边敲边读的古诗 关于勒马的古诗 关于子羽的古诗 关于说活艺术的古诗 古诗鹿柴的柴是通假字吗 最简单的背古诗 灶旁的古诗词 观沧海古诗的写法 与别人约好时间不能更改的古诗 一壶老酒的古诗 古诗词的原创标准 写秋的古诗表达悲伤人间月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