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淙溪沙的古诗泽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淙溪沙的古诗泽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淙溪沙的古诗泽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淙溪沙的古诗泽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浣溪沙苏轼古诗原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古诗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浣溪沙
诗人: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⑴徐门:即徐州。
⑵谢雨:雨后谢神。
⑶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⑷缫车:抽丝之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着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了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本唐朝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仄两体。*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朝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浣溪沙》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这首词概写水乡秋色风情,先勾画了渡头秋雨、红蓼一片,水边沙上,鸥迹成行的水乡景色;后写一个少女停舟于深浦之中,不语含嚬,清风拂袖,整鬟飘香,而愁煞棹船郎。全词情景俱佳。
《浣溪沙》
【唐】韩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
骨香腰细更沈檀。
全词六句,从头到尾都在描绘女子晓起的衣着打扮体态,全词描写细腻,造语精工,含而不露,香艳华丽。
《浣溪沙》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浣溪沙》
【宋】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浣溪沙》
【明】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论语》谓:“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全词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浣溪沙》
【明】陈子龙
浣溪沙古诗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浣溪沙古诗晏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诗词学*】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小庭花”、“满院春”、“东风寒”、“醉木犀”、“霜菊黄”、“广寒枝”、“试香罗”、“怨啼鹃”等,有*二十种别称。双调,四十二字。有*仄两体,*韵见唐人词,如韩偓等,仄韵始见南唐李煜所作。“沙”或亦作“纱”。
【清】吴藻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处灯。
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
误人犹是说聪明。
古诗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的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的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宋朝·李煜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前言】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作者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表现了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亡国以后悔恨自责。
【注释】
①转烛: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之句。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②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怅:怅惘,不如意。
③教:让,令。
④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池台:池苑楼台。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
⑤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荫,隐藏,遮挡。漫;同“谩”,弥漫。斜晖:傍晚的光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
⑥沾:沾湿,浸润。
【翻译】
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民泽祖樵林居士搆堂于上游庄民泽乞题
陈献章〔明代〕
入云堂搆昔人开,兰桂香风次第来。黄云山高几千丈,后山前日寄声回。
楚云台观民泽所栽菊寄民泽用作九日韵时民泽还五羊未返
陈献章〔明代〕
当轩玉朵孤,植竹翠茎扶。香细风初动,神清俗本无。
寒深溪井涸,月出山瓢疏。何处异乡客,永怀歌茱萸。
泽陂
佚名〔先秦〕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苏轼〔宋代〕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梦泽
李商隐〔唐代〕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彭泽
汪遵〔唐代〕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宿旧彭泽怀陶令
黄庭坚〔宋代〕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登泽州城北楼宴
陈子昂〔唐代〕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云梦泽
杜牧〔唐代〕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左名扬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鱼玄机〔唐代〕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
诗咏东西千嶂乱,马随南北一泉流。
曾陪雨夜同欢*,别后花时独上楼。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佚名《长歌行》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文子·卷六·上德》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列传·卷十一》
鉴於水者见面之容,鉴於人者知吉与凶——《史记·七十列传·范睢蔡泽列传》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佚名《秦风·无衣》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菜根谭·概论》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庄子·内篇·逍遥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渔父》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格言联璧·悖凶类》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佚名《泽陂》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北宋·张载《西铭》
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格言联璧·持躬类》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佚名《蜡辞 / 伊耆氏蜡辞》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佚名《夸父逐日》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李商隐《梦泽》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宣公十五年》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杜甫《悲陈陶》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陆游《书愤二首》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杜牧《赠渔父》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王寂《日暮倚杖水边》
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长恨歌》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百战奇略·第四卷·泽战》
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张祜《题松汀驿》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与君同是江南客。——苏轼《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司马迁《屈原列传》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班固《霍光传(节选)》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谢灵运《游南亭》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苏轼《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古词今译: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解说:
(1)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双调四十八字,*韵。(2)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3)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4)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5)书:《历代诗余》作“篇”字。(6)酝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7)木犀花:即桂花。
品鉴鉴赏:
壹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贰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上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肆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时别有一种情趣。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伍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创作背景:
这首《摊破浣溪沙》,从“病起萧萧两鬓华”可以看出创作时间,当是李清照后期作品。“木犀花”点出月份当在八月,桂花开时。当时正值大病初愈,心情渐好遂填此词。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嫁与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夫妻感情很好。精通音律,擅长诗文,词作成就最大。后为避战辗转江南,词风发生变化,与早期的清新明快不同,显得凄婉低沉。
淙溪沙的古诗泽文 淙溪沙的古诗苏轼 浣溪沙的古诗全文 古诗文浣溪沙序的作用 怀溪沙的古诗 苏轼的浣溪沙古诗原文 古诗文晏殊的浣溪沙 七上语文浣溪沙之后的古诗 浣溪沙的诗意古诗文网 白沙溪的古诗 李璟的古诗全文摊破浣溪沙 溪沙的古诗拼音 浣溪沙黄沙岭的古诗 浣溪沙古诗原文的诗意苏轼 涴溪沙的古诗苏轼 淙的古诗 古诗7585里的浣溪沙 韦庄的浣溪沙古诗 小学古诗文读本中的浣溪沙 带有溪沙的古诗名 谁写的浣溪沙古诗 院溪沙秦观的古诗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的古诗文 泉水淙淙的古诗 浣溪沙古诗的美景 古诗浣溪沙的内容 苏轼的浣溪沙古诗 《浣溪沙》苏轼的古诗 浣溪沙的多首古诗 浣溪沙古诗苏轼的
赞美沙溪古镇的诗句分享 李璟《摊破浣溪沙》的古诗赏析 带拼音版苏轼古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李璟《摊破浣溪沙》诗两首译文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古诗文 浣溪沙苏轼古诗原文 古诗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的翻译赏析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版 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 诗名含有泽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泽字的诗词 含有泽字的古诗词 带泽字的诗词名句 古诗浣溪沙(浣溪沙宋苏轼古诗分享) 摊破浣溪沙李璟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李璟古诗意思) 青溪王维翻译赏析(清溪行古诗原文及翻译) 苏轼古诗浣溪沙的意思(千古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 浣溪沙古诗带拼音朗读(浣溪沙纳兰性德诗文赏析及解释)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翻译(古诗摊破浣溪沙赏析及诗意) 浣溪沙的诗意 溪居即事古诗的意思(溪居即事翻译及原文) 浣溪沙古诗原文及翻译(浣溪沙表达的主旨及含义) 兰溪棹歌古诗意思(兰溪棹歌古诗诗意) 浣溪沙古诗原文意思(学*浣溪沙全文主旨) 梅尧臣《东溪》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古诗苏轼 浣溪沙古诗晏殊
带启的诗句 责任重大的诗句 祝愿友人的诗句 关于身体健康的诗句 李白写庐山的诗句 关于月亮圆的诗句 夜游西湖诗句的心情 描述花开的诗句 杀倭寇的诗句 江南的古诗句 我爱他他不爱我的诗句 写草的诗句古诗 形容阴差阳错的诗句 有行字的诗句 带尹的美好诗句 赞美名城的诗句 夫妻患难见真情的诗句 龚自珍赞美老师的诗句 诗经中家庭和睦的诗句 关于孩子出生的诗句 形容湖边美女的诗句 好朋友离别不舍的诗句 还有哲理的诗句 秋天景物的诗句 形容吵架的诗句 关于寒梅傲雪的诗句 形容经常出差的诗句 朝阳升起的诗句 描述爱人的诗句 农村风光的诗句 关于蝉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