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望楼台的古诗 >

望楼台的古诗

关于望楼台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望楼台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望楼台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楼台的诗句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俞文豹《清夜录》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

    漠漠轻阴晚自开,*映楼台。——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杜甫《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

    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郑谷《回銮》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张养浩《双调·折桂令·想为官枉了》

    五湖家世乌衣巷,三峡楼台亦甲山。——邵桂子《到夔门呈王待制》

    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汪元量《西湖旧梦·南高峰对北高峰》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白居易《仆射来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难并之说诚哉是言辄…兼简尚书》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李处全《西江月·窗户风薰端午》

    儿女欢呼争乞巧,楼台罗列賸传杯。——李吕《七夕次韵》

    楼台墙宇家家月,杨柳荷花处处风。——楼钥《次韵四绝·从子澡涤筑屋荷池上》

    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花萼楼台畔,年年瑞气新。——王炎《贺吴兴郡王生日》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春日楼台围翠巘,夜晴灯火接青郊。——范梈《自戎府出还珠门,晚归廨舍》

    疾风稍定楼台色,微照犹含鼓角声。——范梈《奉同陈应奉访友人不遇》

    西山千仞郁崔嵬,山下楼台紫翠开。——范梈《辛酉岁元日》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张若虚《代答闺梦还》

    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水楼台。——张可久《寨儿令·鉴湖上寻梅》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念奴娇·井冈山》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李白《永王东巡歌》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唐寅《落花诗》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李白《上之回》

    象牙滩上百花开,参差时复见楼台。——汪广洋《江上·象牙滩上百花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陈维崧《虞美人·无聊》

    入万顷玻璃世界,望三山翡翠楼台。——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海棠恰西园锦树花开,便是春满东风,燕子楼台。——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寻梅提清事,放客怀,残雪小楼台。——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金谷楼台灰尘飞,两家淡薄千年话。——陈著《前人载酒光风霁月□醉中》

    坐看鱼鸟沈浮远,静见楼台上下同。——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水寺》

    小雨静楼台,微风动兰麝。——陆龟蒙《村夜二篇》

    向时楼台买花户,凄烟落日迷荆榛。——陈著《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

    墙垣反锁长安春,楼台渐渐属西邻。——白居易《劝酒》

    楼台有月新诗出,囹圄无人绿草长。——王禹偁《和陈州田舍人留别·演纶多暇每封章》

    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韩偓《和王舍人抚州饮*赠韦司空》

    不知水上有楼台,却就波中看闭启。——窦庠《金山行》

    白雪青天映日红,楼台高下玉山中。——张翥《壬申元日大雪二日立春晴景豁然春宴有作》

    我闻富有石季伦,楼台五色干星辰。——贯休《洛阳尘》

    楼台照海色,衣马摇川光。——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瑶阙参差阿母家,楼台戏闭凝彤霞。——齐己《升天行》

    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苏轼《瑞金东明观》

    楼台千万户,锦绣龙歌沸。——贯休《上卢使君》

    楼台简介

[阅读全文]...
  • *水楼台先得月全诗

  •   《断句》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靠*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着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范仲淹很有学问,一看这诗句自然明白了苏麟的心思(m.ju.51tietu.net)。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阅读全文]...
  • 原创诗集楼台诗行

  • 原创诗集楼台诗行

      楼台诗行

      文/唐义长

      一

      村外小草

      长得越来越苗条

      是谁在传递秋色讯息

      把丝丝凉意

      浓缩成金黄希冀

      风卷着风,从山头斜伸

      将带走一抹慌乱

      埋藏在心底

      二

      水泥路蜿蜒,手丈量到老远

      羞涩小河,汩汩流淌

      田埂,桃林,村庄

      处处留下倩影与模样

      山丘那八月瓜不停鼓掌

      串串鸡鸣翩翩飞舞

      惊起皎洁月儿露出脸颊

      羞涩的不停跺脚

      三

      秋天的脚跑得飞快

      天空那张脸一天比一天拉得阴沉

      挂满了十月的静谧与寂寥

      天然湖影中,鸳鸯私语情话

      鱼儿跳着拉丁舞

      湖草也想飞

      一缕清风盛开涟漪

      人们拿着称杆轻轻梳头

      四

      在一段**仄仄的日子

      楼台那笑容躲得老远

      小溪涌出潺潺流水

      构成钢琴弹奏琴架

      带来远古芳香

      滋养脚下乡民

      在眉骨上溅起大山浪花

      传递出一段美好故事

      五

      *静的'乡村苗寨

      走进粮食与黄桃的灵魂

      如走进旷野与诗行

      收割甘甜乳汁与耕耘背影

      憔悴了山村淡淡目光

      吟几阕诗韵,撷一瓣芳香

      细细揉进秋色

      摆进灿烂阳光下腋下

      六

      漫天的雨

      像血液一样悄悄淌进胸膛

[阅读全文]...
  • 谚语:*水楼台先得月

  • 谚语,语文
  • 谚语:*水楼台先得月

      “*水楼台先得月”是出自古诗的经典谚语,比喻由于接*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句谚语吧!

      *水楼台先得月的成语典故

      【成语】: *水楼台先得月

      【拼音】: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解释】: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义句】:向阳花木早逢春

      【出处】: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公即荐之。”

      关于*水楼台先得月的故事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水楼台先得月的历史典故

      出自: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历史典故: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很高的大官。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他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关心帮助城中的文武官员。很多官员靠此得到了可以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因此都很感激范仲淹。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官,由于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次,苏麟因公事见到范仲淹,便乘此机会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

      诗中有这样两句:“*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说的是靠*水边的楼房可以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花草树木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苏麟是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巧妙地指出接*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范仲淹读后心领神会,哈哈大笑。于是,便按照苏麟的意愿,为他谋到了一个合适的职位。

[阅读全文]...
  • 描写楼台烟雨的诗句推荐

  • 烟雨,文学
  • 描写楼台烟雨的诗句推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楼台烟雨的诗句推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

      三千一世谈何易,大漠胡楊总是春。

      雨雨风风还茂叶,霜霜露露未消身。

      沙飞土拥巍然立,雪舞寒来一样亲。

      留得闲心陪静月,只将春意送他人。

      (二)

      依依街巷水,缕缕系烟台。

      孤凤稍书去,愁鸾乘雨来。

      琼楼萦爱意,玉馔绕英才。

      佳酿千杯少,同君叙旧怀。

      (三)

      征人万里在天涯,闺阁一帘映月牙。

      鼙鼓声消淹瀚海,飞天袖舞向云斜。

      梵音总入风尘里,勒石曾记大漠沙。

      千载夕阳残照处,秋风萧瑟望蒹葭.

      (四)

      雄关铁链长城卫,送与人间处处春。

      岂怕沙尘摧叶盛,不愁风暴扫根身。

      三千岁月豪魂在,万里山河故国亲。

      笑问垂丝堤上柳,可曾树下慰征人?

      (五)

      烟雨楼台【七律月牙泉之恋】原韵

      莫高窟上望天涯,大漠深深嵌月牙。

      古道驼行声远*,清泉雁过影横斜。

      恍疑万滴潇湘泪,留润千年瀚海沙。

      欲问征鸿归去处,徘徊犹自恋蒹葭。

      1、江南曲四首

      【唐·储光羲】

      第一首: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第二首: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第三首: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第四首: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2、江南好 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3、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4、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5、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6、忆江南

      【唐·皇甫松】

[阅读全文]...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苹通:苹)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注释

      ⑴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韵,后片六*韵。

      ⑵“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⑶却来:又来,再来。“去年春恨“是较*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小苹,当时歌女名。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⑸心字罗衣:未详。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说亦未必确。疑指衣上的花纹。”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⑹彩云:比喻美人。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赏析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全词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乐·幺弦写意》:“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第二层。“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冯延已《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篇盖袭用成语,但翁宏诗作不出名,小晏词句却十分煊赫。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2、酒醒,3、人独立,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阅读全文]...
  •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 秋雨
  •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8、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16、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2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8、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2、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3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7、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9、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4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2、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临江仙》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6、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4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48、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4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阅读全文]...
  • 《黄鹤楼》古诗

  • 《黄鹤楼》古诗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阅读全文]...
  • 《玉楼春》古诗鉴赏

  • 《玉楼春》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玉楼春?戏赋云山【注】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本词作于作者受南宋“和谈”派排挤,闲居江西铅山期间。

      8.请分别简要概述词作上下阕描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5分)

      9.词的开篇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8.上阕写对青山被浮云遮盖的忧虑(遗憾);下阕写重睹青山的喜悦。本词通过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寄寓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

      9.设问和拟人手法。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拟人手法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赏析

      【鉴赏】: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古诗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解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jià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文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阅读全文]...
  • 写黄鹤楼的古诗

  • 写黄鹤楼的古诗

      写黄鹤楼的古诗有哪些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写黄鹤楼的古诗及译文吧~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望楼台的古诗 - 句子

望楼台的古诗 - 语录

望楼台的古诗 - 说说

望楼台的古诗 - 名言

望楼台的古诗 - 诗词

望楼台的古诗 - 祝福

望楼台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七月再见八月你好说说 晒娃的说说 七夕单身狗说说配图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说说 qq说说神器下载 说说爱情歌曲原唱 三月再见四月你好说说 晒饺子的幽默说说 受伤的心情说说 指不上公婆的心情说说 喝茶说说发朋友圈 想放弃一段感情的说说 四月第一天的说说 说说赞 真心爱一个人的说说 想念儿子的心情说说 年龄大了的感慨的说说 爬山累并快乐的说说 睡不着的说说 想你的说说 减肥的说说 qq空间说说赞 说说大全 感悟生活的心情说说 今日立冬说说 余额不足的心情说说 心情压抑的说说 闺蜜说说 喝茶的说说发朋友圈 失眠说说 人生感悟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