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关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概括人生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概括人生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

  • 阅读,文学
  • 《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欢迎阅读与收藏。

      1、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5、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阅读全文]...
  • 木兰诗词的概括

  • 木兰诗词的概括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木兰诗词的概括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惟闻女叹息4。问女何所思5,问女何所忆6。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7,可汗大点兵8。军书十二卷9,卷卷有爷名10。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1,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12,南市买辔头13,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14,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5。旦辞黄河去16,暮至黑山头17。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8。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9。朔气传金柝20,寒光照铁衣2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22,天子坐明堂23。策勋十二转24,赏赐百千强25。可汗问所欲26,木兰不用尚书郎27,愿驰千里足28,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9;阿姊闻妹来30,当户理红妆31;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33。当窗理云鬓34,对镜帖花黄35。出门看火伴36,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3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8?

      白话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阅读全文]...
  • 《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

  • 《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欢迎阅读与收藏。

      1、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5、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阅读全文]...
  • 木兰诗内容概括

  • 阅读
  • 木兰诗内容概括

      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花木兰受*人尊敬,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木兰诗内容概括,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木兰诗/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赏析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词句注释

      ①唧(jī )唧复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唧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②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④惟:只。一作“唯”。

      ⑤忆:思念,惦记。

      ⑥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⑦可汗(kè há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⑧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⑨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⑩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括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括字的诗词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清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括贺新凉

    林正大〔宋代〕

    生长湖山曲。羡吴儿、呼吸湖光,饱餐山渌。世外不须论隐逸,谁似先生冰玉。自骨冷、神清无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炯双瞳、碧色光相烛。遗妙语,看不足。

    生*高节难为绩。到如今、凛凛风生,言犹可录。不作相如封禅藁,身后谁荣谁辱。争肯效、白头吟曲。好与水仙为伴侣,傍西湖、湖畔脩脩竹。时一酹,荐秋菊。

    范文正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余作文记之。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记。

    迎仙客·括山道中

    张可久〔元代〕

    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崦。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括江神子·狂胡鞍马自为家

    林正大〔宋代〕

    狂胡鞍马自为家。遣宫娃。嫁胡沙。万里风烟,行不见京华。马上思归哀怨极,推却手,奏琵琶。

    胡儿共听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谁按新声,争向汉宫夸。纤手不知离别苦,肠欲断,恨如麻。

    括酹江月

    林正大〔宋代〕

    问陶彭泽,有田园活计,归来何晚。昨梦皆非今觉是,实迷途其未远。松菊犹存,壶觞自酌,寄傲南窗畔。闲云出岫,更看飞鸟投倦。归去请息交游,驾言焉往,独把琴书玩。孤棹巾车邱壑趣,物与吾生何恨。宇内寓形,帝乡安所,富贵非吾愿。乐夫天命,聊乘化以归尽。刘伯伦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地,纵意所如。止则操■执觚,动则挈榼提壶。维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麹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嗜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裸之与螟蛉。

    题括苍冯公岭二首

    曹豳〔宋代〕

    村南村北梧桐树,山后山前白菜花。莫向杜鹃啼处宿,楚乡寒食客思家。

    括水调歌

    林正大〔宋代〕

    听说竹楼好,佳地占黄冈。月波相接,俯临江濑挹山光。急雨檐喧瀑布,密雪瓴敲碎玉,幽阒兴尤长。琴调更虚畅,诗韵转清扬。公退暇,披鹤氅,戴华阳。手披周易,消磨世虑坐焚香。缥缈烟云竹树,迎送夕阳素月,胜概总难量。欲辨骚人事,沦茗漱清觞。李白采莲曲: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飖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踌躇空断肠。

    送齐郎中典括州

    刘长卿〔唐代〕

    星象移何处,旌麾独向东。劝耕沧海畔,听讼白云中。

    树色双溪合,猿声万岭同。石门康乐住,几里枉帆通。

    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有

    马钰〔金朝〕

    冒雪行车,迎风访道,投余特地参同。说些修养,不论虎和龙。讲甚婴儿姹女,无龟蛇、日月交宫。无水火,亦无嗽咽,更没按时功。的端真妙用,无为活计,清净家风。锁心猿意马,勿纵狂踪。炼息绵绵来往,自然得、子母和同。全性命,紫书来诏,直赴大罗宫。

    小梅花 其一 感事括古语效贺东山体

    陈维崧〔清代〕

    君莫喜。羊叔子。何如铜雀台前伎。拍檀槽。横宝刀。

    屠门大嚼,亦足以自豪。人生有情泪沾臆。虽寿松乔竟何益。

    捋黄须。眺五湖。如此江山,应出孙伯符。伤心史。可怜子。

    卿复何为尔。大江东。一帆风。来往行人,閒坐说元宗。

    连昌宫中满宫竹。白项老乌暗上屋。穆提婆。萧摩诃。

    且自吾为楚舞、若楚歌。

[阅读全文]...
  • 概括木兰诗主旨

  • 概括木兰诗主旨

      导语:本文是由小编上传的:《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希望喜欢!

      义教初二册课本认为《木兰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因此把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第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五、六段为第三部分,第七段为第四部分。对此,本人颇有微议。首先,从《木兰诗》反映的民族史背景看:据《魏书·太祖纪》载:登国六年(391年)“十月戊戌,北征蠕蠕(即柔然。当时北方称蠕蠕,南方称芮芮),追之及于大碛南床山下,大破之,班赐从臣各有差。”那时,北魏刚立国五年,社会“还滞留在家长制奴隶制阶段”(王仲荦语),其族人还过着“逐水草”、“无城郭”的生活。“鲜卑拓跋部从来就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范文澜语),官吏没有俸禄,以掳掠为获取财富的手段。这次进攻柔然,正如大臣崔浩所说:“多获美女珍宝,马畜成群。”战后,“班赐从臣各有差”就是把夺得的奴隶和牲畜,按战功的大小,按等级分配给从征的贵族和扈从武士。这是掠夺式的战争,并非防御性战争。

      其次从叙述主体木兰看:

      木兰的替父从军是迫不得已的。她是在“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被迫“替爷征”主旨和结构的。换句话说,当时的北魏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既对别的民族进行无休止的侵犯掳掠,又对本民族人民进行无尽期的征兵,以至于规定每家每户非出一个男丁不可,从而迫使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冒名顶替。而这样长期对内征兵的结果,则使得人人不安、家家不宁,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至于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归来的“将军”“壮士”则肯定寥寥无几。难怪“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了。这“叹息”不但是迫不得已从军的“叹息”,还是可能诀别的“叹息”,因此从叙述主体木兰的主观认识来看,她绝对不会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教材分析者由于脱离了文本,故拔高了木兰的思想认识,以为“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是不恰当的。

      另外,我们从课文的第五、六段来看,这两段似乎充满了欢快的情调,据此,诸多分析者认为它突出了“她(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其实这种分析也很勉强。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上面的分析,把握住了木兰的思想认识和从军意愿,就不难看出,这两段表面上的欢快掩不住内心的悲苦,这是一种“含泪的微笑”,是一种庆幸。就木兰而言,她已体味到战争的严酷,征战几十年,曾亲临杀戮和被杀戮的惊心动魄,现在侥幸生还,已是不幸中之万幸,她怎还敢有“百千强”的赏赐和作“尚书郎”呢?她只希望不再被征召,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九死一生之后极度兴奋的真实写照。倘若作了“尚书郎”,那又得为统治者卖命,说不定哪一天又得披挂上阵,重踏生死场。就家人而言,几十年的盼望,喜事少愁绪多,愁就愁在木兰在外生死难料。在那风烟四起遍地腥云的社会里,木兰迫不得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家人的忧愁和担心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尽管从表面看,木兰回归后家里很热闹,可这种热闹是在几十年忧愁担心之后的,它实质是一种意外的解脱,所以无论从木兰角度看,还是从家人角度看,都无所谓有自觉自愿的爱国意识和思想,无所谓“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再次从叙述者(作者)角度看,叙述者的'本意也不在于要表现一种爱国情结。这可以从《木兰诗》的结尾看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一段带有议论性的句子,显然,作者的本意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一种全新的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思想观念,这是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所在。

      有了以上分析,全文的结构似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六段)主要记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意在托出木兰具有男子汉气概,为第二部分(第七段)的议论张本。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全诗的重心应该是第二部分,因而主旨也应从第二部分中归纳。这也符合记叙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即文中的议论往往中国“睛”作用。

[阅读全文]...
  • 时迁的主要事迹概括

  • 时迁的主要事迹概括

      时迁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鼓上蚤,高唐州人氏,出身盗贼,在与杨雄、石秀投奔梁山途中,因偷鸡被祝家庄活捉,引出梁山三打祝家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时迁的主要事迹概括,一起看看吧!

      时迁

      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鼓上蚤时迁。

      时迁简介

      时迁是施耐庵的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时迁祖籍为山东高唐州,自幼练得一身好轻功,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人称“鼓上蚤”。后流落在蓟州府,吃了官司,被病关索杨雄所救。他在翠屏山盗古坟得手,偶然间撞到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便随二人一同去投奔梁山。在祝家店,时迁因偷吃报晓公鸡,逃跑时误入埋伏,被人用挠钩活捉,进而引出“三打祝家庄”一段精彩故事。上梁山后,为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第二名。后随军出征,屡建功劳,回京途中不幸患绞肠痧而亡。

      时迁的轻功,堪称一流,所以称他为鼓上蚤。跳蚤,寄生性昆虫,它是昆虫中的跳高冠军,它所跳的高度是自身的几百倍,能连续跳*百个小时,它跳跃的'加速度是宇宙飞船的速度。用跳蚤来比喻时迁,十分形象。

      时迁为梁山做了许多,却只能位列第一百零七位,为何如此,这同他是盗偷的身份有关。如果是征完方腊,水泊梁山英雄重排座次,按贡献大小,时迁应入三十六天罡。可是,时迁被定格在第一百零七位了,更不幸的是,征完方腊,他却意外的死于搅肠沙。

      时迁的精彩故事家喻户晓,为百姓所津津乐道。后世的盗贼们均奉他为祖师爷。是少有的以偷技闻名的英雄。过去很多地方建有时迁庙,庙里供奉的就是“贼神菩萨”时迁。

      人物出身

      时迁是高唐州人氏,以偷盗为业,甚至偷坟盗墓,善能飞檐走壁,人称鼓上蚤,他曾在蓟州府惹下官司,被蓟州两院押狱杨雄救下。

      投奔梁山

      杨雄、石秀在翠屏山杀死潘巧云,欲投奔梁山入伙。时迁当时正在山中盗墓,恰好目击了全部过程,便趁机现身,要求同上梁山。三人遂结伴上路。

      途经郓州祝家庄时,因时迁偷吃店家的报晓公鸡,石秀又放火烧毁客店,惹怒了祝家庄。三人逃跑时误入埋伏,时迁被祝家庄庄客用挠钩活捉。

      杨雄、石秀通过扑天雕李应,向祝家庄索要时迁,却未能成功,便赶赴梁山求援。宋江经过三次用兵,终于在孙立的卧底帮助下,攻破祝家庄,救出时迁。时迁上山后,被派到北山酒店,协助石勇,“卖酒卖肉,招接四方入伙好汉”。

      东京盗甲

      呼延灼征讨梁山时,以连环甲马冲阵,使得梁山军队陷入苦战。金钱豹子汤隆推荐表兄徐宁,称他的钩镰枪可破连环马。而徐宁有家传之宝雁翎圈金甲,爱逾性命。军师吴用便让时迁前往东京,到徐宁家中盗出宝甲,以此诱徐宁上山。

      时迁先在徐宁家附*踩点,而后经过望风、埋藏、潜伏、换位、吹灯、盗甲、口技等一系列步骤,神不知鬼不觉的盗出宝甲。他将宝甲交给前来接应的戴宗,又配合汤隆,成功的将徐宁赚上梁山。[6]徐宁向梁山军传授钩镰枪法,果然大破连环马。之后,时迁仍旧经营北山酒店。

      大聚义

      三打大名府时,时迁潜入城中为内应,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明、孔亮兄弟伪装乞丐的漏洞。而后,他躲进翠云楼,按约定放火为号,指引梁山军发起总攻。

      连环画《时迁大闹大名府》

      攻打曾头市时,时迁奉命查探敌情,将曾头市备细摸得一清二楚,并将史文恭所设陷坑全部探知。宋江假意与曾头市谈和,时迁又与李逵、樊瑞、项充、李衮一同到曾头市作人质,并使得曾头市相信了梁山的谈判诚意,被关押在法华寺中。他爬上钟楼,撞钟为号,与梁山军里应外合,攻破曾头市。

      梁山排座次时,时迁排第一百零七位,星号地贼星,与铁叫子乐和、白日鼠白胜、金毛犬段景住一同担任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三败高俅时,宋江命时迁、段景住潜入济州,协助孙新、张青火烧船厂。二人却认为火烧船厂难显“高强”,根据实战形势埋伏在城门边,趁着船厂火起之际,烧毁济州城楼与城西草料场。

      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时迁随宋江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多次潜入敌军内部放火。

      崇武石雕工艺博览园中的时迁雕像

      征讨辽国时,时迁与石秀潜入蓟州城,藏身于宝严寺。他在塔上、佛殿、山门连放三把大火,只烧得城中百姓“老幼慌忙,儿啼女哭,大小逃生”。

      征讨田虎时,时迁与石秀扮作北军,混入盖州城为内应,并放火烧毁草料场。而在简本水浒中,时迁曾先后潜入大同关、狮子岭,协助大军夺取关口。

      征讨方腊时,时迁随孙新、顾大嫂由小路摸上独松关,在关上放火,吓得守将弃关而走,并与白胜合擒守将卫亨。后又独自摸上昱岭关,先放火,后放炮,并虚张声势,惊扰敌军,吓得守将庞万春等人“魂不附体,动掸不得”,使得卢俊义顺利夺取关口。

      人物结局

      *定方腊后,时迁随军班师,屯驻杭州时患搅肠痧而死。后追封义节郎。

[阅读全文]...
  • 古代送别诗歌情感内容的概括

  • 送别,古代,情感
  • 古代送别诗歌情感内容的概括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送别诗歌情感内容的概括分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要吟诗话别以表达情感,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部分学生, 对于送别诗情感的把握,往往停留于感性层面,只能抓住“伤感”“依依不舍”等常见的送别时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是细腻而复杂的,送别时的情感更如此,我们不可将其简单化。 本文对送别诗歌情感内容作一个较为具体的概括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全面地掌握送别诗的情感类型。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白居易的 《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其中,“凄凄”一词形象地点 出了 送 别时 内 心的 凄 凉 、愁苦;“袅袅”一词描绘的萧瑟、黯淡之 秋景 更 增添 了 送别 时的 伤 感 ;“ 看 ”, 本来是很*常的动作 , 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 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是送别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情感。

      2、体贴入微的宽慰

      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在“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 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邻一样吗? 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一剂良药。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 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句是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 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送别明心志。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自己将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5、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 ,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其中第三句,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 诗人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6、表明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李白《赠汪伦》一诗的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如此之深,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第四句用“不及”一词,将水与情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7、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 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运用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典故,诗人以此激励友人,希望他名扬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这一勉励,使全诗充满了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8、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的最后两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人用笛声倾诉出彼此的离衷, 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思绪萦绕,随风远扬。 离笛声中,天色昏暗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 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充分地表达出来。

      9、比较经典的送别诗

      1、《江亭夜月送别》唐朝·王勃

      【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2、《芙蓉楼送辛渐》唐朝·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赠汪伦》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送元二使安西》唐朝·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别董大》唐朝·高适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朝·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春夜别友人》唐朝·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结语

      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等等。 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阅读全文]...
  • 概括木兰诗的情节

  • 概括木兰诗的情节

      木兰诗的情节概括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没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许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多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句子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语录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说说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名言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诗词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祝福

概括人生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关月的古诗苏轼 关于端午祭的古诗 古诗文中描写的古建筑 廉洁竹子的古诗 幽闭字的古诗 小满关于蚕的古诗 廉节文化的古诗 古诗形不渝的爱情 关于描述荔枝的古诗 美丽容颜的古诗 描写霉运的古诗 写景状的古诗 描写雨后竹子的古诗词 关于爱国的古诗名言 说话伤人的古诗词 含花出春字的古诗 关于变与不变的古诗文 诗经中情景交融的古诗 形容汉中的古诗 内忧外患的古诗 写担当的古诗文 古诗学弈的分段 古诗风格的ppt背景图片 参观动物园的古诗 歌颂母亲伟大与无私的古诗 散文引用古诗的好处 形容女孩子漂亮的古诗文 读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花的梦思乡的梦古诗大全 75首古诗易读错的字 含君字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