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关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咏史怀古诗

  • 写作
  • 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诗有哪些(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大全)

  • 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巩固训练

    考点:

    1. (元)白朴《易水怀古》

    2.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3.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唐)戴叔伦《过三闾庙》

    【考点解读】

    一、怀古咏史诗(全景式介绍)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常见

    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

    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花》。

    常见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

    技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言

    特点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咏史怀古诗

    1.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3. 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三、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四、表达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

    五、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六、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

    七、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八、常用的表达技术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九、解题思路

    (1)要弄清史实。(2)要体会意图。(3)要领悟感情。(4)要分析写法。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诗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 杜甫
  •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屋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释: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译文: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庙长年在附*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抒发了无限感慨。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 杜甫
  •   《咏怀古迹·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

      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4、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译文: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赏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阅读全文]...
  • 怀古咏史诗有哪些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蜀相》

      唐·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郦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5、《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7、《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8、《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

      9、《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10、《咏史·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1、《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 杜甫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亦与此意相接*。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一下之后,我们应该承认,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这里,这句诗自然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珮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珮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话又回到本诗开头两句上了。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为什么不值得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呢?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阅读全文]...
  • 古诗春雨杜甫

  • 杜甫,春雨,文学
  • 古诗春雨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春雨杜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春夜喜雨》

      【诗文】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意思】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阅读全文]...
  • 望岳唐杜甫的古诗(杜甫望岳诗的全解释)

  • 杜甫,解释
  •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五言古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 诗歌
  •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即 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 →怎么怀古

      【鉴赏思路】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2、赏析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回归教材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1、怀什么古——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 深沉感慨。颈联、尾联用典。

      书愤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句子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语录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说说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名言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诗词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祝福

杜甫的春望是咏史怀古诗对吗 - 心语

推荐词条

思想家的名言 罗曼罗兰名言英文原句 无私帮助的名言 不放弃希望的名言 摆好心态的名言 有关于父爱的名人名言 感恩节的名言 六一祝名言 五个名言警句 梦泪名言 帕麦斯顿名言 知足常乐的名言大全 时间短暂的名言 中医谚语名言 古人关于学*的名言 关于企业文化的名言 珍惜名人名言 孔子电影名言 打破规则的名言 关于大地的名言 简单名言警句 关于生命的英文名言 顺应潮流的名言 中国古人名言 关于潮流的名言 计划的名人名言 早餐的重要性名言 描写环境的名言 关于道理的名人名言 莎士比亚经典名言 张晓风名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