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李商隐的天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李商隐的天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李商隐的天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李商隐的天涯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李商隐古诗《霜月》
《霜月》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想像为主,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古诗《霜月》,欢迎大家阅读!
《霜月》原文: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③楼南:一作“楼台”。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赛的意思。
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霜月》白话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霜月》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霜月》赏析: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古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品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乐游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乐游原》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华清宫》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天涯李商隐的诗词
天涯
李商隐 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
此诗冯《谱》编于大中九年(855),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张《笺》编在大中五年(851),时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此诗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冯《注》引杨致轩语:“意极悲,语极艳。”屈复《玉溪生诗意》:“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此诗写天涯沦落,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句,比之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更为美艳而沉痛,激越而悲凉。张《笺》落实“最高花”乃指卢弘止,并以“日又斜”喻卢之亡故,似过于执着于本事。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七夕》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夕
唐代: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
简析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
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看是反问,用商量的语气,其实仍然是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之情。
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才得以再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年一度的相见就要忍受无限的分离。
李商隐也写过很多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嫦娥
唐 ·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长河:银河。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古诗。
2.会认“烛、晓”2个生字,会写“屏、烛、 晓、偷”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中蕴含着的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借助神话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 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用具: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PPT课件
(3)《嫦娥奔月》视频
(4)古诗《嫦娥》音频朗读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以对话形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知道 哪些神话故事?”
2、学生举手发言。
3、教师小结,重点讲《嫦娥奔月》。
4、多媒体播放视频《嫦娥奔月》。
5、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故事中的嫦娥是怎样的?
6、全班交流反馈。
7、教师小结。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 的?
8、引出课题《嫦娥》。
(教师板书:嫦娥)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作者简介
2、学生听视频朗读,划分节奏
3、指名按节奏朗读古诗—全班齐读
4、讲解诗的大意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感受嫦娥的心情
2、讨论:嫦娥如果没有偷吃灵药会怎样?在人间的生 活又会是怎样的?
3、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赛 读—全班齐读)
指导停顿: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指导书写生字(屏、烛、晓、偷)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píng zhú 屏(屏风)烛(烛影) xǐao tōu (晓得)偷(偷窃)
六、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句诗的意思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 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 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句诗的意思是:嫦娥应该是后悔偷吃 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 寂。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 到嫦娥的心情吗?她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 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嫦娥为什么会孤单、寂 寞呢? 嫦娥偷吃了灵药,一个人 在月宫中,心里十分后悔, 所以会感到孤单、寂寞。如果嫦娥没有偷吃灵药,她 会孤单、寂寞吗?她在人间的生 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她不会感到孤单、 寂寞。她在人间的生 活会是幸福的、美满 的…… 其实诗人表达的是自己孤独的心情。
《无题》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无题》 原文: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关秋愁的古诗李商隐《无题》《无题》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无题》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作品介绍: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的“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名家点评
《艺苑雌黄》:严有翼曰: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诗薮》:晚唐绝……“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皆宋人议论之祖。间有极工者,亦气韵衰飒,天壤开、宝。然书情则凄怆而易动人,用事则巧切而工悦俗,世希大雅,或以为过盛唐,以眼观之,不待其辞毕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以贾生而遇文帝,可谓获上矣,然所问不知其所策,信乎才难,而用才尤难!此后二句,诗时史断也。
《五朝诗善鸣集》:诗忌议论,憎其一发无馀耳。此诗议论之外,正多馀味。
《唐三体诗评》:贾生前*,犹为虚礼,况无宣室之访逮耶?自伤更在言外。
《唐诗别裁》:钱牧斋“绛灌但知谗贾泣,可思流汗愧陈*”,全学此种。
《玉溪生诗说》:纯用议论矣,却以唱叹出之,不见议论之迹。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议论风格俱峻。
《诗境浅说续编》:玉溪绝句,属辞蕴籍,咏史诸作,则持正论,如咏《宫妓》及《涉洛川》、《龙池》、《北齐》与此诗皆是也。汉文、贾生,可谓明立遇合,乃召对青蒲,不求谠论,而涉想虚无,则孱主庸臣又何责耶?
《选玉溪生诗补说》:绝大议论、得未曾有。言外为求神仙者讽。
《唐人绝句精华》:程梦星《笼注》:“此谓李德裕谏武宗好仙也。”按诗责其不问苍生,则不止好仙为不当,且不恤国事,不重民生,尤非求贤之意,义更正大。
李商隐古诗《花下醉》意思
《花下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宴游诗,诗人寻花而醉,夜里持烛赏花,表达了自己爱花、惜花的感情。格调轻快,意境含蓄,画面清晰,语如贯珠。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注释
⑴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⑵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⑶ 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⑷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白话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
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
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花下醉》创作背景
会昌二年冬(842)至会昌五年冬这三年期间。李商隐因母丧而去官闲居永乐。在闲居期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整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终日与酒为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本篇为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花下醉》赏析1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受读者的喜爱。苏轼《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即从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凄凉之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花下醉》赏析2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阅读答案:
1.诗歌的标题中应该填入下面哪个字?请选出并说理由,
A.醉 B.眠 C.游
我选( )理由: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选“A”(1分) ,“醉”是诗眼,全诗围绕“醉”字展开,“醉”既有饮酒醉的意思,又有为春景、与客人饮酒之乐而陶醉的意思。“眠”“游”都是“醉”引发的结果,“醉”最能体现诗歌的主旨。(1分)
2.暮春(1分,学生答晚春、春末、春天都可以),通过诗人“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1分)
作者:张老师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唐诗宋词,更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和结晶,甚至还有很多的抽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解唐诗宋词的时候,就要用到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才能正确读解这些古诗词,而不可以只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一味的把诗词中的词句往具体事物上去套,那就很难理解诗人真正的本意了。所以,在读解古诗词的时候,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和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缺一不可。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写的是在昨天晚上,星辰和夜风充满了画楼和桂堂的内外。
如果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来看这两句诗,画楼和桂堂都是很高档的房子,星辰和夜风也是挺高雅的,这样的好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示昨天晚上的时候,诗人是过得很不错、很雅致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从字面上看,表示诗人没有凤凰的翅膀,却能通过心灵有所领会。
如果用归纳综合的思维模式,再结合前面两句,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诗人具有彩凤双飞翼的话,那就马上可以称心如意了。虽然诗人没有这个能力来达到称心如意,但却有了与别人心心相通的感觉,说明诗人在昨天晚上还是有所收获的。
在这里,又引出了另外的人,就是能够与诗人心心相通的人。那么,这又是谁呢?跟诗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送钩和射覆,是古人聚会时的高雅游戏。再从春酒暖和蜡灯红来看,表示他们点着红蜡烛,边喝着美酒边做着很开心的游戏。
我们再用归纳抽象的思维模式,把星辰、夜风、画楼、桂堂、送钩、射覆、红蜡、春酒综合起来看,表示诗人在昨天晚上参加的,是皇宫或者王府贵族组织的一次高雅活动,诗人对于这个活动,以及活动中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虽然还有一点小遗憾,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达到称心如意,但整体感觉还是很满意很开心的,而且还与别人心心相通了。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虽然昨天晚上的活动很雅致很热闹也很开心,但今天还得要按时去上班,还得继续在办公的地方走马灯式的处理公务。就好像现代人,昨天晚上刚参加过一个高档的酒会晚㝠,兴奋劲和满足感都还没有消去,第二天却仍旧乖乖的该干嘛还干嘛,该打卡上班的还打卡上班,该开门守店的还开门守店,这样的生活际遇,给心灵所造成的落差,多少还是有一点的。诗人似乎还在回味昨天晚上的活动,似乎还沉浸在高档雅致的情景中不愿意出来,第二天再去老单位上班的时候,觉得心里有点淡淡的失落。
但诗人李商隐肯定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不可能会对这样一场活动而留恋,而且还要特意为参加活动而写诗。
我们运用归纳抽象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能够让诗人觉得有必要写下这首诗的,只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和事。
至于能与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是一个还是多个?是男是女?究竟是谁?在诗人的这首诗中,找不到更多信息,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似乎是个女子。好在诗人为了补充第一首诗的内容,又写了《无题•其二》,那我们就可以从第二首诗中,去寻找答案。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诗人曾经听说过,在仙境有个阊门,在阊门有一个名叫萼绿华的漂亮仙女,诗人也曾经想像过,在遥远的仙境中这位仙女的样子。
诗人在这里说到了一位漂亮的仙女,我们结合第一首诗就可以知道,能与诗人心心相通的人,也许就是昨晚活动中的一位漂亮女子。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一夜,无疑是指昨天晚上。
秦楼,根据百度百科介绍,是传说中秦穆公为女儿弄玉所建之楼,也就是萧史乘龙这个典故中的秦楼。一夜秦楼客,表示诗人只有一个夜晚的时间,来到了有美女的地方作客,而且还跟美女相处得不错。
吴王苑内花六个字,很自然的会让人想起吴王夫差宫内的最漂亮的美女西施。
偷看吴王苑内花,表示诗人看到了这场活动中最漂亮的女子,还偷偷的跟这名女子互有好感。
诗人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终于点出了整个事情的原委,原来诗人在昨天晚上的活动中,遇到了一名漂亮女子,而且还是最漂亮的美女,而且还跟这名美女互相很有好感,两个人都有了心灵相通的感觉,这让诗人非常的高兴。
当然,事情的发展也仅限于互有好感而已,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活动结束之后,也许两个人就很难再见面了。但诗人的内心里,不免稍微有点想入非非,从“彩凤双飞翼”五个字来看,多少也包含一点比翼双飞的味道。但诗人也是理智的,不可能真去做出什么事情来,因为对于诗人来说,在等级森严的官场之外,还能够在这样豪华高雅的活动中,见到最漂亮的美女,还能够跟美女心心相通一下,毕竟是很兴慰很满足的事情,这也是点缀在生活中的一朵浪漫小浪花。
于是,诗人写下了《无题•二首》的诗,其意义就跟现在有的人一样,在参加旅游活动时,总喜欢跟漂亮的女导游拍个合影,然后在朋友圈发一发,应该是差不多的。
诗人在写作上,用了大量优美的词句,星辰、夜风、画楼、桂堂、彩凤、灵犀、送钩春酒暖、射覆蜡灯红、阊门萼绿华、秦楼苑内花,反复衬托了这次活动的豪华高雅,更衬托了这名美女的漂亮,而诗人能与这样漂亮的美女心有灵犀,这也够诗人兴慰满足了。
由此看来,诗人李商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也难怪在另外几首诗中,当他在思念妻子的时候,会如此的深切。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锦瑟》,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在学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个典故: 第一个:庄生梦蝶 是说 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后以“庄生梦蝶”比喻往事追忆或梦中佳趣。 第二个典故是望帝春心,故事中的望帝是蜀地一位很开明的部落首领,他带领百姓走出了刀耕火种的时代,深得百姓的信任,但后来却因帝位所传非人而搞的民不聊生,望帝在悔恨之中郁郁而终,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后代诗人常用这个典故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 第三个典故是鲛人泣泪,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传说鲛人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美丽的透明珍珠,称之为鲛人珠,是异常珍贵的宝物,有香铜软玉等神奇功效。 第四个典故是良玉生烟,极品的玉石温度异于常玉,有冷暖之分,但不管冷暖玉表面都会形成一层 氲,这氲在光下会有流动的感觉,向烟云流动,故称之”良玉生烟”!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就运用了四个典故,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wang;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鲛人泣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良玉成烟,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锦瑟 李商隐 〔唐代 ǐn sè wú duān wǔ shí xián , yī xián yī zhù sī huá nián 。 锦 瑟 无 端 五 十 弦, 一弦 一 柱 思 华 年。 zhuāng shēng xiǎo mèng mí hú dié , wàng dì chūn xīn tuō dù juān 。 庄 生 晓 梦 迷 蝴 蝶, 望 帝 春 心 托 杜 鹃。 cāng hǎi yuè míng zhū yǒu lèi , lán tián rì nuǎn yù shēng yān 。 沧 海 月 明 珠 有 泪, 蓝 田 日 暖 玉 生 烟。 cǐ qíng kě dài chéng zhuī yì , zhī shì dāng shí yǐ wǎng rán 。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李商隐的古诗天涯 古诗李商隐的天涯 天涯古诗李商隐带拼音的 李商隐的古诗天涯视频播放 李商隐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李商隐 秋天李商隐的古诗 李商隐秋天的古诗 古诗词李商隐李商隐的为有 李商隐的古诗 李商隐写春天的古诗 李商隐的为有古诗 李商隐泪的古诗 李商隐的咏古诗 李商隐的蜂古诗 李商隐的诗古诗 风李商隐的古诗 蝉的李商隐古诗 蝉的古诗李商隐 李商隐的古诗类 李商隐的诗句 李商隐的五首古诗 李商隐的贾生古诗 李商隐听鼓的古诗 李商隐的古诗大全 李商隐的古诗草 李商隐咏蝉的古诗 李商隐的诗词 李商隐诗句 霜月古诗李商隐的
题鹅李商隐唐古诗赏析 关于李商隐《嫦娥》古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贾生》古诗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落花》古诗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35首 《嫦娥》李商隐古诗赏析 李商隐古诗《花下醉》意思 李商隐的诗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古诗《霜月》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李商隐古诗大全 李商隐咏史诗有哪些(李商隐最著名古诗鉴赏) 嫦娥李商隐古诗(嫦娥奔月的诗词) 嫦娥李商隐古诗赏析(嫦娥李商隐诗意) 嫦娥李商隐古诗赏析(翻译李商隐的嫦娥) 野菊李商隐古诗词赏析(野菊李商隐阅读理解答案) 无题其二李商隐赏析及译文(李商隐的无题三首古诗) 李商隐诗集叫什么(李商隐写的古诗大全) 李商隐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李商隐经典古诗词大全) 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为有 有关秋愁的古诗李商隐《无题》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天涯李商隐的诗词 关于李商隐七夕古诗(诗二首)
回国的说说 孩子恨父亲心情说说 男朋友不主动的说说 和老公认识十年的说说 没人陪我过生日的说说 送给男朋友一周年说说 喝酒醉醒来宿醉的说说 投资理财的说说 赚钱累的说说 现实人生最现实的说说 关于安分守己的说说 关于大学开学前的说说 关于再也回不去的说说 烦心事忧愁说说 描述美好的一天的说说 说别人心口不一的说说 关于苏妲己的说说 最*老做梦的心情说说 一个旅行的说说 关于灯光的心情说说 孤单伤感的说说 爱吃肉的搞笑说说 关于做决定的说说 文言文的说说 中年说说大全 睡的好的说说 好听的说说带图片 爱恋的说说 深夜酒的说说 明月山心情说说 晒谭八爷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