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关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描写性格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描写性格的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形容性格的诗词

  • 性格,阅读,文学
  • 形容性格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形容性格的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苏武牧羊图

      塞外极目望故乡,

      未见长城万里长。

      空盼飞鸿传书至,

      悲向苍天呼斜阳。

      古筝哀奏清秋节,

      铁人无泪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报国,

      天涯何处不苏杭?

      暗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疏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阅读全文]...
  • 描写性格的诗词

  • 性格,文学
  • 描写性格的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性格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东坡吟

      傲世世间无天险,

      大江东去去不还。

      诗情弛骋大江北,

      画意纵横大江南。

      大气大势大手笔,

      大仁大义大风范。

      梦里两人常相见,

      醒来只隔数百年。

      2.春山伴路图

      欲往何处觅雅训?

      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

      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

      4.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5.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6.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阅读全文]...
  • 形容性格的诗词

  • 性格
  • 形容性格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形容性格的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苏武牧羊图

      塞外极目望故乡,

      未见长城万里长。

      空盼飞鸿传书至,

      悲向苍天呼斜阳。

      古筝哀奏清秋节,

      铁人无泪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报国,

      天涯何处不苏杭?

      暗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疏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中木兰的性格

  • 性格,古诗文
  • 木兰诗中木兰的性格

      《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中木兰的性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宋朝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的北方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奇特的古代女子——木兰形象。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似乎一直被人们误读,被人们错解。本文根据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对木兰形象进行分析,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木兰、原生态的木兰。

      一、木兰是女郎,具有特别的女性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个勤劳的少女坐在织布机前,不停地摇着纺车织布。女人有女人的爱物,有女人的生活和劳动用具。织布机,少女,这就是诗歌呈现给我们的十分典型的古代妇女生活画面,也是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开始。

      然而诗歌陡然一转,没有继续写木兰的劳作,而是写木兰的叹息声。木兰不止的叹息声似乎淹没了织布机声,说明了木兰心事重重,比较忧伤。在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女人似乎只有叹息、悲伤和流泪。叹息声,是女人的常态,木兰也不例外。

      那段长长的独白,把木兰的心事和盘托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也许是木兰和着泪说出的。

      人们都说女人心细,木兰心更细。发现了军书之后,木兰对可汗让父亲出征的事怎么也放心不下,所以她忧伤叹息。那种无奈和无助折磨着木兰,考验着木兰,让木兰心痛,让木兰放不下!

      作为十分孝敬的女儿,木兰有这样的表现,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一个女人的正常表现。女人就是女人,女儿就是女儿。女儿就是这样!

      诗歌没有脱离生活实际,故意拔高木兰,而是让木兰回归女人,按照一个*常女人的形象去塑造,这种思维是符合正常逻辑的。也就是说,诗歌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一个女英雄的形象去塑造,去安排。

      我们可以故意夸张女人,但不能把女人写成男人。我们可以塑造女人,但不能错解女人。我们可以去美化英雄,但不能随意地编造英雄。女人就应有女人的味儿,这才是真正的诗歌,这才是真正的文学。

      所以,诗歌一上来就给木兰定了调子:女人味儿,女儿味儿。木兰就是女郎!

      所以,来到边塞、远离故乡后,木兰有对父母的特别依恋和深深牵挂,不但有“不闻爷娘唤女声”的那种孤寂落寞,更有那种对边疆战场生活的不适应。没有父母在跟前,缺少了父母的一句句呼唤,就好像没了魂一样。多么真实,多么亲切,多么感染人啊!尽管木兰披挂上阵出征,可她有一颗女儿心,她那颗女儿心,永远是向着父母的!这就是真实的木兰,这就是木兰的女儿情怀!

      木兰始终把亲情放在第一位,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很淡。当时木兰替父从军就不是为了其它,只是替自己的父亲着想。这很符合一个女儿的思维。所以,当木兰胜利归来,急切相见的是父母,是兄弟姊妹,而不是其它。

      木兰牵挂着父母,父母也牵挂着女儿木兰。木兰凯旋归来,爷娘高兴地“出郭相扶将”。那种喜悦、那份热切、那种关心全部流露了出来。

      从开始写生活,到结束回到生活中,整个写的就是一个生活中的木兰,一个生活味十足的木兰,一个常态的女人!木兰是英雄,但又不仅仅是英雄!木兰首先是女人,首先是女儿啊!

      诗歌没有去塑造一个男性化的女子,不想让木兰的刚性冲淡了她的柔美,遮蔽了她的柔性美。战场上的经过为什么一笔带过?诗歌中为什么没有战场激烈厮杀的场面?我以为,一是文章前面描写木兰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足见木兰的成熟、英勇和深谋远虑,战场上的一切都不用多说;二是文章主要为了突出木兰是女郎,所以不愿意冲淡文章的核心,不需要张扬她刚阳威武的一面。

      女儿就是女儿,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天性。诗歌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更注重那种自然真实。不去随意编造,不去刻意而为,而是把一个生活味十足,女孩子味十足的木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美就在这里,木兰的美也就在这里。

      二、木兰的性格特点

      木兰是一个女人,所以她会叹息。木兰是一个心细的女人,是一个细心的女儿。木兰从军帖里,读出了父亲征战的辛苦,读出了父亲无人替他征战的忧愁:父亲已经年龄大了,面对新的征战,父亲能吃得消吗?木兰胆大心细,遇事冷静,考虑周全。所以,木兰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木兰坚定果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很简单!一切雷厉风行!不犹豫,不迟疑。

      木兰直爽,率直真诚:“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直爽坦诚啊!

      木兰心地善良,思想单纯。木兰想法简单,想出征就出征,胜利结束就回家。没有其它的要求,没有更多的顾及,想的就是父母,就是姊妹兄弟!想的就是过一个**淡淡、安安稳稳的生活。回归*凡,回归女人生活,这就是一个正常女人的选择。

      木兰细心、率直、真诚、坦荡,严谨,大方、雷厉风行。木兰的性格,决定了木兰的奇特行动。

      三、木兰品质高尚,心灵美好

      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声音里,我们听出了木兰的朴实勤劳;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誓言里,我们看到了木兰的坚定勇敢,敢于担当,孝敬父母;从“不闻爷娘唤女声”里,我们看到了木兰对父母的亲热、牵挂和依恋;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里,我们猜测出木兰的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奋力征战沙场的英姿;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里,我们想到了木兰敢于吃苦、不畏艰难;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里,我们读懂了木兰不图功名,不恋权贵,甘做*民的高贵。

      木兰是一个普通女子,却又是一位奇女子 ,她有着高贵的品质。她勤劳勇敢,有责任,敢担当;她不慕荣利,回归常态;她孝敬父母,忠孝两全,历代传颂。

      四、木兰的奇特值得赞颂

      木兰的行动,铸造了美好的品质。

      一奇:大胆出奇的决定——代父从军。“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一声声叹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女子,看到了一个替父母分忧愁,为家庭尽责任的奇女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愿”字,让我们看到了木兰那种发自内心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木兰要挑起这个家的重担,让年迈的父亲安度晚年,尽享幸福生活。

      木兰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又是一个不普通的女子,她大胆地做出代替父亲从军的决定,说明木兰是一个爽直的女子,也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孩子。在那个社会,那个年代,象木兰这样勇于担当,敢于替父从军的女孩毕竟不多。

      二奇:女扮男装的冒险。在男权社会里,女子的地位相对比男子低,女人似乎就应该三步不离绣楼。可是为了代父从军,木兰想到了一个奇妙而又可行的办法——女扮男装。这一奇特想法,大胆而又能遮人耳目,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能够代父从军,木兰不得不冒险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三奇:英勇顽强,凯旋而归。木兰不是一个*凡的女子,她能替父从军,说明木兰从小就*武练兵,接受了一定的军事教育,接触了一定的`军事管理,并且熟练兵法。木兰具备带兵打仗、替父从军的实际能力。若果木兰没有一点军事知识,没有一点武功,就是想法再迫切,也是做不到的。最后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从而说明木兰也是一个能够量力而行很有数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也衬托出木兰武艺的超强,指挥管理能力等非同一般,绝对是一位巾帼英雄。战场上的一切都证明木兰当时的选择和决定是正确的,绝不是什么吹牛大话,也不是什么一时心血来潮。从这一个方面来看,木兰的心智相当成熟,对问题分析把握很有数,很有分寸。

      四奇:不要任何赏赐。木兰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在功劳面前,成绩面前,显得很淡定,没有其它欲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么些物质奖励应该是很诱人的,可是木兰并没有动心。木兰看重的不是金银财物,她也没有把这些赏赐放在眼里。“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不但不贪图物质财富,而且还不迷恋权贵厚禄,木兰一口拒绝了可汗的询问。木兰的想法很简单,要求令人意想不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崇尚*凡,追求和谐自由安定幸福的生活,木兰出兵打仗,不是为了权贵厚禄,不是为了什么荣耀,就是为了父亲,就是替父亲完成任务。简单的想法,出人意料,让那些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让人目瞪口呆!这就是木兰!这才是木兰!

      木兰是一个奇女子,奇在她的大胆决定,奇在她“敢于横刀立马”,奇在她的坦荡和真诚,奇在于她的高贵品质。

      《木兰诗》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歌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易懂。诗歌在详略处理上极具匠心,所塑造的木兰形象光彩照人,值得咀嚼

      花木兰性格特点:勇敢坚强,在家里是温柔孝顺的女儿,在战场上是勇敢聪明的军人。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扩展资料:

      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中,将花木兰的事迹设定在隋唐之际。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中木兰的性格

  • 性格
  • 木兰诗中木兰的性格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中木兰的性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宋朝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的北方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奇特的古代女子——木兰形象。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似乎一直被人们误读,被人们错解。本文根据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对木兰形象进行分析,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木兰、原生态的木兰。

      一、木兰是女郎,具有特别的女性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个勤劳的少女坐在织布机前,不停地摇着纺车织布。女人有女人的爱物,有女人的生活和劳动用具。织布机,少女,这就是诗歌呈现给我们的十分典型的古代妇女生活画面,也是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开始。

      然而诗歌陡然一转,没有继续写木兰的劳作,而是写木兰的叹息声。木兰不止的叹息声似乎淹没了织布机声,说明了木兰心事重重,比较忧伤。在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女人似乎只有叹息、悲伤和流泪。叹息声,是女人的常态,木兰也不例外。

      那段长长的独白,把木兰的心事和盘托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也许是木兰和着泪说出的。

      人们都说女人心细,木兰心更细。发现了军书之后,木兰对可汗让父亲出征的事怎么也放心不下,所以她忧伤叹息。那种无奈和无助折磨着木兰,考验着木兰,让木兰心痛,让木兰放不下!

      作为十分孝敬的女儿,木兰有这样的表现,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一个女人的正常表现。女人就是女人,女儿就是女儿。女儿就是这样!

      诗歌没有脱离生活实际,故意拔高木兰,而是让木兰回归女人,按照一个*常女人的形象去塑造,这种思维是符合正常逻辑的。也就是说,诗歌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一个女英雄的形象去塑造,去安排。

      我们可以故意夸张女人,但不能把女人写成男人。我们可以塑造女人,但不能错解女人。我们可以去美化英雄,但不能随意地编造英雄。女人就应有女人的味儿,这才是真正的诗歌,这才是真正的文学。

      所以,诗歌一上来就给木兰定了调子:女人味儿,女儿味儿。木兰就是女郎!

      所以,来到边塞、远离故乡后,木兰有对父母的特别依恋和深深牵挂,不但有“不闻爷娘唤女声”的那种孤寂落寞,更有那种对边疆战场生活的不适应。没有父母在跟前,缺少了父母的一句句呼唤,就好像没了魂一样。多么真实,多么亲切,多么感染人啊!尽管木兰披挂上阵出征,可她有一颗女儿心,她那颗女儿心,永远是向着父母的!这就是真实的木兰,这就是木兰的女儿情怀!

      木兰始终把亲情放在第一位,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很淡。当时木兰替父从军就不是为了其它,只是替自己的父亲着想。这很符合一个女儿的思维。所以,当木兰胜利归来,急切相见的是父母,是兄弟姊妹,而不是其它。

      木兰牵挂着父母,父母也牵挂着女儿木兰。木兰凯旋归来,爷娘高兴地“出郭相扶将”。那种喜悦、那份热切、那种关心全部流露了出来。

      从开始写生活,到结束回到生活中,整个写的就是一个生活中的木兰,一个生活味十足的木兰,一个常态的女人!木兰是英雄,但又不仅仅是英雄!木兰首先是女人,首先是女儿啊!

      诗歌没有去塑造一个男性化的女子,不想让木兰的刚性冲淡了她的柔美,遮蔽了她的柔性美。战场上的经过为什么一笔带过?诗歌中为什么没有战场激烈厮杀的场面?我以为,一是文章前面描写木兰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足见木兰的成熟、英勇和深谋远虑,战场上的一切都不用多说;二是文章主要为了突出木兰是女郎,所以不愿意冲淡文章的核心,不需要张扬她刚阳威武的一面。

      女儿就是女儿,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天性。诗歌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更注重那种自然真实。不去随意编造,不去刻意而为,而是把一个生活味十足,女孩子味十足的木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美就在这里,木兰的美也就在这里。

      二、木兰的性格特点

      木兰是一个女人,所以她会叹息。木兰是一个心细的女人,是一个细心的女儿。木兰从军帖里,读出了父亲征战的辛苦,读出了父亲无人替他征战的忧愁:父亲已经年龄大了,面对新的征战,父亲能吃得消吗?木兰胆大心细,遇事冷静,考虑周全。所以,木兰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木兰坚定果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很简单!一切雷厉风行!不犹豫,不迟疑。

      木兰直爽,率直真诚:“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直爽坦诚啊!

      木兰心地善良,思想单纯。木兰想法简单,想出征就出征,胜利结束就回家。没有其它的要求,没有更多的顾及,想的就是父母,就是姊妹兄弟!想的就是过一个**淡淡、安安稳稳的生活。回归*凡,回归女人生活,这就是一个正常女人的选择。

      木兰细心、率直、真诚、坦荡,严谨,大方、雷厉风行。木兰的性格,决定了木兰的奇特行动。

      三、木兰品质高尚,心灵美好

      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声音里,我们听出了木兰的朴实勤劳;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誓言里,我们看到了木兰的坚定勇敢,敢于担当,孝敬父母;从“不闻爷娘唤女声”里,我们看到了木兰对父母的亲热、牵挂和依恋;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里,我们猜测出木兰的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奋力征战沙场的英姿;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里,我们想到了木兰敢于吃苦、不畏艰难;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里,我们读懂了木兰不图功名,不恋*,甘做*民的高贵。

      木兰是一个普通女子,却又是一位奇女子 ,她有着高贵的品质。她勤劳勇敢,有责任,敢担当;她不慕荣利,回归常态;她孝敬父母,忠孝两全,历代传颂。

      四、木兰的奇特值得赞颂

      木兰的行动,铸造了美好的品质。

      一奇:大胆出奇的决定——代父从军。“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一声声叹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女子,看到了一个替父母分忧愁,为家庭尽责任的奇女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愿”字,让我们看到了木兰那种发自内心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木兰要挑起这个家的重担,让年迈的父亲安度晚年,尽享幸福生活。

      木兰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又是一个不普通的女子,她大胆地做出代替父亲从军的决定,说明木兰是一个爽直的女子,也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孩子。在那个社会,那个年代,象木兰这样勇于担当,敢于替父从军的女孩毕竟不多。

      二奇:女扮男装的冒险。在男权社会里,女子的地位相对比男子低,女人似乎就应该三步不离绣楼。可是为了代父从军,木兰想到了一个奇妙而又可行的办法——女扮男装。这一奇特想法,大胆而又能遮人耳目,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能够代父从军,木兰不得不冒险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三奇:英勇顽强,凯旋而归。木兰不是一个*凡的女子,她能替父从军,说明木兰从小就*武练兵,接受了一定的军事教育,接触了一定的`军事管理,并且熟练兵法。木兰具备带兵打仗、替父从军的实际能力。若果木兰没有一点军事知识,没有一点武功,就是想法再迫切,也是做不到的。最后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从而说明木兰也是一个能够量力而行很有数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也衬托出木兰武艺的超强,指挥管理能力等非同一般,绝对是一位巾帼英雄。战场上的一切都证明木兰当时的选择和决定是正确的,绝不是什么吹牛大话,也不是什么一时心血来潮。从这一个方面来看,木兰的心智相当成熟,对问题分析把握很有数,很有分寸。

      四奇:不要任何赏赐。木兰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在功劳面前,成绩面前,显得很淡定,没有其它欲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么些物质奖励应该是很诱人的,可是木兰并没有动心。木兰看重的不是金银财物,她也没有把这些赏赐放在眼里。“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不但不贪图物质财富,而且还不迷恋*厚禄,木兰一口拒绝了可汗的询问。木兰的想法很简单,要求令人意想不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崇尚*凡,追求和谐自由安定幸福的生活,木兰出兵打仗,不是为了*厚禄,不是为了什么荣耀,就是为了父亲,就是替父亲完成任务。简单的想法,出人意料,让那些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让人目瞪口呆!这就是木兰!这才是木兰!

      木兰是一个奇女子,奇在她的大胆决定,奇在她“敢于横刀立马”,奇在她的坦荡和真诚,奇在于她的高贵品质。

      《木兰诗》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歌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易懂。诗歌在详略处理上极具匠心,所塑造的木兰形象光彩照人,值得咀嚼

      花木兰性格特点:勇敢坚强,在家里是温柔孝顺的女儿,在战场上是勇敢聪明的军人。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扩展资料:

      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中,将花木兰的事迹设定在隋唐之际。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

[阅读全文]...
  • 关于诗性的传说

  • 关于诗性的传说

      还是很喜欢用铅笔那素素的感觉带点忧伤的情怀还记得吗那沙沙的勾镂描绘出一个关于童年梦想的图画

      那淡淡的感伤任思绪激昂流淌于笔尖如蜚短流长一泻千里的瀑流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内心深处最深情的呼唤生命的脆弱以至于世间任何一个物体都足以让生命终结但但生命终结了思想的伟力也足以照亮前行道路的黑暗

      思想有多远生命就有多远

      ————-生命的伟力

      不*惯太多的在乎也许吧任性的自我不喜欢太多的束缚向往自由

      但此刻的自由不禁让我彷徨

      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足以杀死一个充满幻想的孩童

      感受不到一丝的诗意甚至连春雨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同化变得暴力起来疾风骤雨击打在房梁敲碎了我关于现在与未来的梦

      生活永远都像是一首谱不完的曲子总让人意想不到下一刻的篇章

      世间总有太多不了解的事它不是十万个为什么总会给好奇的孩子以惊奇的讲解与发现它是沉默的`像是三四十年代的默片那样静静的演绎着它作为原始的神奇。

      人并不会总是以一个充满幻想的孩童傻傻的仰望着蔚蓝的星空在夏夜的虫鸣草丛听着外婆讲着狼来了的故事

      人总是要长大有时在经历了现实感受了残酷却总想像孩童一样依偎着母亲的怀抱寻求坚强的依靠逃避但终究逃的了吗在那命运的手轮拨动了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现实的轮回逃避像个懦夫如蝼蚁干苟延残喘吗?

      在我的字典里只有前行···········

[阅读全文]...
  • 测试你的性格

  • 性格,心理
  • 测试你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不同的性格吧,你知道测试你的性格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试你的性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你讲话讲到一半,有人打断你的话,转移话题,你会:

      A、把剩下的话吞下去,当做没讲

      B、等对方讲完,再接下去讲

      C、跟对方抢着讲,看谁声音大

      D、马上要求对方尊重你,不要插话

      A 你是属于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你的人际关系更没信心。在你的心态上来讲,话讲到一半就被人打断,甚至转移话题,这是非常不尊重你的表现,甚至可以说这个人根本没把你当人看。你觉得受这样的污辱是很见不得人的,所以尽可能地把话吞进去,而且还希望大家不会注意到你,就当做没讲。这是一件很令你难过的事,而你是那种挨打也不吭声的人,没办法!

      B 你是那种话不吐完,心里不舒服的人。一旦有人不尊重你,打断你的说话,而你只好等对方讲完,再接下去讲。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虽然你知道对方不尊重你的发言权,但你又不便于当面翻脸,只好耐心的等对方讲完,再以很有君子风度的样子继续讲完。一来可以避免话没讲完的尴尬,二来可以给对方一个教训。这是一个很好的制敌之术。

      C 你是那种经不起侵犯,一触即发的人。你的脾气很不好,一旦有脾气上来,压也压不住,就会直接爆发出来。所以,如果对方要恶意打断你的话,你会不甘示弱地拉高嗓门,要和对方拚一拚。你的性格是一条肠子通到底的,如果凡事不三思而行,很容易惹祸,也很容易掉进敌人的圈套中,还是小心为妙!

      D 你的气势凌人,颇有领导人的架势,在你讲话的时候,不许别人插嘴或打断,否则你不会坐视不管,会当面警告对方,要尊重你的发言权。你的性格是很主观的,而且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你想做的事,你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不容许别人干涉。一旦有人干涉,你会毫不客气地提出纠正,这除了要有很大的自信外,也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实力,因为,你这种直接响应对方的做法,很容易和对方起冲突,到时候只好自求多福了。

[阅读全文]...
  • PDP性格测试

  • 性格,心理
  • PDP性格测试

      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性格(character)全然不同于人格(Personality),但我们日常交流中所谈论的性格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心理学上的人格的概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PDP性格测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你做事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你个性温和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3、你有活力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4、你善解人意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5、你独立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6、你受人爱戴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7、做事认真且正直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8、你富有同情心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9、你有说服力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0、你大胆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1、你精确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2、你适应能力强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3、你组织能力好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4、你是否积极主动?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5、你害羞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6、你强势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7、你镇定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8、你勇于学*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19、你反应快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0、你外向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1、你注意细节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2、你爱说话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3、你的协调能力好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4、你勤劳吗?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差不多 D、一点同意 E、不同意

      25、你慷慨吗?

[阅读全文]...
  •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 诗经,文化,性格
  •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浅谈,欢迎大家浏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应是由采风制度下周王朝的史官、乐官们所编定。孔子曾整理过《诗经》。《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就其内容而言,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 15国风,为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土风歌谣。“雅”是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歌诗。“颂”是在祭祀和典礼仪式上使用的乐歌、颂歌;另外,“颂”中还保留了若干商、周等古老部族的史诗,这些史诗述说了这些部落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英雄的事迹。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说,《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当时,各国社交、外交所用的乐曲都出自《诗经》,《诗经》也是人们学*语言的范本。由于《诗经》长期、广泛的传播,具有极高的公信度,所以,不仅在民间,即便是在上流社会也有着极高的引用频率,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或是典礼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谓的“断章取义”是一种流行的作法。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中,对《诗经》的熟悉程度,对《诗经》引用的恰当程度,都是一个人整体文化修养水*的标志,当然也就关系到他享有的社会尊重程度。

      孔子曾经谆谆教诲他的弟子,要熟读《诗经》,深深体会《诗经》,因为在主流文化中,一个人“不学《诗》”,就“无以言”。孔子认为,学*《诗经》,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更加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诗经》,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修炼出“温柔敦厚”的日常品性。随着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受尊崇程度的不断提高,极受儒家学派推重的《诗经》逐渐完成了由文学作品到儒家经典的转变,并成为*传统教育的基本教材。围绕《诗经》的学*与研究,还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诗教”传统。《毛诗序》对于诗教的核心归纳比较全面:“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关《诗经》内容的学*与训练,也因此成为知识阶层必备的文化素养。对于政治家而言:更是要通过学*《诗经》的内容,深刻体会《诗经》所倡导的基本价值:不仅要通达人情,洞悉人的深心、真心,而且特别要强化自己关注弱势人群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状况的意识,以更有效地解除民间疾苦,消除社会弊病,获得民众拥戴,保持*稳固。

      《诗经》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值得探究的。其原因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首先《诗经》作品的收录与排序没有特权。我们目前还弄不清《诗经》中的作品是以什么标准来进行收录和排序的,但肯定不是以国家的大小、强弱、贫富来做收录、排序标准的;因此它最终才成为我们多民族大家庭当中、为人心悦诚服的`、共有的经典。其次,《诗经》的作者们以及《诗经》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体代表性,而不只是仅限于某类特权人物,比如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官僚富豪等等;《诗经》涉及的多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模式中可能出现的情感遭遇,所采取的价值标准也更多是民俗的;不仅很少地域歧视,也很少阶层歧视。应当说,《诗经》主要关注高频出现、人人可以体验、人人需要学*、人人可能面对的情感遭遇;与其他典籍相比,《诗经》不是光讲大道理,而更多的是从生活细节出发,从人的细微情绪出发,对人进行引导、诱导,所以能够成功地介入、干预大众的情感生活。

      《诗经》倡导的情感生活态度总体是积极乐观的。无可否认,情感问题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巨大生命之忧,孤独、惊惶、恐惧、烦躁等等这些负面情感多多少少都会经常给人带来精神困扰;严重的情感困扰往往还会造成持续性的心理障碍、创伤。《诗经》崇尚个人自主把握命运,特别鼓励人们在情感遭受打击的时候,要勇于自救、自助,并且还倡导人们尽可能地互助。《诗经》善于帮助人们发现生活的动力、行事的信心、为人的责任;善于帮助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精神和人格。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也是《诗经》中最著名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些优美的诗句,饱含着深长的意蕴,自古以来,广为传唱。《关雎》当然是一首爱情诗,说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却无缘亲*她,因此而日夜苦恼不已;上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了觉悟,通过美好的音乐而得以走进姑娘心中。这首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传诵,是因为它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式爱情的真谛:爱,就意味着要千方百计地给予对方细致入微的体谅与关爱,就是想方设法要使对方感受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古往今来,无数爱侣就是从这首诗中,获取了永相爱悦的秘诀。慷慨付出、一往情深,正是*文化崇尚的情感基调!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在华人社会有着很高的流行度,这首歌的歌词系由《诗经侘秦风?蒹葭》改作。《蒹葭》原诗中的诗句是这样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当然也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一段尚且未能如愿的爱情;不过,这也未尝不可看成是一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表达的是人对理想、对人间亲密关系不懈的追求。这首诗的不同凡响之处,恰恰在于诗中深入揭示了追求、奋斗与挫折、磨难并生的过程中,人经常会遇到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感受:求之不得的怅惘,南辕北辙的徒劳,不得要领的郁闷,犹豫不决的困惑,匪夷所思的诧异,恍然发现身处悖谬时的自嘲等等。但是面对挫折,《蒹葭》倡导的当然不是绝望、放弃,而是自我宽解,自我反省与自我坚持。在困难面前,在失意当中,更要对大局看得开、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开、做眼前事则是要放得开,这也是《诗经》中许多诗作共同贯穿着的一种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

      意象是*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诗经》中出现的爱情意象,一方面营造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和温情脉脉的爱情氛围;另一方面,这些爱情意象也展示了可贵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作为一个诗歌的舞台,《诗经》承载了极其壮阔的文化景观,展示了几千年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爱情意象,这些爱情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诗经》爱情诗的文学地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相通,它诉说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经》305篇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约有七十余首,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如此,《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很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诗经》开辟了爱情诗的先河。《诗经》的第一篇是《周南·关雎》,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已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颂歌,整首诗歌意蕴风趣,言辞优美,情感热烈。继《诗经》之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爱情诗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的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

      其次,《诗经》的爱情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例如:《邶风·静女》,第一章写一男子去到城楼和一个性情娴静容貌美丽的姑娘相会;第二章写他们见面后的亲切融洽;第三章写姑娘向男方赠送礼物,男方却如获珍宝。这些情节都非常充满故事性。《郑风·溱洧》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的盛况与欢乐。诗中的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河边吹风赏景,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嬉戏,最后以芍药表达心意。整个故事完整而生动。这些爱情故事生动有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诗经》在描写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活动时十分传神。如《陈风·月出》,把男女双方月下相思,既尴尬又欢喜的心理写得很逼真传神;在《郑风·子衿》中: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小伙子是如此的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时离别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二、《诗经》的爱情意象演绎了别拘一格的情感

      在《诗经》中所描写爱情诗,大都采用朴素*凡的自然物来作为爱情的意象。一花一草,一个景象,一个信物,虽然简单渺小,却是男女之间的情窦初开的真情传达。这些朴素爱情意象的应用,不但使诗歌表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诗经》别具一格的诗情画意。

      1. 鸳鸯戏水、温情脉脉

      鸳鸯戏水是爱情的象征。古文化中以鸳鸯作为爱情意象的作品有很多,但最早的应首推《诗经》。《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就出现了鸳鸯的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采用鸳鸯的意象,显得温情脉脉。《诗经》中用鸳鸯作为爱情意象还有《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里是用鸳鸯作为爱情的祝愿。鸳鸯意象的产生,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故事增添了活力。

      2.杨柳依依、情丝悠长

      杨柳传情在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杨柳的意象也最早在《诗经》中出现。《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意思是: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轻风飘拂,像是依依不舍,而今日我又来到这里,这里雪花飘零,淫雨霏霏。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这里通过昔盛今衰对比,强调突出眼前的悲凉。这杨柳的意象,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思念爱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 水波漫漫、情意无限

      《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水的意象。男女约会、情人提婚选择的地点总是在河边,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水就是爱情的见证,如淇水、溱水、洧水和扬之水等。《蒹葭》描写的一个痴情人在恋爱中的心理和感受,利用漫漫之水这一意象,使寻找心上人的路途变得艰难又漫长。《郑风·溱洧》写男女恋情,也是先以水起兴。《诗经》中这些水意象的大量运用,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怨融为一体,折射出了当时男女青年的内心情感。

      4.芍药芬芳、春心荡漾

      《诗经》中的芍药也是爱情意象的代表。《郑风·溱洧》这首诗写的是士女们三月上巳,在水边修禊时的戏谑场景。“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

[阅读全文]...
  • 关于汪士慎的诗性人生的介绍

  • 人生
  • 关于汪士慎的诗性人生的介绍

      汪士慎(1686—约1762),字*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他于1723年离开家乡,到扬州笔耕砚田。

      士之慎者,宜筑巢于山林也。汪士慎可谓闹市中的隐者。古代君子多落寞、凄清,文人画家汪士慎亦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汪士慎那孤鸿独冷的诗性人生吧。

      汪士慎擅画梅花。梅花不受半点儿尘埃,可谓“冰清玉洁”,让古代文人赞叹不已。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为*所赞颂;元代“狂士”王冕因具有“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风骨而饮誉于世;明代旷世奇才徐渭画的大写意梅花别有风姿;清代“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更是姿态万千,富有神韵。在“扬州八怪”中,尤以汪士慎画的梅花更具艺术感染力。他将自己淡泊、清雅的品性与清苦的内心感受注入笔墨中。其笔下的梅花被称为“汪梅”。

      在以“四王”摹古画风为主流的清代画坛,汪士慎笔下的梅花孤独地绽放着,然其艺术价值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分量。与风骨独标的汪士慎相比,“四王”只会食前代山水画家的残羹,不事推陈出新。汪士慎“长年淡无事,……水墨洒空花”,作品却不为世俗所欣赏。此种清寂让笔者心酸眸湿,不禁感叹苍天对这位高格者的不公*。

      汪士慎的梅花横斜于霜天雪地之间,正是其文人风骨的真实写照。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大都市扬州,且正处于商人附庸风雅、解囊豪掷之风大举之时。虽然此时也是“四王”摹古风潮盛行之时,但是来自民间的盐商,特别是崇文趋雅的徽商更不乏识见与眼力。如来自徽州并在扬州颇具声誉的盐商马秋玉就是汪士慎的旧识。马秋玉热心于文化,“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且“以朋友为生命”,四方文人闻名造访皆得其供食置宿,而其亦乐此不疲。然汪士慎却不愿依附于他。汪士慎因不好趋炎附势而清贫一生,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可以说,汪士慎以自己的不幸换来了画史的有幸。其水墨梅花让今人大饱眼福、肃然起敬的同时,不免也为之叹息——他太清苦了!

      自古本真之士多落寞、潦倒于世。一个年少就“怀抱多慷慨,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的汪士慎有家不能守,于壮年远离家乡,寄余生梦想于繁华的大都市扬州。然而,这个苦命的画家因自守清格而依然落寞。大概因“四王”的摹古画风独霸清代画坛且“招蜂引蝶”,使得势单体寒之“汪梅”,纵香气四溢,也无力争春,唯付春水东流!就这样,岁月不改汪士慎之天真、高调与不随时俗。之后,苍天好像和汪士慎开了个玩笑,让他晚年“目翳不分云水白,山光却作有无看”。这玩笑未免开得有些过头儿了吧?这幽默未免也太黑色了!尽管这样,汪士慎仍倾才情、心智于艺术,“独目著寒花”。此时,他所绘之梅花苍秀兼具、超凡脱俗,完全是其心迹的外化。艺术史上,类似于汪士慎的典型艺术家还有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们两人皆历经苦难,但对艺术都不失坚贞之心,故能彪炳史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目之为自传,而汪士慎的水墨梅花可视之为自况,两者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以茶入境为古代文人之雅好。汪士慎亦有“试茗煎山泉,关门避时俗”之雅兴,“粉杏红桃懒去看,煮茶声里独凭栏”。笔者想,若有幸一睹“汪梅”之真迹,则定要闻一下是否留有茶香或梅花淡淡的清香。茶于汪氏不单为饮料,更能使其六腑空明,助其梅花芳泽。

      汪士慎以淡墨润树干,与其淡然人品相若;以浓墨点苔,姿丰神逸;以干墨圈梅花,可想象其历经沧桑、饱受风霜之岁月留痕。而树干、浓苔与涩花浑然一体,诉说着画家清高孤傲的人生追求。

      汪士慎还擅长书法,尤擅隶书。只可惜,其书法成就被其画名所掩盖。其隶书得汉隶之韵,雅正清淡、秀逸天真,极具书卷气。由其书法可看出,他是一位不事张扬、洒脱出尘的谦谦君子。

      汪士慎的篆刻成就也很高。其印风或工整郁茂,或苍雄沉健,或典雅清丽,或劲拔疏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刻的白文印“巢林”,线条屈曲,断断续续,犹如风吹寒林,树动而巢摇。此印让人感觉汪士慎好像是在刻自己结巢于林、饱受凄风冷雨之苦的生存状态。他将自己一生的凄凉、孤寂刻入石中,使其篆刻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汪士慎的诗句也写得很精彩。如“长年淡无事,聊复弄霜颖。水墨洒空花,嗟哉成画饼”、“垂老孤怀欣素友,萌阶古木借邻家”、“一椽深巷里,半榻乱书横”等皆出自他手。他的诗句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凄冷而温厚、澄明而练达的情怀。咏诗与写梅堪称“异构同体”,皆为汪士慎内心世界之彰显。他在《岁暮自嘲》中写道:“莫道称高蹈,孤清性所耽。结欢无热客,侵梦有烟岚。贫久衣裘敝,厨荒菽粟甘。不知三市外,何处拥华骖。”如此行状,如此世道,汪士慎依然心境淡泊,绘出了冷峻、高逸的水墨梅花,难怪其水墨梅花有“迥出尘埃”、“不食人间烟火”之称。

      暗香沁人把雪傲,此乃汪士慎之人生行状;铁骨冰心、迥出尘埃,堪为汪士慎艺术华章之主旋律。汪士慎真可谓是一位“行吟画家”。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最后,笔者以汪士慎的好友陈章对他的这句评价来结束本文。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句子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语录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说说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名言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诗词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祝福

古诗描写性格的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用古诗表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播放英文版的古诗 五首古诗中的万溪沙 幼儿园最早的古诗书 劝朋友不要喝酒的古诗 古诗中最短的词语 高中需要学*的古诗文 关于孩子爱上古诗的绘本 最美好的岁月里遇到最美的人古诗 能让老师哭的古诗 关于秋天时间的古诗100个 关于热爱国家的古诗词名言 有关国庆的古诗词2021年 有关虎的成语歇后语古诗故事的 播放来自喜马拉雅的古诗 3则关于汉字特点的古诗 赞美乡村振兴的古诗词 还古诗是表示女性的 北方和南方的春天古诗 名人效应的古诗 比赛的古诗 胡婷婷的望月古诗音乐 体味古诗词中月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诗的拼音和写法 关于文汉字趣味的古诗 做菜的古诗 用一个字表达我爱你的古诗 新年初一的古诗祝福 孩子学*励志的古诗词 王十朋写的同偏旁的古诗 关于坚持和努力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