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关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元日的注释

  • 文学
  • 古诗元日的注释

      《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下是古诗元日的注释,欢迎阅读。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古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古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古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 夏天的古诗 注释

  • 夏天
  •   夏天很美丽啊,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了抖擞激荡着夏的精神。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家刘长卿。其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 。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过故人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其诗句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翻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山亭夏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骈。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诗句全文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翻译】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小池》是作者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阅读全文]...
  • 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

  • 解释
  • 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第①萧萧:风声。

      第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第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第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第⑤篱落:篱笆。

      作品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文学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阅读全文]...
  • 七律芒种古诗及注释

  • 芒种,古诗文
  • 七律芒种古诗及注释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律芒种古诗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芒种

      六月初旬小麦黄,轰鸣机器地中狂。

      炎炎烈日农田进,滚滚浓烟籽粒装。

      稻谷播深人默默,干畦浇透水汪汪。

      神州黎庶皆辛苦,夏种夏收三夏忙。

      注: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气象变化 

      芒种比起立夏时,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但如果遇到大风、冰雹等天气,往往会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收割、储藏,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芒种时节,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而且进入6月份以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西北地区东部还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到了芒种节气后期,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对农业有益的螳螂日渐增多,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进入漫漫梅雨期,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故称之为梅雨。苏东坡《船棹风》“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都对梅雨时节作过生动的描写。一般来说,武汉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进入梅雨时期。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来提前几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

      由于梅雨时节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日照少,家里存放的衣物,最容易长毛发霉,所以不少地方也把梅雨称为“霉雨”。“霉”、“梅”虽音同,但意思却大相径庭。

[阅读全文]...
  • 《咏柳》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 《咏柳》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阅读全文]...
  • 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 带花字的诗词

      1、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郑板桥《山中雪后》

      2、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3、何不夕引清奏,朝登翠楼,逢花便折,闻胜即游。——唐·李咸用《长歌行》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5、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7、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元·贝琼《已酉端午》

      8、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唐·杜甫《曲江二首》

      9、扑花蝴蝶若知人。——宋·欧阳澈《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

      10、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清·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11、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宋·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2、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13、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1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5、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6、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17、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清·石涛《荷花》

      18、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9、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宋·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2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2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2、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唐·李白《清*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23、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4、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26、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唐·韩偓《梅花》

      27、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唐·陆龟蒙《春晓》

      28、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宋·苏轼《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29、*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30、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31、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3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3、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唐·白居易《长恨歌》

      34、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琉璃钟》

      35、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36、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3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3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宋·程颢《郊行即事》

      39、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唐·刘方*《春雪》

      40、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隋·佚名《送别诗》

      4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42、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4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44、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4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46、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47、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清·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48、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49、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唐·元稹《离思五首》

[阅读全文]...
  • 《赠范晔》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 文学
  • 《赠范晔》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范晔》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聊:姑且。

      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春:梅。

      赏析: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翻译/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于是写下这首诗。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晋代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晔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晔,但他距三国*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人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可见影响的深远。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世所称。”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阅读全文]...
  • 王维《竹里馆》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 王维《竹里馆》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竹里馆》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

      翻译一: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

      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幽,深。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王维 竹里馆

      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句子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语录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说说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名言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诗词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祝福

120首最简单的古诗带注释 - 心语

推荐词条

异国他乡的心情句子 表达过客的句子 从早到晚写句子 祝越来越好的句子 我累了句子 男人气概的句子 赞美一首歌的句子 身体不好的句子 用斩钉截铁造一个句子 不能说累的句子 关于友谊的文言文句子 异国风情的句子 珍珠比喻的励志句子 现在最火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话多的句子 哥特风句子 形容麻花好吃的句子 给我一个拥抱好句子 恋爱中经典句子 穷的幽默句子 朋友励志的句子 说说早安心情句子霸气 关于摔跤的句子 王者荣耀终是系列句子 关于梦魇的句子 表现乡愁的句子 家人团聚的句子 女人的美丽形象的句子 梦想警察的句子 感谢好心人的句子 儒雅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