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朝灭亡的古诗 >

南朝灭亡的古诗

关于南朝灭亡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南朝灭亡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南朝灭亡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西晋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 语文
  • 西晋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西晋,是*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那么西晋灭亡后又是哪个朝代上位呢?让小编为你科普下吧。

      西晋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答案是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东晋十六国则成为了旧时代的代名词。

      简介

      东晋(317-420),西晋灭亡后,汉族在江东建立东晋*。公元317年,镇守建康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司马睿在建康建立*形式的时间实际是在公元311年,当时西晋处于崩溃边缘,但没有明确灭亡。东晋建立的时间一般被视为司马睿称帝的时间。东晋*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相应地,北方基本处于分裂状态,先后出现了16个“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的国,故将该时期泛称为十六国,而与东晋合称即所谓东晋十六国。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而世家大族中,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的吴姓。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东晋十六国则成为了旧时代的代名词。

      疆域

      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276年,司马睿生于洛阳,太熙元年(290)司马觐死,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立的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展开了极端残酷的攻杀。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在洛阳,司马睿交结密切的朋友只有王导。

      永兴元年(304)七月,“八王之乱”进入高潮。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司马衷亲征邺城。当时,坐镇邺城的将军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前不久,司马颖击杀了执政的长沙王司马乂,强迫惠帝封他为皇位继承人。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等职务之后,司马颖将皇帝的乘舆服御尽数劫入老巢,并以邺城遥制洛阳。司马颖的横暴和专权,引起了另外一些实力派人物的不满。

      尚书令司马越乘机以惠帝的名义发布檄书,征召四方军队讨伐司马颖。时任左将军的'司马睿奉命参加了讨邺战争,年二十九岁。[2]两军在荡阴展开激战。结果司马越兵败,遁回封国东海。惠帝及随军大臣被司马颖劫掠入邺,司马睿也在其中。不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因得罪司马颖而遭杀害。司马睿害怕祸事殃及自己,潜逃出邺。在奔往洛阳的途中,他行至黄河岸边曾被津吏捕获,险遭不幸。

      司马睿到达洛阳,马上将家眷接出赴往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去了。精心筹划,移镇建邺永兴二年(305)七月,司马越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实力开始复元。由于惠帝已被河间王司马颙劫持至关中,司马越无法操纵朝政,遂以西迎天子为借口,联络山东各方镇讨伐长安。临行前,他以司马睿为*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之职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为他看守后方。司马睿引王导作司马,凡“军谋密策”皆听由王导规划。

      东晋会稽贵族盛会永嘉元年(307)七月,司马越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等职,负责镇守建邺(今江苏南京市)。司马睿到达建邺半年之久,没有任何当地大族主动地向他靠拢,表示亲*。在司马睿建立江东雏形割据*的过程中,王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永嘉三年(309),已在山西建立汉*的匈奴人刘渊前后两次派兵攻打洛阳。总揽朝政的司马越征调建武将军钱和扬州刺史王敦率军援救京师。钱出身于吴兴大族。当陈敏企图割据江东时,他曾起兵讨伐,陈敏败后,以功封建武将军。钱到达广陵(今江苏清江西),闻汉兵强盛不肯前行。司马睿奉司马越之命,派人催行,并威胁钱说要以军法实行惩办。

      永嘉六年(312)二月,石勒在葛陂修堰筑垒,课农造舟,确实有由此渡淮入江,夺取建邺的打算。司马睿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将主力部队全部集中在寿春,任命熟悉水势的南士纪瞻为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由于连降三个月的大雨,石勒的军队饥疾并臻。石勒听从谋士张宾的建议,取消南下计划,撤军北上。纪瞻乘势追击一百余里,江东形势才化险为夷。

      永嘉六年十二月(313年1月),司马睿写信给流窜到沌口(今湖北汉阳东南)的荆州刺史王澄,要他到建邺担任军谘祭酒。他答应奔赴建邺,但途经豫章时,王澄因得罪王敦,被杀。

      永嘉七年(313)二月,刘聪将俘获的晋怀帝司马炽杀死。当年四月,凶信传到长安。已经占据长安的秦王司马邺开始称帝,这就是晋愍帝。晋愍帝即位后改永嘉为建兴,并任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负责都督陕东诸军事;以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负责都督陕西诸军事。这是愍帝借用历史上周公召公“分陕而治,挟辅天子”的典故,对司马睿等人实行的重封。

[阅读全文]...
  • 三国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 三国,语文
  • 三国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每个朝代都会有兴盛衰落的时期,那么三国灭亡后是哪个朝代?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们,请阅读下面的内容。

      答案是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历史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陵事变后掌握魏国*。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民陆续南迁,形成*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谯纵在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司马氏起源

      参见:高*陵事变、司马氏专权

      司马家族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是显赫的世家大族,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

      249年发生高*陵事变,司马懿重夺*,至此司马氏开始*。

      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皆被*定,司马氏逐步掌握了执*。

      统一天下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定。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

      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

      272年司马炎又派何桢招降李恪*定刘猛叛乱。

      274年陆抗去世,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定鲜卑。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

      276年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

      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杀害,卫瓘*定拓跋部内乱。

      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此时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叛,秃发部众杀树机能降。

      279年西北之乱始*,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的时候了,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胄军多路并进。于280年逼*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世族兴起

      晋朝建立后,曹魏时期压抑的世族在司马懿及陈群羽翼下抬头,当时出名的世族有琅玡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颍川荀顗、荀勋、河东卫瓘、河东斐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太原郭奕、清河崔琰、范阳卢钦等。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士大夫。

      朝政方面,晋朝在历史上首先建立了门下省,三省制度完善,并且在277年创建了国子学。由于诸臣在“*吴”与“立嗣”等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以侍中任恺为首张华、庾纯、温颙、向秀、和峤等一派,与尚书令贾充为首杨珧、王恂、华廙等为一派相对立,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司马骏、卫瓘、和峤等主张废衷立攸,但遭杨皇后和贾充、荀勖等人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遣返司马攸回其封国,齐王忧病而死。

      军事方面,西晋立国后,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司马亮督豫州、楚王司马玮督荆州。统一后,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武帝裁撤州郡兵,解除天下武备。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避免权臣*及地方,显示天下太*。《晋书》山涛传:大郡武吏百人,小郡有武吏五十人,职官志:大国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整个中原没有常备军防御。尽管诸侯王名义上可以建立千人的部队,镇守本国,但是晋朝实际没有出现诸侯割据,《晋书》地理志:王不之国,官于京师。诸王都留居京城,直到琅玡王南渡整个江南没有诸侯王镇守。

      贾后乱政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

      291年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定。296年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99年齐万年之乱*定。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防范措施。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

      八王之乱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冏*。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派军讨伐齐王冏,长沙王乂联合宫廷将领于京城洛阳响应。齐王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乂掌政,被外戚羊玄之遥控。

      303年成都王颖联合河间王颙率军攻击洛阳,讨伐羊玄之等人,但被长沙王乂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宫廷将领逼东海王奏免长沙王乂,开城投降。长沙王乂被河间王颙将领张方杀害,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颖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宫廷将领陈轸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晋惠帝被俘,东海王越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颙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越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鲜卑、乌桓等势力击败成都王颖。张方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颙与东海王和解,最后成都王颖被废,河间王颙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败走,司马模占领长安。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成都王被害,晋惠帝病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摄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五胡乱华

      天灾人祸,少数民族又受到当时士族统治者极端压迫,内迁诸民族乘机举兵纷纷寻求独立谋生,造成五胡乱华[37][38],永嘉乱后士族百姓纷纷南渡自保。其中“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汉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大夏、北燕。后世由此统称16国诸多列国的那段混乱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乱华前北方外族分布图,当时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人及高句丽人。八王之乱期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分子陆续叛变,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于304年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与罗尚在巴郡对峙。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和司马腾围攻,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割据山西西南部。由于晋朝在中原解除武备,无力*定叛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动摇了统治基础。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刘渊为了要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攻打洛阳,多次被击败。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石勒吞并王弥,脱离刘渊转战南下。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又有蝗灾,洛阳缺粮,鲜卑拓跋部猗卢等欲派兵防御洛阳,司马越以无粮推辞,并率朝中重臣及诸将东讨石勒,怀帝困于洛阳。

      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爆发,密诏苟晞伐之,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当他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时,遭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此时洛阳空虚,被刘聪、王弥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馀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多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冀州的邵续、青州的曹嶷、徐龛;东北还有慕容廆、段眷;北方还有代王;西北凉州还有张氏集团。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王敦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击败。刘聪死后,部将分裂[42],叛逃的多达二十万户,晋军也一度攻打到离其都城不远的绛县,靳准杀刘粲,建立晋藩天王制度,向晋朝臣属,不久遇害。石勒占领了河东,刘曜也抛弃汉旗号[43],两人都自立为赵国。刘曜载记:在凉州张寔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张轨传记载张茂未降并打败了刘曜)。与晋朝对立的三个割据势力,在当时占领了晋朝五分之一的国土。

[阅读全文]...
  • 秦朝灭亡的诗句

  • 经典
  • 形容秦朝灭亡之快的诗句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月22日 22:59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原文:阿房宫赋唐代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 一作:有不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阅读全文]...
  • 《南朝》注释赏析

  • 南朝原文:

      三篱盖驰道,风烈一无取。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

      南朝注释:

      (1)维治*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维,发语词。(2)具官:唐宋以来,官吏在奏疏、函牍及其他应酬文字中,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官,表示谦敬。欧阳修写作此文时官衔是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军州事。(3)尚书都省:即尚书省,管理全国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书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详。(4)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是石曼卿葬地。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5)清酌庶羞: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各种。羞,通“馐”,食品,这里指祭品。(6)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活着的时候是人世间的英杰,死之后化为神灵。英,英雄、英杰。灵,神灵。(7)暂聚之形:指肉体生命。(8)简册:指史籍。者,昭如日星。(9)仿佛:依稀想见。(10)轩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气度和高尚人格。(11)突兀峥嵘:高迈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12)朽壤:腐朽的土壤。(13)精:精华。(14)产灵芝而九茎:灵芝,一种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九茎一聚者更被当作珍贵祥瑞之物。《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15)磷:即磷,一种非金属元素。动物*腐烂后产生的*,在空气中自动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夜间常见于坟间及荒野。俗称之为鬼火。(16)牧童樵叟:放牧和砍柴之人。(17)上下:来回走动。(18)悲鸣踯躅而咿嘤:这里指野兽来回徘徊,禽鸟悲鸣惊叫。(19)狐貉与鼯鼪(wúshēnɡ):狐貉,兽名,形似狐狸。鼯,鼠的一种,亦称飞鼠。鼪,黄鼠狼。(20)盛衰:此指生死。(21)畴昔:往昔,从前。(22)陨涕:落泪。(23)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样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脱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24)尚飨(xiǎnɡ):祭文套语,表示希望死者鬼神来享用祭品之意。尚,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南朝译文:

      在英宗治*四年七月某日,备具官爵履历的欧阳修,差遣尚书都省令史李到太清之下,以清酒和各种美味的菜肴作奠仪,致祭于亡友石曼卿的墓前,并作一篇文章吊祭说:

      “唉曼卿!在世时是英雄,死后成为神灵。他同万物一道生死,最后又回归到无物的地方。他是暂时相聚的形体,不与万物一道灭亡。他卓越挺立,永垂不朽,给后世留下英名。这从古时的圣贤到现在,都是这样的,留着于史册,像日月星辰一样明亮。

      唉曼卿!我没有看见你已经很久了,还能仿佛记得你生前的容貌。你气宇轩昂,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大英俊,虽然埋藏在地下,想来不会腐朽化为泥土,而会变成金玉的精华。如果不是这样,此地为什么生长着高达千尺的松树,出产有九根茎的灵芝草。无奈荒烟野草,藤蔓缠绕,荆棘纵横;风雨凄凉,霜露下降;磷火飘动,飞萤明灭;只见牧童与老樵夫唱着山歌,上上下下;惊恐的飞禽与害怕的野兽,前后徘徊,发出悲切的鸣叫呼声。今天已经是这样,再过了千秋万岁,怎知道不是穴洞里面,深藏着狐狸貉子、鼯鼠和黄鼠狼?而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单单看不到累累相连的旷野和荒城么!

      唉曼卿!古今盛衰的道理,我本来就知道是这样的,而思念从前的情景,悲凉凄惨,不觉得要面临着风而流泪,但对‘太上忘情’这句话,很有些惭愧。希望你来享用这祭礼!”

      南朝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在挚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死后形体虽化,而名声却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彰显后世。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千秋万岁之后,或将为狐貉鼯鼪诸类藏身之穴,感叹“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不能不令人动容。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

      第二段始进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呜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将亡友从地下唤醒,对他细细倾诉。所要倾诉的又是什么呢?“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八个字正是这一段的眼目。这八个字又仿佛是劝慰亡友的魂灵可以放心安息。所谓“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声却必将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一腔心事都说与亡友来听。这一段,以“奈何”为界是两层意思。“奈何”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仍是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奈何”以下,笔锋陡转,“荒烟野蔓”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悲。两层意思之间,一客一主,前一层只是引起,只是为了反衬,后一层才是重点,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心中蕴含的感情都与亡友说尽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与下文的“而”字构成转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万古长空,空悲无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可是,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却那些歌哭笑悲的记忆!理智,终究抑制不住情感。从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难的事;可心灵的感受终究是点点滴滴,往昔的感伤无声无息地渗透。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文章不长,但情感富于转折。正文一段与二段之间是转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层转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终究敌不过二段的万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脱,终究敌不过情感的悄然渗透。转折之后,方见分量,方见沉重,而终不外“悲”与“情”二字。欧阳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痴”,信然。

      全文以情驭笔,一气呵成,不假修饰,却又得结构之妙。文中以“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八个字推许曼卿,实可移来评此篇。正文第一段写名之不朽,是何等斩钉截铁!全然是劈空说起,有游龙出海之势。第二段写万古之空,却又将第一段全盘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笔力,绝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开,末段却是收得紧,如一道闸门,将两条游龙紧紧关锁。正可见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整理:zhl201609

[阅读全文]...
  • 南朝民歌:作蚕丝

  •   《作蚕丝》

      作者:南朝民歌

      春蚕不应老,

      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

      注释:

      1、怀丝:双关语,谐“怀思”。

      2、微躯尽:身死。蚕吐丝后即化为蛹。此借喻为了爱情不惜生命。

      3、缠绵:双关语。以蚕丝的“缠绵”喻爱情的“缠绵”。

      赏析:

      本篇是一位女子一往情深的爱情表白。她以春蚕自喻,以蚕丝比喻情丝。她象春蚕吐丝一样,把日夜萦绕在心上的那一缕绵长的情思编织成一个温柔甜美的小天地。她不惜为此情奉献一切,因为她心中怀着执着的愿望:“缠绵自有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即本于此。

[阅读全文]...
  • 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经典诗句

  • 经典
  • 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经典诗句

      1、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随者,宜饱满而在夜。——陶弘景

      2、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陶弘景

      3、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4、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陶弘景

      5、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陶弘景

      6、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陶弘景

      7、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陶弘景

      8、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陶弘景

      9、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则音神之一术也。——陶弘景

      11、生民之所为大患,莫急乎疾疹,疾疹而弗治,犹救火而不以水也。——陶弘景

      12、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嘴、呵、嘘、呬,皆出气也。——陶弘景

[阅读全文]...
  • 含有亡字的古诗词 带亡字的诗词名句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围炉夜话·第二九则》

    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列子·力命》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史记·楚元王世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饰邪》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说苑·谈丛》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黄帝四经·十大经·姓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安危》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葬花吟》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四·庄辛谓楚襄王》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主术训》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声华实寡,危国亡土。——《黄帝四经·经法·亡论》

    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韩非子·初见秦》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战国策·楚四·或谓楚王》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阅读全文]...
  • 含有灭字的古诗词 带灭字的诗词名句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好事*·摇首出红尘》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王安石《葛溪驿》

    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李昂《从军行》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战国策·齐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李端《闺情》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李白《杜陵绝句》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李白《远别离》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纳兰性德《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主闇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荀子·君道》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马致远《寿阳曲·云笼月》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王维《洛阳女儿行》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何典·第十回》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李清照《好事*·风定落花深》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顾敻《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阅读全文]...
  •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五柳先生陶渊明名人名言大全

  • 名人名言,诗人
  •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名人名言大全: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孰谓斯心,而*可得。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裸葬何足恶,人当解意表。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冷。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不为五斗米折腰。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阅读全文]...
  • 女生签名伤感霸气的个性签名 你说这算不算自取灭亡

  • 伤感,霸气,女生
  •   1、我这个烂人 怎么可能成为你最重要的人

      2、时间会慢慢沉淀 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

      3、我是个坏脾气的人 希望你能在看清我是个不怎么样甚至有点差劲的人之后 不会扔下我。

      4、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一次相遇。所以,你前世是我后座学霸吧?

      5、我*惯了无所谓, 却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在乎。

      6、请给我一次机会 这话是多么的可笑

      7、或许因为我怕不能永远拥有你所以才不愿告诉你

      8、一场四人经历的爱情 一个死了一个疯了一个睡了 只有我背负着所有的秘密。

      9、我那么爱笑还是抵不过内心四处荒芜 ,

      10、每当掌声响起的那一个时刻 总会有两行热泪在脸上泛流

      11、有没有一个人 会对我说 别装了 我知道你并不快乐。

      12、别人再好 关我什么事 我再不好 关别人什么事

      13、心情很不好很低落。可悲的是可以诉说的人都没有。

      14、时间久了你就越来越觉得我是在无理取闹。

      15、后来爱的每个人都有你的影子 不是我忘不掉你 是我从来都没有一刻想要真的放弃你

      16、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请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17、找一个爱你的你爱的人 找一个逗你笑陪你笑的人 好好照顾自己

      18、想念你,不需要理由,那一种感觉,随时乘我不备,窜入我的脑海

      19、有的人很好,你很想爱上他,但就是做不到。有的人没那么好,可你就是没法不爱他。

      20、看见我的悲伤,你没有一点痛苦,这一点就证明你不爱我了

      21、我们没有过去伤我太深的你没有在我脑海里

      22、说句自私的,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人被太多人喜欢

      23、宝贝,真正的好朋友别人是抢不走的。

      24、一直孤身向前走 就算四周已经连星光都消逝 也不敢回头 怕那里真的一个不舍的眼光也没有。

      25、天空蓝得再怎么看也看不清楚了,我总是在希望中绝望。

      26、可能我这一生也是这样 但是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有回忆就可以了。

      27、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28、原谅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说话都带刺,

      29、想知道自己喝醉了会说些什么,可是就是没有一次喝醉过的

      30、原来容忍不需要天分,爱到深处心自然会容忍。

      31、你看到的是我发表心情的文字,却看不到键盘上我流的泪

      32、一个人孤军奋战。不会有兵荒马乱。

      33、有一天,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

      34、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是胡说八道,关键是你有一个朋友都没有

      35、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的细菌,我怕我一出去就被感染了。

      36、一句“我难受” 。可以换来谁的一句“你在哪,马上到。

      37、昨晚梦见孟婆,于是我就对她说:孟婆给哥来碗醋,最*肠胃不好!

      38、再多的甜言蜜语也抵不过你的一句嘘寒问暖。

      39、你说的话伤害了我的心,你不知道我的痛苦比你痛一百倍

      40、有时候 失望到一定程度后 反而会开出一朵花来 那朵花的名字叫 无所谓。

      41、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42、一心一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

      43、希望某年后的一天可以发状态说:我靠,居然真和他结婚了。

      44、我不后悔爱过你。哪怕你伤的我那么深

      45、黑色给了我一双黑色眼睛,可我去用它翻白眼

      46、笑得像傻瓜一样的人,不过是在梦醒后,哭得像疯子一样的人

      47、我们仅有的默契就是,我不联系你,你也不联系我。

      48、我不能选择爱或不爱你,只能选择爱会更爱你。

      49、断了联络,断了思念,最后的希望也变失望

      50、一个人的暗恋,一个人的永远。一个人幻想的地久天长。

      51、因为你,我学会了坚强,而你,依旧是我的伤。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南朝灭亡的古诗 - 句子

南朝灭亡的古诗 - 语录

南朝灭亡的古诗 - 说说

南朝灭亡的古诗 - 名言

南朝灭亡的古诗 - 诗词

南朝灭亡的古诗 - 祝福

南朝灭亡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想念家长的诗句 祝顺利的诗句 繁华落尽的诗句 母爱无私的诗句 发奋图强的诗句 抒写友情的诗句 写竹笋的诗句 友谊的诗句名言 关于前世今生的诗句 心情落寞的诗句 表达欢迎回家的诗句 赞美天山天池的诗句 美景佳人的诗句 秋风凄凉的诗句 关于长江的古诗句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与情人诀别的诗句 相思成灾的诗句 带繁华的诗句 夏天花朵的诗句 刻在杯子上的诗句 偶感风寒的诗句 带涵的诗句美好的 同情人民疾苦的诗句 怀念人的诗句 形容经典的诗句 古诗讽人情冷暖的诗句 写怀念母亲的诗句 以四字开头的诗句 形容故人重逢的诗句 表示安逸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