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关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天净沙秋思》古诗赏析

  • 秋思
  • 《天净沙秋思》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净沙秋思》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净沙秋思》古诗赏1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之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之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之情调,下面是古诗天净沙秋思之赏析,请参考!

      抒发一个飘零天涯之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之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古诗天净沙秋思之赏析

      天净沙⑴·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词句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之枝蔓。昏鸦:黄昏时之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诗人对温馨之家庭之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之道路。西风:寒冷、萧瑟之秋风。瘦马:瘦骨如柴之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之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之旅人。天涯:远离家乡之地方。

      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之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之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之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之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之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之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之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之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之意境。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之创造。意境是*古典诗歌美学中之一个重要范畴,它之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之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之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之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之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之触发物。曲上之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一种动人之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之意象来表达作者之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之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之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之艺术形象。*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之特色。*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之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之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之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之忧伤悲凉之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

      与意象之繁复性并存之是意象表意之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之意象之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之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之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之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表达自己惆怅感伤之情怀,选用众多之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之内心情感,情与景之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之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之意象被作者之同一情感之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之图画。

      意象之繁复性与单一性之结合,是造成*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之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之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之特点,这种有序性之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之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之*惯。

      有人称马致远之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之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之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由远之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之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描写角度,因而增加意象之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之,不超出秋景之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之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之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之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及远之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之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之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之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之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赏花时》:“落日*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之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之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之,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之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重新创作。在景物之选择上,他为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之情感,选取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之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之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之情感不合之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之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之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他之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之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之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之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之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之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之程度,用最少之文字来表达丰富之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之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之悲苦情怀,使个人之情感获得普遍之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之一种悲哀忧愁之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之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之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之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之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之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之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之凄苦悲凉之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文人最为普遍之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之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之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之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文人一种传统之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不朽之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之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之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古典诗歌之艺术特征。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阅读全文]...
  • 古诗《天净沙秋思》反思

  • 反思
  • 古诗《天净沙秋思》反思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天净沙秋思》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自古就有“春女怨,秋士悲”之说,这大概是因为女人如花,而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但可惜的是春光短暂,很快地百花就会凋零,而女人也是如此,她们的美丽容颜也会随岁月的流逝而一去不复返因此睹物伤怀,女人就难免伤春怨春而秋士悲说的是在西风渐紧秋天里,万物开始凋零,随之严冬就会来临有远大抱负的男人年*半百却一事无成,而在世的日子却所剩无几了,就犹如草木逢霜一样感时伤身,难免不临秋而叹因此,自古以来,那些抑郁不得志的文人们陆续写出了一些悲秋的千古名篇而这篇《天净沙.秋思》就是这些名篇中的名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以景衬情的写作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可就这篇小令来引导学生体会和模仿这种以景衬情的写作手法。

      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七至九年级阶段,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我采用“学生自己用话描绘诗歌”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又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主学*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心中自然升腾起无限的自豪感,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不仅知识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对诗歌的热爱的感情。在感受语言的基础上创造语言。古人朱熹说:“教书不见意趣,必不乐学。”

      一般的同学从光秃的枯藤、老树、昏鸦,看出一种自然景象,如果学生的想象可以动起能说出这足秋天的景色,确切的说是深秋初冬的'景色,给人一种悲凉的赶紧。小桥、流水、人家,同学在学*时都说是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样描写了农家的自然风光,不是有忧愁孤单的感觉。引导学生结合另一句,“古道西风瘦马的景象”,借问:迎着寒冷西风,骑着一瘦弱的老马,行进在古老的驿道中,人烟稀少,夕阳西下,只是这出散落几处农家,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能明白:孤苦,悲凉。是描绘的不仅是一幅静止的图画,也是一幅动态的图画,更是一幅心灵独白的图画,给人久居在途,身心疲惫的感觉。诗借用什么的方式进行心灵的独白:写景叙事。这样把枯藤、老树、昏鸦、夕阳、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意向深刻的事连结合想象并把联想的空间留给学生思考交流,那儿学生能够感觉诗在感情的性质上。在程度上与意向通面,高度同意和谐。尤其是直抒胸臆之句“断肠人在天涯”。包含诗人的情感描示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孤单悲凉的哀伤。

      叙事歌,如同是个一样,要给读者尽可能的多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创造。数字之中却组面的提到,讲解过的,有时多讲则成了画蛇添足,比如:古道西风瘦马,手吗是老的,还是白的。是骑着的还是牵着的,如果讲清楚了,反而没趣。尽不让字生尽情,尽情想象,尽情创造,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哪样诗的染力越强,我觉在教学中越没有难度,学生更容易接受。

      我感到一堂课除了夯实教学重点,紧紧抓住教学情感外,更为重要的是精妙的教学设计。这是个逐渐成熟的教学功夫,教师一定要有教学敏感性,当看到课本的每一篇文章时,要很快地找到切入点。这节课我就以“秋思”为切入点,由一首诗来引出“秋思”的诗题。另外,在听课时,我还发现了九年级的一位老师在讲文言文时,从文题的重要的字去找切入点,由文题的两个字来统领全文,使整个教学设计紧凑而有序。

      在这节课上,我在今后教学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讲的语言还是太多,不能够做到简炼,在教学有序的衔接时,不能够做到很好地过渡,过于太强势,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还不能够具有开放性,在讲这首小令的情语时“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时,没有做到深入下去,给人一种没有沉下来的感觉,有的只是泛泛地讲,没有点到重要内容上。

[阅读全文]...
  •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

  •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阅读全文]...
  • 天净沙·秋的诗意

  • 诗意
  • 天净沙·秋的诗意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天净沙·秋的诗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赏析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读来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阅读全文]...
  • 天净沙秋思古诗文赏析

  • 古诗文,秋思
  • 天净沙秋思古诗文赏析

      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天净沙秋思古诗文赏析,欢迎借鉴!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氛围,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安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达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阳下,乌鸦归巢,小桥边,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瑟瑟秋风中,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枯藤老树昏鸦,”小令伊始,由*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仄仄—**—”,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达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仄—**—”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夕阳西下—,”“***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仄**——”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达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阅读全文]...
  • 越调天净沙古诗

  • 越调天净沙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越调天净沙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老树昏鸦: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落着几只在黄昏中栖息的乌鸦。昏鸦,黄昏时的乌鸦。乌鸦是黑色的,黄昏时天光昏暗,从远处看,看不清乌鸦的头脑,所以称昏鸦。

      「赏析」

      本曲描写秋原旅人的'情怀。开头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没有动词的并列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并从中带出奔波在他乡的游子,在景物中又透露出游子的身世。作者并没有写出在古道中骑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但用“瘦马”两字便表现出这是一个家境寒微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孤单一个人骑一匹瘦马在西风古道中奔驰。妙在用一个“瘦”字。“夕阳西下”指出游子奔驰在古道上的时间,也给整个画面更涂上一层暮色苍凉的色调。最后一句用“断肠”二字表达出游子愁思的激烈,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离乡的遥远。这首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二十八字,但却雕绘出一幅深有诗情的画面和感动人心的意境。

      「题解」

      这是马致远的一首名曲。写一个飘零异乡的游子在秋日的黄昏思念家乡的情怀。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越调】天净沙——马谦斋园亭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马谦斋园亭

      簪缨*上团栾,杖藜松下盘桓,喷玉西风脆管。雪芳亭畔,秋香一树金丸。

      雪中酬王一山

      瑶园树老琼枝,玉奴酒捧金卮,十二阑干倚徙。探梅人至,灞桥诗等多时。

      春情

      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万劫千生誓盟。柳衰花病,春风何处莺莺?

      明月楼上有赠

      意中千里婵娟,楼头几度团圆?灯下些儿空便。柳惊花颤,何时长在樽前?

      由德清道院来杭

      丹炉好养朱砂,洞门长掩青霞,又上西湖去马。放心不下,姚源亭梅花。

      寒夜书事

      月移影落冰池,烟消香护帘衣,枕上佳人未知,雪篝重被,小梅招得春归。

      桃源洞

      苍云朵朵奇峰,翠蓬隐隐仙宫,醉眼帘花儿重?小桃溪洞,刘郎不信秋风。

      春晚

      翠帘不卷钩闲,华堂长见门关,血指频将泪弹。玉人愁惯,杏花楼上春残。

      秋感

      翠萍波底游鱼,碧梧井上啼乌,独立西风院宇。相思何处?芭蕉一卷愁书。

[阅读全文]...
  • 《天净沙·秋思》诗歌

  • 诗歌,秋思,文学
  • 《天净沙·秋思》诗歌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净沙·秋思》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阅读全文]...
  • 望天门山古诗加拼音

  • 望天门山古诗加拼音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加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天门山

      唐代:李 白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与县与芜湖*江*,江北的叫西梁山,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呼梁山为西梁山,呼博望山为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的是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青山:分别指东梁山与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与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与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与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目为“望天门山”,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阅读全文]...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诗(天净沙秋思的诗句赏析)

  •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誉为“秋思之祖”。下面收集了它的中文/日文/英文版,一起欣赏一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中文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文版:

    枯藤の老樹  昏(くれ)の鴉,小橋の流水  人家,古道の西風  痩馬。夕陽  西に下れば,斷腸の人  天涯に 在り。

    英文版: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句子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语录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说说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名言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诗词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祝福

天净沙秋古诗的拼音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风景的朗诵古诗 代表月的古诗词 放王维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母爱 带有气候的古诗 胸怀大志的九言六的古诗 有韭和新的古诗 对情人的赞美古诗词 学生背古诗的江南 带温柔的古诗 哪首古诗是描写春季的 适合初中生的古诗集 古诗悯农朗诵的配乐 描写秀外慧中的古诗词 劳劳亭古诗的注释 佳人倚窗而立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离别赠言 古诗词中写赋税的 和牛有关的古诗 七字六行的古诗 冶力关的古诗词 为了利益的古诗文 关于秀和博字的古诗 聚远楼的古诗 古诗唱成歌的大全视频下载 长度10分钟之内的古诗词 自己生日感恩的古诗词 关于诗和茶的古诗 播放写春天的古诗 现在的和古代的古诗 描写小孩放鞭炮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