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关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

  • 解释
  • 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田园乐·其六

      作者: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

      1.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做“辋川六言”。

      2.宿雨:昨夜下的雨。

      3.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的人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非常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王维诗人的意思,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诗歌题目中的“犹眠”一字最能表现王维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

[阅读全文]...
  • 古诗田园乐王维注音

  • 古诗田园乐王维注音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田园乐王维注音,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田园乐【tián yuán lè】

      作者:王维【wáng wéi】

      桃红复含宿雨,【táo hóng fù hán xiǔ yǔ】

      柳绿更带朝烟。【liǔ lǜ gèng dài cháo yān】

      花落家童未扫,【huā luò jiā tóng wèi sǎo】

      莺啼山客犹眠。【yīng tí shān kè yóu mián】

      古诗翻译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阅读全文]...
  • 关于古诗田园乐王维

  • 关于古诗田园乐王维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田园乐王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代】:唐

      【作者】:王维——《田园乐》(其六)

      【内容】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花瓣上略带隔夜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愉快和“花落知多少”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思想固有消极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生趣,给人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这里表现出是人工剪裁经营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田园乐七首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白话译文

      其一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其五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阅读全文]...
  • 王维的田园诗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王维的田园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王维的田园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3、《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4、《李处士山居》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

    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6、《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7、《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11、《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3、《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14、《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15、《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6、《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17、《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18、《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19、《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0、《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有关夏天田园的五言诗。

[阅读全文]...
  • 王维:田园乐

  •   《田园乐》

      作者:王维

      原文: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注释:

      1、鸣珂(kē):一种美玉。

      2、崆峒:指仙山。

      3、璧:美玉。

      4、讵(jù):岂,难道。表示反问。

      5、胜:比得过,胜得过。

      6、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7、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8、策杖:拄着棍杖。

      9、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10、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11、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2、颜回(前521年——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也称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简居陋巷,为学*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过着“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四十岁时便英年早逝。

      13、五柳先生:指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其诗作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

      14、宿(xiǔ)雨:夜雨;经夜的雨水。宿,夜晚。

      15、酌:斟酒,倒酒。

      16、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赏析:

      组诗共七首,各首独立成章,联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辋川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组诗写辋川山居的景致,重点不在外观景物的描写,而是着眼于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这恰恰是王维山水诗最显着的特点。因为写山、写水,其意当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怀明志。当代着名学者陆侃如先生指出,从王维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与“我心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这几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开发王维诗的钥匙了,这钥匙就是个‘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维诗歌美学的核心就是一个“静”字,而这组诗表现的也正是这个“静”字。他的静境,并非是一味能写环境的静谧,而重点在于抒写心境的宁静。(m.ju.51tietu.net)这种心境的闲静,非思想修养达到极致而不可为的。在《田园乐》组诗中,尽管大多写得寂静清幽,描写的环境是一种冷色,表现的心境是一种空寂。但是,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却是美的,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无一不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因此,王维对“静”境的向往,是与他个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秉性分不开的。

      除了主观因素以外,王维对自然的热爱还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王维一生仕途坎坷,十九岁步入仕途,初为太乐丞,后因受牵连而被贬。发妻又丧,从此未再娶,孤居三十年。王维曾受宰相张九龄的提拔,然而好景不长,张九龄罢相以后他便处处受到打击与排挤。“安史之乱”后他又受人诬陷,深受打击。这样复杂的社会因素,使王维深感人心险恶,仕途艰辛。于是,他只有将诸多不*与感慨藏于胸中,遁迹山林,以求得到心灵的解脱与慰藉。诗人可敬可畏啊!

[阅读全文]...
  • 王维的田园诗

  • 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王维的田园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王维的田园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3、《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4、《李处士山居》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

    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6、《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7、《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11、《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3、《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14、《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15、《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6、《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17、《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18、《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19、《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0、《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有关夏天田园的五言诗。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

  • 山水,艺术
  •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

      在*时的学*、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不但不朽之作传诵千古,而且大诗人辈出,像群星一样光耀着祖国的天空,其中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则是一颗独放异彩的耀眼明星。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则一语道破其独放的异彩--诗中的绘画艺术。他毕生研制佛法,深究禅理,他对空间、时间、声音、光线敏锐独特的观察能力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观景成画、借画作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把绘画艺术--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融汇到创作中来。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成因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何等的气魄。但到后期,则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特别是山水田园诗为多,王维的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回顾王维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仕途失意,信奉佛教。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21岁时就中状元。但是,王维在仕途一直不顺利,所担任的多是闲官。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相政,王维内心的苦衷是可以想见的,“知朝政之日非,思归隐而未能也”。直到60岁时,王维才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宏图大志无法施展。因此,王维很早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王维的妻子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如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特别是给孟浩然的一首诗更见一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王维生活的年代,佛教在*的传播已很普遍,并且,大量的吸收了*的本土文化。王维生活的年代,也是*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经过迅烈的宗尊之争,南宗禅,亦即*化的佛教始以正统焕发于世。颇有意趣的是王维与南北宗及其重要人物都有过甚密的交往。

      在这样的条件下,王维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进一步的升华,融进诗歌之中。如同大多数的盛唐士子一样,王维也是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把返归大自然当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由于他多才多艺,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因此,他对自然美具有独特而又敏锐的感受,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略加渲染,旧能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很耐人寻味。禅宗修养又令他心境空明,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在清新宁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也升华到空明无滞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明净秀丽的诗境。

      但是,王维和他的好友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相比,区别很大。王维在遭受到人生的挫折、正视了社会的诸多矛盾之后自甘退隐,因此,他的内心趋于*静,是充实的,反映在诗中便呈现出一种真正恬淡美好的风格。孟浩然的退隐则是失意者寻求的一种解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他在描写山水的心境里,很明显地流露出一份抑郁和对社会冷淡的情调。最主要的,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他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比起孟浩然来,王维不仅许多诗更接*画,而且善于以山水画家的眼光营造意境上达到某种自觉的程度,不但有一层层的构图,而且有鲜明的设色和具体描绘。使读者先见画,后见意。因此,“诗佛”为王维。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

      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因而成为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代表。同时,王维善画,是唐代“水墨渲淡”画派的代表。王维二者兼善,又把二者相融,在山水田园诗中,通过绘画艺术的运用,把诗情和画意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

      1、从构图规律来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巧妙的运用构图中的立意、取言、布势、虚实以及画眼的设置,使其诗中的山水田园呈现一种构图完整、精当而独到的画幅。

      立意精当。立意是构思设计的依据,是一幅画完整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首诗的生存前提。作为一个丹春妙手,王维在《画家秘诀》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而王维在田园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中,诗人将写人写景作了精心的安排:首联写景,颔联写人(自己),颈联写景,尾联写人(裴迪)。风光、人物交错出现,使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有远景的“寒山”、“落日”、“渡头”,有*景的“柴门”、“墟里”、“孤烟”、这种人情物象交错,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形成不能不归功于“意在笔先”。当然其名篇《山居秋暝》、《新晴野望》等诗篇都能体现其立意之功力,我仅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作了具体赏析。

      取舍得当。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色都是他通过深入观察、分析体味后,从感情上升到理性的取舍后,选取最能表现其心境的典型画面。如田园诗《渭川田家》就通过了精选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最能体现田园之趣的四幅画面,生动细致的描绘了关中小村的田园晚归图,加之尾联“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既表现了诗情,又托出了画意,使全诗寓含赞美欣悦之情,透出恬淡闲适之趣。再如“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首联一幅田家生活图,颔联一幅田野风光画。是夏日积雨辋川时,物我相惬之典型美景。区区四句诗,两幅画,足以表达悠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另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势在必得。山水诗是以山水景色为语言载体的艺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布势,可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流动感,也是使山水诗富有生机的良好表现手法。王维的山水诗《终南山》以夸张的手法,极写了终南山的“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的直干云霄的壮伟雄姿和东连海隅的磅礴气势。加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给人的流动之势更添画面的生机。相形之下,唐太宗的《望终南山》中“重岳俯渭水,碧峰插瑶天”二句,只从山之高峻入手写峥嵘,就逊色许多,气势不够磅礴。而王维的山水诗《汉江临泛》中“楚塞三相接,荆门九派通”以雄健之笔勾勒出汉江周围雄浑壮阔之势,虽未提及“汉江”二字,但汉江卧“楚寒”、接“三湘”、通“九派”的浩瀚气势已尽收眼底。再比较《终南山》与《汉江临泛》,一取纵横二势,一取广横二势,构思既*衡而不呆板,绘出山川河水的壮美神韵。

      宾主有序。构图中讲究宾主关系,但王维在《山水决》中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既道出王维重视山水画之取势,又阐明绘画中的“宾”“主”之间的协调呼应关系的重要性。有《山居秋暝》为证,王维以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中景为主,而其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山”“清泉”“日暮”的环境只是给中景营造了一个清新、爽朗的气围,衬托出中景的清静空灵的意境。不仅呼应了主题,而且使诗中的景更为耀眼,从而使主宾之间得到和谐一致。

      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构图法则赋空间以生命,从而达到“实而有理,虚中有据,实而不虚,虚而不空”的境地,王维的《汉江临泛》中的首联“楚寒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和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密不透风,一疏可走马。布局疏密相间,一聚一散,一合一开,以虚中有实,实中见虚,使汉江雄浑壮丽中富有流动变化虚幻之感。而《新晴野望》中“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实,“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远虚,是作者通过川流的溪水,把人们的视线由*出的实景引向了远出的虚景。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才能使得田园诗中的美景既丰富又有层次,表现出了王维的融画理入诗理的.高深艺术造诣。

      画龙点睛。起点晴作用的是画眼,是画中上的焦点,如人的眼睛虽小却引人注目。*山水画中画眼睛通常是房屋、人物、行舟作为全画的主点,起点睛作用,而王维却巧妙的把画眼运用成了诗眼。山水诗《终南山》以首联、颈联绘制了一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终南山画卷之后,再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结联,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在畅游终南山、品味醉人美景时,未能尽兴,欲留宿山中,明月再游,尽兴才归的心情。诗人以“以少总多”的画眼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眼效果。再如《汉江临泛》的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即是典故,也是诗眼,更是画眼。欣然陶冶于山水的诗人,自己的出现和虚幻的历史人物的重现与其首、颔、颈联的山水画和谐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又如以“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结联的田园诗,把人物事南田的动态显现在田园静画面上

      以动显静,静中有动,使诗中的画面在内容和形式上活了起来。可见,王维诗中的画眼又是诗眼。如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使画面为之一亮,诗也为之一新。

      2、从透视法的运用来看,王维《山水论》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恰恰是运用现代透视理论对山水画法的精辟论述。而此画理被王维融入山水诗中,真是妙不可言。在王维的《终南山》中,首联“太乙*天都,莲山到海隅”,巧妙的运用了自山下而仰山颠的“高原法”,描绘出终南山的突兀之势和旷阔气韵;而颔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涂远法”,显出终南山深远意境。而在《新晴野望》中运用了由“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景和“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远景相结合,是自*山而望远山的“*远法”和”“有*去广水,广阔遥山看”的“阔远法”的结合,从而营造了一幅*静而广阔的田园画。而在《汉江临泛》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和《过香积寺》的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云峰”。正如他在《山水论》中描绘的“远景烟叠,涂岩云锁”。“与山欲晓,霭霭微微”。这又恰如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所论的“烟雾暝淡,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的“迷远法”和“景色之绝,而微茫缥缈者”的“幽远法”的运用。

      王维以上“六远”透视法的妙用使诗的韵致倍增,而出此之外,透视法运用的更为绝妙的是《终南山》的散点透视法和“高远”。“涂远”透视法的综合运用。综观全诗,首联“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是未入山之前,立足山下所观之景。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立足山腰之景。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是游至山颠,立足山顶所望之景。而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是下山后,立足山下之视点所及。王维通过移步换景,流动观照,把四个散开的观点结合在一个画面上,这种散点透视法和首、颔联和”寓远法和“深远法”的双重运用,把诗中画面透视规律演绎到了极致。

      3、多种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捕捉。王维作为一代山水画大师,在笔墨上,善用多笔墨,以“破墨山水”著称,风格是“水墨渲淡”。在设色上,以淡彩为主,表现自然韵致。同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描写小景的,笔墨淡,如宁静空灵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此诗不设色,清淡到极点,空灵到极点,静谧到极点,神韵也到了极点。其《山中》一诗则是刻画中景的,恬静而带生机和华乐。“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淡淡的水墨,冷冷的颜色中,又点缀着几点星光样的红叶,*淡中显露了生机。特别是“空翠湿人衣”一句,运用环境色把物我交融在一起。无独有偶,《书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也把环境色运用的巧妙。而其“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都是白色和绿色的冷淡中点缀着几点星光似的暖色红和黄,冷静中透着活泼。其“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中,一红一绿,一暖一冷是否让人觉得对比太强烈太刺眼呢?其实不然。诗人把“红与宿雨”,“绿

      与春烟”相调和,达到了水色交融,和谐一致,读来让人不觉想起掬它入口。王维也有描写全景的《汉江临泛》,以雄浑水阔的汉江周围和迷蒙若有若无的江流山色,似动非动的城邑天空构成水墨淡彩画卷。尤其“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着墨淡远,气韵生动。明人王世贞曾谓此二句是“诗家之俊语,却入画中三味”,称赞此二句俊俏轻灵,却又深通画理。

      4、传神的写意手法与工笔刻画技巧双重运用。写意以表现印象情趣的雄浑完整为旨,工笔以具体刻画,精雕细刻见长。王维以工笔细描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早春山景只通过对辛夷坞中之辛夷花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意境。而《终南山》则以写意的大手笔绘出“太乙*天都”的高峻和“连山到海隅”的意广。颔联以“白云”、“青霭“的迷朦挥洒流动之势,以“阴睛”两分的众壑衬托出幽深之境。王维以这种简略、大气的笔触尽显对一个浑然天成的终南山的印象情趣。上述两首诗,一工笔细刻,一传神写意。而《山居秋暝》则是二者兼用。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大写意手法营造出秋雨过后的空山之静与净。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工笔刻画出山中松间先影变幻之韵味和山泉清澈流动之感觉。写意传神和工笔细雕两相结合,两相呼应,相得益彰。

      总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把绘画艺术运用的出神入化。而这些主要是其后期隐居终南、辋川之作。其实,其早期的绘画艺术运用已初见端倪。如,“宛洛望不见,秋霖晦*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和“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等诗句,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而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充分显示其能以绘画构图取势的绘画技巧来表现景色之壮丽。而其绘画艺术的运用已是在早期的不断的审美实践中,由潜意识的表现过渡到自觉意识的运用,从而达到成熟。从客观来看,王维的主观思想完全融入在山水田园的美景中,以一种山水田园的静态画呈现在世人面前;从主观来看,山水田园的恬静之美为王维的心灵所熔铸吸收,完全融入到王维的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之中。他采取独特的绘画艺术运用,便其渴求心灵的清、空、虚、静的情感与山水田园的静谧、幽雅的美景完全融合,从而用心铸造出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山水田园诗来。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影响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可见王维在唐诗发展中地位之重,影响之大。而王维之所以能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其归功于“维诗词美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其妙在设色而“意自远,画中之白描高手”。与王维同朝代的殷播和清代的徐增的评价,恰恰点破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绘画艺术的出神入化的运用。王维正是以独特的绘画艺术运用,使诗情中有画意,以画意显诗情,“故当时号为诗圣”。后人对其评价之所以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独特的绘画艺术的运用滋育了后人。从诗的角度看,“维诗清逸,追逼陶谢”。从画的角度看维诗“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居之趣”。如辋川诸诗,

      其“一片水墨不着色画”。其融画入诗,把绘画艺术运用到诗中,倍增诗的韵致,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王维把画(空间艺术)和诗(时间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相结合,相融合,正体现了现代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的重要性。

      宋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可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光耀四方,流芳千古。

[阅读全文]...
  • 有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 山水
  • 有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欢迎阅读与收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1

      王维(701--761)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2

      现在青岛人爬崂山成风,巍巍壮观,且不少人穿越回来后都要记录下来,不由我想起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最杰出的代表王维。王维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他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创新与变化。

      唐朝的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雅号,如李白尊为诗仙,杜甫冠以诗圣,王维的雅号叫诗佛。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雅号为“诗佛”是因为,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今存诗400余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王诗艺术成就颇高,无论是描述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天性地抓住大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精心素描,或入骨刻画,大作挥洒自如,意境清新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

      大隐隐于朝,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王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说的是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恰似不食人间烟火,尘心灭去,归隐于山,这只是一种境界很高的修行罢了。王维在《送别》一诗中写道: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的感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葱茏氤氲、天机流荡,多融文学、绘画、音乐及禅趣于一体。这些诗读来既素雅清淡,又有“味外之味”,令人品尝不尽,展现了诗人卓异的才情和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其山水诗可用“清逸”、“淡远”、“空寂”、“脱俗”这几个关键词来诠释,正反映了诗人“自性清净”的追求和所达到的“静虚”之境,故其心能与自然凝合。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因而淡泊的山水文字便透出了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彩,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王维凭着自己的天才妙悟,将“诗”与“禅”弥合无间,联系到道教、佛教的崂山,他这种山水诗的诗境与禅心,又集中表现在营造寂静清幽的诗歌意境与寄寓恬然自适、“随缘任性”的禅思上。禅定之说可使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在清空里参悟到象外之形,觉察到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这种由虚静和清空所构成的“静美”便成了王维山水诗禅意氤氲的诗境外观。如《鸟鸣涧》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心定,夜静山空,几声鸟叫更显春山沉寂宁静,诗人此时此境竟能感应到桂花悄然飘落的幽微之音。此诗意象动中见静、静中显动,动静相成,而终归于静。在这种寂然微妙的观照中,我们可窥见诗人精神的离世绝俗。又《鹿柴》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无人,空中传音,一抹斜晖,返照青苔。空旷沉寂的山中传来几声亲切人语,幽暗阴冷中一丝光亮与温暖,后二句表现瞬间见永恒,永恒见瞬间,终归于永恒。诗人在深幽的参禅过程中觉悟到“微妙”与“真意”后的豁然开朗不正像这寂然幽暗中那倏忽的声响与光亮吗?在这些对自然片刻的直观中,诗人似乎发现了自然的大美,它们看似与人世无干,鸟鸣春涧、夕照反景、花开花落,就在这时空景象的运动之中呈现的是自然的永恒与不朽,难怪前人评价这些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禅宗作为佛教哲学可帮助诗人体悟到心性的深处,使“心源”与“造化”达到合一之境。因而,王维凭一个诗人画家兼佛徒的特殊敏感,使笔下的山水呈现出一种无言的自然之美和情趣之美。境由心生,诗境的和谐宁静无不是诗人祥和安宁心境的自然流露,山水自然的逍遥自在乃在于诗人有一颗“随缘任性”的“禅心”。诗人在这山水之中,任性逍遥、闲适自在,摆脱诸多烦扰,他感到了快乐与自由。如《终南别业》曰:

      中岁颇好道,晚来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以“好道”为警策,而“禅悟”之迹正在颈联:“白云”正是舒卷自如、无所窒碍的禅趣的象征,一切纯任自然,如云飞水流,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他兴来则独往游赏,但求适意;“行到水穷处”,就坐下看云雾漫卷;偶遇林叟,便与笑谈;何况回家呢?连他自己也无从知晓。此诗几乎充满了偶然、神遇,空灵诗境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恬淡无为、自然和谐、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同样,《辛夷坞》中曰: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意象即色中见空,空中见色,终归於空。辛夷花初发红萼,宛如芙蓉,却寂然生于人迹了无的山涧中,任其自开自落,既无生之愉悦,亦无死之悲哀,既不执著于生,也不失意于死,此生彼死,亦死亦生,生生不息。在王维的心灵世界,“生命”、“存在”不正像那辛夷花一样“随缘任性”,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然而然的演化着吗?

      王维山水诗歌寓有某种禅意,但并不一片死寂、了无生趣,它们不仅“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而且还融进了诗人高于自然的理想美”。因而诗境中往往流露出盎然生趣,传达出愉悦闲适的情绪。如《木兰柴》云: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秋山敛起夕阳的余晖,晚归的飞鸟连翩相逐而来,满山秋叶在霞光中闪现出斑斓色彩,渐与云气融成无边暮岚。在这绚烂明丽的秋山夕照中,山岚流动,彩翠明灭,美不胜收:大自然“随缘任性”,而又洋溢着无穷生命活力,一扫悲秋伤晚的感伤情绪。与《木兰柴》一样,《山居秋暝》也是一首意境幽美空灵而又极富生趣的名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涤去山中尘埃而愈益清明,尘俗烦扰洗尽心境方显澄净广阔。如此空山,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流泻,浣女归来,莲影摇曳,渔舟轻盈。这里的秋山,明月自照,清泉自流,花自荣,草自枯,人也自来自去,这里的一切显得自然而然、生意蓬勃,无疑是诗人的理想栖所。因而,空山又何尝不是右丞心中的“桃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这是一首融诗情、画意、乐理、禅趣于一体的优秀山水诗。诗人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巧妙的描摹方法,在诗歌领域中创造了神奇而迷人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宁静,自然,固然是吸收了禅家涤清烦扰、自悟清空的理念,但也是因他理想破灭、知音难逢,对俗世声色犬马的唾弃、冷落与摒弃,最终转向空境的自然流露。因而诗人的精神性格大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般静穆,不求赏识而恬然自适。在他的“辋川”世界,便常有这样的诗境。如《竹里馆》里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主人独坐,抚琴啸歌,只有明月相亲。这“明月”正象征一种“清”、“净”的精神。我们读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似乎看到诗人正与情意绵绵的落日、孤烟融为一体。有时,他索性变成一丛野花,一只幽鸟,一枚落果,一丝虫鸣,如“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过感化寺悬兴上人山院》)、“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了。

      由上可知,王维的山水诗正是诗歌美感经验与禅宗诗歌美感经验的天然融合。其实那些诗歌中所展示的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又何尝不映现着诗人那慧眼禅心呢?大自然以其每一缕阳光,每一片飞花,每一声鸟鸣,每一丝虫吟,感应着、涵容着诗人广阔而深邃的灵魂。当诗人将自己全身心融于山水本性之中时,物我之间便同跳着一个脉搏、共振着一个节奏,两种生命,在刹那间,互相点头、默契和微笑。这便是王维山水诗能以有限文字表现无限情趣,以空灵诗境表现奥妙禅心的生命哲学底蕴所在。

      王维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一首古诗《五律?使至塞上》,令人感触颇深。我们*日里对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再现了宁夏壮美而又令人神往的景色。这幅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构成绝美独特的塞上江南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现将这首《五律?使至塞上》摘写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大意说,诗人王维驾着轻便的马车,以监察御史的官职奉唐玄宗之命出塞慰问戍边的将士。过了汉塞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才得知主将在前线指挥作战去了。途中,王维为眼前的景象所陶醉,欣然命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行到水穷出,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的禅境。在众多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很特殊的一位。也许,王维没有李太白的豪迈洒脱,没有杜甫的忧国患难,没有白居易的*易*人,没有李商隐的婉转凄清,但是他就是他,唐风诗人之林中一位卓尔不群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领军人物。

      在风起云涌的青岛爬野山热潮中,我们学*和鉴赏王维这些几乎家喻户晓的山水田园诗句,无疑会对我们的游山玩水带来许多文情诗意,使方兴未艾的爬山运动派生出一种“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清新、寂寥而空幽的悠悠意境。

[阅读全文]...
  •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赏析)

  • 山水
  • 来源:世界名著每日读

    1.《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新晴野望》唐朝·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4.《终南山》唐朝·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5.《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6.《积雨辋川庄作》唐朝·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书事》唐朝·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8.《青溪》唐朝·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别业》唐朝·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山居即事》唐朝·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句子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语录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说说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名言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诗词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祝福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 心语

推荐词条

抽烟的感慨句子说说 祝福祖国国庆的句子 发货经典句子 发表说说的句子心情 描写脸型的句子 骂家人死的句子 防溺水句子内容 夸黄山的句子 点醒人的句子 自己累的句子 江湖侠气的句子 描写夫子庙的唯美句子 雨天表达心情的句子 关于脸面的句子 明信片句子 关于犹豫不决的句子 渐渐疏远的说说句子 互相折磨的句子 每个人都有秘密的句子 描写壮丽山河的句子 否极泰来的句子 它好像写句子 命运坎坷的女人的句子 壁纸句子 感叹年轻真好的句子 还是你最好的句子 形容环境舒适的句子 表达自己幸运的句子 形容女人嘴贱的句子 表达对父母亏欠的句子 形容男人不回家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