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古诗有关的初二物理知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古诗有关的初二物理知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古诗有关的初二物理知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与古诗有关的初二物理知识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初二物理知识的顺口溜
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知识的顺口溜,希望大家喜欢。
一、光现象
1.光的传播
能够发亮叫光源,月亮不是太阳是。
光的'传播有条件,均匀介质才直线。
不同物中速度变,真空每秒三十万(千米)
C=3×105km/s=3×108km/s。
光的速度比声快,真空传光声不传。
2.光的反射
法线通过入射点,虚线垂直反射面。
反射入射居两边,反角入角总相等。
入法夹角为入角,入角增大反角增。
所有物体都反射,镜面反射漫反面。
3.*面镜成像
*面镜,成虚像,大小相等对称强。
物像到镜距相等,它们连线垂镜面。
作图反射反延长,虚线交点即像点。
所有像点组成像,虚像要用虚表示。
4.光的折射
光从一物进另物,同时发生反、折射。
斜线入水要折射,折线靠*于法线。
法线垂直于界面,折线入线分两边。
水中光斜入空气,折线远离于法线。
水下看树树变高,岸上看鱼鱼变浅。
人眼感觉光直线,看到物体为虚像。
5.光的色散
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七色光。
色光三原红绿蓝,颜料三原红蓝黄。
红色物体反红光,其它色光都吸收。
没有反射光进眼,看到一片是黑色。
所有色光都反射,呈现白色该物体。
所有色光全吸收,呈现黑色是物体。
所有色光能透过,无色透明此物体。
6.看不见的光
红光外面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强。
利用红外夜视仪,常用还有遥控器。
紫光外面紫外线,有助人体合成D(维生素)。
紫外线杀微生物,还使荧光物发光。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声速液中比空快,固液空来顺序排。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特性有三种,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快与慢,对应音调分高低。
每秒振动为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
人耳听见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
物体振幅大与小,声音强弱为响度。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音调
解析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响度增加而上升。
音调的高低还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因为发声体的结构影响了声音的频率。
大体上,2000赫兹以下的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的增加而下降,3000赫兹以上高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的增加而上升。
对音调可以进行定量的判断。音调的单位称为美(mel):取频率1000赫兹、声压级为40分贝的纯音的音调作标准,称为1000美,另一些纯音,听起来调子高一倍的称为2000美,调子低一倍的称为500美,依此类推,可建立起整个可听频率内的音调标度。这样得到的声压级40分贝的纯音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见下表:
音调高:轻,短,细
音调低:重,长,粗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
在**淡淡的学*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要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初中学好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不要盲目刷题
许许多多的老师,许许多多的人都强调大量刷题的'重要性。刷题的确重要,但没有质量的刷题,*乎毫无意义。越刷越有挫败感,越刷大脑越乱,越刷心里越没底。少即是多。不要小看搞懂一个题型,一个解题方法,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细节,以及其中的逻辑。
欲速则不达。想想看,多少人急于刷题,急于做许多卷子,看许多参考书。没有深入到知识与技能的深层,表面上的多,没有多少意义。
注重总结,明确计划
物理学科的学*内容很广,知识层次十分清楚,只要稍加总结,就可以脉络清晰。只要找们能够认清题目中的各个物理过程,再将公式、定理合理运用,题目自然就会解答出来。物理题是很抽象的,在解答的时候并不能轻易理解,解题时如果没有明确的思路或者一旦解答出错,就很容易对自己的学*能力产生质疑。物理学*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个扎实的学*计划,踏踏实实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升物理的学*能力。
力的知识点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3、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光现象知识点多而零乱,如果不加整理,甚至不久将来很快把光现象的知识还给老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小编准备了初二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证。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
(3)日食和月食:
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看到的是月偏食。
2.光的反射现象:
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面镜成像
(1)像的特点---------*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A通过*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两种介质相比较,n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6.全反射和临界角
(1)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用C表示sinC=1/n
7.光的色散: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同一种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紫光折射率大。
(2)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速度最大,紫光的速度最小。
(3)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时,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8.全反射棱镜
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右图1)或180。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复*知识点
初二可以说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不管是从学生的心理,还是生理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复*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欢迎阅读。
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这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定义: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1、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浮力的大小由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两个因素决定。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及物体的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当液体密度ρ液一定时,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浮=ρ气gV排。
2、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有两种:
(1)受力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浮G物,物体上浮;
F浮
F浮=G物,物体悬浮;
(2)密度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比较物体的密度ρ物和液体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
ρ液ρ物,物体上浮;
ρ液ρ物,物体下沉;
ρ液=ρ物,物体悬浮;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如空心球,求出物体的*均密度,也可以用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3、正确理解漂浮条件: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物。
(1)因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为F浮=G物(漂浮条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体漂浮时V排ρ物,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浮在液面上。此时,V物=V排+V露。
(2)根据漂浮条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ρ物、V物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4、计算浮力的方法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已知ρ液和V排。
(3)根据力的*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浮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这三个力*衡:即F浮=G物-F拉
(4)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的浮力。
运用上述方法求浮力时,要明确它们的适用范围,弄清已知条件,不可乱套公式。
5、浮力综合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判断它所处的状态。
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细菌代谢,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生物。
那些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生物。
光合自养菌包括蓝细菌,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可能在制造地球大气的氧气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他的光合细菌进行一些不制造氧气的过程。包括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
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硫,磷,维生素和金属元素,例如钠,钾,钙,镁,铁,锌和钴。
根据它们对氧气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些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菌;另一些只能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厌氧菌;还有一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细菌也能在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得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极端微生物。一些细菌存在于温泉中,被称为嗜热细菌;另一些居住在高盐湖中,称为喜盐微生物;
总结:还有一些存在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中,被称为嗜酸细菌和嗜碱细菌;另有一些存在于阿尔卑斯山冰川中,被称为嗜冷细菌。
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
2、识别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常见动物。
鱼类:中华鲟海马黄鳝。
无脊椎动物:海葵海蜇章鱼鱿鱼。
3、鱼类的主要特征
①靠鱼鳍和尾部摆动的协调作用游泳。
②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③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
④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衡生态*衡概念。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重新利用。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查活动:调查目的、材料用具、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及开发前景。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
仿生的概念。
动物与仿生仿生的例子:雷达、飞机。
初二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
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学好物理,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学*初中物理知识的时候,会学到杠杆原理,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力臂 力距);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省力杠杆
L1L2,F1
费力杠杆
L1
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定滑轮等。
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杠杆原理公式的理解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杠杆是中学学*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运用杠杆的*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杆秤等工具来理解。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省力杠杆:撬杠;费力杠杆:门把手;等臂杠杆:托盘天*。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
1、杠杆的*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
例析:
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位置且保持*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
A.F1>F2=G/2B.F1=F2>GC.F12=2GD.F1>F2>G
解析: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正确选项为D。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 一个物体可以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受到力的作用;② 能绕固定点转动。
② 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③ 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杠杆示意图画法:① 确定支点;② 确定动力和阻力,画力的作用线;③ 画力臂;④ 标出各个物理量。
画图技巧
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用实线表示,在画力臂时,如果力的作用线太短,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力臂部分要用大括号标出来。
检验所画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的最简单方法是,看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效果是否相反。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一定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当动力、阻力在支点两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当动力、阻力在支点一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反。
与古诗有关的初二物理知识 带物理知识的古诗 古诗巾的物理知识 古诗里的物理知识PPT 古诗词的物理知识 物理小知识摘抄 和物理知识有关的古诗 所含物理知识的古诗 古诗中蕴含的初中物理知识 包涵物理知识的古诗 物理动静知识的古诗 有关物理知识的诗句 含物理知识的古诗文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古诗10首 关于八上物理知识的古诗 利用物理知识写的情话 含高中物理知识的古诗 涉及物理知识的古诗词 古代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 古诗词蕴含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的物理知识竞赛 物理知识中涉及的古诗词 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整首 古诗中的物理运动学知识 古诗中的物理知识点力学 谚语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中关于蝴蝶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古诗词谚语 中国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初二物理杠杆的*衡知识点小结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的知识点 初二地理知识点 初二重点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 初二物理*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 初二物理《实像和虚像》的知识点 初二生物知识 初二物理知识的顺口溜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 初二物理热值知识点学*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功的原理 初二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复*知识点 初二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重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梳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
与冰字有关的古诗 写菊花最经典的古诗词 三衢道中算不算是描写春天的古诗 关于元旦的20字古诗 参加古诗大赛的心情描写 我爱我的祖国的古诗 对喜欢的人思念想念的古诗 古诗75首中的第40首 柳树小桥木船的古诗 古诗75首中的74首是 关于康宁的古诗词 有关美丽的大自然的古诗 有关诚信的古诗并配上画 诗经里形容时间很慢的古诗词 体现劳动观念的古诗 花在古诗里的意象 有没有120字的古诗 古诗的日记150字 夸奖中国文化古诗的优美语言 适合大班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 含数字的古诗词100首 元日古诗写的是农历 美观的古诗村居配画图片儿童 用古诗的方式打开英雄联盟 一分钟就可以学会的古诗 形容不懂我心的古诗 有关春节的古诗元日 积极面对生活的古诗词 10首笑到哭的古诗 形容老板和员工关系好的古诗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