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白描的修辞手法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描的修辞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描介绍
白描原是*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文学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1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2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一、二、三、四……”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
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3、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4、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在文学作品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西上莲花山)及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
白描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描修辞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基本解释
白描原是*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范文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1、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2、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
1、 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 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3、 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4、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西上莲花山)及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 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
【高考精题回放】
1、(200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注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远与*、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边城景象:暮雨菲菲,大雁低空飞,沙漠绿洲上的芦笋长势很好,后两句以虚写为主,遥想了驮队远行的情景,虚中有实。
2、(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白描是不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描是不是修辞手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答:白描是修辞手法。
范例
1、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2、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
1、 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 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3、 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4、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西上莲花山)及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 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
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3)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5)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6)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7)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8)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1)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描写黄河的诗句
1、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唐】杜甫
2、出自中唐诗人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3、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4、《登蒲州逍遥楼》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时*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5、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5、《行路难》 男儿轗轲徒搔首,入市*且沽酒。行路难,权门慎勿干,*人争路相摧残。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负薪客,归去来。龟反顾,鹤裴回,河岸上起尘埃。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7、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黄河》【宋】王安石
8、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9、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将进酒》【唐】李白
11、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一》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1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唐】李白
13、出自明代诗人李流芳的《黄河夜泊》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
夏天来了,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描写夏天的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非常美丽的季节。
描写夏天的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有关夏天的古诗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小编整理的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供参考!
古典诗词中的点染艺术手法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刘熙载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一、正染
就是“染”的内容与“点”的内容在情感的方向上是一致的,是并列或递进关系。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词中的“闲愁最苦”是点,升华前文,然后用“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来染,丰富、具象“闲愁最苦”:他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空耗着自己的生命,虚度着自己的`年华,百无聊赖、闲愁最苦;他无法解脱交织在心中的这种压抑、也最怕在烟柳夕阳中登楼远眺,因为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太像南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势,叫人看了心肠断裂。
二、反染
就是“染”的内容与“点”的内容在情感的方向上是相反的,用对比、对照、反衬手法形成巨大反差,更能撼动读者。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通篇皆染,最后一句是点。“染”的部分描写了一个报国杀敌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醉里挑灯看剑”的运筹帷幄,“沙场秋点兵”的壮怀激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冲锋陷阵,“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千古流芳。结句“可怜白发生”如雷霆乍惊,猛地一“点”,将前面“染”的万仗豪情一下子打入万仗深渊,原来前面“染”的只是一场梦,现实中却是失意得一世无成的“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全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代表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三、问答染
就是点染以问答形式出现,“点”是问、“染”是答。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诗精练含蓄,用语质朴浅*而寓情深微悠远。诗中“客心何事转凄然?”以问的形式来“点”明除夜思乡之情的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以答的形式来“染”:染的部分极妙,不写自己思乡,偏说家人想念自己,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增添新的白发了。作者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相关文章:
1.夏季古典诗词名句
古诗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吗 白描的手法古诗 白描手法的诗句 白描手法的句子 古诗中的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的古诗词 古诗用白描手法的课文 白描手法的例子古诗 古诗中白描手法的作用 运用白描手法的诗句 关于古诗中的白描手法 有白描写作手法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的白描手法 雨霖铃白描手法的句子 古诗词的写作手法白描 古诗中的表现手法白描 运用白描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运用白描手法的高中古诗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作用 运用了白描手法的古诗词 高中利用白描手法的古诗句 古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的句子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的特点 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古诗文 村居生活运用白描手法的古诗 古诗乡村四月中的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的古诗词例子小学 古诗词中使用白描手法的作用 小学阶段白描古诗的修辞手法 白描的古诗写法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白描的修辞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白描的修辞手法介绍 白描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 白描是不是修辞手法 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越中览古李白古诗鉴赏(越中览古赏析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大全)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 李白描写夏天的古诗大全 李白描写景色古诗 李白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李白描写夏天的古诗 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 木兰诗的描写手法 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关于李白描写荷花的古诗词
南宫流云苏落语录 黄菡老师经典语录 周弘赏识教育妙语录 应许之日经典语录 贾小朵经典语录 爱情扎心语录视频 小丸子爷爷经典语录 各种电视剧经典语录 衡中语录 妯娌的经典语录 库里励志语录 孔子语录英文版 史铁生语录励志 最好的我们语录经典 杨戬语录 我是山姆经典语录 酷酷的滕晚安语录 既深情又薄情的语录 小狼狗男友日常语录 晒晒太阳的经典语录 卡塔库栗语录 齐天大圣语录 冷漠语录 二胎妈妈的幸福语录 吴世勋励志语录 活的不如狗语录 孩子陪伴经典语录 肖骁奇葩说经典语录 安东尼不二兔子语录 生我的我生的语录 夏日恋语录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