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关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 韩愈,语文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欢迎大家参考!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儒道

      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韩愈之所以为韩愈,就在于他对儒家之道的`坚定维护与弘扬。为此,他不惜向唐朝最为盛行的佛道两家开刀,不惜向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说不。

      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政见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在他的一系列文章里始终都贯穿着这个思想。

      身为文臣的韩愈,在面对藩镇叛乱时,毫无畏惧,毅然决然前往发生叛乱的藩镇军营,与叛乱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涉。

      文学

      韩愈大力提倡古文,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同时又吸纳骈文的优点,使古文写作攀升到崭新的境界。

      他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

      求学

      他才华横溢、文采卓绝,却四进考场才金榜题名;为官,他几经奋斗、高居庙堂,却直言进谏、触怒天颜,被贬至岭南之地;作文,他领导古文运动,开一代先河,却被当时的很多人嘲讽与排斥。

      这样一位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的文学家,留给后人的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考。

      韩愈的诗

      1、《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晚春》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4、《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春雪》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洒篁留密节,着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

      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

      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

      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6、《春雪》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着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7、《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阅读全文]...
  • 唐宋八大家简介

  • 语文
  •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宋八大家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两家——韩愈、柳宗元。宋代六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人物及代表作介绍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云兴于山等。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代表作《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自号颍滨遗老,谥文定。代表作《栾(luán)城集》84卷,《送李宪司理还新喻》,《次韵子瞻上元见寄》,《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代表作《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甫文集序》。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代表作《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故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而王安石、曾巩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欧阳修也是苏轼的老师所以说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中名句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柳宗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欧阳修

      《蝶恋花》: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浪淘沙》: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苏轼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王安石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曾巩

      《大明湖》: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苏洵

      《管仲论》: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阅读全文]...
  •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简介

  •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简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传唱度很高,其中以《江雪》最为盛名。

      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这首《江雪》描写了一片大雪茫茫场景,天寒地冻时节,森林之间连一只鸟都没有,路上也没有一个行人。此时,只有一位渔夫穿着蓑衣,坐在河边上垂钓。柳宗元以“孤舟蓑笠翁”来自喻自己孤苦悲凉的心境。

      除此之外,柳宗元以雪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情操。这首诗歌是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虽然以描述冬天风光为主,但是却抒发了柳宗元心中苦闷之情。

      《溪居》也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全诗内容是: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之后,写下这首山水田园诗。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因为被贬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永州。颔联写了诗人的农田生活,每天和农夫为邻,悠闲在山水之间。表面上看来,作者很庆幸来到永州,得以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实际上,柳宗元借景抒发自己愁苦之情,仕途上不得志让柳宗元苦笑朝廷的黑暗和腐败。

      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哪里

      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被贬谪至永州,担任永州司马一职。柳宗元年少成名,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官。唐顺宗年间,柳宗元和王叔文、刘禹锡等持有相同政见,认为只有改革政治才能让唐朝重新焕发活力。

      王叔文和柳宗元等大臣,针对此次革新,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柳宗元著名叙事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反映出了百姓们渴望吏治革新的迫切愿望。唐顺宗听从了王叔文和柳宗元等改革人士的建议,自上而下地实行了政治革新。公元805年,“永贞内禅”事件爆发,刘光琦、俱文珍等人拥立李纯为太子,并让唐顺宗禅位于李纯。李纯登基后,对革新派人士致命一击。柳宗元也是打击报复的对象,被贬谪至永州担任司马一职。柳宗元感慨政治的黑暗,心中有豪言壮语需要呐喊出来。柳宗元借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不满,讽刺了奸臣的丑陋行径。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担任司马一职,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长安。前后十年里,柳宗元在文学、诗歌、哲学等方面有了很高的建树,其中很多流传至今的名篇是柳宗元创作于永州期间,《柳河东全集》中540多篇文章,有317篇都是写于永州期间。

      永州也成为了柳宗元的转折点,他成功地从一个政客转变成了一个文豪。在永州写的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体现的深远意义都被后人推崇。

      唐朝诗人柳宗元擅长于写什么

      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最擅长写的还是散文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和叙事散文《捕蛇者说》。以《永州八记》为例,这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散文,因此柳宗元也被称为“游记之祖”。

      《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发了内心深远的感情。他给山水景色赋予了生机,读他的游记作品,仿佛置身于其中。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叙事散文中一篇代表作品。柳宗元讲述了柳州一带捕蛇者的悲惨命运,他们祖祖辈辈以捕蛇为生,捕蛇者的祖父和父亲被蛇咬死,深知捕蛇危险的捕蛇者们依然依靠捕蛇来维持生计。在文中,柳宗元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展现了捕蛇者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国家苛捐杂税的残酷严苛。

      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名句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几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

      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佩韦赋(并序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范丹自以狷急不能从容,常佩韦以自戒。事见《后汉书》。据集有《与吕温书》云:自吾得友君子,而后知中庸之门户阶室,此贞元末事也。时公愿学中庸,见于文字者甚多,赋亦当作于贞元二十年后欤?韦,雨非切。)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柳宗元语录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畴允大邦,俾惠我人。于庙告功,以顾万方。——柳宗元语录

      晋阳武,奋义威。炀之渝,德焉归。氓毕屠,绥者谁。皇烈烈,专天机。号以仁,扬其旗。日之升,九土晞。斥田坼,流洪辉。有其二,翼馀隋。斫枭鷔,连熊螭。枯以肉,勍者羸。后土荡,玄穹弥。合之育,莽然施。惟德辅,庆无期。

      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

      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怒鷇麛,抗乔岳。

      翘萌牙,傲霜雹。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惮华戎,廓封略。命之vG,卑以斫。归有德,唯先觉。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怒飞饥啸,翾不可当。老雄死,子复良。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纮,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铓。鬼神来助,梦嘉祥。脑涂原野,魄飞扬。星辰复,恢一方。

      奔鲸沛,荡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帝怒下顾,哀垫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矛,截修鳞。

      披攘蒙霿,开海门。地*水静,浮天根。羲和显耀,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

      苞枿ba矣,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

      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

[阅读全文]...
  • 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

  • 诗人
  • 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

      苏洵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洵生活于佛、道发展兴盛的北宋前期,受时代潮流及出生环境的影响,苏洵也有一些佛、道观念。苏洵信奉佛道,其外在表现是游道观佛寺,交道士僧人,舍心爱之物为死去的亲人祈冥福等;其内在表现则体现了其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之中,苏洵的文学创作过程论受启于《庄子》,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到道教的仙话传奇,灵验故事,宫观胜境等,其政治思想从渊源、重要观点到语言文字无不留下道家的痕迹。苏洵的文学作品和政治思想中涉及佛教的比较少见,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却十分明显。

      苏轼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诗中写道: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聘释迦文。说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庆历年间在家以父为师时的'事情,可见苏洵对道释经籍是有所研读的,不仅如此,还让儿子也一起读。苏轼曾提到双亲笃信佛教:昔予先君文安主薄赠中大夫讳洵,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捐馆之日,追述遗意,舍所爱作佛事,虽力有所此,而志则无尽。至于对道教的信仰,苏洵自己有记载:洵尝于天圣庚午(即1030年)重九日玉局观无碍子肆中见一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苏洵十九岁娶眉山大户程氏之女为妻,到二十三岁(即天圣庚午)还未有子嗣,因此在游成都玉局观见到被称为以祈嗣的张仙画像,就购置回家。祈曰:某等不德所召,艰于嗣息,堇皈遗教,瞻奉尊彦。夫妇行四拜礼,诣香案上香,献酒。读祝再四拜。苏洵的佛道信奉主要体现在游览佛道的名胜古迹,接交道士、僧人。

      苏洵少不喜学,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一次经水路,一次经陆路,遍游了沿途的名胜古迹。

      苏洵游过的道释名胜古迹大致有青城山和峨眉山、成都的玉局观、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虔州的天竺寺、丰都的仙都观等。

      苏洵游峨眉山和青城山是在青少年时期,其《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岷峨最先见,晴光压西川。

      曾枣庄先生认为此岷、峨即是青城山和峨眉山,还说苏洵游青城、峨眉可能不止一次。青城山和峨眉山分别是道教和佛教的胜地,苏洵前去游历,除了自然风景外,一定还拜访了山中的寺、观和道士、僧人。

      庆历年间,苏洵进京参加制举考试,不中,便南游嵩洛庐山,在庐山他游历了东林寺和西林寺,并同这里的两位高僧讷禅师和景福顺长老交游月余。《忆山送人》诗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游历的情形: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逾月不厌倦,岩谷行欲殚。苏洵在庐山同二僧共游居一个多月,并获高僧言这件事,苏轼、苏辙都有记载。苏辙云: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寺),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谪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从纳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经去已十一年。从庐山下来,苏洵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赣州),在虔州,苏洵结识了当地隐士钟子翼兄弟,在他们的陪同下游览了马祖岩和天竺寺。大概在皇初年,苏洵到岷山白云溪拜访了隐士张俞,苏轼在《张白云诗跋》中说:张俞,少愚,西蜀隐君子也。与予先君游居岷山下张俞的事迹在王称的《东都事略》中有传,张俞,字少愚,少嗜书,好为诗,俞为人不妄忧喜,性淳情澹,有超然远俗之志。朝廷曾六次下诏要其出仕,卒不起,遂隐居青城山之白云溪。按青城山白云溪是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廷晚年所居之地,文彦博治蜀时安排张俞居住白云溪,显然是张俞对道教有特别兴趣的原因,苏洵与他交游,道家道教大概是其交谈内容之一。嘉祐初,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嘉祐四年苏洵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东出三峡,走水路进京,在丰都参观了仙都观,传说这是阴长生升仙的地方,写有《题仙都观》诗凭吊这个仙人。

      苏洵与道士、僧人、隐士的交往,游历的道观佛寺,就其文集及儿子文集中有记载的,大致就是这样了。

[阅读全文]...
  •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 诗人
  •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唐宋八大家简介

      韩愈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愈的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欧阳修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王安石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最伟大改革家。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古代第一全才”。

      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主要作品

      唐朝

      韩愈: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宋朝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阅读全文]...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代的有几位为什么没有李白?

  • 李白,优美,诗歌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而宋代的有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一、唐宋八大家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轼、苏洵、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二、唐宋八大家为什么没有李白

      那么,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白呢?唐宋八大家不仅没有李白,也没有杜甫,王维,白居易,孟浩然等,虽然他们都很有名气,但是不在入选的考核范围内。

      正如前面所说,唐宋八大家里的这八个人选取的是在唐末古文运动中有代表意义的八位古文大师,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而古文运动的目的是扭转唐宋间艳丽空洞的文风,抵制骈文,提倡文章要言之有物,模仿先秦时代的古文。

      李白以诗歌传世,虽说文章写得也是极好,但是问题多为赋,并不属于古文。所以也就不在这八个人当中了。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独特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继承了韩柳的古文理论,并继续将古文运动发扬光大,领导宋代的诗*新运动。上面提到的三苏也是先得到了欧阳修的认可王安石和曾巩都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曾巩也是欧阳修的学生,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他与王安石因文相识,并成挚友。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诗的成就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 古诗文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阅读全文]...
  • 唐宋唐宋八大诗人是谁

  • 诗人
  • 唐宋唐宋八大诗人是谁

      导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唐宋唐宋八大诗人是谁,欢迎阅读参考。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散文作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王安石、曾巩。明代初年,朱右选韩、柳、欧阳等人之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即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选辑“八家”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颇为流行,“唐宋八大家”之名亦广为传诵。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德宗、宪宗两朝出现了某种转机,有识之士以为中兴有望,致力于改革者不乏其人。政治上有“永贞革新”,诗坛上有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散文领域则有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

      韩愈的古文写作理论,一是“文以载道”,其“道”的含义除儒家伦理外,还包含“物不得其*则鸣”的因素;二是反对“骈四俪六”,提倡单行散句的先秦两汉散文,尤为注重“词必己出”和“文从字顺”。

      他的说理文感情充沛,态度鲜明。《原毁》、《师说》、《进学解》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叙事文成就更高,影响也更大。其所作《柳子厚墓志铭》,文情并茂,卓绝一代。

      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把单行散句的散文由文学扩展到一切应用文领域,与骈体文形成全面对抗的形势,开创一代文风,其功不可泯。

      柳宗元散文的第一项成就是寓言小品,《三戒》是广为传颂的名篇,妇孺皆知。他的山水游记也有较高成就,《永州八记》最为着名。他的记叙文多是有感而发的',如《捕蛇者说》就是感于“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而写。在《童区寄传》中,他把同情放在区寄一边,将他写成反抗**的英雄。他的说理文也很精彩,《封建论》、《天说》等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篇章。

      欧阳修的散文、诗、词均有特色,但词不如诗,诗不如文。他的散文政治倾向性强,《与高司谏书》是其代表作。

      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言事触怒宰相吕夷简。吕夷简以“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为名,贬范到饶州。右司谏高若讷依附吕夷简,诋诮范仲淹。欧阳修写信给高,痛斥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全文大义凛然,痛诋范仲淹的反对派。揭露高若讷以“三疑而后决”,断定高若讷“非君子也”。行文曲折条畅,义正词严,咄咄逼人。高见信后恼羞成怒,上报宰相和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

      他的散文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如《伶官传序》提出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见解,不仅对帝王,对“庶人”也有警戒意义。

      浓郁的抒情性是欧阳修散文的另一特色。《醉翁亭记》围绕“乐”字写景叙事,在叙事写景中抒情。全文用说明句,而句式结构多变,于不变中求变,层层递进,渐入佳境。是我国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苏”、王安石、曾巩均出欧阳修门下。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着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着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王安石的散文以拗折峭劲着称。峭劲的代表作是《答司马谏议书》,简峭强劲,英气逼人。《读<孟尝君传>》是拗折的范例,很有气势。

      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将叙述与哲理融合为一体。身在山中,神游象外,不畏艰阻、百折不挠的精神,于行文中灼灼可见。

      王安石的文章充满了英气、锐气、正气,是一大特色。

      曾巩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以*易见长。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在“唐宋八大家中,其成就不如另外几个人。

      拓展阅读

      介之王安石个人恩怨

      说到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的政敌,也势必要与*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嘉六年(1061),二十六岁的东坡参加制举,王安石以知制诰的身份出任考官。东坡在制策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许多观点正好与王安石两年前向仁宗所上的万言书截然相反。众考官都欣赏东坡的“文义灿然”而置之于高第,王安石却斥责东坡之文“全类战国文章”。王安石随后还在任东坡为福昌县主簿的制文中说:“夫士之强学赡辞,必知要然后不违于道。择尔所闻,而守之以要,则将无施而不称矣,可不勉哉!”虽是代朝廷立言,但也显示了他本人对东坡的不满之意。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王安石则把东坡视为隐然的强敌,必欲把他驱逐出朝廷而后快。熙宁二年(1069),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却竭力阻拦,并力荐吕惠卿。同年,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安石大为不悦。神宗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却说东坡不是“可奖之人”。神宗说东坡文学出众,为人亦*静,司马光、韩维等大臣都称道之。王安石回答说东坡是“邪险之人”,还说三年前东坡遭父丧时,韩琦等赠送赙金不受,却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苏木入蜀,还说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东坡虽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当个通判,不可大用。

      然而王安石却绝非奸佞小人,他与苏东坡的矛盾仅仅是政治观念的不同,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当然要打击,排斥清洗反对派,但也仅仅是将其降职或外放,从不罗络罪名陷害对手,也从未企图将对方置于死地。甚至,当“乌台诗案”发生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朋友兼政敌苏东坡,直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要知道王安石与苏东坡长期政见不和,而苏东坡却正是因为蔟击新政而罹祸,王安石却能摒弃私见主持公道。更何况,当时不但苏轼本人已经屈打成招,就连他自己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噤若寒蝉,无人敢为苏东坡说一句话,而王安石这时却是一个被皇帝和百官厌弃的人,此时他受尽攻击遍体鳞伤,又痛失爱子家破人亡,一人孤独在家独守贫寒,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冒险在苏东坡的亲友都不敢为他说话时上书皇帝为他申冤,正因为个人品德高尚,所以他可以不顾个人好恶宁肯冒着危险在别人都不敢为苏轼说话,甚至连其亲朋好友都不敢为其说话时在自己失势的情况下仍然挺身而出为苏轼向皇帝直言鸣冤,真可谓高风亮节!

      同样,苏轼对王安石的不满也仅仅限与政治观念上,苏东坡不但在王安石落难之后写诗给他,说“从公已觉十年迟”,而且在代宋哲宗所拟的敕书中,高试评价自己的这位政敌,说正因为天意要托付“非常之大事”,才产生王安石这样的“希世之异人”,并自然保护区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期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此外,王安石的品行不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十分敬佩,无话可说。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且是历史上惟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阅读全文]...
  • 新唐书柳宗元传翻译

  • 新唐书柳宗元传翻译

      新唐书中《柳宗元传》讲述什么呢?《柳宗元传》翻译是什么呢?柳宗元是唐代时期博学多才的诗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传》翻译,欢迎阅读!

      《柳宗元传》翻译: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柳宗元传》原文: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奭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引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肃宗*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年夜家之一,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惟门第称“柳河东”、 “河东师长教员”,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造诣年夜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感性强,笔锋锋利,讥讽辛辣。纪行写景状物,多所依靠,有《河东师长教员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以上信息就是关于新唐书柳宗元传文言文翻译的所有信息,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假请认真自行判断,本站不对新唐书柳宗元传文言文翻译信息的真伪进行判断,如果有更好的建议请反馈给我们官网管理员。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到更好。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句子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语录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说说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名言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诗词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祝福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写知识分子投身边疆的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课的课堂评价 茉莉与扶苏的古诗词 形容对企业忠诚的古诗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 儿童古诗朗诵李白的诗 祝福老人过年的古诗 古人的古诗30首 无奈社会的古诗 赞美老师奉献精神的古诗 园果古诗的拼音 描述烦恼或痛苦的古诗 还有莫的古诗词 带有边字的古诗 幽径的道路的古诗 形容苗族姑娘的古诗 表示爱情失望的古诗词 泾川的古诗人 骂人经典的古诗 形容秋天冷的古诗 含希字的古诗 开心在古诗中的意象 简单美丽的古诗图画 古诗词取的网名 古诗词女子的自称 中国古诗的重要特点 古诗词的感概 形容早日康复的古诗 古诗鹿柴朗诵的串词 描写冬天不下雪的古诗 菊花气节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