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关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晏殊《踏莎行》宋词赏析

  • 宋词,诗人
  • 晏殊《踏莎行》宋词赏析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鉴赏: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草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晏殊另一首《蝶恋花》之槛菊愁烟兰泣露句,可以与此相参看,境界相同,只是一个是秋景,一个是春景。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炷指香炷,即一炷香的炷。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迴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与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草愁花怯,都染上了这种色调:海燕双飞去。己暗逗怀人之意。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蕙炷残,衣带缓,进一步渲染离愁。结二句方借埋怨垂杨点明是思念远方的行人。李调元《雨村词话》中说: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而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又‘东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反复用之,各尽其致。这段话,恰切地点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所。

      晏殊这个人是我除李白外最崇拜的一位诗人。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十四岁就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他还是北宋婉约词宗师。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河悠闲情致。

      在晏殊的代表作中,我尤爱《蝶恋花》。此词分为上片和下片。上片采用移情于情的手法。通过一些意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秋菊在寒烟的笼罩中似含忧愁,兰草上沾着寒露,似在饮泣。意象喻女主人公的`品格,注入主人公的感情,描写出主人公哀愁、凄婉的情感。通过燕子的双飞,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与下片的“独”字相对应。下片写登楼远望抒发悲寂的情感。“凋”字体现了自然的显著变化给作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尽”字以空间的形式,写狭小院庭的忧愁转向了广阔的天际。

      全词情致婉约又辽阔高远,两种情致更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词中意象都体现主人公忧愁悲凉的情感,一一对应。晏殊《蝶恋花》真是一首千古佳词。值得细细去品味,读其诗,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介绍: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扭转战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定了西夏的进犯。

      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章事,晋中书门下*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3]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易*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阅读全文]...
  • 晏殊:踏莎行·其一

  •   《踏莎行·其一》

      晏殊

      祖*离歌,

      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

      天涯地角寻思遍。

      赏析:

      这首词抒写送别之后的依依不合和登高望远的无限思念,融情于景,含蕴深婉。上片写饯别的分手,隔尘回首,马嘶不行,船转不进,烘托出双方的难合难分。下片写居者念行者,登楼远望,一片*波,引出无尽离愁。“香尘已隔犹回面”句,传神地描摹了送别归去,作者步步回顾、步步留恋的情状。“斜阳只送*波远”句,分别怨斜阳不解留人,反随着行舟渐行渐远,也从水面渐渐消隐,却说得极婉转,极富情致。煞拍浓愁密意倾口而出,说尽离思份量。

[阅读全文]...
  • 晏殊:踏莎行·其二

  •   《踏莎行·其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小词写春光流逝所触发的淡淡轻愁。上片展示花谢春残、绿叶荫森的郊原风光,为主人布设外景。过片承上启下,笔触转向室内。炉香袅袅,宛如游丝回环,气氛阒寂幽静。煞拍倒点时序,见出主人独对炉香、闲愁萦绕,正当梦醒酒消之后,此时残阳斜照、院落幽深,则主人孤寂无聊、惆怅莫名之意绪,愈加不言而明。全篇不着实字,以景见情,烘染出寥落的心态。全词语言清丽,不雕凿,却神情俱得,精微有致。如“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二句,寓动于静;“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句,动中更觉寂静,在这一派寂静中,透现出幽淡的愁思和哀情来;“斜阳”一句,传神地描写了主人公深怀不露的愁情。

[阅读全文]...
  •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 诗人
  •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喜朝天”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②,高台树色阴阴见③。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④。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

      ②绿遍:草多而茂。

      ③阴阴见(xiàn):显露出浓绿树荫。

      ④游丝:欲散未散的香炉轻烟。

      翻译:

      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饮过闷酒做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

      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词人的画笔从*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一方面,词人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年华已然过去,为下文作了铺垫。其实这些景物本是无情的,只是人太多情了,个中凄凉,怎不让人伤怀?另一方面,词人又刻意点明杨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无拘无束地漫天飞舞,似乎丝毫不知疲倦。从整体上来看,上片虽然写的是暮春的景色,但词人丝毫没有表现出常见的颓废情调。

      词的下半部分写身边的春景。“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由外而内、由远而*,把田野到庭院的暮春景色勾画出来。前两句一外一内,过渡自然妥帖,把上下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中“藏”、“隔”两个字用得尤妙,尽现树木的茂盛和庭院的幽寂。“炉香”句则把视角转换到室内。“逐”、“转”传神地写出了炉香缭绕上升的一系列变化,看起来似乎是在描写动态的景物,其实,词人正是通过这些动态,来反衬此时屋里的寂静,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愁闷心情。最后两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宕开一笔,写自己梦醒酒消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并由此说明,自己之前所绘之景都是梦境,而这梦境正是由浓浓春愁而引起的,于是词人不由得发出了寂寥凄凉的感慨。

      这首词清幽委婉,*而不淡,含而不露,意境深远。

      [简析]

      这是一首写暮春闲愁的作品,上阕写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踏莎行①

      晏殊

      祖*离歌②,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④。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注释]

      ①踏莎行: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芳心苦》、《惜余春》、《踏雪行》等。

      ②祖*:古代出行时设筵*以祭路神,称作祖*,后泛指饯行酒*。

      ③香尘:落花满地,旋碾作尘,尘土也带花香,故称香尘。

      ④棹:木桨,指代木船。

      翻译:

      饯行的宴唱着离别的歌,那是长亭摆下分别的*宴。(之后我们依依惜别,)落满花瓣的路上飞起尘埃,隔断了我的视线,我仍然念念不舍频频回望。我孤单的马在树林的隐映中嘶鸣,无奈离人的船随波转旋。

      画阁里我魂已消散,独倚高楼极目望穿,见斜阳只知*波送远,不知留人念眷,离愁无穷无尽,既使我把天涯地角寻思找个遍,(也难解我的忧伤和思念。)

      【译文】

      饯行酒*上唱完离别的悲歌,亭中散了离别的饮宴,香尘遮住了视线,离人仍频频回首。送行人的马隔着树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

      画阁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楼望断天涯,夕阳下只见江波无边无垠。世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评点】

      本篇白描临别频频回首依依不舍和独倚高楼望断天涯的情景,抒写送别和别后无限思念的深情。

      上片写饯行的情景,表现双方难舍难分的情意。“祖*离歌,长亭别宴”写饯别,古人出行前须祭祀路神,故将饯别酒宴称之为“祖*”;“长亭”是古时送别的地方;“离歌”与“别宴”指的是同一事,“祖*”与“别宴”也是同一个意思,词人如此重复描写,是为了渲染分别,突出送别的场面。“香尘已隔犹回面”写的是两人刚分别时的情景:落花满地,连尘土都染上了芬芳的栖息,它遮住了视线,但离人仍频频回首。“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分别从送行者与远行者两方面写离别:“居人”的`马好像也懂得主人的不舍,隔着树林仰天嘶叫,行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马嘶”、“棹转”侧面烘托出两人别情之深。

      下片描写送行者对行者的思念,登楼远眺,引出无尽的哀愁,表达了缠绵无尽的相思之情。“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居人”登上画阁却黯然魂消,上了高楼望断天涯,却看不见“行人”的小船,只看到“斜阳只送*波远”,离恨之情更增。此两句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所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承接上句的“*波远”,写出“居人”的思绪,他站在那里,看着眼前的碧波,油然而生的离愁使他联想到世间无穷无尽的离愁,于是肆意放纵自己的想象,让心随着渺渺*波而去,绕遍天涯地角寻他个遍。“天涯地角”将相思之情抒写到极致,含蕴无尽,表达出缱绻缠绵的深情。

      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向读者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含蓄婉转、*易而意旨深曲。

      [赏析]

      此词咏别情。从饯行的酒筵破题,再写长亭离恨。“香尘”句以细节的生动,突出“行人”的深情。接着“居人”、“行人”一个对仗句式,描绘出匆匆离别的一幅感人画图:匹马映林嘶鸣,行船漾波远去。马嘶声久久在林中回荡,江面上余波涟漪渐渐向四周消散,离别的情思,别后的寂寥使人难耐……下阕集中写“居人”的苦苦思念。一人呆坐空寂画阁,无法排解别愁的折磨。出阁登上高楼眺望,看到的只是夕阳和江波……这离愁就像流逝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法排遣。

      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阅读全文]...
  •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原文赏析

  • 诗人
  •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原文赏析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一首词作。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踏莎行·细草愁烟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译文】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注释】

      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赏析】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与“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赏析二】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这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初读起来,结尾两句似乎和前面的景物描写有些脱节,主人公的愁绪来得有些突然。实际上前面的描写中固然流露出对春暮夏初的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的欣赏,另一方面又隐含有对已逝春光的惋惜。由于这两种矛盾的情绪都不那么强烈,就有条件的共处着。当深院闲居之时,惋惜之情转而滋长。结尾两句就是后一种情绪增长的结果,由于这种春愁只是一种时序流逝的惆怅,所以它归根到底不过是淡淡的轻愁,并没有否定前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晏殊《全宋词》,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形成一种广兴文学的浪潮,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晏殊临春之季不禁有感而发,以物抒情,感叹时光的流逝。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岁晏行古诗

  • 岁晏行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岁晏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译文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赏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阅读全文]...
  •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

  • 诗人
  •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一起学*一下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带拼音版,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阅读答案,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古诗翻译。

      1 、古诗带拼音版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hòu guǎn méi cán , xī qiáo liǔ xì , cǎo xūn fēng nuǎn yáo zhēng pèi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lí chóu jiàn yuǎn jiàn wú qióng , tiáo tiáo bù duàn rú chūn shuǐ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cùn cùn róu cháng , yíng yíng fěn lèi , lóu gāo mò jìn wēi lán yǐ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

      píng wú jìn chǔ shì chūn shān , xíng rén gēng zài chūn shān wài 。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 阅读答案

      1.*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2.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①上片从行者落笔。起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入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

      ②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地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2.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愁绪之多。

      3 、古诗翻译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候馆梅残》

      年代:宋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危栏倚。

      *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拼音版:《踏(tà)莎(suō)行(háng)·候(hòu)馆(guǎn)梅(méi)残(cán)》

      候(hòu)馆(guǎn)梅(méi)残(cán),溪(xī)桥(qiáo)柳(liǔ)细(xì),

      草(cǎo)薰(xūn)风(fēng)暖(nuǎn)摇(yáo)征(zhēng)辔(pèi)。

      离愁(líchóu)渐(jiàn)远(yuǎn)渐(jiàn)无穷(wúqióng),

      迢迢(tiáotiáo)不断(búduàn)如(rú)春水(chūnshuǐ)。

      寸寸(cùncùn)柔肠(róucháng),盈盈(yíngyíng)粉(fěn)泪(lèi),

      楼(lóu)高(gāo)莫(mò)*(jìn)危(wēi)栏(lán)倚(yǐ)。

      *(píng)芜(wú)尽处(jìnchù)是(shì)春山(chūnshān),

      行人(xíngrén)更(gèng)在(zài)春山(chūnshān)外(wài)。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②薰:香气。 征:远行。辔:这里指坐骑。

      ③迢迢:形容路遥远而绵长。

      ④危栏:高楼的栏杆。

      ⑤*芜:*坦的草地。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

      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

[阅读全文]...
  • *围棋大事年表;北宋、南宋、金

  • *围棋大事年表;北宋、南宋、金

      年表它把重大历史事件,按年月排列起来,给人以清晰之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围棋大事年表;北宋、南宋、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文主要记载的是*围棋史上从北宋、南宋至金朝这一段历史时期,围棋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围棋事件。宋建隆至开宝年间(960-976)南唐后主(李煜)命李从谦赋《观棋》诗,时从谦方数岁。(《全唐诗》);太*兴国六年(981),宋太宗遣中使赐钱亻叔文楸棋局,水精棋子。(《宋史钱亻叔世家》);王禹?(954-1001)作《筵上狂诗送侍棋衣袄天使》诗,称宋太宗创有“对面千里”、“独飞天鹅”、“海底取明珠”三棋势......

      *围棋大事年表·北宋、南宋、金

      七、北宋(960-1127)、辽(947-1125)、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

      Δ宋建隆至开宝年间(960-976)南唐后主(李煜)命李从谦赋《观棋》诗,时从谦方数岁。(《全唐诗》)

      Δ太*兴国六年(981),宋太宗遣中使赐钱亻叔文楸棋局,水精棋子。(《宋史·钱亻叔世家》)

      王禹?(954-1001)作《筵上狂诗送侍棋衣袄天使》诗,称宋太宗创有“对面千里”、“独飞天鹅”、“海底取明珠”三棋势。

      Δ宋太宗屡召潘慎修对局。慎修作《棋说》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宋史·潘慎修传》)

      Δ太*兴国至至道年间(976-997),棋待诏贾元(玄)号国手。(宋欧阳修《归田录》)

      Δ天圣至嘉佑年间(1023-1063),李重恩善弈棋,冠绝当时。(《集事渊海》)吕济叔工棋,亦当时第一。(*人黄俊《弈人传》)

      欧阳修(1007-1072)自号“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传》,寓棋于名号中。(《欧阳文忠集》)

      邵雍(1011-1077)作《观棋大吟》、《观棋长吟》是我国棋诗中最长一首,计1800字。(宋邵雍《伊川击壤集》)

      Δ皇佑年间(1049-1054)翰林学士张拟著《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王安石(1021-1086)作《棋》、《棋叶致远》等诗。

      苏轼(1037-1011)作《观棋》诗,有“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等句。

      黄庭坚(1045-1105)作《棋经诀》、《弈棋二首呈任渐》。(黄铭功《棋国阳秋》)

      Δ元佑至大观年间(1086-1110),刘仲甫称国手,擅名二十余年。著《忘忧集》、《棋诀》等。(宋何莲《春渚纪闻》)

      Δ绍圣元年(1904)正月十日,刘仲甫、王珏、杨中和、孙?联棋,称“四仙子图”,是现存我国最早的联棋纪录。(《玄玄棋经》)

      Δ绍圣初年,祝不疑至汴京,与刘仲甫对局。(《春渚纪闻》)

      Δ政和初年(1111前后)晋士明由河东来汴京,年方二十八九,弈技左右纵横,出刘仲甫之上。(宋《铁围山丛谈》)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宫词》有“忘忧清乐在枰棋”等局。

      Δ建炎至绍兴年间(1127-1162)棋待诏李逸民重编我国现存最早的棋谱《忘忧清乐集》。

      沈之才为棋待诏。(南宋王明清《挥尘余话》)吴郡*偶致棋客,关西人。王试命与诸国手弈,俱出其右。(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郑樵完成《通志》。其中《艺文略》载棋谱目录三十一部,凡九十二卷。

      Δ隆兴至淳熙年间(1163-1189),孝宗留心棋局,诏国手赵鄂供奉。(南宋张端义《贵耳集》)沈姑姑工围棋,为“一时之选”。(明陈继儒《太*清话》)

      郑日新、施茂、童先、朱镇、吴俊臣等为棋待诏。(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Δ金张大节(1112-1200)善弈棋,当世推为第一。(金元好问《中州集》)

      拓展:

      *朝代顺序表口诀摘抄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句子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语录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说说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名言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诗词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祝福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仙人的诗句 报亲恩的诗句 带有风的古诗句 爱国的诗句两句 关于落叶归根的诗句 感恩相遇的诗句 带月光的诗句 形容人压力大的诗句 赞美办公室环境的诗句 描述梨花美的诗句古诗 恒字开头的诗句 关于棉花的诗句 形容爱人在远方的诗句 形容晨练的古诗句 朋友难得相聚的诗句 形容休息放松的诗句 春在第四个字的诗句 形容心情美好的诗句 恨不生为男儿身的诗句 不浪费粮食的诗句 关于白鸽的诗句 关于妖的诗句 自夸的诗句 形容孤独一人的诗句 小学菊花的诗句 形容表里不一的诗句 春天相关的诗句 形容母子的诗句 形容水声的诗句 少年初长成的诗句 带雨的古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