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修辞手法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修辞手法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修辞手法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的修辞手法兴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兴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以下是小编准备的比兴的修辞手法,快一起来看看吧!
比兴的修辞手法
比兴是诗歌中常常连用的两种手法合称。“比”就是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即通过类比联想引进比喻客体,打比方。“兴”就是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是类比联想思维的产物。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就合指比兴手法。
一、比兴的分类
比兴主要有比+兴、比兴叠用、兴寄(整体比兴)三种形式。
(1)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其二)
(1)是“比+兴”格式,即想说某事物,而先说其它事物以起兴,且前后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具有可比性,又构成比喻。说“雨中黄叶树”的目的是为引出下句“灯下白头人”,这就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起兴手法;而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又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这又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的比喻修辞。
(2)是比与兴重叠在一起。表面写“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目的为引出深层意思“自己身处污浊官场而渴望归隐田园”,这是起兴手法;而这两句诗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又具有类似点,相似点是受束缚渴望回到原来生活环境中去,因此,又构成了类似于借喻的比喻。通过比兴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除了单句的比兴手法外,还有整体比兴,即兴寄手法,兴寄就是用比兴手法来托物言志。字面上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但隐含的意义也是完整的,有的甚至可以一一对应。
如(3)陈子昂的《感遇》其二,全诗赞美兰若风姿卓然,香色超群,感叹其风霜相逼芳华易逝。诗人巧妙地用比兴双关手法,构成了字面意义和寓意这两个完整的意义层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品格之高洁,却怀才不遇,以至华年流逝壮志未酬,理想破灭的感慨。
二、比兴的作用
比兴手法比一般意义上的比喻、比拟显得更加隐曲幽深。比兴手法的运用,既大大加强了古诗的形象性,也丰富了其意蕴,为古诗增添了一种含蓄委婉之美,使其韵味悠长,让人回味沉思。兴寄的言外之意才是表达的真正目的,因此诗人都把不便明说的意思通过比兴手法委婉含蓄表达出来。怀才不遇、感时伤世,愤世嫉俗、高洁自守等情感常以比兴出之。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诗的意思是:“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身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诗人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巩固训练】
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卫风·氓》)
(3)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七)
【分析】
(1)比与兴叠用。表层意思是桑叶肥泽,深层意思是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以桑树未凋落时树叶一片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2)“比+兴”式。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那贪吃的斑鸠啊,不要无节制地啄食桑葚)来引出下文的'“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世上的女孩子呀,不要沉醉于男子编织的情网),前两句是要引出两句,这是兴;而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这是比喻。
(3)整体兴寄。江南生长着丹橘,它经历了严冬却能青葱翠绿,这并非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温暖,而是橘树本身具有耐寒的禀性。丹橘佳美,可以用来招待嘉宾,无奈有着重重阻隔,山高水深。在这样一个命运只在机遇、事理难以穷究的纷乱尘世里,世人只知道倾心于桃李的浮华艳媚,难道丹橘不是更有葱郁不调的树荫吗?诗人以丹橘自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正直而遭贬逐的悲愤之情,期望朝廷可以重新起用自己。
比兴修辞手法
比兴分类 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兴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兴手法起源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不仅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且又进一步发展了它的是“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的《离骚》。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往往是触景生情之下真实的描写,比兴材料仅仅是人类熟悉的自然物或者日用品,而屈原的《离骚》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人“蕙纕”、“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样把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全诗具有了象征的性质,同时又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简单的比喻和联想,《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在《离骚》中的比和兴,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是想象,但从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说,又完全是现实的。这就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楚辞》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影响。
比兴修辞手法介绍
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比兴修辞手法作用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把自己比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来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也有单句并没有用比兴手法,而整个形象都是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
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之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比兴含义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比兴修辞手法是什么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兴修辞手法是什么,希望能帮到大家。
比兴修辞手法是什么
比兴是*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比兴的起源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不仅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且又进一步发展了它的是“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的《离骚》。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往往是触景生情之下真实的描写,比兴材料仅仅是人类熟悉的自然物或者日用品,而屈原的《离骚》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人“蕙纕”、“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样把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全诗具有了象征的性质,同时又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简单的比喻和联想,《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在《离骚》中的比和兴,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是想象,但从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说,又完全是现实的。这就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楚辞》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影响。
比兴作品
在写作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后代有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又如《归园田居》中把自己比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来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也有单句并没有用比兴手法,而整个形象都是比,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例句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用了五种自然现象,表现自己深挚的爱。
《江南》运用比兴、双关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男女私情。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字在古代是男女相爱常用的以称对方的象征庾语。“鱼戏莲叶间”一句以鱼之嬉游暗喻男女在莲丛深处调情示爱的欢乐情景。
《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比兴。
《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采用了“比”的手法。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鲍照的《拟行路难》
泻水置*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比兴含义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比兴分类
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六、对偶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七、夸张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这里,对所述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十二卷”、“十二转”、“万里”、“百千强”都非实指,而是采取“虚言多数”的手法。“十二卷”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以突出军情的紧急;“十二转”是说木兰战功卓著,官爵越升越高;“万里”是极言征程之远;“百千强”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飞”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
八、借代
诗中有2处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2处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句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对偶兼用借代修辞手法。“金柝”是古代军队用作煮饭和打更的铜器,“铁衣”指古代战士穿的有铁片的衣甲,是用部分(金柝、铁衣)代替整体(军队),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千里足”实为“千里马”,用“千里马”的特征来代替本体,形象地表达了木兰急于返回家乡的心情。
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比喻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参考。
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简介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特点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作用
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
常用比喻修辞的特点
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明喻是最常用的比喻手法。
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20、小姑娘的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
匆匆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什么呢?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在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选入《匆匆》一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文章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描写出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反问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可以。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忧愁。
再如这句也写得很美:“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里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读到这里会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还有这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这句话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动作的快速。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非常深刻。
最后,文章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结束全文,这个反问句既照应开头,又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构思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次问句,其中包括疑问、设问、反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
以上这些句子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起了个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主题,一次一次地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确是有作者独特的风格。
《匆匆》这篇文章正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如此优美,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受到感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重新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追索着生命的价值,一种对时间的来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认真分析《匆匆》的修辞手法,对以后的阅读和作文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比喻句)
4、高梁()脸、稻子()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花开了,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古诗的修辞手法兴 起兴的修辞手法古诗 古诗比兴的修辞手法 含修辞手法的古诗 诗句的修辞手法 古诗的修辞手法题 用修辞手法编的古诗 写修辞手法的古诗 修辞手法句子 句子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句子 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蜂的古诗修辞手法 作用修辞手法的古诗 秋词古诗的修辞手法 诗词的修辞手法 引用修辞手法的古诗 运用古诗的修辞手法 用仿拟修辞手法的古诗 示儿古诗的修辞手法 关于用修辞手法的古诗 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句子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摘抄 句子都修辞手法 古诗的比喻修辞手法 古诗文的修辞手法 古诗的拟人修辞手法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古诗
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 比兴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11种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白描的修辞手法 比兴修辞手法是什么 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变形是修辞手法吗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比况是修辞手法吗 比喻修辞手法 白描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移就修辞手法 匆匆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哪些 对偶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兴的修辞手法 比兴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较是修辞手法吗 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木兰诗用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赞扬男生的古诗词 渴望有个家的古诗 有田字的古诗 咏柳古诗竖起写的版本 植物的代称古诗 关于地名凉州的古诗 不理会别人诋毁的古诗 初中比较重点的古诗词 必修一语文要求背会的古诗 教导我们要努力学*的古诗 古诗词的春天寄语 形容难得一见的古诗词 明朝友谊的古诗 捷报佳音的古诗 有江水的古诗 形容敬业者的古诗词 相爱的古诗词 很意境的古诗 带夏的古诗 含夏和秋的古诗词 立秋下雨的古诗 古诗写老师最好的诗 出自古诗词中的女孩名字 古诗游子吟的动作表演 乐观大气的古诗 五彩缤纷的花的古诗 月在中国古诗词中的地位论文 有关梓墨的古诗 关于看书的古诗(六行) 琥珀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古诗开头萧萧的是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