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赏析

  • 明月,文学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赏析

      《明月皎夜光》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七首。这首诗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明月皎夜光》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七首。这首诗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这首诗写景抒愤上的妙处,在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原文】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⑴促织:蟋蟀。

      ⑵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⑶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⑷易:变换。

      ⑸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⑹同门友:同窗,同学。

      ⑺翮(hé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⑻“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⑼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⑽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⑾盘石:同“磐石”,特大石。

      【翻译】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赏析】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拓展阅读】

      二十八星宿:古时人民为了方便於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便将黄、赤道附*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做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四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节气,所以才有左东方青龙、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说法。

      北斗七星: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 明月
  •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

      1、罗床帏:罗帐。

      2、寐:入睡。

      3、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4、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5、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6、裳衣:一作“衣裳”。

      赏析: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 明月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1、促织:蟋蟀。

      2、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3、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4、易:变换。

      5、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6、同门友:同窗,同学。

      7、翮(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8、“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9、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10、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11、盘石:同“磐石”,大石。

      赏析: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阅读全文]...
  •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

  • 重阳节,九月九,文学
  •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

      我们都知道王维有一首著名的`古诗是关于九月九重阳节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其他诗人又是如何写重阳节的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唐】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九月九日【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日寄行简【唐】白居易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九日【唐】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九日【唐】李群玉

      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

      九日言怀【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九日得新字【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重阳【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寄韦舍人【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青山远*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庚午岁九日作【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重阳感怀【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九日示大圆洪智【宋】陈与义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

  • 文学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下面为大家收集了古诗十九首,一起来看看吧!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阅读全文]...
  • 关于九月九日古诗欣赏

  • 九月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于九月九日欣赏]

[阅读全文]...
  • 九月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

  • 重阳节,九月九,文学
  • 九月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2)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3)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5)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6)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7)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8)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9)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0)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4.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定风波·重阳》

      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10.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11.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司空图《重阳阻雨》

      12.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3.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

      1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15.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6.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8.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9.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0.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21.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1.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2.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赋》

      3.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北山》

      4.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5.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6.重九仍重岁渐阑,强开病眼更登攀。——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7.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

      8.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

      9.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10.九日郊原望,*野遍霜威。——王勃《九日怀封元寂》

      11.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12.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13.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14.且餐山色饮湖光。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苏轼《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15.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6.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17.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8.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阅读全文]...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 兄弟,九月,写作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阅读全文]...
  • 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词

  • 重阳节,九月九,写作
  • 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词(精选10首)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词(精选10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九日

      耿湋

      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

      步蹇强登游藻井,发稀那更插茱萸。

      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解琬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

      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

      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

      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2、重阳山居

      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3、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4、踏莎行

      辛弃疾

      夜月楼台,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

      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

      重阳节*多风雨。

      5、瑞鹧鸪

      葛立方

      井梧叶叶秋风晚。

      东篱点点金钱满。

      开急为重阳。

      日烘深院香。

      幽姿无众草。

      莫恨生非早。

      嚼蕊傍池台。

      寿公桑落杯。

      6、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阅读全文]...
  •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词

  • 九月九,重阳节
  •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重阳节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东观*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作者: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龙山饮

      作者: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句子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语录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说说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名言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诗词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祝福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九月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词的解说词 关于香囊的古诗 古诗中的怨妇形象 有汉字谐音的古诗 古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曾巩的古诗 含许字的古诗 古诗谨的教案 铃铛的古诗 描写天的古诗 有关于田园的古诗 古诗文学*的质与量 珍惜时间的古诗完整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收集两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古诗最快的船 陈字结尾的古诗 人到中年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的差异 带走拼音的古诗 生病的古诗词 形容男孩的古诗词 唯美古诗词中的名字 写景的古诗和诗意 赠汪伦是那个朝代的古诗 描写月的古诗完整版 月色朦胧的古诗词 描写暗恋的古诗词 侠岚天净沙老师吟的古诗 借秋抒情的古诗 描写中国各地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