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关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臣闻古之君人原文翻译

  • 古诗文
  • 臣闻古之君人原文翻译

      《战国策》是*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臣闻古之君人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一、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

      二、翻译: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三、作品评析

      人才对于一个人成就大业来说非常的重要,而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肯定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非常谦恭的'尊重人才、推崇人才、优待人才,才能招来人杰,云集才俊,也才能集思广益、凝聚力量成就伟业。象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最关键的是他能够招徕最佳人才而且善于驾驭最佳人才。一切正如刘邦自己说的:“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拓展】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的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阅读全文]...
  • 含有臣字的古诗词 带臣字的诗词名句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六韬·文韬·文师》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下集》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朝天子一朝臣。——《增广贤文·下集》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君疑臣则臣必死——《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佚名《北山》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济公全传·第二十四回》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爱臣》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增广贤文·上集》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 / 和蕃》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忠臣不借人以力,贞女不假人以色。——《列女传·贞顺传·楚白贞姬》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三国演义·第一回》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善恶同,则功臣倦——《三略·上略》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临终诗》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阅读全文]...
  • 关于君臣的诗句

  •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长恨歌》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杜甫《古柏行》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蜀主窥吴幸三峡》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

    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常建《太公哀晚遇》

    宁知古君臣,义盖存师友。——赵蕃《向监税以前韵见贻复用韵答之》

    拂衣西笑出东山,君臣道合俄顷间。——权德舆《放歌行》

    苌登自构君臣祸,垂永还操门户兵。——洪亮吉《新*寺》

    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高适《留上李右相》

    会取君臣合,宁铨品命殊。——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戴复古《杜甫祠》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杜甫《往在》

    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王珪《咏淮阴侯》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韩愈《原道》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东方朔《七谏》

    君臣各有分,管葛本时须。——杜甫《别张十三建封》

    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杜甫《述古三首》

    君臣忍瑕垢,河岳空金汤。——杜甫《入衡州》

    枯桂衰兰一遍春,唯将道德定君臣。——王建《上崔相公》

    君臣若际会,至治发明德。——胡寅《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瓦炉》

    君臣相戒,可否吁俞。——张嵲《绍兴中兴上复古诗》

    宗庙尚为灰,君臣俱下泪。——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杜甫《牵牛织女》

    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白居易《初罢中书舍人》

    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杜甫《伤春五首》

    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王毂《玉树曲》

    径别君臣药,畦连子母瓜。——方回《虚谷志归十首·园林百种花》

    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李频《省试振鹭》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刘基《感时述事(十首)·五谿旧三苗》

    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孟郊《吊元鲁山》

    凉彼周王,君臣相遇。——《大观祀武成王一首》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吴筠《览古十四首》

    天性犹可间,君臣固其宜。——吴筠《览古十四首》

    一朝君臣契,雄辩何纵横。——吴筠《览古十四首》

    当年布衣交,一旦君臣礼。——郑善夫《严陵滩》

    君臣垂令名,千载不偶然。——戴冠《严子陵墓次韵》

    要主君臣义,须存子母心。——吕洞宾《五言》

    吟诗功业才虽大,亡国君臣道最同。——郑文宝《读江总传》

    治身时位俱云得,同体君臣系所遭。——强至《韩魏公生日三首·治身时位俱云得》

    家国邅迍極,君臣际会稀。——邵雍《观棋大吟》

    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千灵嘉会当其时,君臣道合若符节。——释大观《寿*章秋壑师相》

    草庐一语君臣契,目中久已无吴魏。——于石《梁父吟》

    未尝褒都邑,岂闻有君臣。——释文珦《西村老叟》

    借位途中宾主,借功门里君臣。——释正觉《雪窦宗长老兹写师像以授天童知事壁龛而挂之》

    从容自保君臣契,何必扁舟始是贤。——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阅读全文]...
  • 君不侮臣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君不侮臣原文及翻译

      君不侮臣是我国的一个成语,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很不一样的故事。君不侮臣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原文

      赵简子上羊肠之阪,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阪,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君不侮臣译文

      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惟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便不再要大臣推车。事后还设酒*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人物形象

      虎会:敢于进谏,指出君主毛病。

      赵简子(赵鞅):知错就改,善于纳谏

      君臣在人格上是*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注:词条又作"君不悔臣":

      作为人君应当尊重臣子的人格,而不能对臣子加以奴役和侮辱,否则臣子不为人君效力,国家就要衰败甚至灭亡。所以说君敬臣臣才原意为君效力,国家才能昌盛富强。

[阅读全文]...
  • 梅尧臣《东溪》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东溪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野凫:野鸭。

      ⑶蒲茸:初生的菖蒲。

      ⑷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⑸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沙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创作背景

      皇佑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阅读全文]...
  • 一朝君子一朝臣

  • 君子
  • 一朝君子一朝臣,

      一代江山一代民,

      君君臣臣依靠谁?

      君臣应为天下民,

      为民方能顺民心,

      国泰民安江山稳。

      一朝君子一朝臣,

      君心臣心同民心,

      江山坚固不可摧。

      君臣心中无人民,

      *民百姓心伤悲,

      争权夺利乱民心,

      内乱易遭外敌侵,

      腐败堕落是祸根。

      党心民心爱国心,

      万众一心团结紧,

      齐心协力中国梦,

      国富民强江山美。

[阅读全文]...
  • 君自故乡来是哪首诗(杂诗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 故乡
  • 五言四句都不押韵,不是诗歌。

    古体诗与*体诗之争在于*仄格律,现代诗与古诗之争在于长短形式、文言与白话之争,但是在押韵这个问题上,是诗就押韵,这个是没有争论的。

    不要看现在那些简单分行不押韵的散句,那些东西写得很好,很有意思,是文学的新形式,称之为金句也好,段子也好,但是不是诗了。

    形式比诗稍微散一点,就有个新名称——散文诗。散文诗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诗,还多多少少有押韵的存在,但是已经另分门类。取个新名字很容易,不要把思维困在“诗”上。

    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押韵是诗的基本特征,要否定、突破这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就不是诗这种体裁了。

    古诗不讲,就算是天马行空的现代诗,明里暗里还是有韵脚存在的,虽然是多变的,*仄同押的,但是一首诗,肯定是有韵的。这一点不用怀疑的。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相信大多数人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有这个疑问,然后被老师或者大人用各种理由糊弄过去,大多数人就忘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种比较内行的解答是这首《杂诗》是古体诗,所以不押韵。

    但这是不对的,如果是诗歌始蒙阶段春秋战国以前,说到诗句偶尔不韵是讲得过去的,但是《诗经》就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诗歌形式了,在经过魏晋声韵学飞速发展后,在唐朝格律诗已经完整形成,还写出不押韵的“诗”是不可能的事情。

    是不是古体诗只是对押韵的韵脚有限制。格律诗必须使用*声韵,而古体诗*仄通用。

    所以说《杂诗》是古体诗是对的,但是因为是古体诗就不押韵,这是逻辑错误的。

    这首诗其实是《杂诗三首其二》,我们来看整组诗: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我们不看内容,不讲*仄,只看韵脚。其一“口”为*水韵“二十五有”,而“否”是个多音字,在这里明显是有没有的意思,读作“fǒu”,同属“有”部,所以虽然是仄声韵,但是是押韵的。

    再看其三,“声”、“生”两字*声,押*水韵“八庚”部。

    一组诗,头尾两首都押韵,而中间一首却借古体诗的名义不押韵,这不论在诗歌昌盛的大时代中还是王维文采飞扬的个人风格中,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首诗一定是押韵的,至少当时在王维口中是押韵的。

    第二种更高端的解答是这首诗是奇数句押韵,“君自故乡来”中的“来”和“来日绮窗前”的前同属“小言前儿辙”,是押韵的。

    什么是“小言前儿辙”? 是十三辙之外的两道用儿化音节构成的辙,是比较宽的押韵。

    什么是“十三辙”?就是指“十三道大辙”。

    什么是“十三道大辙”?是在元代用于北曲的韵书《中原音韵》上,明清时期在民间发展出来戏曲演唱押韵规则,所谓之《北*十三辙》。但是这套押韵方法在诗词曲的传统界一直受到抵制,大抵原因就是因为是普通话的范儿,同时过于宽泛。

    提供这个解答方案的文学博士知识很丰富,敢于大胆假设,不过有点想当然了。

    第一,奇数句押韵不叫押韵。

    第二,成于宋末,上承《唐韵》、《广韵》的《*水韵》尚且分析不出《杂诗》的韵脚,用完全不同于中原语音的北方话十三辙来分析唐诗更加不靠谱。

    第三种解释是本人个人看法。

    正如前言,《*水韵》的成书是南宋,虽然和唐韵一脉相承,但是几百年语音是有些微变化的,但是从《唐韵》的193部合并成《*水韵》的106部,押韵韵部区别应该说是越来越宽松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杂诗》的韵脚字“事”、“未”依然不押韵,这只说明一点,方言发音区别。

    王维使用了即使《唐韵》也不记录在案的方言发音。而在这种语音中,“事”、“未”是同一个仄声韵。

    这是不是削足适履?我们详细来看看这种说法有没有理由。因为本人非声韵专家,不考《唐韵》,还是从《*水韵》来分析。

    “事”属于*水韵“四寘”部,而“未”属于*水韵“五未”部,明显不同韵。

    如果我的假设成立,那么绝对不止这两个字有这种现象。我们来看这两个韵部的其他常用字的大致发音。

    发没发现问题?“醉”、“泪”、“睡”、“坠”等等这些在现代汉语中与“未”字韵母相同的字在*水韵中与“事”同在“四寘”部。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搜集整理增补《切韵》成《唐韵》的过程中,孙缅的口中这些字的发音是有区别的,但是在王维的口音中,这些字的韵母是一致的。

    当然,也许孙缅区分这两个韵部只是源于声母的不同,但是*在修改韵书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两个韵部进行合并,造成这两个韵部的字按照韵书来看一直不押韵。

    而“事”字的发音也在后世中越走越远,直到如今的普通话中与“未”字完全不同了。

    诗,一定是押韵的。

    至于因为语音变化引起的不押韵,在诗文中绝非少数。

    《杂诗》也是如此,不能成为我们今天很多人写不押韵的东西又自称为诗的借口。

[阅读全文]...
  • 梅尧臣《金山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昏。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译文

      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

      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

      海鹘只观望却不取*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

      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

      注释

      ⑴吴客:指作者。

      ⑵夕昏:落日的余晖。

      ⑶巢鹘宁窥物:相传金山旁的鹘山上栖居着鹘鸟。鹘鸟从不来金山跟海鸟搏斗,也不从附*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所以这么写。鹘:一种凶猛的鸟。

[阅读全文]...
  • 《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

  • 故乡
  • 《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杂诗·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阅读全文]...
  • 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 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是一首七言律,作者是宋代非常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内容主要是歌咏竹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原文:

      作者: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翻译

      一条小路周围竹丛浓密显得寂静萧疏,这里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凉爽。残落的.阴凉时间并不是很长。人们怜惜竹子的直节生来就劲挺,我自己认为有高超的才能,老了也更加刚直不阿。曾经和蒿藜一起经历雨露,最终随着松柏经历到冰霜。烦请你能够爱惜那些根株还在的竹子,要乞求乐官学*凤凰。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注音:

      yī jìng sēn rán sì zuò liáng ,cán yīn yú yùn qù hé zhǎng 。

      rén lián zhí jiē shēng lái shòu ,zì xǔ gāo cái lǎo gèng gāng 。

      céng yǔ hāo lí tóng yǔ lù ,zhōng suí sōng bǎi dào bīng shuāng 。

      fán jun1 xī qǔ gēn zhū zài ,yù qǐ líng lún xué fèng huáng 。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赏析:

      古往今来,咏竹诗是祖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诗,流传我国诗坛。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注释

      ⑴森然:竹丛浓密貌。

      ⑵直节:直干有节。唐人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徐夤《山阴故事》:“爱竹只应怜直节,书裙多是为奇童。”

      ⑶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汉书·律历志》:“黄帝使伶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音。制十二篇(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柳宗元《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句子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语录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说说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名言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诗词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祝福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素华的古诗 乡村四月古诗的诗意和中心 一首刻在心里的古诗600词 关于勤劳的古诗 跟家有关的歌曲和古诗 春晓古诗配简单的画水墨画 竹石古诗的诗眼 形容吉祥的古诗 与湘相关的古诗词 有关勤学或劝学的古诗词 李清照稍长一点的古诗 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 关于夏天的古诗带图片大全 离开分手的古诗 端午节雄黄酒的古诗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的拼音 大明湖畔的古诗 守字的古诗词 第三个字是花的七字古诗 关于琴的古诗6 形容夫妻恩爱的古诗词6 关于端午节由来的古诗6 含有春字的古诗一整首 带有潇字的古诗 送给母亲生日的古诗 写一首描写风景的古诗大全 大树的古诗或名言 专心学*的古诗 鼓励思想鼓舞斗志的古诗 关于湖州的古诗及插图 形容半生风云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