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备写的诗古诗 >

刘备写的诗古诗

关于刘备写的诗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刘备写的诗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刘备写的诗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刘备简介

  • 刘备,写作,文学
  • 刘备简介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备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刘备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虽然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度日,生活非常艰苦。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备性格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刘备典故

      曹操问裴潜

      《世说新语·识鉴》曰: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裴潜评价刘备居国不治,守边为主。

      死里逃生

      《典略》曰:*原刘子*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原,子*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

      这件事一方面提到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

      感化刺客

      《三国志》:郡民刘*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髀肉之叹

      《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

      耻杀宋忠

      《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虽然很生气,仍然能保持镇静,像宋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值得自己动手杀死,于是让宋忠走了。

      孝直避箭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裴松之引注: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称道的。

      身份不明的刺客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注: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入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

      这件事后人认为其疑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能力。

      求田问舍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阅读全文]...
  • 刘备名言名句大全 刘备说过的名言

  • 名言,刘备,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刘备名言名句大全,以及刘备说过的名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

    2、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3、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4、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5、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6、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7、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8、原来,明天和未来,是明天先到了;我和阿香连明天都没有,哪里来的未来呢?

    9、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10、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11、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一个先到。

    12、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13、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1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5、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16、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17、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18、子龙一身都是胆。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20、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21、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22、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23、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24、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25、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26、大路就在前面,只欠有心之人。

    27、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28、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29、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你的煞气大,还是我的仁德大。

    30、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31、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32、原本料理就没有胜负之分,饭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就可以了。

    33、江东才智之士极多。

    34、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35、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

[阅读全文]...
  • 刘备名言

  • 名言,刘备,名人名言
  • 刘备名言

    1、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

    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

    3、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裏江山,何足为贵!——刘备

    4、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刘备

    5、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刘备

    6、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刘备

    7、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

    8、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刘备

    9、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刘备

    10、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刘备

    11、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刘备

    12、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刘备

    13、子龙一身都是胆。——刘备

    14、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刘备

    15、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刘备

    16、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

    17、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刘备

    18、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刘备

    19、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刘备

    20、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刘备

    21、江东才智之士极多。——刘备

    22、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刘备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24、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刘备

    25、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刘备

[阅读全文]...
  • 刘备的歇后语大全

  • 刘备,语文
  • 刘备的歇后语大全(精选80句)

      刘备知人善任,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自得诸葛亮,信任专一,言听计从,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狭民少的蜀地,开创与魏、吴鼎立局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备的歇后语大全(精选80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甘露寺里的刘备——安然无恙

      2、蔡瑁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3、刘备的兄弟——红的红,黑的黑

      4、刘备抢亲——弄假成真

      5、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6、刘备**——心慈手软

      7、张飞拉着刘备胡——不必牵须;不必谦虚

      8、泗水关的刘备——雅坐;哑坐

      9、刘备哭荆州——假充善人;哭着害人哩;用计哩;一哭就有计;假摔眼泪

      10、吃曹操饭,干刘备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11、刘备惊怀——天公作美

      12、大河里淌下床单来——刘备;流被

      13、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14、刘备种园子——韬晦之计

      15、刘备里江山——哭出来里

      16、刘备的儿——无能之辈

      17、刘备的舅子——孙权

      18、刘备摔筷子——会遮掩

      19、刘备困曹营——提心吊胆

      20、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21、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22、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23、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24、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25、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26、刘备卖草鞋——本行

      27、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8、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29、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30、刘备编草鞋——内行

      3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32、刘备对诸葛——无话不说

      33、刘备请诸葛——三顾茅庐

      34、刘备请诸葛亮——思贤心切

      35、刘备轻看庞统——以貌取人

      36、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37、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38、刘备借荊州——有借无还

      39、刘备有舅子——孙权

      40、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41、刘备投袁绍——委曲求全

      42、刘备丢阿斗——收买人心

      43、刘备对诸葛亮——无话不说

      44、刘备摔太子——收买人心

      45、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46、刘备娶亲——弄假成真

      47、刘备上黄鹤楼——吓得嗦嗦抖;胆颤心惊;吓得索索抖;胆战心惊

      48、刘备白帝城托孤——试探别人的心

      49、蔡辐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阅读全文]...
  • 刘备属什么生肖

  • 刘备
  • 刘备属什么生肖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刘备属什么生肖,欢迎大家参考!

      1、属牛,公元161年出生。

      2、刘备,笔画14,暗合牛14。

      3、“刘”的谐音同“牛”。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三国演义刻画的刘备是一个爱哭,无主见的人,实际上我认为不过是为了使刘备更接*于罗贯中们心目中的帝王形象,他们很难接受一个草莽英雄能成为帝王的事实。刘备的性格类似刘邦,但刘邦生性多疑,又善于纳谏,还没有“妇人之仁”,他们以为刘邦的成功主要在于此,而刘邦的草莽性格在他们看来是缺点,若无以上的原因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刘备却可以说毫无防人之心,又不纳谏,又总是有“妇人之仁”,在关系到前途的最大选择面前总是表现得优柔寡断,这样的人能成功,实在是没有理由。但他真的成功了,只能说是个奇迹了。

      首先看看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营造刘备的性格,特地对于一些事情进行了修改:

      1、刘备怒打督邮,这件事最能体现刘备的性格是江湖儿女的性格,与罗贯中所描述的刘备的性格格格不入,于是将此事安在了张飞身上。

      2、东吴招亲,面对阴谋,诸葛亮劝刘备勿往,刘备却不在乎,以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草莽英雄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中改为诸葛亮劝刘备前往,明显是要将刘备的草莽之气去处。

      3、刘备与庞统发生争执,最后刘备将庞统叫回问庞统的话是“向者之论,阿谁为失?”,演义中改为“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本来刘备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他与庞统“宴乐如初”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原谅了庞统;演义中却成了刘备认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一改之下,意义完全不同,终于符合了他们眼中的帝王形象。

      其次,看看历史上关于刘备的记载,是如何体现刘备的个性的:

      1、刘备爱喝酒,而且喜欢在军营中和大将士兵们一齐喝酒,史料上记载了刘备两次大摆宴*喝酒的事,一件就是入蜀大胜后,就是上面与庞统发生冲突的这次。还有一次是在汉中赵云大败曹操,刘备一高兴,就“作乐饮宴至暝”。这些都体现了刘备的草莽气息。

      2、刘备不爱安安稳稳的做在家里享福,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在一齐。刘备至出道以来,一般都是亲自领兵的,打袁术,打曹操,打蜀中,打汉中和回荆州救援关羽打东吴。可以说唯一他没有亲自打的仗就是赤壁之后打江南诸郡和稳定江南诸郡之战,因为这些仗太关键了。估计刘备有自知之明,所以呆在荆州没有到前线。在*历代皇帝中,大概也只有刘备会为“髀里肉生”而“慨然流涕”吧。大概也只有刘备会做皇帝不久后就急不可耐的亲自率兵打一场群臣反对的战役吧。

      3、刘备待人坦诚到令人无法相信,帝王们向来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曹操的梦中**正是这种想法的典型体现,而刘备则不然,与关张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是“同床眠卧”,与诸葛亮是“情好日密,犹鱼之有水”。史料记载至少有二次刘备对于刺客坦诚相见,这那像一个帝王?整个就是一个草莽英雄的作为。

      4、不但是不防备关张诸葛等人,甚至将兵权也全部交给他们。刘备起事之初,就是由关张“分统部曲”,诸葛来了后,就将军权交给诸葛亮(关张对诸葛亮的不满就是因为诸葛亮插手他们的军权)。打蜀中,军权交给庞统;打汉中时,又将军权交给法正。总之,根据我的分析,刘备一般不会亲自指挥打仗的,他主要的作用是观摩,附带重大问题的决策(赵云汉水一仗表现就是如此)。甚至我认为他亲自率军只是因为他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生活在一齐。若承认刘备是个草莽英雄的性格,这个推论就不奇怪了。

      5、《三国志。先祖传》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等本身就体现出刘备是个具有草莽英雄气质的人。若以此性格来看,所有史料中关于刘备做每件事的记载都可以很好的解释。否则,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刘备安排的性格,有些事无法解释,只好演义一把了。

      刘备少有大志,史载“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所谓宗中诸小儿,也是刘邦的后代,都可以说得上是帝王贵胄。和他们说这样的话随时可能招致灭门之灾的。我觉得这不是刘备年少无知的举动,而是代表着刘备的远大志向。这也是刘备不甘久居人下的原因。

      刘备又常被人指责为枭雄。枭,有几种含义,一种是不孝的鸟,传说枭长大后会咬死母亲,但这个和刘备应该没有关系;一种是指凶猛的鹰类,常说是猫头鹰,我实在不觉得猫头鹰有多么的凶猛。但无论如何,枭与猫头鹰应该有相似的地方,猫头鹰是白天躲着,夜晚才捕食的。这应该也是枭的特点。古人以日为阳,夜为阴。是否就是指枭这种猛禽是在人的面前表现得比较温顺,但一但在人的背后就表现得十分凶猛,会反咬一口。

      指责刘备为枭雄的主要是东吴和巴蜀的人。对东吴而言,刘备寄宿在荆州,名为和东吴联盟,实则很可能养精蓄锐,并吞东吴。对巴蜀而言,刘备做为援军进驻巴蜀,随时可能鸠占鹊巢,吞并巴蜀。所以我认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将刘备比作枭雄,应该就是这种解释了。还有一种解释等同于英雄,是褒义词,应该也不能代表时人比喻刘备的'真实意图。

      纵观刘备的前半身,将刘备比作枭雄似乎一点也不冤枉刘备。刘备投靠公孙攒,最后离开公孙攒投靠了陶谦,这倒无所谓。但后来,刘备投靠吕布,又率兵攻打吕布,更进言曹操杀死了吕布;刘备投靠曹操,后来又和曹操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刘备借故开溜。刘备投靠刘表,最后尽得刘表的荆州诸郡。这些事看上去实际都造成了刘备是个枭雄的铁证。

      但其实刘备是有原因的,吕布本来就是夺刘备的徐州,刘备恨吕布也是自然之事,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算不得不义;刘备受献帝衣带诏,与曹操誓不两立也是尽忠的表现;刘备因为害怕袁绍报复关羽而开溜,虽然有些对不住袁绍,但为的是兄弟情义,也无可厚非,况且刘备并没有与袁绍为敌。荆州则是取自曹操之手,而刘备不取刘综的荆州,过刘表墓的吊唁等行动说明刘备更谈不上对不住刘表。所以,枭雄一说只是出于对手的诋毁之言而已,仔细研究刘备就可以发现刘备并非忘恩负义,二面三刀的小人,只是因为刘备才能不足,又胸怀大志,不甘人下而造成的历史巧合而已。

      总体而言,刘备胸怀大志是毫无疑问的,但他表现出对于“宽、仁、忠”的追求也是十分执著的。例如在夺取荆州后继而攻取巴蜀本是隆中对的战略之一,但因为刘璋与刘备属于同宗,所以刘备一直无意攻取,而诸葛亮又属于不会力劝刘备的人,所以此事一直拖而不决,直到庞统来后。庞统属于力劝型的谋士,于是就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而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也是如此,刘备和刘璋在涪聚会,庞统就进言刘备“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但刘备因为坚守“宽、仁、忠”而不采用。后来刘备与刘璋翻脸,庞统又献上中下三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刘备仍然以为上计太急,违背了自己“宽、仁、忠”的宗旨而不取上计。

      反对者也许会说,刘备不是依然夺取了刘璋的西川,他的种种做为不过是作秀而已。我以为其实不然,刘备初进西川并没有直接鸠占鹊巢,而是到葭萌关驻守,这是当时独一无二的举动。与董卓进京,曹操进京,袁绍代韩馥等行为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而刘备与刘璋闹崩以后,刘备的第一个动作是请求刘璋让其回兵,但傻呵呵的刘璋却命令关隘不许放刘备回荆州,战争由此爆发。以其说刘备不仁,实在应该说是刘璋不智,请都请不走的刘备要走,你居然还要强留,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所谓兵贵神速,刘备在夺取西川时浪费了无数的良机,整个过程是典型的“不纳忠言”和“处事犹豫”。这不是刘备的性格缺点造成的,而是刘备不愿违背其“宽、仁、忠”的宗旨而造成的。

      所以说,刘备看重的不是锦绣河山,看重的不是成败得失,而是自己的理想。这不正是一个草莽英雄的标准表现吗?

[阅读全文]...
  • 刘备说过的名言 刘备名言名句大全(精选31句)

  • 刘备,名言
  • 1、原本料理就没有胜负之分,饭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就可以了。

    2、原来,明天和未来,是明天先到了;我和阿香连明天都没有,哪里来的未来呢?

    3、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4、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5、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6、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7、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8、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9、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10、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11、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12、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你的煞气大,还是我的仁德大。

    13、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14、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15、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16、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17、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

    18、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20、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21、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一个先到。

    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24、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25、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26、大路就在前面,只欠有心之人。

    27、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28、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29、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30、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31、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阅读全文]...
  • 刘备双股剑(打一字谜)

  • 刘备,语文
  • 刘备双股剑(打一字谜)

      导语:刘备卖草鞋发家,最终成为蜀国建国的领军人物。刘备双股剑的谜底是什么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刘备的谜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谜面:刘备双股剑(打一字谜)

      谜底:剂

      三国演义人名谜语及答案

      一望无际(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张辽

      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陆逊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马超

      流芳后世(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孙尚香

      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史迹

      海空优势(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陆逊

      四面屯粮(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周仓

      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魏延

      参观航空(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张飞

      汉朝文书(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刘表

      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徐盛

      时已立秋(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伏完

      章句不佳(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文丑

      室内外大清扫(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普净

      文起八代之衰(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韩当

      我欲乘风归去(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苏飞

      残局飘零满地金(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黄盖

      鸟宿林间不再飞(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关羽

      阳关一曲续日弹(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曹操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刘备

      *人员的任务(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管宁

      八骏日行三万里(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马良

      唐太宗作帝范篇(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李典

      登泰山而小天下(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高览

      先天下之忧而忧(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谜底:甘后

      名著的谜语

      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2.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4.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5.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6.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7.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8.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9.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10.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11.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3.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5.阿斗的江山--白送

      1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8.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9.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四大名著的谜语

[阅读全文]...
  • 刘备访贤歇后语

  • 刘备,语文
  • 刘备访贤歇后语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未有一个较大停顿的语言单位。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句子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备访贤歇后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歇后语: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相关故事: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相关人物: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等地有*,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刘备:刘备(公元161-223年)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有昭烈庙为纪念。

      有趣歇后语

      1、眼睛长在鼻尖下——悲观失望

      2、贾宝玉哭灵——悲伤已极

      3、丧屋里的人唱戏——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4、林黛玉葬花——情悲意冷

      5、唐僧的心胸——慈悲为怀

      6、忆苦会开完了——不欢而散

      7、喜鹊老鸦同枝叫——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8、梁上挂猪胆——苦苦(哭哭)滴滴(泣泣)

      9、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10、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11、胸脯中了箭——伤心;伤透心

      12、穿着孝服拜天地——悲喜交加;又喜又悲

      13、寒号哭夜——如丧考妣

      14、对着墙壁流眼泪——独自悲伤

      1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6、提起来的竹稿——眼泪汪汪向江河

      17、小寡妇上坟——越哭越伤心;哭得好伤心

      18、发丧娶媳妇——悲喜交加;又悲又喜

      19、崔莺莺送郎——一片伤心说不出来

      20、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

      21、胡椒浸在醋里——辛酸得很

      22、洞房里换孝衫——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23、崔莺莺送郎——依依不舍;一片伤心说不出;不出的伤心

      24、要饭的流眼泪——穷伤心

      25、看戏流眼泪——假慈悲;假慈善

      26、冬天吃冰块——太心寒了

      27、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28、**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29、对着墙壁流泪——独自悲伤

      30、耗子跌米缸——好进难出;又喜又悲

      31、新郎官戴孝——悲喜交加;又喜又悲

      32、鳄鱼流眼泪——可怜不得;假慈悲

      33、小孩见了娘——没事哭一场

      34、老虎戴佛珠——假慈悲;假慈善

      35、宝玉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阅读全文]...
  • 关于刘备摔孩子的典故

  • 孩子,刘备,教育
  • 关于刘备摔孩子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刘备摔孩子的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备摔孩子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其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直到现在还是收买人心的典范,在这个故事之中主要有三个人物,分别是刘备、阿斗、赵云。

      话说当时正是刘琮投降曹操之后,曹操为了铲除刘备率领大军攻打刘备,而刘备因为带着荆州的百姓,所以走得很慢,结果被曹操给追上了,一番混战之后,刘备虽然侥幸逃脱了,但是刘备的妻子孩子却是找不到了,赵云于是回头去找,结果在一口井边上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最后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他们自杀了,赵云带着阿斗奋力突围,因为曹操的一句要抓活的,结果被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连斩50多个部将,竟然让赵云逃了出去,赵云见到刘备之后,将阿斗递给刘备,这时候经典的一幕发生了。

      赵云双手将阿斗交给刘备,本来孩子失而复得应该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刘备显然是那种不重亲情更重事业的人,结果结果孩子就把阿斗摔在了地上,痛斥他:“为了你,差点让我少了这么一员大将。”这样的举动直接感动了当场的人,赵云更是感激涕零,以死相报。这个刘备刷阿斗的故事中到底有多少是演的,有多少是真情流露已经很难看清了,不过从刘备的生*来看,其中对于赵云的爱惜之情应该是很明显的,毕竟在那种年代,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像赵云这样忠心给力的大将没了那就很难再找了。综上所述,在这出戏剧中,刘备和赵云表现的都很好,唯有阿斗,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年纪,在生死边上走了一遭出来后,还让自己的爹给摔了一下,也算是躺着也中枪了。

      刘备摔孩子是不是收买人心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个歇后语至今被人们谨记,但是刘备摔孩子真的是为了收买人心吗?刘备虽然出身高贵,有皇室血统,但传到他这一代,家道已衰弱颓废,以致生活困顿,只得靠编织草鞋为生。要使家道中兴,谈何容易?雄才大略的刘备意识到在乱世中要有立足之地,身边不能缺乏高瞻远瞩、富有谋略的贤士,不能没有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将领,这些文人武将是他锄除奸佞、匡扶汉室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投身军旅的生涯中,刘备处处留心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与赵云初次见面,刘备对他非常敬重,便“有不舍之心”,及至离别时的洒泪,是他重视人才的'体现;送别徐庶时的落泪,是他爱惜人才因人才远去而依依不舍的真情流露;三顾茅庐求诸葛,更把他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令人感叹的是,刘备对人才的热爱、敬重,还使他为曹操这个强大对手挽救人才。

      曹操得了徐州之后,举兵攻破吕布驻扎的下邳,擒获了吕布手下的将领张辽。在曹操面前,张辽面无惧色,出言相讽:“可惜当日(指濮阳一战)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曹操大怒,提剑要杀张辽。刘备挺身而出,攀住曹操的臂膊,说:“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救了张辽一命,为曹操阵营增添了一位能征善战的虎将。刘备当时寄身曹操篱下,只是权宜之计,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以后争夺天下,曹操是个强劲的对手吗?难道他不知道替张辽求情,就会使曹操如虎添翼会对自己以后不利吗?原因是刘备了解到张辽是一位忠义之士,对人才的敬重仰慕使他不自觉地站出来替张辽求情。

      刘备对人才的渴望、敬重,与曹操有别。曹操也重视人才,但对人才的品德,有时并不是很看重,他更看重的是“唯才是举”,只要有助于自己的事业,哪怕人才品德有缺陷,比如贪婪,行为不检点,他也会重用;而刘备对人才的品德却看得很重。同样是在下邳,吕布也被曹操俘获,事前还嘱咐刘备替他向曹操求情,吕布对刘备是有过恩情的,没有加害被他俘获的刘备的妻小,辕门射戟替他解了围,于情于理,刘备是应该为吕布说情的。但在关键时刻,刘备却提醒曹操不要忘了吕布杀丁建阳、董卓之事,终使吕布殒命白门楼。这并非刘备忘恩负义,而是他认为吕布是见利忘义的反复小人,品质恶劣,不可留在身边。其实,他完全可以替吕布求情,让他留在曹操身边,按吕布的性格,他岂能甘居人下,日后必将成为一颗危胁曹操的定时炸弹,然而,人才观念使得刘备没有这样做,从这方面看,刘备不啻是一位大丈夫,光明磊落。

[阅读全文]...
  •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

  • 刘备,经典
  •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你们知道这个的答案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刘备借荆州歇后语

      有借无还

      有借无还的词语解析

      yǒu jiè wú huán

      解释 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用法 作宾语;指借别人东西不归还

      有借无还造句

      1 他借东西向来是有借无还的。

      2 可是,我的丈夫常常是有借无还。

      3 真若是借了钱给雷震,那可真是有借无还,到时候,商人们只怕哭都没地方哭去。

      4 所谓借,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那绝对是有借无还。

      5 可是基本上,都是有借无还,杂役们碍于沐凌风的地位,不借又不行,当真是苦不堪言。

      6 你不想见我都难,你当真想有借无还啊!

      7 说是借,实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8 乌云仙,只怕你这不是好借,是来个有借无还吧。

      9 在工人印象中,工厂行政管理科就是分发物资的地方,床、柜子、凳子、写字台一应俱全,一张床月租金只需五六分钱,很多也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0 看来,有空我也得好好去研究研究,不然很有可能会阻碍我以后到那些个仙人那里借法宝的,当然是永久性的借了,有借无还的那种,HOHO。

      11 他借口治理水患实为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她便假意边疆告急与他要兵权,有借无还;可当她与“男宠”。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刘备写的诗古诗 - 句子

刘备写的诗古诗 - 语录

刘备写的诗古诗 - 说说

刘备写的诗古诗 - 名言

刘备写的诗古诗 - 诗词

刘备写的诗古诗 - 祝福

刘备写的诗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对人忍无可忍的句子 形容人心不足的句子 不理会别人诋毁的句子 描写早晨晨读的句子 暗示怀孕的搞笑句子 感叹小孩成长的句子 需要放松的句子 描写人渺小的句子 经典到让人心痛的句子 仿写句子云变成了雨滴 爱情离开的伤心的句子 有关叶子的句子 骂那些势力眼人的句子 关于女人的句子哲理 被爱人误解的句子 表示积极的句子 形容戏精的句子 表达感激的句子 文雅句子 纪念结婚纪念日的句子 有关书的句子 描写梧桐的句子 老年人风采依旧的句子 形容雨水的句子 我姓罗的专属句子 关于高烧的幽默句子 夸女人温柔的句子 从容不迫写句子 表达自己很笨的句子 把爱放在心里的句子 发货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