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关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唐代诗人李峤写风的谜语古诗《风》

  • 古诗文
  • 关于唐代诗人李峤写风的谜语古诗《风》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唐代诗人李峤写风的谜语古诗《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赏析二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阅读全文]...
  • 风古诗李峤意思和赏析(风古诗李峤意思分享)

  • 分享
  • 《风》(唐、李峤)

    原文:

    解落三秋月,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⑴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

    ⑵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xié):倾斜,歪斜。

    译文:

    风能吹落三秋的树叶,能吹开二月的鲜花。

    风吹到江河掀起巨浪,吹进竹林翠竹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风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通过四种可见之景来描写风,可谓独具匠心,再则,全诗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都能见到风的身影,这一点也实为难得。诗的前两句,一落一开写出了风的轻柔,后两句用千尺与万竿两对数量词写出了风的狂疾,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千变万化,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被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阅读全文]...
  • 古诗风

  •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1、解:能够。

      2、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3、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4、过:经过。

      5、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这首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阅读全文]...
  •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 写作
  •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导语: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峤(644~713),唐朝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石像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峤代表作品: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翻译】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月》

      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

      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中秋月》

      第一首: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第二首: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

      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轮圆圆的明月,人们都说每个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骤雨暴风呢。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早发苦竹馆》

      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

      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

      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怜野心旷,讵恻浮年小。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

      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

      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

      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

      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

      《酬和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明坐虚馆,旷望几悠哉。

      宿雾分空尽,朝光度隙来。

      影低藤架密,香动药阑开。

[阅读全文]...
  • 李白写的古诗有哪些(唐代诗人写的古诗词)

  • 李白
  • 上小学五年级时,电视台正在播《护国良相狄仁杰之风摧边关》,剧情看得太起劲儿,每次都会一直看到片尾。

    仍记得,那首片尾曲名为《饯别》,整首曲子气势恢宏。那个时候班里流行在本子上抄下好听的歌词,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会玩起接歌的游戏。

    直到上了中学我们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诗,是音乐人为诗作了曲,才变成了一首歌。而诗的作者是人人都喜爱的谪仙李白。因为印象实在太深刻,直至如今,很多人仍能脱口而出地唱起来。

    这首诗便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诗的名字虽长,可给人感觉非常直白,直接点出了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当时,李白的叔父李云正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所以是“校书叔云”。

    谢朓楼,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楼阁。南齐著名诗人谢脁在宣城的陵阳峰上建一室作为理事起居之所,命其名为“高斋”;唐朝时期,为纪念谢脁而重建此楼,故又称“谢公楼”。

    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十二年(约753年),李白于宣城作下此诗。当时的李白因谗言而被迫离开朝廷,正处于人生低谷,内心有大量的孤苦和愤懑需要发泄。

    正巧在宣州遇到了叔父李云,可叔父很快要离开宣州,于是二人便决定同登谢朓楼,李白在此楼为叔父设宴送行。

    虽然昨日的一切已经全部成为了过去,不可能挽留得住;但今日的忧愁仍正扰乱着诗人的心,真是让人又烦又忧。过去已随着江河飘散,人心住当下。而这当下却也使人烦扰。这两句诗,以时间上的对仗来展现内心的愁苦。

    时间一直在向前走着,日子也一直向前过着,仿佛什么都变了。而唯一不变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愤懑,只能任由着那岁月安抚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看那远远而来的万里长风正在送着南归的鸿雁,这景色,正适合陪着几壶浊酒,开怀畅饮。

    长风寓意“刚烈”、“强劲”。李白不只一次提到过“长风”,也曾在另一首诗《关山月》中写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此外,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在《高唐赋》写道:“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足可见长风之力、之劲。

    诗人以“长风”自拟,表现了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像长风那样刚劲有力,远远而来,浩浩荡荡地吹散尘土和烟沙。

    然而,这长风如今只能在这谢朓楼送送归燕。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叔父您的文章颇有建安之风骨。“建安骨”主要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等人的诗作之风骨。他们的作品刚健遒劲、慷慨悲壮。在中华诗作审美上,建安风骨可谓是独特且难以超越的文人风格。

    大谢为谢灵运,小谢为谢脁。谢脁善于写景,诗风清秀。《南齐书》中大赞谢脁:“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李白更是视其为榜样,认为自己的诗作就如谢脁的诗作那般清发、秀丽。

    这就是“偶像”的魅力吧,当崇拜一个人的时候,风格都在向那个人无限靠*。

    此刻身在谢朓楼,自然是要向敬佩的前辈致敬的。李白还作了另外一首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来表现对偶像谢脁的崇拜和怀念,特别是这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可见谢脁对诗仙李白的诗风影响极大。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待二人酒正饮得起劲儿,豪放的兴致来了,带着雄心壮志一起腾云驾雾到青天之上,将那高悬的明月揽下,盛进酒杯中。

    这时,二人应该都有些醉了。人在醉的时候,无论是否低迷失落,都可以将心底的梦想以最纯粹的方式释放出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过了一会儿,酒劲儿过去了,人便醒了。醒了以后,还是要继续面对现实。

    本想拔出长刀阻断那滔滔不绝的流水,仿佛这样就可以抛开所有的忧愁和烦恼了。可那水一点没被影响,反倒流得更加汹涌了。就如同痛苦和难过等负面情绪,越是想逃离它们,就越挣脱不掉,如同身陷泥沼。

    这句诗还出了个著名成语“抽刀断水”。

    算了,还是借酒消消愁吧!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可在现下的境遇和心境下饮酒,又好像浪费了这美酒;因为,对此时的他来说,酒不是来帮自己消愁的,是来“添愁”的。真是愁上加愁啊!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佛法有云,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间就是来经历“苦”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非对错谁又能算得清呢?

    倒不如,就让那些个不如意、不称心全部随风飘逝。待明日,将束发散开,重新出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上漂流;从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只做闲云野鹤,倒也逍遥!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叹无数英雄豪杰多孤独!

    诗的最后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人虽低落,诗却极其豪迈高昂,这就是李白。

    怪不得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写道:“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无论他有多么怀才不遇,他的内心依然如皓月般明亮皎洁。

    李白更像是一个孩子,一位老顽童,内心既丰盈又充满了童趣,总是那么地有想象力,对于日、月、天空都有着自己的幻想。

    他是一位纯粹的画家,总能为我们绘出最飘逸的豪情,随风流传千古。

[阅读全文]...
  • 关于李白古诗-古风

  • 李白,古风
  •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一般说来,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其实半是假话。唐代是*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何尝有所谓“复元古”?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又何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繁星罗布于秋天。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何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所以下文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申说自己已无创作之意,只有把“废兴万变”之中的那些作品,象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整理一下,去芜存菁罢了,这样庶几还可以“垂辉映千春”。可是孔子毕竟不是仅仅删述而已,赞周易、删诗书、定礼乐之外,最后还是作了流传千载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时才绝笔。诗人的抱负,亦正是如此。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上有所建树。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神完,于是乎“大雅”又“作”了。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千古以来,对此诗都是顺口随便读过,未尝抉出其矛盾之处的用心所在,未免辜负了诗人当时以此诗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最后两句,由于立意的坚决,音调也不自觉地紧急起来,“立”、“绝”、“笔”三个入声字,凑巧排列在一起,无意中声意相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压轴。

    [关于李白古诗-古风]

[阅读全文]...
  • 李白祖国风光的古诗句

  • 李白,祖国,风光
  • 李白祖国风光的古诗句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阅读全文]...
  • 唐代李白的古诗大全(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 李白
  • 说起唐诗中的狂诗,很多人能如数家珍;说起唐朝狂傲的诗人,很多人自然也了如指掌。但是,无论如何数,李白都是绕不开的人物,他才华横溢,纵横捭阖,是诗坛最为闪耀的明星。

    李白最狂傲的10首诗词,千百年来独领风骚!

    一、《侠客行》

    赵客缦胡,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

    二、《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笑尽一杯酒,*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

    三、《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四、《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五、《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六、《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阅读全文]...
  • 李白写的古诗

  • 李白
  •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阅读全文]...
  • 李白山水风光的古诗

  • 李白,山水,风光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4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东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句子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语录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说说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名言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诗词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祝福

古诗风唐李峤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结合学过的古诗词 杜牧的古诗文江南春 260字的经典古诗词 2岁左右的古诗词 晚春的古诗感想 关于描写服饰的古诗词 描述女人化妆的古诗 好的古诗板书设计 关于赵州桥的故事的古诗 带船字的古诗词 浦城关于桂花的古诗*俗 蕙兰在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的华盖是何意 中秋的古诗十三首 咏柳古诗和图片的画 想谈恋爱的说说古诗 小学到初中所有学过的古诗 含英咀华读书的古诗 多请教别人的古诗 教导多陪伴老人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十月 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作者和古诗 带西楼的简短名古诗 登山远眺的古诗 初中古诗的总字数 热爱家乡的七字古诗 形容睡不踏实的古诗 描写雪中的树的古诗 箭扣长城的古诗词 韩泰山的古诗文 古诗形容色彩斑斓的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