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秦汉文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秦汉文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秦汉文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秦汉文化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 *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问候用语 *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5.面对恭维 *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6.电话用语 *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 “喂,您好。麻烦您叫一声王伟接电话。”“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 英语中打电话与*时用语差别很大。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西方人一接到电话一般都先报自己的号码或者工作单位的名称。如: “Hello,52164768,this is Jim.” *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犯这样的错误: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7.接受礼物 *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8.称呼用语 *人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如: “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9.体贴他人 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 Chinese student:Mr.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yes.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 *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10.请客吃饭 *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 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 可见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 天津军事交通学院/王宗宽
一、语言自身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等,“关系”在汉语中可能是个具体的概念,如,“他的关系很硬”是指他认识人好办事等,而在英语中“relation”则表示抽象的概念。
2.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英语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同样汉语中的“民办教师”“农转非”“希望工程”等词,英美人也难解其意。在*代表帝王的龙,在英美却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汉语的“亚洲四小龙”只好译成“Four tigers”。****上镰刀和铁锤图案,在德国人看来却如临大敌,避之唯恐不及。英语中“bat”通常是丑陋、凶恶的代名词,而对于*人,就因为“蝠”与“福”同音,便将蝙蝠视为幸福的象征。又如“peasant”(农民),毫无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在产品商标的翻译上,需了解有关词语在目的语中的文化意义。据资料显示,“白象”电池前些年在国内十分畅销,却被误译为“white elephant”,殊不知,译文在英语中指“大而无用的东西,谁还买它呢?”又如:饮料名Coca-Cola开始被人译为“卡口卡脖”,国人无人敢问津,而译成“可口可乐”后就打开了市场,这都是文化的作用。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个民族的人民具有类似的价值观。而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有时差异很大。世界观价值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1.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谦虚;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价值,提倡个人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对于“你的衣服真漂亮”这样的称赞话,*人大都答“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则高兴地答道:“Thank you”。如在课堂上*教师比较正式,注重教态;而美国教师则比较随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中的等级意识和美国文化中的*等意识。
2.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西人们对英语中某些词义内涵理解的不同,甚至在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西方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支配着大多数美国人,因而有“在爱情和战争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这对于“礼仪之邦”的*人来说非但接受不了,甚至会感到这种为人态度是可怕而不可取的;而汉语中的“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Individualism”被认为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三、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体现在语用差异上
1.文化行为差异。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汉语的情况。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得*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你买什么?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美国:Can I help you? 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规则:*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在*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但如直译:“It''s my duty to do so.”就不恰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帮助他的,应回答:“my pleasure.”*传统上以家庭为本位,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这是不一致之处;*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西方有“East, West, home is best”,这却是一致之处。上课迟到了,*人须敲门,喊一声“报告!”允许后才走进去;英美人则不同: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听美国人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就以为是正式邀请,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句客气话。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的多,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是明确的邀请。
四、成语谚语*语文化差异
学*外语难免要接触到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成语谚语可找到对应的汉语,有些本身已为汉语吸收,有些可直译而不会构成理解上的障碍,但更多的是由于汉英文字的巨大差异和文化传统迥然不同,很难找到适当的汉语译法,译文难以做到形、声、意、神完全符合,这就是文化差异使然。
例如: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很像汉语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汉语谚语另有一层寓意:小错误不及时纠正最后会出大错,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英语谚语只说明一个事实,一种态度;小失误也是失误,差一毫米和差一公里一样。Gilding the lily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其实相差甚远。此处英语谚语的意思倒*似“画蛇添足”,指对很完美的东西作不恰当而且过分的修饰,表示不赞成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而“锦上添花”是比喻好上加好。
文化中的*语,*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人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英语却说“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人说“不称职”,地道的英语却是“Be not worth one''s salt”,此说法源自古罗马。古罗马把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起作为官饷发给士兵,英语的salary(薪金)一词就是来自于拉丁文的salarium (盐)。所以,“白挣钱不干活”就可以说成“Be not worth one''s salt”。又如*一些汉语缩写词,如读者不了解其文化根源,社会背景,就会不知所云。
可以看出英汉*语谚语差别十分明显,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总之,*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我国正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撞击,其中仍将以西方文化(欧洲及北美文化)为主要的文化源。无庸置疑,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必将进一步使*更加了解世界,也必将令世界更加了解*。著名的学者McLuhan 曾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 )一词形容当今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正是当今地球上时空的紧缩,使得跨文化差异的学*和研究更为迫切。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论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本文的目的旨在从秦汉雕塑兴盛原因的探究中挖掘*传统雕塑艺术独立于世界的文化存在根源和价值基础,使我们通过这一现象认清我们民族传统雕塑精髓的价值,以此唤起国人对中华文化精神的觉悟、认识、尊重与认同,进而从中找到与当代文化基因相契合的共同点,确立我国自身的民族雕塑话语坐标,最终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关键词】
秦汉 造型 兵马俑
引言
秦汉雕塑是*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的精神性、造型手法、简洁鲜明的力量和雄强气势曾给后世包括盛唐、现代雕塑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现今雕塑界常说的“传统雕塑”,实际上很大意义上涵盖了秦汉雕塑的特征。秦汉雕塑的繁荣兴盛在*雕塑史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我国传统雕塑早就有过辉煌的历史,尤其是作为“母体”的秦汉雕塑孕育并影响着历朝历代,甚至远播海外。
一、秦汉雕塑的类型
秦汉时期雕塑文明高度发达,且类型众多,具体说来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陶塑、石雕、青铜雕塑、玉石雕塑、木雕。
(一)陶塑
*的陶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装饰性人物和动物雕塑,而陶塑的真正出现则表现为陶俑制作技术的成熟。秦汉时期陶俑获得了空前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兵马俑,秦兵马俑数量、规模、气势和写实水*都是无与伦比的,“有的巍然屹立,刚毅勇猛,有的容颜开朗,机智俊发,有的虎背熊腰,威武雄壮,有的须髯开张,意气昂扬,形象丰富多样,难以尽述”。秦俑重写实,兵马形体大小仿照真人真马,人俑*均身高1。8米,战车和兵器多为实用器,以逼真的形象和强烈的气概取胜;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战车已不见。在个体大小和制作精细方面,汉俑已较秦俑逊色,但仍然威风凛凛,犹存气势。
(二)石雕
秦汉石雕中,现存的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最具有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是西汉纪念碑群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石雕群中造型较完整的约十六件,其体积大者高约190厘米,长约280厘米,小者高约60厘米,长约160厘米,使用秦岭山区硬度很强的花岗岩石雕成,马踏匈奴是整组石雕的'象征中心,作品以循石造型手法,圆雕,浮雕,刻线结合,风格质朴恢宏,庄严肃穆。骏马昂首屹立,将手握箭矢的匈奴踏翻在地。马踏匈奴具有纪念碑式的宏大气魄,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融合,是整个秦汉时期石雕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大型石雕的杰作。
(三)青铜雕塑
由青铜铸造的雕塑,称青铜铜像或铜像。青铜具有优质的耐腐蚀性和铸造性能,*的青铜时代上起夏,下至东汉,绵延三千余年,古代的优秀工匠不断改进铸造技术,制作出了大量的青铜雕塑杰作。西汉前期,青铜兵器铸造的较多,有剑,孥机,矛,弓等。总之,西汉时代青铜器的内容及其丰富,在器物的用途上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
(四)玉石雕塑
玉器在*历史上流传久远,玉在*一直为统治阶级喜爱,他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延伸,使玉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秦始皇时期,玉石雕刻有了显着的进步。据晋王嘉《拾遗记》记载,秦代的刻玉善画工烈裔,“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秦汉玉雕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羽人骑天马》现藏于咸阳博物馆。这件玉雕反映了西汉祈求长生,幻想升仙的思想风尚,羽人高鼻长脸,双耳过顶,肩臀均生羽翼,右手握林芝,天马头似龙形,四足踏在琢有流云纹的椭圆形托板之上。整件作品造型完美,大块面与小镂空营造出流动之气与玉的温润材质十分匹配。此外,属于西汉时代的小件雕刻还有玉佩,带钩,带饰书镇或*镇以及印章纽等。
(五)木雕
木雕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翘裂,霉烂,虫蛀而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为小型室内雕塑。木雕构图一般利用树木弯曲的自然形态因材施艺稍加斧凿,不失天然趣味。特定尺寸的木雕也可以用几块木块拼粘使用。木材由于属于轻材质而且沿着纤维纹理有很大的伸缩性,因此在雕凿时自由度较高,与石材相比也可以更多的突出形状和较薄的造型。黄杨木,犁木可用来创作小型作品,榆木,松木纹理粗疏,适合雕造大型作品。从总体上看,秦汉木雕作品为数较少而且大多不精,其艺术水准,无法与同时代的石刻、铜像和陶塑艺术相媲美。
二、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一)从秦汉陶塑造型来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秦汉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秦汉时期的陶塑艺术,有很大的发展,它是秦汉雕塑发展水*的典型代表,要了解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首先必须了解秦汉陶塑的发展情况。
1、从陶塑人物造型上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从人物造型上看,秦兵马俑重写实,每个兵马俑都各有各的特点,面部特征也各不相同。人物形体皆依照真人,雕塑手法严谨,“秦俑这批活生生的写实主义艺术品,是秦以前几千年来写实主义的发展、创新、提高的结晶。它积淀了蒙昧时代的感性及文明时代的理性,积淀着中华民族写实主义的艺术精华,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美,肃穆的美。”汉代雕塑在秦代雕塑写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写实的风格,也很注重写意风格,现存的霍去病墓的大型雕刻和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陶俑,突出的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独特的风格。汉兵马俑造型简练,神态威严,但体型相比秦兵马俑来说较小。秦代兵马俑总体上仍稍嫌模型化,人物形象也较僵硬。汉代兵马俑相比秦俑神态上比较自然,人人物形象显得神采熠熠,此外,汉代其它种类人物俑也颇具神采,寓情于中是其特色,尽管一些侍从俑雕刻形体仍较僵直,对形体起伏的细微变化也未作细致的处理,但情感的变化在眉宇之间有了明确的流露,某些作品还在真实形态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如击鼓说唱佣。汉俑在传达神情风貌时,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如关中、中原一带的人俑体现文静、典雅,神态严肃、沉静的风格。而四川的人俑在动作行为上表现较活跃,表情更丰富生动。
2、从动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在动物的塑造上秦汉雕塑分为两种风格:一为写实,对动物形象的刻划准确,比例合理,如秦皇陵的陶马、武威的铜车马;二为写意,简略概括地勾勒出动物的昂首、张口、疾走等具体姿态并对其加以夸张、变形,来突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如霍去病墓前的石兽伏虎就极好的表现出了这一特点,虎虽在俯卧休息,却让人感到不怒自威。
秦汉雕塑中马的造型发生很大的变化,秦马头重但无粗相,鼻骨隆突,脊背宽博。西汉马体型开始变高,至东汉马脖颈高挑、四肢劲健修长。秦马多数河曲马种,而西汉引入西域良种。秦陵陶马、霍去病墓前的石马虽形象不同但都是旷世之作,马的形体结构比例合理,刻画精细,生动地表现了天马奔腾的形象。此外,汉代盛行厚葬,陶俑种类除兵马俑,马佣外还有家禽、家畜等动物雕塑,虽与兵马俑相比艺术性有所下降,但更贴*生活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从雕塑手法上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从雕塑手法上来看秦汉雕塑,第一个突出特点是雕塑和彩绘相结合,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彩绘陶俑都以色彩绘饰细部。第二个特点是圆雕、浮雕、线刻等各种表现方法常被混合并用于一件雕塑品上。圆雕浮雕造出轮廓,表现出立体感,线刻表现细部、人物的衣饰、家禽家畜的羽片等细部。如汉代的拱手女俑其领口、阔大的袖口和长袖转折处都刻有浅浅的数道线条,衣质的厚重、领口的隆些相关的动物或人体,借助自然造化之功,创造出具有某种神韵的作品。如霍去病墓前的石兽伏虎是在天然石块上稍作雕刻而成的,虎的身躯基本是借用了石材本身的起伏形态变化。
(三)从雕塑的构思安排上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如果说秦陵兵马俑是以惊人的数量、庞大的规模直观地再现了秦代强大的军队,那么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则是以静静的一人一马间接地表现了汉匈战争的结果,在这一主体雕像周围还有许多动物像如猛虎、野猪、牯牛、大象、等散置在墓上,造成幽险奇诡的气氛,使各个分散独立的作品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马踏飞燕铸像以健壮奔马的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而飞燕回首惊视的处理方法表现了骏马奔驰的自由风姿,创造出一个天马行空,超越一切的旷阔意境。这些雕像都充分代表了秦汉雕塑艺术玄妙奇特、壮阔丰伟的艺术特点。
三、秦汉雕塑的历史价值
雕塑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和一个时代文明发展的程度。*古代的雕塑艺术家们为后人、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杰作。秦汉雕塑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其生动的形象塑造上,这些艺术形象有更深刻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统一*的封建王朝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秦汉雕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古代的*人的一种思想表达——一个刚健有为、气魄雄浑,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之上。正是有了像秦汉这样的民族,*人才有了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江山大一统的思想,才把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信仰。
四、秦汉雕塑的当代思考
1、雕塑艺术与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与时代精神之间具有相对忠实性。可以说,几乎大多数时代的雕塑都能表达出特定时期的民族魂和时代精神。两者在精神上的理解和承载关系是基本一致的,主导审美的价值观也基本相同,正因如此,在盛唐的雍容气度下,唐俑自然就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从容,有位哲人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与现在,总是能通过某种事物联系起来。我们研究历史,探讨艺术现象,就是把历史当成是思考和判断,看作是对现实的解答和由现实引发的思考,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表象思考本质的语言和思想。秦汉到现在两千多年的时空转换,使我们在对待秦汉历史与时代的态度时,可以把雕塑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精神很好的注解,秦汉雕塑无疑己让今人重新耳濡目染了那个时代震撼人心的威严与节律。
2、雕塑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的雕塑艺术史是中华文明进程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发展过程虽然起伏跌宕,但其优秀成果基本上被保留和延续。余秋雨曾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最柔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脉是艺术,但历史己越来越证明,唯有它在最敏感也最永恒的部位上点化了文明。”今人感受古老文明传统,主要就是通过艺术遗物。秦汉雕塑创造了*雕塑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孕育这个高潮的时代和群体健康、积极、宽容,散发着迷人的特质。秦汉时期的大时代和大风范,与当今日渐强大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五、结语
本文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文化精神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本质诉求对秦汉雕塑原因加以剖析。通过大量史料与雕塑实例,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秦汉雕塑赏析。认为秦汉雕塑的是以军事力量为主的强势文化带来的民族自信和秦汉艺术人本主义精神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具有其他世界其他民族少有的历史延续性,*雕塑作为民族精神动态化凝固的特定形式,表现在造型过程方面,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的造型体系,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汉族文化和地域特征。本论题对*秦汉雕塑探究,具有一定的史学意义和学术意义。对如何创造出具有*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雕塑艺术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我们只有更好地在丰富的传统雕塑文化中找到当代文化基因,才能最大程度地最终回归到民族雕塑艺术的本体。从而为我们的民族雕塑艺术真正走向世界、融于世界奠定最个性化、最具优势的立足点。
美术论文: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
*古代的雕塑艺术家们为后人、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杰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论文: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 要】本文的目的旨在从秦汉雕塑兴盛原因的探究中挖掘*传统雕塑艺术独立于世界的文化存在根源和价值基础,使我们通过这一现象认清我们民族传统雕塑精髓的价值,以此唤起国人对中华文化精神的觉悟、认识、尊重与认同,进而从中找到与当代文化基因相契合的共同点,确立我国自身的民族雕塑话语坐标,最终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关键词】 秦汉 造型 兵马俑
引言
秦汉雕塑是*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的精神性、造型手法、简洁鲜明的力量和雄强气势曾给后世包括盛唐、现代雕塑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现今雕塑界常说的“传统雕塑”,实际上很大意义上涵盖了秦汉雕塑的特征。秦汉雕塑的繁荣兴盛在*雕塑史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我国传统雕塑早就有过辉煌的历史,尤其是作为“母体”的秦汉雕塑孕育并影响着历朝历代,甚至远播海外。
一、秦汉雕塑的类型
秦汉时期雕塑文明高度发达,且类型众多,具体说来可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陶塑、石雕、青铜雕塑、玉石雕塑、木雕。
(一)陶塑
*的陶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装饰性人物和动物雕塑,而陶塑的真正出现则表现为陶俑制作技术的成熟。秦汉时期陶俑获得了空前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兵马俑,秦兵马俑数量、规模、气势和写实水*都是无与伦比的,“有的巍然屹立,刚毅勇猛,有的容颜开朗,机智俊发,有的虎背熊腰,威武雄壮,有的须髯开张,意气昂扬,形象丰富多样,难以尽述”。秦俑重写实,兵马形体大小仿照真人真马,人俑*均身高1.8米,战车和兵器多为实用器,以逼真的形象和强烈的气概取胜;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战车已不见。在个体大小和制作精细方面,汉俑已较秦俑逊色,但仍然威风凛凛,犹存气势。
(二)石雕
秦汉石雕中,现存的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最具有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是西汉纪念碑群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石雕群中造型较完整的约十六件,其体积大者高约190厘米,长约280厘米,小者高约60厘米,长约160厘米,使用秦岭山区硬度很强的花岗岩石雕成,马踏匈奴是整组石雕的象征中心,作品以循石造型手法,圆雕,浮雕,刻线结合,风格质朴恢宏,庄严肃穆。骏马昂首屹立,将手握箭矢的匈奴踏翻在地。马踏匈奴具有纪念碑式的宏大气魄,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融合,是整个秦汉时期石雕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大型石雕的杰作。
(三)青铜雕塑
由青铜铸造的雕塑,称青铜铜像或铜像。青铜具有优质的耐腐蚀性和铸造性能,*的青铜时代上起夏,下至东汉,绵延三千余年,古代的优秀工匠不断改进铸造技术,制作出了大量的青铜雕塑杰作。西汉前期,青铜兵器铸造的较多,有剑,孥机,矛,弓等。总之,西汉时代青铜器的内容及其丰富,在器物的用途上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
(四)玉石雕塑
玉器在*历史上流传久远,玉在*一直为统治阶级喜爱,他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延伸,使玉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秦始皇时期,玉石雕刻有了显着的进步。据晋王嘉《拾遗记》记载,秦代的刻玉善画工烈裔,“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秦汉玉雕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羽人骑天马》现藏于咸阳博物馆。这件玉雕反映了西汉祈求长生,幻想升仙的思想风尚,羽人高鼻长脸,双耳过顶,肩臀均生羽翼,右手握林芝,天马头似龙形,四足踏在琢有流云纹的椭圆形托板之上。整件作品造型完美,大块面与小镂空营造出流动之气与玉的温润材质十分匹配。此外,属于西汉时代的小件雕刻还有玉佩,带钩,带饰书镇或*镇以及印章纽等。
(五)木雕
木雕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翘裂,霉烂,虫蛀而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为小型室内雕塑。木雕构图一般利用树木弯曲的自然形态因材施艺稍加斧凿,不失天然趣味。特定尺寸的木雕也可以用几块木块拼粘使用。木材由于属于轻材质而且沿着纤维纹理有很大的伸缩性,因此在雕凿时自由度较高,与石材相比也可以更多的突出形状和较薄的造型。黄杨木,犁木可用来创作小型作品,榆木,松木纹理粗疏,适合雕造大型作品。从总体上看,秦汉木雕作品为数较少而且大多不精,其艺术水准,无法与同时代的石刻、铜像和陶塑艺术相媲美。
二、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一)从秦汉陶塑造型来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秦汉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秦汉时期的陶塑艺术,有很大的发展,它是秦汉雕塑发展水*的典型代表,要了解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首先必须了解秦汉陶塑的发展情况。
1、从陶塑人物造型上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从人物造型上看,秦兵马俑重写实,每个兵马俑都各有各的特点,面部特征也各不相同。人物形体皆依照真人,雕塑手法严谨,“秦俑这批活生生的'写实主义艺术品,是秦以前几千年来写实主义的发展、创新、提高的结晶。它积淀了蒙昧时代的感性及文明时代的理性,积淀着中华民族写实主义的艺术精华,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美,肃穆的美。”汉代雕塑在秦代雕塑写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写实的风格,也很注重写意风格,现存的霍去病墓的大型雕刻和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陶俑,突出的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独特的风格。汉兵马俑造型简练,神态威严,但体型相比秦兵马俑来说较小。秦代兵马俑总体上仍稍嫌模型化,人物形象也较僵硬。汉代兵马俑相比秦俑神态上比较自然,人人物形象显得神采熠熠,此外,汉代其它种类人物俑也颇具神采,寓情于中是其特色,尽管一些侍从俑雕刻形体仍较僵直,对形体起伏的细微变化也未作细致的处理,但情感的变化在眉宇之间有了明确的流露,某些作品还在真实形态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如击鼓说唱佣。汉俑在传达神情风貌时,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如关中、中原一带的人俑体现文静、典雅,神态严肃、沉静的风格。而四川的人俑在动作行为上表现较活跃,表情更丰富生动。
2、从动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在动物的塑造上秦汉雕塑分为两种风格:一为写实,对动物形象的刻划准确,比例合理,如秦皇陵的陶马、武威的铜车马;二为写意,简略概括地勾勒出动物的昂首、张口、疾走等具体姿态并对其加以夸张、变形,来突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如霍去病墓前的石兽伏虎就极好的表现出了这一特点,虎虽在俯卧休息,却让人感到不怒自威。
秦汉雕塑中马的造型发生很大的变化,秦马头重但无粗相,鼻骨隆突,脊背宽博。西汉马体型开始变高,至东汉马脖颈高挑、四肢劲健修长。秦马多数河曲马种,而西汉引入西域良种。秦陵陶马、霍去病墓前的石马虽形象不同但都是旷世之作,马的形体结构比例合理,刻画精细,生动地表现了天马奔腾的形象。此外,汉代盛行厚葬,陶俑种类除兵马俑,马佣外还有家禽、家畜等动物雕塑,虽与兵马俑相比艺术性有所下降,但更贴*生活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从雕塑手法上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从雕塑手法上来看秦汉雕塑,第一个突出特点是雕塑和彩绘相结合,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彩绘陶俑都以色彩绘饰细部。第二个特点是圆雕、浮雕、线刻等各种表现方法常被混合并用于一件雕塑品上。圆雕浮雕造出轮廓,表现出立体感,线刻表现细部、人物的衣饰、家禽家畜的羽片等细部。如汉代的拱手女俑其领口、阔大的袖口和长袖转折处都刻有浅浅的数道线条,衣质的厚重、领口的隆些相关的动物或人体,借助自然造化之功,创造出具有某种神韵的作品。如霍去病墓前的石兽伏虎是在天然石块上稍作雕刻而成的,虎的身躯基本是借用了石材本身的起伏形态变化。
(三)从雕塑的构思安排上看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
如果说秦陵兵马俑是以惊人的数量、庞大的规模直观地再现了秦代强大的军队,那么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则是以静静的一人一马间接地表现了汉匈战争的结果,在这一主体雕像周围还有许多动物像如猛虎、野猪、牯牛、大象、等散置在墓上,造成幽险奇诡的气氛,使各个分散独立的作品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马踏飞燕铸像以健壮奔马的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而飞燕回首惊视的处理方法表现了骏马奔驰的自由风姿,创造出一个天马行空,超越一切的旷阔意境。这些雕像都充分代表了秦汉雕塑艺术玄妙奇特、壮阔丰伟的艺术特点。
三、秦汉雕塑的历史价值
雕塑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和一个时代文明发展的程度。*古代的雕塑艺术家们为后人、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杰作。秦汉雕塑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其生动的形象塑造上,这些艺术形象有更深刻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统一*的封建王朝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秦汉雕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古代的*人的一种思想表达——一个刚健有为、气魄雄浑,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之上。正是有了像秦汉这样的民族,*人才有了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江山大一统的思想,才把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信仰。
四、秦汉雕塑的当代思考
1、雕塑艺术与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与时代精神之间具有相对忠实性。可以说,几乎大多数时代的雕塑都能表达出特定时期的民族魂和时代精神。两者在精神上的理解和承载关系是基本一致的,主导审美的价值观也基本相同,正因如此,在盛唐的雍容气度下,唐俑自然就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从容,有位哲人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与现在,总是能通过某种事物联系起来。我们研究历史,探讨艺术现象,就是把历史当成是思考和判断,看作是对现实的解答和由现实引发的思考,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表象思考本质的语言和思想。秦汉到现在两千多年的时空转换,使我们在对待秦汉历史与时代的态度时,可以把雕塑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精神很好的注解,秦汉雕塑无疑己让今人重新耳濡目染了那个时代震撼人心的威严与节律。
2、雕塑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的雕塑艺术史是中华文明进程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发展过程虽然起伏跌宕,但其优秀成果基本上被保留和延续。余秋雨曾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最柔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脉是艺术,但历史己越来越证明,唯有它在最敏感也最永恒的部位上点化了文明。”今人感受古老文明传统,主要就是通过艺术遗物。秦汉雕塑创造了*雕塑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孕育这个高潮的时代和群体健康、积极、宽容,散发着迷人的特质。秦汉时期的大时代和大风范,与当今日渐强大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五、结语
本文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文化精神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本质诉求对秦汉雕塑原因加以剖析。通过大量史料与雕塑实例,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秦汉雕塑赏析。认为秦汉雕塑的是以军事力量为主的强势文化带来的民族自信和秦汉艺术人本主义精神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具有其他世界其他民族少有的历史延续性,*雕塑作为民族精神动态化凝固的特定形式,表现在造型过程方面,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的造型体系,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汉族文化和地域特征。本论题对*秦汉雕塑探究,具有一定的史学意义和学术意义。对如何创造出具有*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雕塑艺术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我们只有更好地在丰富的传统雕塑文化中找到当代文化基因,才能最大程度地最终回归到民族雕塑艺术的本体。从而为我们的民族雕塑艺术真正走向世界、融于世界奠定最个性化、最具优势的立足点。
浅谈汉字与*文化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汉字与*文化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的长项在于文化。*文化*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
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
或者
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字本位问题在语言学内部是有争议的,但至少可以肯定,华文的字比拼音文字的字母不知重大凡几,而词与句的组合,仍然离不开字。即使不承认百分之百的字本位,也得承认七、八成的字本位现象。华文文学讲究炼字,这与拼音文字大不相同。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汉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汉字的信息量与某些不确定性和争议性无与伦比。在中华民族的整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身份方面,在源远流长、一以贯之而又充满机变以摆脱困境方面,汉字功莫大焉。没有统一的汉字只有千差万别的方言,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国,抵抗列强的殖民化是困难的。比较一下*与亚、非、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被列强殖民统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比较一下社会主义的苏联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汉字的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现在*大陆的幼儿不会说话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武汉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崔颢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
在推广普通话(国语、mandaren)的同时,中华方言的丰富多彩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吴侬软语,三秦高腔,川语的刚嗲相济与粤语的铿锵自得,尤其是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样是我们的语言财富。它们影响着乃至决定着我们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多种多样的地方戏曲、曲艺和少数民族歌舞。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声乡音,两行清泪,乡音未改鬓毛衰,万方奏乐有于阗,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便是中华儿女的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华文中,国家既包含着country,也包含着nation,同时包括了state的意义,知道这一点,对于理解国人的国家民族观念,忠于祖国的观念与爱国主义的情愫有很大好处。在华文中,人民一词有自己不尽相同于people的含义,而且人与民各有不同的乃至划分等级的含义。这些知识与思考,对于理解*的政治生活与政治语言大有帮助。越是有志于*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越应该理解并善于运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传统,趋利避害,将大胆变革与稳定发展结合起来。我的河北南皮同乡张之洞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所信奉的厉行新政,不悖旧章等原则,也许在学术上是浅薄的与有懈可击的,然而却是语重心长的。
我们*应该明确地放弃汉字拉丁化的目标。我们应该更好地进行汉语汉字的教学、传承、研究、数码化应用与审美化创造。我们应该创造出无愧于祖先的语言艺术的传世之作。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在世界上推广普及华文与汉学教育,为此加大投入。我们应该在语言文字上对各种媒体与出版物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少一点错别字,少一点洋泾浜,少一点文理不通。
我们所关切的汉字文化毕竟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与面向未来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说我们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性格。同时,只有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经得起欧风美雨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才是有活力的民族的,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木乃伊。聪明的做法不是把全球化与民族化地域化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
在浅层次上,争论要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可能是有意义的。从根本上说,母语是进修外语的基础,外语是学好母语精通母语的不可或缺的参照。说起*现代*,大概没有很多人的外语比辜鸿铭、林语堂和钱钟书更好,同时他们的华文修养也令我辈感到惭愧。设想未来的中华儿女个个熟悉汉语汉字华文经典,同时至少是它们当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人的大脑的聪明足以做到这一步。而做到这一步不会降低而只会提高中华文化的地位。
我们大可以增强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文化的自信,以海纳百川、开阔明朗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开放与交流,而决不是鼠目寸光,抱残守缺。当然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
1998年我在建立已有七十余年历史的纽约华美协进会上讲演,有听众问:为什么*人那么爱国?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爱汉字汉诗,第二,我们都爱中餐。可惜我今天没有时间再谈中华料理了,那就让我们的听众们会议休息时间尽情地去享用中餐吧,美味的中餐毕竟首先要出现在餐桌上,而不是出现在我的讲演里的。谢谢。
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如果把历史文化比作一个大花园,那么就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字字赛珠玑,给我们美好的感受,还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寓意,做人的真谛。
我是在古诗的陪伴中长大的,当我呀呀学语时,妈妈就一字一句教我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当我学用筷子吃饭时,饭粒撒在了地上,家人就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我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每一粒粮食,鼓励我用好筷子。
进了幼儿园,老师常教我们背诵古诗。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和“*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辛弃疾的“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诗我均能琅琅上口。在班级背诵古诗的比赛中,我还得到了名次。
父母带我外出游玩中也经常用眼前的景物对上古诗给我讲解,使我的思维于诗情景意浑然一体。我们到了苏州慕名去了寒山寺,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古诗,我用尽全身力气撞击了寺内大钟,钟声宏亮,震撼人心,使人有振奋向上的感觉。而诗人张继却因乡思,只觉得远远传来的悠悠钟声,使心弦震颤愁更愁。可见心绪不同观景的效果会炯然而异。我祖籍在扬州,有了数次去瘦西湖的机会,有年夏末去游玩瘦西湖满眼残花败柳索然无味,由此体会出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游玩瘦西湖的最佳时机。
在诗的摇篮中我渐渐长大。学*古诗的范围广了些,层次高了些,内涵丰富了些,意境体会也深了些。
古诗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们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大漠孤烟直,长河日落圆。”反映出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的雄浑壮阔景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个“红”和一个“绿”把江南春景的艳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诗犹如一副历史画卷,向我们推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事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正是霸主项羽凭匹夫之勇欲夺天下面临败局所发出的叹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道出了善于联合各方力量,统一天下,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大英雄气概和喜悦心情。
在于谦的《石灰吟》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过零丁洋》诗中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表现出他们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是爱国诗人在人生即将走到尽头时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事业。每读到这些诗时,常使我的心和祖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我的文章快要结束时,我忽然领悟到古诗岂止是大花园里的奇葩。它犹如流淌在祖国大地上已有二、三千年的长河,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澡雪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它奔腾不息,奉献其所有。让我们在的“长河”中学游泳,会游泳。用我们的智慧继承它、发扬它,使之万古不息。
[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化]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汉文
导语: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汉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古代文化常识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化常识,欢迎大家分享。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之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只有左宗棠、张之洞、*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武汉文物鉴定中心
秉承“权威鉴定、标淮检测”的宗旨,以此淮确的推断古艺术品的真伪、年代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武汉文物鉴定中心,欢迎欣赏
武汉文物鉴定中心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伍迪 实*生兰亭秋)在收藏界,徐悲鸿的画作被认为是造假的“重灾区”。8月11日,武汉市民陈先生(化名)却称他家藏有一幅徐悲鸿的双马图真迹,但因生活拮据,他欲将父亲留下的这幅画出售。
昨日记者在陈先生家中见到了这幅双马图(如图)。陈先生取出画作时,首先露出的是画作背面顶端左侧写着的几行字:“徐悲鸿双马图……木公题签”。陈先生介绍,“木公”是我省已故著名书画古器鉴定家徐松安先生的号,徐松安在篆刻和书画鉴定上造诣颇深,张大千认其为徒,齐白石称其为弟。这幅徐悲鸿双马图的`真伪就是徐松安所鉴定。
陈先生说,他的父亲是我省著名美术史论学者,和徐松安是老同事,也是挚友。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去北京出差时,从古玩市场低价购得这幅画,徐松安鉴定认为是徐悲鸿真迹,便留下了他的题签。
打开画作,这幅双马图画风简洁,整幅画规格为630mm×2340mm,上半部分题字“所向无空阔”,下半部分正图为两匹飞驰的骏马,右上角有“悲鸿”自款及“徐”字朱红图章。
陈先生说,父亲买回这幅画后,将画精心装裱,一直珍藏着。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这幅画,虽然他对书画也有研究,本想把画收藏好,但因经济困难,他犹豫再三,决定卖画维系生活。
如果这幅画是徐悲鸿真迹,价值几何?据业内人士介绍,徐悲鸿画的马在拍卖市场上最少也能拍得200万元人民币,他建议陈先生先找专业机构鉴定画的真伪。
随后,记者致电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他们表示*日将对此画进行鉴定。
上海文物鉴定 上海古玩鉴定、古董鉴定、瓷器鉴定、书画鉴定、玉器鉴定、杂项鉴定、拍卖*台;鉴于国内古玩艺术品市场鉴定领域的现状,我们联合了国内权威、强大的专家团队,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鉴定仪器和技术,集专家的经验,科学的物理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式为全国藏家的藏品进行鉴定服务,为国内古玩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一个公*、公正、公开的服务*台。
藏品鉴定:
1、图片鉴定:藏品名称、藏品的断代、藏品的描述与解说;
2、实物鉴定:藏品名称、藏品的断代、藏品的描述与解说、藏品市场参考价;
书面鉴定:
内容:对藏品出具书面鉴定证书,鉴定证书须对藏品的名称、年代、规格、描述做出详细阐述。证书必须附有该藏品图片,由鉴定家签字并盖有委托鉴定机构公章;
物理检测:
内容:根据藏品所采集的样本,送到北京中博文物鉴定中心、北京收藏家协会做科学化验、分析,断定年代,并出具附有照片及盖有鉴定机构公章的书面检测报告。
(注:* 北京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华东区检测报告采集取样点)
○鉴定范围:陶瓷、字画、玉器、铜器、印章、钱币、木器等;
○鉴定时间:每周二到周日;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7:30
○鉴定内容:国家级专家鉴宝,(可开具权威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
咨询热线:13601997526 王经理欢迎您来电咨询。
古代茶文化诗词
茶为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有许多与茶有关的诗文流传下来。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古代茶文化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阅读参考。
六羡歌
【唐】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罍(léi):古代器名,青铜制,也有陶制的,用来盛酒和水。
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
《六羡歌》是唐代“茶圣”陆羽的一首作品。收入《全唐诗》卷三〇八,原题为《歌》。因歌中写到6个“羡”字,人们便据此定名为《六羡歌》。《六羡歌》表明了陆羽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竟陵的西江水。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陆羽的《茶经》,为唐代中期茶文化和茶文学的创作起了倡导作用。陆羽于肃宗上元初(760)在吴兴苕溪结庐隐居时,同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交”。此诗作于陆羽隐居妙喜寺期间。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开创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原称“宝塔诗”,也叫“一七体诗”。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历代有不少人做过此类型诗。
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诗人在题后有小注云:“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郡作。”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唐】白居易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从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元稹时在京城刚任祠部郎中。此诗约作于元和十五年冬。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不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这是一首“琴”与“茶”双咏之诗。并借琴茶之灵性以喻乐天“君子陶陶”之品德风范。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芳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余香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原荡昏邪。
犹同甘露饮,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一月贬永州司马,住在龙兴寺(该寺犹存,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期间,与寺僧巽上人交往密切。这首诗是在诗人目睹巽上人亲自采制晨茶的经过情景,及品饮僧人珍贵香茗的感受之后写的酬谢诗。此诗约作于元和初年。
西江月·茶词
【宋】苏轼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
20、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尚巧主景”,他善于用浓重的色调描绘边塞的奇异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鲜明的诗句;音调悲壮宏亮,用韵灵活,有的三名一换韵,如《走马川行》;有的两句一换韵,如《轮台歌》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名句。
解词与简答
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2、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3、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如《少年行四首》,善于描绘边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陇头吟》、《老将行》。王维早年,曾经写过一些抨击*、不满现实的政治感遇诗,如《寓言》,后期的诗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有些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比较高。
李白:
1、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虽然有复杂的思想倾向,担仍有一个中心主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3、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的诗歌的语言清新、豪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恰好说明了他诗歌的语言特色。
5、李白在汲取了民歌语言清新明快特点的同时,又注意继承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因而又具有精美的特点。
6、《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现了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7、《子夜吴歌》、《早发白帝城》都是用极单纯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二、解词与简答
1、简要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如《蜀道难》。
(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3)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4)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杜甫:
1、杜甫的家庭有两特色,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从杜甫的一生来看,他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家训,无论穷达,他都要兼济天下,可见他的思想属于儒家,这一点从他叙事诗都统一在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中即可证明。
2、天宝十四年,杜甫往奉先县控望家小,回家后即写了《自就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3、公元七五年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杜甫《春夜喜雨》中最后一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春雨的可爱,它给人们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5、《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等诗句,表现了杜甫对国事的感慨,怅恨与家人离别。
6、杜甫喜欢歌咏凤凰,这几乎成了诗人的化身和写照。因此,他笔下的凤凰如他一样仁爱善良。
7、在杜甫的七律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是《秋兴八首》组诗。
8、杜甫诗歌在写法上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用身边琐事表现重大主题,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重大主题是杜诗的又一特色,如《兵车行》《石壕吏》等。
9、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富想象力的两个形象,在《登高》、《白帝》、《秋兴八首》等诗中,都集中了这两个形象。
10、杜甫诗歌的语言是苍劲凝炼的,用他的说法是“诗成毫发无遗憾”。
11、杜甫是一个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无不运用自如,其中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他是唐代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同时,他“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秦汉文化的古诗 关于秦汉文化的古诗 关于徐州汉文化的古诗 描写楚汉文化的古诗词 周秦汉唐的古诗 有关秦汉的古诗 形容秦汉的古诗 描写秦汉史的古诗 类似秦汉史的古诗 秦汉之间隐藏的古诗 描写秦汉美人的古诗 秦汉古诗写乞巧的古诗 总结秦汉时期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秦汉时期的古诗文 周秦汉唐的古诗词有那些 从秦汉到现代的古诗词 美汉字文化的古诗 秦朝的古诗词文化 汉文特点的古诗 带有汉字文化的古诗 老汉口文化的古诗 了解汉字文化的古诗 汉语文化中的古诗 关于秦文化的古诗词 赞汉文帝的古诗 彰显汉字文化的古诗 传承汉字文化的古诗 体现汉字文化的古诗 描写战国秦汉时期的古诗 凸显汉字文化的古诗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汉文帝和窦皇后的一生 诗说文化 汉服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谈英汉*语与民族文化特征论文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论文 浅谈英汉*语与民族文化特征论文 汉字文化相关知识 汉朝文化的主要特征 汉字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论文 汉文帝刘恒的生*简介 浅谈秦汉时期的装饰图案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汉族民俗:舞蹈文化 武汉文物鉴定中心 古代茶文化诗词 文化之根——汉字 美术论文: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 浅谈汉字与*文化论文 关于茶的诗句古诗(茶文化最著名的诗句) 有关清正廉洁的古诗词(关于廉政文化古诗词) 《早梅诗》《太*歌》《采桑谣》汉文训读 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化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汉文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古代晚唐诗坛文化常识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形容春天美景的诗词 最励志的诗词 带无的诗词 形容女子初长成的诗词 描述冬雨的诗词 安全的古诗词 霞的诗词 关于寒食的诗词 关于选择的古诗词 红颜老去的诗词 有关荷花的古诗词 初伏的诗词 关于学校的古诗词 赞美早上朝霞的诗词 关于泰山的诗词 关于礼仪的古诗词 带兮的古诗词 童年玩伴的诗词 形容爱情已逝的诗词 形容父与子的诗词 形容丑恶嘴脸的诗词 有关喝酒的古诗词 有关露珠的诗词 赞扬马的诗词 男子为女子画眉的诗词 苏轼的悼念亡妻的诗词 薛涛的诗词 赞美湿地的诗词 形容水果的诗词 形容芦花的诗词 比喻爱情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