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田家相关的古诗 >

田家相关的古诗

关于田家相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田家相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田家相关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观田家古诗赏析

  • 观田家古诗赏析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古诗。该诗语言*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观田家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劬②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qú):过分劳苦,勤劳。

      1.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 ▲ , ▲ , ▲ 。(3分)

      2.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4分)

      参考答案

      1.劳作之苦 贫饥之苦 徭役之苦(3分)

      2.①将农人终年劳作与生活饥贫作对比,揭示了赋税徭役的繁重。②将耕种者和食禄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③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的爱憎情感。(4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赏析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作的一首田园诗歌。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古诗,是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真实写照。抒写了诗人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

      词句注释

      ⑴田家:农民。

      ⑵卉(huì):草的总称。

      ⑶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⑷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⑸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⑹景:日光。

      ⑺晏(yàn):晚。

      ⑻犊(dú):小牛。

      ⑼劬(qú):过分劳苦。

      ⑽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⑾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⒀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⒁惭(cán):羞愧。

      ⒂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⒃禄食(lù shí):俸禄。

      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白话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作品鉴赏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淡,极炼如不炼。

[阅读全文]...
  • 观田家古诗翻译(观田家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
  •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田家:农民。卉(huì):草的总称。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景:日光。晏(yàn):晚。犊(dú):小牛。劬(qú):过分劳苦。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惭(cán):羞愧。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禄食(lù shí):俸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阅读全文]...
  • 田家古诗词鉴赏

  • 田家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田家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原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翻译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解释

      田家:农民。

      卉(huì):草的总称。

      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犊(dú):小牛。

      劬(qú):过分劳苦。

      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惭(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禄食(lù shí):俸禄。

      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诗文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田家杂兴(其八)

      储光羲①

      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

      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②饭,秋至菊花酒。

[阅读全文]...
  • 关于田家的诗句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我卜荆州三亩宅,读田家书从之游。——黄庭坚《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五首·朱家埙篪好兄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

    田家澹泊时将雨,敝衣零落面如土。——王冕《江南妇》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李白《赠从弟冽》

    转蓬劳远役,披薜下田家。——骆宾王《晚憩田家》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叶绍翁《过崇德》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观田家》

    诸郎一一青琼枝,谢家兄弟田家儿。——胡奎《寿友人》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阳翟道中田家即事颍川南望襄城,邂逅田家,春满柴荆。——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萧萧落日黄茅坞,睥睨田家窥水牯。——方回《乳虎行》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樽。——寒山《诗三百三首》

    我从田家惯饼饵,梦想风味今未已。——赵文《麦熟》

    田家乐四首黍稷秋收厚,桑麻春事好,妇随夫唱儿孙孝。——汤舜民《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人说仕途荣,我爱田家乐。——汤舜民《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杜甫《洗兵马》

    饿隶亦胜无,薄田家所仰。——陆龟蒙《记事》

    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杜甫《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往问》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刘基《田家》

    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李白《游谢氏山亭》

    涛波襄陵尚霖雨,龙伯不省田家苦。——陈造《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

    夜卧田家牯犊傍,晨兴籼饭煮葱汤。——方回《戊子元日凡阳道中二首》

    野寺长依止,田家或往还。——刘长卿《偶然作》

    少从剑客游三辅,老傍田家卜五行。——居节《谷日感怀》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杜甫《杂曲歌辞· 少年行三首》

    牛羊鸡犬田家乐,终日思归盍挂冠。——欧阳修《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桃李阴中春事好,田家鸡犬亦欢声。——王炎《和游尧臣劝农韵》

    甚欲往来阡陌间,稍与田家共忧喜。——王炎《招魏倅项教授小饮》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王安石《山田久欲折》

    人言安用管城子,家本田家一犁足。——方岳《次韵徐宰三雪》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王维《赠裴十迪》

    布谷鸣远林,田家竞农桑。——张嵲《初夏》

    僧舍屯戈甲,田家出糗粮。——陈高《丁酉岁述怀一百韵》

    坐看黄云呈上瑞,田家无处不忻忻。——吴芾《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稻苗初穗出纷纷》

    肉食不烦忧菜色,田家粳稻已炊香。——仇远《寄周吉卿·閒居偏爱十日菊》

    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祖咏《田家即事》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曲突徙薪不谓贤》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陈造《田家谣》

    自咏田家诗,寄怀《高士传》。——纪昀《韩桂舲秋曹出其先世洽隐园三友图属题》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孟郊《长安早春》

    长空淡淡如云扫,暮过田家风物好。——刘子翚《田家》

    吾家本是田家子,其先世世居田里。——陈文蔚《戊寅老人生旦》

    盍赓屡丰谣,少慰田家苦。——陈造《大雪复用前韵呈王尚书》

    因作田家谣,备述老翁语。——宋自逊《田家谣》

[阅读全文]...
  • 渭川田家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 【题解】

    西斜的夕阳射在偏僻的村落里,这一起句就已给人静谧之感。接着“穷巷牛羊归”,虽是动态,却显得那么悠闲,那么安宁;夕照下,归家的牛羊三五成群地朝着里巷间缓缓走来。

    接着两联,“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由*至远,一口气写了三个场面,朴素简洁,飘出一股浓重的乡土气息。田埂上,几个农夫依锄而立,任风吹干汗珠,暂作小憩。这已经是静了,却又“相见依依”,有话语声可闻。“依依”两字,则不但表现出农人间的亲切,而且语柔声细,因场面开阔,配有微音响起,更觉得自然,静得出脱。

    末两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既是诗人的感叹,也是诗画的理性的总括,有着诗人的别致的“顿悟”。“净”、“静”浑成,以禅入诗。既富有牧歌情调,朴素、亲切、自如,又呈现出外静内净,诗、禅、画三者和谐统一的美的个性。

    【原文】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赏析一】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

    【赏析二】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阅读全文]...
  • 田家元日的诗意

  • 诗意
  •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诗意: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

      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

      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

      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4、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5、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6、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耕父:农人。

      7、荷:扛,担。

      8、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m.ju.51tietu.net)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

[阅读全文]...
  • 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6篇)

      《田家》是唐代诗人聂夷中所作的一首讽喻诗。描写了农家希望丰收的焦灼如焚,但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的种种事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古诗简介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该诗语言*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

      翻译/译文

      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

      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

      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

      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

      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

      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注释

      ⑴田家:农民。

      ⑵卉(huì):草的总称。

      ⑶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⑷耕种(gēng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⑸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⑹景:日光。

      ⑺晏(yàn):晚。

      ⑻犊(dú):小牛。

      ⑼劬(qú):过分劳苦。

      ⑽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⑾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储(sùchǔ):隔夜之粮。

      ⒀徭役(yáo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⒁惭(cán):羞愧。

      ⒂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⒃禄食(lùshí):俸禄。

      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赏析/鉴赏

      这首《观田家》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这种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这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田家·南山尝种豆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阅读全文]...
  • 《田家行》赏析

  • 王建这首乐府体诗歌,对残酷的封建压迫作了无情的揭露。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劫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

      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

      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

      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

      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

      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

      不见县门身即乐。

      王建诗鉴赏

      全诗四换韵脚。依照韵脚的转换,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层,直接描写乡间农民的精神面貌: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首句使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为只有男子才欢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实无论是男是女,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颜,都显露出喜乐自得的样子,*日的愁怨一洗而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常不同。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由此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四、五、六、七这四句为第二层。这层以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是因为夏粮、夏茧丰收,有了一个好收成。五月麦风清,写夏粮丰收;檐头缲车索索作响,写夏茧丰收。为了突出农家夏茧之多,诗人又从侧面下笔:野蚕作茧无人收取,自生自灭,可见夏茧的确获得大丰收,完全足够抽丝织绢之需。在这一层次里,作者一写收麦,一写缲丝,抓住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衣食温饱落笔,突出丰收的景象,使一、二句写农家喜悦有了好的注脚。后面三句:“麦收上场绢在轴”,“ 不望入口复上身”,“田家衣食无厚薄”,也都紧紧围绕衣食温饱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反映现实的焦点突出集中。

      七、八、九、十这四句为第三层。这层写官家对农民巧立名目的盘剥,感情则由喜转悲,形成一个大的波澜,既显出文势跌宕之美,又增强了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度。“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轴”,指织绢的机轴。丰收,本来应该给田家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事实却非如此。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中唐时变租庸调法为两税法,名义上是为了纠正租庸调法赋敛繁重之弊,唐德宗甚至还有“ 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的诏令,实则两税法兴,而横征暴敛仍繁,各种莫名其妙的奉进、宣索一次次强加在农民身上。“的知”一句为神来之笔。这句诗把农民一次次缴纳苛捐杂税,但不知是否还有新的赋税要缴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不望”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那么,农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不是可以想见吗?这种对农民丰年却衣食无着的客观表现,有力地控诉了中唐时期的黑暗现实。

      最后两句为第四层。这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但这种揭露,不是出自声泪俱下的直接的声讨,而是通过*淡的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言,让读者思而得之。试想,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种以不因横征暴敛而吃官司为幸福的幸福观,恰恰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本诗在构思农家苦这一题材的,颇具特色。在一般的作品中,作者在表现封建剥削对人民的压榨时,多是正面描状农民生活的困苦。这首诗则不然。《田家行》向读者描绘的是小麦、蚕茧丰收,农民欣喜欢乐的场面。但丰收的结果,并不是生活的改善,而是受到更重的盘剥,生活依然悲惨,无法避开不幸的命运。这种遭遇,不是一家一户偶然遇到天灾人祸所碰到的困苦,而是概括了封建时代千千万万农民的共同遭遇,如此选材,相当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在表现方法上,古乐府多叙事,《田家行》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输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诗纯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炼精警,于*易中见深刻。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 王维《渭川田家》

  •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解

      1、雉:野鸡。

      2、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 之意。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 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 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 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 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 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 景致,顿生羡慕之情。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 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 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阅读全文]...
  • 《田家元日》诗歌赏析

  • 诗歌
  •   《田家元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五言律诗。前两联对诗人对自己年过四十却没能为官表示哀伤,后两联对和农夫一起推测天气,表现出自适之情。诗人借诗抒情,隐隐透露了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田家元日》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诗简介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⑤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⑥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耕父:农人。

      ⑦荷:扛,担。

      ⑧占(zhān):推测[2] 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赏析/鉴赏

      诗旳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旳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旳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旳快速过程显示时间旳推移,节序旳更替,暗点了题中旳“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旳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旳遭际,表露了他旳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旳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旳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旳深厚旳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旳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旳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旳叹息。时代旳隐者都有远大旳志趣。所以无论他旳出山或其后旳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旳爱恋。

      颈联展示旳是一幅典型旳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旳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旳牧童应和旳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旳美好,田园生活旳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旳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旳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旳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旳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旳迷信色彩,但更多旳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旳经验,有一定旳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旳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旳心情,说明他旳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旳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旳目旳。这首诗既叹自己旳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旳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旳希望旳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旳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旳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旳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旳起伏,语调*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旳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旳结果。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春节,诗人写他自己去长安应试时旳亲身感受。

    [《田家元日》诗歌赏析]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田家相关的古诗 - 句子

田家相关的古诗 - 语录

田家相关的古诗 - 说说

田家相关的古诗 - 名言

田家相关的古诗 - 诗词

田家相关的古诗 - 祝福

田家相关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对爱情专一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运用的通感 谅解或原谅别人的古诗 形容人回故里的古诗词 古诗人物形象的分析 古诗《画》的详案 直接抒情的古诗文 描写颜色的古诗至少5个 李白的古诗有关有谊的 关于对青年的古诗 茶圣在信州的古诗 体会古诗中的童趣 柳枝词古诗是谁写的 表现过年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有趣的故事 古诗的题目带有词牌名 白色樱花的古诗词 蝴蝶泉的古诗词 古诗文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径斜的古诗诗人是谁 形容秧歌的古诗词 古诗词对于婚姻的描写 窥得天道的古诗 世界上最难的古诗字少 表示世界很大的古诗 写柳的古诗和俗语 赠汪伦的古诗及诗意 描述美好景色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巅峰之作 老态的古诗词 烛字开头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