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类似陶者的古诗 >

类似陶者的古诗

关于类似陶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类似陶者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类似陶者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饮酒陶渊明古诗

  • 诗人
  • 饮酒陶渊明古诗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诗、诗意】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一作考证《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结庐:建造简单的房子。

      问君:诗中是指问自己。

      何能尔:怎么能如此。

      心远:心境高远,超脱世俗。

      地自偏:住的地方自然显得偏僻、清静。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山中景色。

      相与还:结伴归来。

      此中:这里面。真意:指从大自然中所领会到的真实淳朴的意趣。

      欲辨:要想说明白。

      忘言: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陶渊明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然后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陶渊明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陶渊明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然后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然后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然后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然后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然后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然后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然后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然后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陶渊明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陶渊明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说这位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住宅旁边种有五棵柳树,故称作五柳先生。他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屋里,读书写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写五柳先生,就是写他自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录。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鼓泽令等小官职。彭泽(今江西彭泽)令,是陶渊明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喝醉,就心满意足了!陶渊明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陶渊明,县吏就叫陶渊明穿好衣冠迎接。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田园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陶渊明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写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陶渊明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以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陶渊明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阅读全文]...
  • 陶者古诗带拼音版55句

  • 经典
  • 陶者梅尧臣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者梅尧臣古诗带拼音版,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一起学*一下陶者梅尧臣古诗带拼音版,陶者古诗的意思,陶者梅尧臣古诗赏析吧!

      1陶者梅尧臣古诗带拼音版

      táozhě

      陶者

      méiyáochén

      梅尧臣

      táojìnménqiántǔ,wūshàngwúpiànwǎ。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cùnzhǐbùzhānní,línlínjūdàshà。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2陶者古诗的.意思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3陶者梅尧臣古诗赏析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淡。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阅读全文]...
  • 梅尧臣《陶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陶者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陶渊明的田园诗 古诗

  • 诗人
  • 陶渊明的田园诗 古诗

      引导语: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下文是小编整理他的田园古诗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

      1、《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2、《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移居二首》

      (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阅读全文]...
  • 陶渊明名句_古诗陶渊明的绝句

  • 经典
  •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陶渊明名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10、不为五斗米折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3、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2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6、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3、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1、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4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4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48、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9、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5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阅读全文]...
  • 陶醉的*义词_绝句古诗*义词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陶醉的*义词,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中文发音:陶醉[to zu]

    词语解释: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义词:沉浸、沉溺、迷恋、沉迷、耽溺、沉醉、着迷、入迷

    用陶醉造句

    1、悦耳的音乐令人陶醉。

    2、美丽的九寨沟是一个多么令人陶醉的地方啊!

    3、他为邻人们的羡嫉而陶醉。

    4、九寨沟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令我久久陶醉于这美景之中。

    5、这是一种易使人陶醉的经历。

    6、他们完全陶醉在音乐中。

    7、这令人陶醉的地方被开发商建成旅游区了。

    8、他们为光明的前景而陶醉。

    9、我早已陶醉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中,让我仿佛置身于幻想中。

    10、看着满山苍翠,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不禁陶醉了。

    11、桂林山水令人陶醉,旅客们一个个流连忘返。

    12、美妙的旋律总能令人陶醉其中。

    13、我看这,满山苍翠,呼吸这,清新的空气,我不禁陶醉了呢!

    14、在这微风吹拂和波光闪烁的河上溯流而上,真是令人陶醉。

    15、我陶醉于被浓厚文化色彩点缀的人生!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流连忘返。

    16、她那歌喉的魅力令观众陶醉。

    17、面对这么多美丽的风景,我们能不陶醉其中吗?

    18、花园中,我被这清新的花香陶醉了。

    19、在这空旷的原野上,遍地织满金黄色的菊花,令南来北往的游客陶醉其中。

    用陶醉的*义词造句

    沉浸:有时候我觉得,沉浸在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里是一种精神的放纵,虽然有效,但不持久。

    迷恋:这里的风景如此优美,怎能不让人迷恋?

    沉醉:他沉醉与大自然的美好中,将所有烦心事抛于脑后。

    着迷:北京奥运使一些不关注体育的人也开始着迷运动了。

    入迷: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陌生但又令人入迷的社会。

    【扩展阅读:怎么做好*义词的辨析与使用】

    1、*义词解释:*义词是指意思相*或意义相同的词语。(*义词是意思相*,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简单强调难易程度低,结构简单不复杂,人比较单纯之类的;简洁可以强调不拖拉不繁琐。毕竟与究竟都是副词,意义上有区别,但也有相*点,都有终归、到底意思,只是毕竟强调不管别人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重;究竟强调不管条件怎样,结果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轻。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鼓舞、鼓动、煽动都是有激发人的情绪而让人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舞是褒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却是贬义词。

    5、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6、适时使用*义词,可以使句子变得更生动,精心选用*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又可让文章生辉。这就需要我们积累丰富的词汇了。

[阅读全文]...
  • 江上渔者古诗

  •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上渔者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 陶渊明古诗《挽歌(其三)》赏析

  • 诗人
  • 陶渊明古诗《挽歌(其三)》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渊明古诗《挽歌其三》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挽歌】

      陶渊明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嶕峣:很高的样子。

      幽室:指坟穴。

      向来:刚才。

      亲戚: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

      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

      山阿:山陵。

      【赏析】

      在*的古代诗人中,六朝的诗人因了时代的剧烈变迁大概是终极关怀较多的一群。

      陶渊明先生在蛰居乡间的漫长岁月里除了诗酒桑麻,乡邻亲朋之外,写了一些传统的咏怀,表达了对人生事业自然社会的看法。这首挽歌是晚年作品,以实写虚,虚构了自己的葬礼,主题是死。

      中古以前的诗歌都好写实,所谓诗歌合为事而作。*人的乡民本来就朴实无我,抒情也一定要寄托在事物上。不肯大声的呼喊出自己来。这首诗歌以草木起兴,其第一句堪为绝作,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简直于今天的电影毫不逊色。所用的视角从底到高,由*及远,斜向苍冥,缓慢而哀绵无尽。镜头凝固在白杨的梢头,由一个声音加以延宕,从而形成心理上的茫漠空洞和莫明的悲苦,再由另一个声音的介入,使我们的视线从焦急茫昧中一下子投射到的那只送殡的队伍。这里一个关键词是远。这广阔迷茫凄凉暗淡的背景,全是一个远字而来,如果前面是*景的特写的话,这里的一个远字才算把整个画面补全。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感到了黎明的寒冷。在短短的两句之内,人时地,情事景,声色触觉,多么自然地交汇在一起。这是本诗的第一部分。死亡被安放在广阔凄凉的天地造化中。使得个体,乃至整个人类小群体的哀乐,也显得藐小,他们缓慢凝滞的运动,也显得脆弱苍白,也因此带上了令人悲悯的色彩。

      镜头跳跃到坟前,这时候队伍已经停驻在荒凉突兀的乡间野坟之间。这里一个高字突出了坟的触目伤心和荒凉惨淡。而下二句,马鸣风萧,则反写了一个静字。即为下一组镜头那催心裂肺的极哀的时刻,再一次提供了心理空白。但这不是空虚的静,它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积累。马的仰天,乃是一种愤欲去其压力的动作,风的萧散鞭流,乃是无奈的潦乱。心理上说,前两句的动景其实是静景,这两句的静景其实是动景。动静有致的太极在下面的镜头中,使送葬人的心理达到高潮。我们注意到始终没有人物群像的正面描写,人的声音被故意抹去了,来营造这一个意味深长的死。这里,我以为乃是六朝诗人特异之处。他们极端明确地意识到死乃是最贴*个体而与身边群体无干的概念。由于没有人,死显得完全寂静,这种处理,让我们更*地嗅到了死的真实气味和死对于自我的重大意义。

      棺木土封,黑暗降临。葬礼的礼节很多,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段,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放大,这就是古典诗歌最擅长的白描。其实这两句里写实的只有第一句。一个条件句就足以概括死的不可逆性。然而作者觉得还不足够,反复地加以咏叹:千年不复朝。死与人生的许多不同时刻的区别,便由此凸现出来。作者还觉得不够,还要说贤达无奈何。一咏而三叹,正是高潮时刻所必需——这就是死了,—— 一切不可以重见天日。不仅是你这个个体,连那些美好睿智的人也不过如此。死由此升华为一切美好人物之必然命运。其悲剧色彩,便脱离了小小个体的郊葬,而渲染至前此后此之无限时间,这样诗人对于死这一对象的触摸,也达到了推理空间的尽头。古人是这样直截地对待死的。以对于群体无限悲悯来达到对于渺小个体的无惧甚至无哀。这一种情怀,乃是*士子悠远的仁者思想,对于死的高贵态度和对于自我的举重若轻。

      转眼刚才送殡的队伍各自散开,亲戚中也许还有噙着泪水的,其他的人也已经唱完了他们的哀歌。这四散回家的葬礼结束的生动画面,与前面众目睽睽之下的落棺,视角又从集中发散开来,于是我们看到了死的社会意义。死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脱落, 好比叶子的凋零。缘分结束了,情和礼都已经尽到了,在这样*实的话语里,死显得哀而不伤,似乎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时候诗人开始运用古诗篇末言志的通例,发表意见了,死去有什么可提的呢,躯体放在山岭上很快就成了它的一部分。*的士子是活着的时候努力地忘却自己,死的时候把自己愉快地交给大地。经过耐心地思考,陶渊明先生达到了精神的**。所谓达人知命,其此之谓乎?

      本诗虽借用了古诗十九首和前此的一些文字, 然而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完美让人叹为观止,古典诗歌的'经典手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其所体现的直面人生,追慕前贤,至死方休的人格人生观和对于死亡*静,坦然的人生态度,则更让人唏嘘不已。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轶事典故

      出身寒素

      陈寅恪认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郭沫若说:“陶侃本是东晋当时的少数民族溪族。”溪人是半汉化的越人。从陶渊明的自叙中,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寒素之士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陶渊明在当时虽然以隐逸得高尚之名,但实际所处的社会阶层却在士庶之间。

      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无弦之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佛学因缘

      陶氏家族有着礼佛敬佛的传统,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对佛学的态度。陶侃曾从海中将“文珠”灵像接归武昌,陶渊明祖父陶范为慧远的同门慧永在庐山修建西林寺。生活在庐山脚下的陶渊明,和当时的佛界领袖慧远关系甚密,浓郁的佛教氛围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影神》乃是有感于慧远对形影神关系的论述而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就指庐山。除了慧远之外,陶渊明还和很多佛学修养深厚的名士密切交往,较为著名的有刘遗民、周续之。*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特征。佛学的主要思想“空”,不必执着于有,也不必执着于无。陶渊明*淡的诗风和宁静的心态自然冥合、融合为一,其中的佛学影响显而易见。陶渊明*静看待生死,这种人生参悟也极具佛教意味。陶诗中人生梦幻的思想当来自佛经。佛教将人生归之为空为幻,使人产生一种空幻的感觉。陶渊明受之影响,感到人生就像梦幻一样。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手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28]

[阅读全文]...
  • 寻隐者不遇古诗

  • 文学
  • 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寻隐者不遇古诗等相关内容,欢迎借鉴!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简练诗作。

      【注释】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年少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行踪。

      注释解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寓问于答手法,把寻访不遇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高洁,以苍松喻隐者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贾岛采用以答句包赅问句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

      然而,这首诗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让诗人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然而诗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浮想。从造型递变,色调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类似陶者的古诗 - 句子

类似陶者的古诗 - 语录

类似陶者的古诗 - 说说

类似陶者的古诗 - 名言

类似陶者的古诗 - 诗词

类似陶者的古诗 - 祝福

类似陶者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心花路放的经典台词 闰年经典台词 风月俏佳人台词 lol奶妈的台词 绿巨人经典台词 疾风剑豪大招台词 瑟庄妮台词 舞会主持人台词 红玫瑰与白玫瑰台词 周星驰唐伯虎经典台词 宫本鬼剑武藏台词 朋友圈小品台词 白瑞德经典台词 宫崎骏龙猫台词 好的电影台词 王大锤的经典台词 圣诞快板台词 五十度黑经典台词 阮玲玉话剧台词 a计划经典台词 周云鹏小品台词 最经典电影台词 左耳电影台词 网购奇遇小品台词 难以忽视的真相台词 大班三句半台词 电影闺蜜的经典台词 魔兽世界熊猫人台词 一代宗师章子怡台词 话剧台词训练 荒野生存台词

随机推荐